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 绪论 法学基本原理_第1页
法律基础 绪论 法学基本原理_第2页
法律基础 绪论 法学基本原理_第3页
法律基础 绪论 法学基本原理_第4页
法律基础 绪论 法学基本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基础绪论一、课程性质及内容介绍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内容:(分两部分)(1)法学基础理论(2)基本法律知识绪论二、要求:1、学习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案例)2、强调上课纪律,要记录平时成绩3、强调考试时的纪律第一部分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讲法律概述第二讲社会主义法(自学)第三讲中国的法治之路

第一讲法律概述一法律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二法的本质及其特征三法系和法的历史类型四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一、法律的起源及其历史类型(一)法的起源1、从法字的造字法来看2、“刑起于兵,法出于礼”的说法更真实的再现法律的真正起源。注意:中国法律的起源具有两大特点:即不间断性和礼刑二元结构。3、法律的起源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是法律产生的首要前提。一、法律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产生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源头-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禁忌2、习惯-文明社会法律的胚胎3、从习惯到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出现1、法律的源头——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禁忌原始社会的禁忌,一般有以下三种:(1)食物禁忌:人类最古老的禁忌性规范;(2)性禁忌:人类社会最早约束两性关系的禁止性规范;(3)图腾禁忌:原始社会的习惯法行为禁忌、食物禁忌、语言禁忌、婚姻禁忌1、法律的源头——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禁忌为什么说图腾禁忌是原始社会的习惯法?它具有习惯法的预警职能;它具有习惯法的惩戒作用;它具有法的社会协调作用;2、习惯-文明社会法律的胚胎习惯的几个来源:(1)禁忌规则;(2)最初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3)氏族组织为实现公共职能而进行的活动。3、从习惯到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出现习惯到习惯法的转变,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最早出现的成文法有:公元前20世纪在西亚地区的亚述王朝的亚述法典;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李悝的法经.法的产生有以下三条规律:1、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那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要把现状作为法律加以神圣化,并且要把习惯和传统对现状造成的各种限制,用法律固定下来,这是法律产生的共同规律之一,也是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2、法律产生的过程是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从萌芽到最终形成的过程相一致;3、法律产生的过程受宗教,道德的极大影响,刚刚产生的法律几乎总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道德痕迹。二、法的本质及其特征1、法的本质在历史上,思想家和法学家们对法的本质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法学家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二、法的本质及其特征2、法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概括、可预测性的特点);(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即规定了权利也规定了义务,并且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二、法的本质及其特征2、法的特征:(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由此,我们就可以为法下这样一个定义:法是由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指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三、法系和法的历史类型1、法系的概念法系一词是19世纪以来,在资产阶级法学著作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不同于法的历史类型,而主要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所做的分类。凡属于同一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三、法系和法的历史类型2、分类(1)中华法系(2)印度法系(3)阿拉伯法系(4)大陆法系(5)英美法系三、法系和法的历史类型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渊源不同;分类不同;法典编纂不同;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二十世纪以后,两大法系相互靠拢,差别缩小。三、法系和法的历史类型3、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四、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1、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2、法与政治3、法律与国家4、法律与法律意识的关系1、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法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本质和特征;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1、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2)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法确立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并积极的为巩固,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法通过具体的规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社会生产力2、法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的含义:政治属于历史的范畴,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政治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建立和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活动,其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从经济派生出来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2、法与政治的关系

联系: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它们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但由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经济基础有着更为直接的反作用,所以它在上层建筑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2、法与政治的关系表现:①法反映政治,并以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为内容。②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的发展变化。③法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手段。2、法与政治的关系区别:①法与政治反映经济关系的内容和角度不同;②法的形式与政治的形式不同;③二者都是控制和调整社会的工具,但二者在控制和调整的方式上却不相同。3、法律与国家(1)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①法律的存在离不开国家的存在;②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强制力;③法律的性质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性质;④法律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内容也受国家的特征、形式、传统职能等方面的影响。3、法律与国家(2)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规范①法律是确认国家权利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②法律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有效工具;③法律是完善国家制度所必须的手段。4、法律与法律意识的关系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目前,我国法学界最普遍的看法是法律意识由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个部分组成。4、法律与法律意识的关系关系:①法律对法律意识的影响②法律意识对法的影响法律意识是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制度的思想基础。法律意识是确立执法和司法的思想保证,对法律规范全面理解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条件。法律意识是推动公民和一切社会组织自觉守法的关键因素。

4、法律与法律意识的关系人们对法律规范所持的态度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类型:适合型;盲从性;反抗型。5、法律与道德(1)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得到的和他们的法律都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点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5、法律与道德(2)区别: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规律不同。二者在上层建筑中的范畴不同。二者产生的条件不同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二者的内容不同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同两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6、德治与法治联系: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同时,法治与德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一般来讲,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管束,道德是内在的自我约束,法律治标,道德治本。法律惩恶扬善,道德扬善抑恶。法治就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避免了随意性和任意性,保证了国家和社会生活有秩序进行和人民的合法权益正当取得;德治是依靠传统习惯来维系,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

6、德治与法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在:法律保证道德的实施,道德是立法的原则法律维护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执法的基础

法治需要道德来维护,道德是守法的关键

法治促进道德建设,道德是健全法制的补充

第二讲:社会主义法(自学)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

第三讲中国的法治之路一、关于法治二、中国的法治之路关于法治:1、法治的概念2、法治与法制3、法治与人治

4、法治国家的标准和要求1、法治的概念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其复杂性在于,它既指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又指一套治国方式,原则和制度,同时还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状态。1、法治的概念一般来说,人们大体上在以下几种意义上使用“法治”一词:(1)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它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2)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奉行一系列独特的原则,如,法律至上、严格法定、法律平等、司法独立、分权制衡等;1、法治的概念(3)作为治国的制度体系,法治的制度化是表现在多层面多领域的,其主要有:权利制约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等。1、法治的概念亚士多德对法治作过这样的概括: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有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1)法制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及其他制度而言的概念,强调法律是调节社会的工具之一;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的概念,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国的原则,要求政治民主和普遍守法;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2)法制是与国家相伴而生的,有国家就有法制;法治则是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的,有国家,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3)动态意义上的法制与现代“法治”的要求也相去甚远。3、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人治崇尚贤人之治,法治强调依法治理。人治主张因人而异→指有贤人则国盛,无贤人则国弱,法治强调对事不对人,提倡一般性规则。人治崇尚个人权威,维护专制政体;法治则倡导民主,保障公共和体制。3、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综上所述,法治与人治相比较,其优越性如下:法治强调民主决策,能保证决策科学;人治强调个人意志和权威,难免出现决策失误;法治可以秉公,人治容易偏私;3、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崇尚所谓法律至上,人治崇尚君主至上,从而使法律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法治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4、法治国家的标准和要求:从总体上讲,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在法律的运行机制上,有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这是法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的统一,这是法治的保证;从法律文化上讲。要有先进的法学理论,公民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是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二、中国的法治之路(一)过程: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从法制到法治逐渐过度的过程。1、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法制建设(1949-1957)2、文革对法制的破坏(1957-1977)3、1978年以后的法治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