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草堂诗_第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草堂诗_第2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草堂诗_第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草堂诗_第4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草堂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草堂诗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崔氏东山草堂①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注释】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③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2.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见下)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朱庆馀《归故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①诸山刘长卿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注】①衡霍,即衡山,衡山一名霍山,故称。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稽王处士家草堂里有一幅描绘衡霍众山的壁画,这首诗即为吟咏此画。B.欣赏白墙上的画作,远在湖南的衡山如同近在眼前,群山也似举步可登。C.画上有衡山青翠密林、飞来的方丈神山、将归的白云和远去云间的飞鸟。D.面对这幅壁画,诗人感慨主人可以日日相对美好事物,生活能如此闲适。4.王处士草堂壁画逼真传神、景物丰富,诗人是如何描写画作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①杜甫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②,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黄阁老:指严武。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苦”句写诗人遥想自上次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遭遇。B.“生理”句写诗人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丹药。C.“空皮骨”写出了战乱的凄惨景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D.此诗写于诗人重返草堂途中,回顾与瞻望同叙,欣慰与感慨相融。6.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四联均对仗,尤其尾联“三年”对仗“信有”。B.颈联中的紫金丹与首联中的药栏互文见义,章法井然。C.尾联“行路难”三字一语双关,慨叹了世路之艰,也含有归家之乐。D.本诗情真意切,感慨深沉,寄兴微婉,不作奇语高韵。7.请分析“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一联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白居易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直接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B.颔联写了作者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细腻传神,寓情于景,充满了生活情趣。C.颈联写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知足了。D.尾联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苏东坡“心安处是吾乡”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9.同样是被贬江州的诗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10.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十始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感到心情愉悦,“宦情多欲阑”,是指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山野景象。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11.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①使君同到杜甫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②能忘折野梅。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③【注释】①高三十五:指高适,时在蜀任职。②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③西晋时山简镇守襄阳,常往习家池醉饮。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诗代书,邀请好友到草堂宴饮,侍御、使君是官职名称。B.首联写自己住在茅屋,但生活还安稳;天气虽然寒冷,也已经转暖。C.诗中绣衣指侍御史王抡,尾联“霜威”也是指这位侍御史的威严。D.诗中运用借代、用典等写作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浅近朴实。13.诗歌第二联广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留题云门草堂①陆游小住初为自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注】①此诗作于1156年12月。云门,指云门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本打算只在此处小住,没想到一待就是两年,但并未对此感到不满。B.诗人居住云门寺之时,云门寺应该已经比较萧条,所以会说“寻碑野寺”。C.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主题不同,本诗表现了作者无意出仕一心归隐的思想。D.和《游山西村》一样,本诗的语言风格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15.诗人为何希望“早买渔蓑”趁“未老”归于云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堂成①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林。桤,桤木,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1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的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B.三、四两句写草堂自身景色,桤林茂密,风吹树叶,露水滴树梢。生机勃勃,意境开阔。C.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也与诗人同感。D.全诗从草堂营成说起,最后仍然回到草堂结束。“堂”“宅”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17.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2.①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②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难以下咽”“简朴粗陋”错误。诗歌颈联描写了在玉山草堂的日常生活,野味就吃那打下来的白鸦,就着自家地里种的菜蔬和谷物,意在表现玉山草堂的食物之佳和隐居生活的朴实无华、惬意舒适,而非“简朴粗陋”,也无“难以下咽”之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虽然两句诗都写到了“柴门”“关”或者“闭”的情况,但是不同的是:杜甫的诗句中说柴门是“空闭”,“空”的意思是“空自,白白地”,结合注释③,因为“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故此处表达了作者对王维空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朱庆馀的诗句中说柴门是“无事日常关”,“无事”就是没有事,没有俗事,没有尘世间的纷扰得失来打搅,独享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朱诗写农家院落小景,充满了自然恬淡、宁静闲适的情趣。3.C4.①直接描写:直接描绘画作上群峰耸立、密林青翠和行云归去等景。②侧面衬托:借诗人观画之感以及对主人闲情的歆羡来衬托画作之美。③虚实结合:既描写了画中的景物,又融入诗人因观画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如傍晚时分林壑中佳气氤氲等。【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方丈神山”错。“方丈”意思是一丈见方,这里指草堂的墙壁,而非“方丈神山”。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意思是数仞高的长满青翠茂密树林的山峰如同飞来这一丈见方的墙壁上。将归的白云无处消失,远去云间的飞鸟什么时候回来呢。这里直接描绘出画作上的景物:衡山青翠密林、将归的白云和远去云间的飞鸟。属于直接描写。②“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意思是能让厅堂中的客人,看到远在湖南的衡山。“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意思是主人可以日日相对这样美好的事物,生活如此的闲适。借诗人观画之感以及对主人闲情的歆羡来衬托画作之美。属于侧面描写。③“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属于实写。“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是作者通过这幅画想象出傍晚时分林壑中佳气氤氲的景象,属于虚写。所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5.C6.B7.①喜爱新松,痛恨恶竹。从“恨不”“应须”可以看出,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②表明了诗人亲善去恶的处世态度和忧国爱民之情,希望正直的匡时济世之才得到扶助、重用,而到处生乱的丑恶小人则被惩治、抛弃。【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错,“三年奔走空皮骨”,意思是这三年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诗人身经其事,才知世事艰辛,人生坎坷。诗人是在感喟自己生活的艰难。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能力。A.“对仗”错误。“三年”是时间副词,“信有”是短语,构不成对仗。C.“也含有归家之乐”错,“行路难”三字,既指诗歌,也指世路之艰。D.“不作奇语高韵”错,由“行路难”三字可知,诗歌语意双关,故诗歌讲求用语精妙。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喜爱新松,痛恨恶竹。“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意思是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从“恨不”“应须”可以看出,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②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新松”“恶竹”理解,“新松”代表的是正直高洁的品格的人,“恶竹”代表的是奸佞的小人。修葺草堂时,将修剪、整治花木,唯愿自己喜爱的松树直上干云,而随乱而生、到处侵蔓的“恶竹”将被统统斩除。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明确的处世态度,即表明了诗人亲善去恶的处世态度。希望正直、挺拔的匡时济世之才得到扶助、重用,而到处生乱的丑恶小人则被惩治、抛弃。8.B9.本诗触境怡情,及时行乐,对迁谪之感毫不挂怀,充分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琵琶行》全诗感情悲苦,充分表达了自己“谪居卧病”于江州的伤痛。【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颔联写了作者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说法有误。这是作者虚写自己倚枕听钟、拨帘看雪的情景,遗爱寺、香炉峰都是庐山的景点,诗人应该多次前往游访,故而此时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它们的具体的位置和特点。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中,全诗开篇就反映出诗人微妙的心态,日上三竿,诗人也早已睡到自然醒,可是他依然不愿起床。这一天也应该是休息日,而且还不需要加班。诗人平时很难有充足的睡眠,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睡懒觉的机会。“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委婉地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而颔联两句,作者虚写自己倚枕听钟、拨帘看雪的情景,可见诗人虽然身在府衙,却心在寺院,他甚至神游禅境,与那些高僧隔空交流,一吐心中的不快和苦衷。虽然如此,诗人还是为自己感到庆幸。所以诗人又收拾心情,振奋精神,并且略带欣慰地说,“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庐山风景秀丽,远离喧嚣,确实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应该知足了。结尾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诗人觉得人生苦短,需要及时行乐,只要身心保持恬静安详,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京城,其实四海之内,都可安家。由此可见,本诗充分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琵琶行》中,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可见在本诗中,诗人充分表达了自己无辜被贬的伤痛、愤懑之情。10.A11.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感到心情愉悦”错误。“三十始一命”,是指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而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全诗抒发了作者做官赴任时对原来的隐居地依依不舍的深情,表现了作者虽不屑担任卑微的官职却为生计所迫而不敢以此为耻的矛盾心情。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不难找出“五斗米”这一典故和“一渔竿”的借代,注意分析时要结合全诗,准确把握作者的心情。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的意思是: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前句“只缘五斗米”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后句“辜负一渔竿”运用借代手法。注释中说“一渔竿”指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所以,“一渔竿”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古代隐士。此诗结尾二句采用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诗人在尾联说自己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隐居的愿望,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12.D13.①该联描绘一幅水鸟沐浴、鸡过矮墙的热闹场景,生动形象;②以动衬静,更衬托了草堂的幽静、安闲;③流露作者对天气转暖、期待好友光临的轻松喜悦之情。【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用典……使语言……浅近朴实”错误,选项“用典”的手法与“使语言浅近朴实”的效果相矛盾。“用典”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如尾联使用山简的典故表达邀请之意,语言精炼含蓄,可谓言简意丰。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之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第二联的意思。“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意思是“正对门前幽径能看到鹳鹊在江上洗浴,邻家鸡还飞过院墙到俺家院子来”。这两句是写景,描写草堂之景。然后结合内容、手法、情感鉴赏精妙之处。第二联主要抓住“江鹳”“幽径”“邻鸡”“短墙”来写,前一句写江鹳正沐浴,后一句写邻鸡飞过短墙,画面活泼生动,这些是草堂外的景象,这是以动衬静,用草堂外的热闹来衬托草堂内的幽静安闲;结合第一联“白屋寒多暖始开”来看,前一联提到“寒”,而第二联则提到水鸟沐浴、鸡过矮墙,可见天气开始转暖,景物描写之中透露出诗人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之意。14.C15.①景色优美。云门寺常在云中,附近有溪有桥,冬有大雪,这一切都让诗人流连忘返。②生活闲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