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进一步落实精准脱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并实现我国社会整体同步发展,有效缓解城乡融合发展二元矛盾,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依托民族传统体育整合乡村优势资源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升级当地消费结构等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为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乡村振兴的最佳耦合,定义传统体育在民族融合大发展过程中的共生之要,民族产业无疑成为首要寄托。依托丰富的地理环境资源,对民族特有产业进行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本体,进而激活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刺激当地经济消费理念。积极探索“产业+体育”合作新模式,赋予民族产业一定的体育元素,狠抓产业发展,多元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经济产业链逐步转型,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完善多元文化创意创新的深度融合,利用不同民族产业载体构建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加速新型乡村振兴民族“体育+产业”模式建设。1、田野点概况及数据来源民乐镇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坐落于景谷县的西北部,属无量山余脉,地形为半山半坝,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差值大约为1560m,距县城直线距离56km,总面积达727km2,箐沟河流贯穿乡镇纵横交错,形成滋养一片沃土的母亲河,民乐镇气候常年温和,主体气候多见于南亚热带气候。因其常年气温温和,雨水充沛,全镇总耕种面积10万余亩,以实现7万余亩耕地高效种植,其中玉米、水稻、小麦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并逐步成长为景谷县主要粮食产地之一,而经济作物有茶叶、烤烟、甘蔗、橡胶等。据景谷县2020年年鉴数据显示,民乐镇政府将所管辖的9个行政村,划分为154个村民小组、7612户、26478人,以大村、民乐、兴民、白象等九个村落为聚居地,世居着含傣族、彝族、汉族、佤族、拉祜族、瑶族在内的13个少数民族。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民乐镇少数民族居民人数13785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52.06%。坐拥优质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矿藏、森林、土地、水利、文化、传统体育等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选取景谷县民乐镇为此次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产业融合发展调研地极具代表意义。课题组于2021年8月初到达景谷县民乐镇进行调研工作,选取了景谷县云春茶厂、傣司实业有限公司、大白茶实验基地、秧塔白源古茶厂、民乐河水库、芒专村芒令村民小组、景谷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老年人体育协会、民乐镇中心卫生院、景谷一中等调研对象,针对民乐镇自身建设、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举措、社会发展管理、民族融合共生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依托于民族产业及民族融合共生发展新路径提供理论支持。2、传统体育与民族产业融合共生的动因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复苏,社会建设逐步推进,加之全球一体化、主流文化、生活经济、竞技演化等因素的不断冲击,少数民族村寨逐渐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窘境逐渐加深:民族文化内涵缺失、民族文化总量减少、民族文化特色丧失、主题形象暗淡、传统美学传承不足等危机,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然而面对如此困境,民乐镇以当地民族产业为基础架构,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打造自身品牌效应,切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1、民族产业构建文化体系,需传统体育增强文化自信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边远地区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易居搬迁工程、精准扶贫、扶贫攻坚、特色乡村建设、民族村寨旅游等举措的相继实施,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成功。随着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渐频繁,融合与共生成为民族传承的主基调,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发扬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各民族原生性、真实性的民族村寨文化逐渐成为村寨经济的重要支撑,更加注重加强文化与产业融合共生发展。民乐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成为当地民族产业构建自身企业文化体系的首选,并加以整合展示,成为聚集13个民族传统文化展演的大舞台。例如,民乐镇傣司实业有限公司、秧塔白源古茶厂等民族产业,秉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构建自身文化体系宗旨,立足于民族产业打造核心文化竞争力。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信仰图腾、民乐地貌、舞蹈动作、古迹传说、风俗节气、民族文字用于产品包装,形成极富当地民族特色的产业文化。民族产业市场的打开,传统文化融入共生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文化自信力,使得族群文化在民族产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与构建。2.2、民族产业实现经济自足,需传统体育催生文化吸引力经济发展一直被视为民族区域的核心问题。民乐镇推出产业扶持、“河长制”、“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级党组织+基地+农户”模式等一系列举措,秉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宗旨,以经济发展为主基调,民族文化扮演着重要媒介角色。在乡村振兴战略扶持下,实现民族村寨经济产业兴旺发展、产业优化、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政策实施落地将经济和文化相结合,推动举措进一步完善。传统体育与民族产业融合共生,以民族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经济消费行为流动性,实现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支持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创业、就业,最大程度发展民族文化优势、拓宽增收渠道,促进传统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增强产业吸引力。景谷县民乐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县、乡镇、村落经济稳增长、促和谐系列决策部署,着重发展落实民族文化惠民工程,依托传统节日、民族赛事、文化遗址等形式,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探索民族经济新路径:作为“大白茶”茶业发源地,深度挖掘以品茶节和光塞节为主要时间节点,拓展民族“大白茶”民族文化,由政府牵头,秧塔白源古茶民族企业主持,届时举办全县陀螺比赛,借助“体育赛事+产业”生态经济工程为契机,创建了秧塔“大白茶”文化旅游业和生态茶园观光景区,带动民族经济产业稳定发展,催生民族产业文化吸引力。2.3、民族产业打造特色品牌,需传统体育激发文化创新力民乐镇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历程中,不断与外来文化进行“碰撞”,在“地方文化认同—民族文化适应—民族文化重构”的文化大融合历程驱动下,打造自身品牌,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则显得尤为重要:以产业为中心建立各个村寨、族群乃至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时空场域,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异性、交融性强的特性,在民族产业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中提供很好的创造力,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文化观赏产品,打造民族赛事品牌,进一步开发体验内容,提升民族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景谷县云春茶厂、秧塔白源古茶厂,依托景谷特色资源打造民族特色产品,在民乐镇建立大白茶种植基地和实验基地,打造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打破了小受众经济模式壁垒,致力于打造传统陀螺赛事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演化为当地特色民族节日(勐迈益智陀螺节、民乐镇大白茶节),此类产业囊括景谷多上果饮料公司、云投集团云景林纸公司等,运用特色品牌效应进一步激发民族产业文化创新力和竞争力。3、传统体育与民族产业融合共生面临的挑战3.1、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产业链构建民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交通道路、水利灌溉、信息网络、电力系统都将制约民族产业链的构建,完善的基础工程能够有效整合产业元素,缩短产业工时,促进产业经济一体化。民乐镇为打破经济发展建设瓶颈,在交通方面,扎实转好“四好农村路”惠农项目建设,落实交通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农民致富路,积极参与云南省“五网”建设,加快补齐交通网络短板;在信息网络方面,推出网络兴民政策,以三大网络运营商为主要引援对象,着重加大通讯基站建设力度,提升民族产业信息交流保障,落实“电商扶贫”政策实施;水利灌溉方面,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灌区改造、农村保障饮水工程,稳步推进民乐河水库、噶胡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为旱时农业生产再添保障。民乐镇现有基础设施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能够满足现实经济发展及生活保障,但区域建设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族产业链的构建。3.2、区域市场主体责任混乱,制约惠民政策落实市场经济主导的民族产业团体、个人及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相互关联,共同联动决定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履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民族经济产业,才能使社会资源合理调配、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能够高效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调研,民乐镇存在职权主体归属混乱,“越位”现象频发的问题,如民乐镇烤烟企业严格受政府管控,政府严格制定每年生产指标,有时出现政府对烤烟市场需求缺少调查,在某种程度上以行政的手段干预市场经济,使得市场资源调配不均产生负面效益,严重制约了惠民政策的落实,违背市场意愿,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3.3、区域专业服务人才缺失,制约配套服务水平乡村振兴复合型专职人才缺失,严重制约民族产业融合共生发展。谈及民族产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缺少经济规划、产业管理、产品开发、传统文化复合型服务人才,造成相应配套服务水平滞后的现象。民乐镇现有民族产业只是和民族文化浅显的交融,不能够做到深层次的挖掘。针对此类问题,景谷县政府提出政府干部人才“一盘棋”,坚决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践行专业人干专业事,专业干部领导专业团队,精准对接经济产业。同时还应加强下属企业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利用传统体育进校园,促进学生复合型发展,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又积累了后备人才,增加学生的职业专业性,精准对接产业,实现民族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人才供应体系,多措并举引进人才,提升配套服务水平。3.4、区域特色品牌挖掘不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以传统体育文化驱动民族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特色产品的开发依托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体育赛事及周边产品的推广创新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民乐镇民族产业借助民族体育为推手挖掘民族特色品牌已经相对成熟,但如何将产品开发做实做足,深度开发就显得茫然无措。依托赛事打造特色品牌,看似知名度有所提升,实则以赛事为主题,产业为协同发展,显现出民族特色产业观赏性大于体验性,虽然带动了特色商品的消费,但并没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应打破民族产业附加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而以民族传统文化整理展示为企业宗旨,打造系列特色品牌,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增强消费者产品消费体验感,实现民族产品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深层次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经济效益,从单一民族产业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实现民族的产业转型升级。3.5、区域民族传统文化流失,制约产业融合发展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分化和交融更迭日趋严重,意识的缺失引发了多种文化传承的实质性问题,致使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主流文化的冲击制约着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加之经济发展民族村落逐渐城镇化,社会生活逐渐现代化,现代经济文化思潮与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民族文化同质化现象频生,社会礼仪、生活生产、民风民俗等“柔性”民族文化,传承演化过程中对民众的影响逐渐削弱。民乐镇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同化严重,民族风俗、生产方式、服饰逐渐汉化,民族特色缺失,民族文化蕴含价值逐渐弱化。如何避免主流文化的强势渗入,在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同时,保留民族文化本质,正确对待主流文化思潮,保护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合共生,促进经济发展。4、传统体育与民族产业融合共生路径优化对策分析4.1、加强政府引导职能,构建市场主导经济体系民族产业经济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政府机构在参与中履行监督义务,监督中引导支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性政府观念,由单一引导主体向多元化引导主体转变,实现政府与市场、民众的合作、互动关系,提高公民参政意识,培养社会多元民众参与市场治理格局,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挖掘产业新动力。赋予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惠民政策等形式支持市场经济的调控,尊重市场导向。如出台民族产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阶段目标,整体把控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构筑服务平台,强化服务手段,注重质量,突出重点,由主导经济转变为引导服务,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加大惠民政策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村寨、乡镇组织设立专项资金,提升市场经济发展资金保障;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实施放权,有计划地优化市场经济外部环境;推出民族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减少市场经济成本,激发产业进入市场动力。4.2、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发挥民族传统经济价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面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如何平衡文化与利益权重关系,加强文化内涵凸显、突出文化主题形象、保留文化美学效果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民族产业开发的初衷是通过各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元素突出产品品牌的民族资源特色,用借助浓郁的民族特色来吸引消费者,赋予产业意识审美与文化审美,将民族个性转嫁于以传统技艺打造的经济产物,凸显本源性文化,以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传承的文化底蕴投射出社会、政治、经济等历史渊源,在消费的过程中对民众进行寓教于乐。加强企业传统文化内涵建设,应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为主基调,在保留产品基本消费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民俗与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赋予其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色彩,发挥特色产业的体育魅力与文化价值,突出体育的本质,从文化传承角度诠释个性与融合。4.3、加强惠民工程举措,实现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惠民工程农业经济的转型与融合,是实现乡村经济的重要推手,在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立足点与融合点,实现农业经济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与多元化,扶持新兴产业介入,对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实施路径进行优化。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机构应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加工合同样本
- 销售合同变更协议的法律责任
- 钢琴租用合同模板
- 电动伸缩门购买合同样本
- 建筑幕墙玻璃分包协议
- 诚信设备维保服务合同
- 房屋买卖中介权益协议
- 个性化办公用品采购合同
- 企业合同履行坚定保证书
- 物料采购合同文本
- 2024年秋期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大作业及答案
- 2024年就业保障型定向委培合同3篇
- 2024预防流感课件完整版
- 2024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复习练习卷(含答案)
- 残联内部审计计划方案
- 科学认识天气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公共体育(三)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学新课标研究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解读与探究
- 苏强格命名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