《登泰山记》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泰山记》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泰山记》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泰山记》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泰山记》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姚鼐(yáonài)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并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2.掌握阅读与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尝试制作配乐散文音画视频或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学习目标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存在一种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比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博大胸襟,曹植“我本泰山人”的精神寄托。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看看他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山水景象,这种山水景象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审美。导入一: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历任兵部主事、乡试副考官、礼部员外郎、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桐城派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等,皆为安徽桐城人。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写作背景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就在这一年,他登临泰山,写下了《登泰山记》。写作背景姚鼐辞官后相关资料: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1776—1778),主持扬州梅花书院。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二年(1780-1787),主持安庆敬敷书院。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88—1789),主持徽州紫阳书院。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五年(1790—1800),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六年至嘉庆十年(1801—1805),主持安庆敬敷书院。嘉庆十年至嘉庆二十年(1805—1815),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江宁钟山书院。从资料可以看出,姚鼐辞官后的人生选择是很积极进取的。《登泰山记》传递出作者不惧困难、努力向上的精神。了解泰山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又称岱宗,春秋时改为现名,它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泰山高度虽低于华山和恒山,但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加之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美誉。诗词泰山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诵读指导词语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赏析内容1.读准字音汶水(wèn)济水(jǐ)徂徕(cúlái)樗蒲(chūpú)绛皓(hào)登山路线依据《登泰山记》的内容,画一份登临游览线路图。作者路线: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古人路线:东谷——天门——山巅三:文意疏通文意疏通类疏通文意(1)余始循以入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2)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定语后置,即“限当道之崖”(3)一词多义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僻不当道者——对着或或曰,此东海也——有人或得日或否——有的补充:初中《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文意疏通类文化常识③纪年法A、干支纪年、纪日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60个干支。基本方法是天干先取第一个“甲”与地支的第一个“子”合成“甲子”,然后干支都依次向后一位,就是“乙丑”,直到“癸酉”时,天干从头开始,地支继续向下取,成“甲戌”“乙亥”,然后地支回到第一个,成“丙子”,以此类推。因为天干地支都是偶数个,因此不可能出现“甲丑”这样的奇数天干与偶数地支搭配的情况。干支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日。地支单用,则可以用来纪时。地支12个,对应12个“时”,大约从唐代开始,每“时”又分为“初”和“正”,例如午夜就称“子初”“子正”两个“小时”,这样,12地支纪时法就正好与清代从西方引进的24小时纪时法对应。拓展文化常识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除了可以用干支纪年外,还能用年号纪年。我们熟知的“康乾盛世”就是“康熙”“乾隆”这两个年号的合称。“贞观之治”的“贞观”则是唐太宗的年号。另外如“开元”“天宝”“淳化”“永乐”等也是年号。除了年号,帝王还有庙号,庙号是在祭祀时用于宗庙供奉的。也可以用来纪年。我们常说的“高祖”“太祖”“太宗”“神宗”等,就是庙号。有些帝王年号更替频繁,我们就可以用不变的庙号来纪年。另外帝王还有“尊号”,唐玄宗又叫“唐明皇”,“明”就是尊号。帝王死后,往往还会追加“谥号”,“汉武帝”“隋炀帝”等就是谥号。谥号不但帝王享有,一些国家重臣也会有谥号,比如范仲淹享受文官最高级别的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欧阳修则低一级,世称“欧阳文忠公”。但是这些一般不用于纪年文本理解类研读(1)作者为何要登泰山?又为何要选在除夕去登泰山观日出?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雪,毅然登临。来泰山:乘风雪登泰山:道中,磴几不可登赏泰山:看日出时看山石时文本理解类研读(1)作者为何要登泰山?又为何要选在除夕去登泰山观日出?①姚鼐在辞职之际写给好友程鱼门的《赠程鱼门序》中写道: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天地万物之变,人世夷险、曲直、好恶之情态,工文章者,必抉摘发露至尽。人匿其情久矣,而或宣之,宜有见恶者矣,况又加之以名称耶?他在《晴雪楼记》中说:“余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可见,姚鼐此行专为登山而来,仕途不称意,称病以归乡,心中自然有“沉忧”。何以解忧?登山远望,放开心怀,睹江山胜景,消心中块垒。文本理解类研读(1)作者为何要登泰山?又为何要选在除夕去登泰山观日出?②日出,是一天中的辞旧迎新,姚鼐等待的是新年的第一轮日出,这是一年中的辞旧迎新。乾隆三十九年,在这一年姚鼐告别了十多年的为官生涯。在他看来“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当他认识到道不“可济于众”时,他选择了辞官,他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去“济众”。刚辞官的姚鼐,不远千里,冒着严寒,特意来到泰山看这与众不同的日出,这日出也是姚鼐人生道路上的辞旧迎新。作者的文学主张是如何在本文体现的?研读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辞章(即要求文章要表达一定的道理,并且有坚实的事实证据,同时也要文采斐然)缺一不可,其文以简洁著称。姚鼐的《登泰山记》便是其中的代表作。①义理本文紧扣住一个记字,忠实地记录了登泰山的历程和所见所闻,文章没有半点议论,主旨却在字里行间透出。②考据“古长城”“三谷”“天门”等都是作者考证的内容。文章用语准确,不事渲染,更无铺陈。“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引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中的“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作注解,以古人名著来考证泰山的名胜。“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东谷是古时人们登泰山顶峰通常经由的山口。作者的文学主张是如何在本文体现的?研读③辞章“观日出”的描写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精彩,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文辞清丽,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具体来说:A、语言简洁生动第二段写登山。从京师到泰安,只用了“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19个字。“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写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和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作者的文学主张是如何在本文体现的?研读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五句话就描绘了五个画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B、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赏读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B、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赏读又如“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B、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赏读再如“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现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四:整体探究整理全文思路赏读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经过→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五:总结归纳主旨归纳小结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