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言怀陆游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酿桂餐菊英,洁斋三沐熏。孰云九关远①,精意当彻闻。\捐躯诚有地,货勇先三军。不然贯恨死,犹翼扬清芬。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②。[注]①九关:指言阙,朝廷。②要离:春秋末吴国勇士,后世亦用以称壮烈之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兰碎尘犹香、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自己的心志。B.第六句中的“敢”意为“岂敢”,以反问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掷地有声。C.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夭下人所共知的。D.这首五言古诗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化用典故,反复咏怀,风格质朴刚健。16.诗人先说“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度12月高三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①(节选)李白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②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注】①写作本诗时,李白在京任官。杨山人,隐者。②管葛,指管仲、诸葛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起初落魄不遇,后又忽蒙君王擢拔,诗中流露出因得到赏识而感恩戴德的心情。B.李白自比管葛,可惜却无人看重,抒发的情感与陆游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迥异。C.“直上青云”写诗人仕途得志之状,营造的氛围与李白诗句“云青青兮欲雨”截然不同。D.王公大臣对李白很敬重,但李白坦言,在结交的众人中,志趣相投者,唯有杨山人。16.入世与出世的取舍,是贯穿于中国文人一生的永恒难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的人生选择。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柑①沙棠舟,玉箫金管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③。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④亦应西北流。[注]①柑,同“楫”,船桨。②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伎。③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④汉水,汉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极尽夸张,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世界:美好,自由,超世绝尘。B.五、六句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七、八句揭示了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C.九、十句极其豪壮,活画出屈原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D.这首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富有气势。诗人构思独具匠心,一气呵成。16.这首诗中的“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与李白《将进酒》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既描摹了刘朝英在书斋中刻苦夜读的情景,又写出了有古琴作陪的雅趣。B.颔联指出圣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但让人忧愁的是求道者脚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学问功夫,这是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C.尾联告诫刘朝英,要以圣道为心,不要因沉迷功名而虚耗人生,可谓推心置腹、语重心长。D.杨诗造语力求平易浅近,如本诗中的“莫笑”“不应”,近于口语,如话家常。16.杨万里的诗注重以事显理,本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16.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6分)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王安石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②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中郎③旧业无儿付,康子④高才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隼(sǔn):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博学多才却无子嗣。王逢原亦无子。④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其妻贤惠,共守贫困。王逢原妻亦颇贤惠。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对王逢原怀有极大的期待,不想英才陨落,期待与现实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B.诗歌巧用典故,“无儿付”与“有妇同”对比,突出了王逢原逝世之后的悲凉。C.诗歌以景作结,诗人想象王逢原墓上之景,意境悲凉,情感上回扣诗题之“思”。D.全诗熔景、事、情于一炉,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思念,意蕴丰富,真挚感人。16.王安石在《寄王逢原》一诗中说:“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请据此并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本诗颔联情感的理解。(6分)古代诗歌阅读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言怀陆游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酿桂餐菊英,洁斋三沐熏。孰云九关远①,精意当彻闻。\捐躯诚有地,货勇先三军。不然贯恨死,犹翼扬清芬。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②。[注]①九关:指言阙,朝廷。②要离:春秋末吴国勇士,后世亦用以称壮烈之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兰碎尘犹香、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自己的心志。B.第六句中的“敢”意为“岂敢”,以反问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掷地有声。C.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夭下人所共知的。D.这首五言古诗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化用典故,反复咏怀,风格质朴刚健。16.诗人先说“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15.(3分)C16.(6分)①诗人先假想自己有一天能实现为国杀敌的理想,那他必勇冠三军,哪怕捐躯亦在所不惜;②但如果报国理想落空,也希望能葬在吴国勇士的坟边;③两句诗前后相连,抒发诗人生死不变的忠诚之情,体现始终如一的气节。[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度12月高三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①(节选)李白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②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注】①写作本诗时,李白在京任官。杨山人,隐者。②管葛,指管仲、诸葛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起初落魄不遇,后又忽蒙君王擢拔,诗中流露出因得到赏识而感恩戴德的心情。B.李白自比管葛,可惜却无人看重,抒发的情感与陆游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迥异。C.“直上青云”写诗人仕途得志之状,营造的氛围与李白诗句“云青青兮欲雨”截然不同。D.王公大臣对李白很敬重,但李白坦言,在结交的众人中,志趣相投者,唯有杨山人。16.入世与出世的取舍,是贯穿于中国文人一生的永恒难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的人生选择。【答案】15.B16.①诗人年轻时有心报国,虽自比管仲诸葛,却无人推许看重,只能长吁短叹藏身自守,流露怀才不遇的失落;②当下则要尽心竭力报效君王。五六句写诗人蒙受君王赏识,得到提拔,表达自己愿意献上丹心赤忱报答君王恩遇;当下仕途得志的愉悦。七八句写诗人得到提拔,青云直上,流露出仕途得志的愉悦;③未来则选择与知己一起归隐。末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希望在尽节报君之后,功成身退,与朋友一同归隐的心愿。【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迥异”错误。李白自比管葛,可惜却无人看重;陆游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来自我期许,而愿望终于落空。两处都用典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怀。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在一二句中,“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通过叙铺手法,写诗人年青时在楚汉一带流落“落魄”不得志、奔走在风尘之中的愁苦回忆。在三四句中,“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诗人经常以管仲、诸葛亮等人物自比,对他们自布衣一举而为卿相干一番进步事业衷心向往。“长吁莫错”,流露出社会现实的残酷,诗人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痛楚与无奈,表现出诗人有心报国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失落之情。五六句中,“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写诗人幻想得到唐玄宗赏识提拔,通过辅佐唐玄宗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借“垂拂拭”喻受到统治者赏识和提拔,用擦拭物件上的灰尘来比喻对人才的提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抱负,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加透彻。诗人蒙受君王赏识,得到提拔,表达自己愿意献上丹心赤忱报答君王恩遇;七八句中,“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写诗人被唐玄宗召入朝廷,供奉翰林后的欣喜心情。“白日”、“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时机即将来临。诗人得到提拔,青云直上,要尽心竭力报效君王。末尾两句“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直抒胸臆,“待吾尽节报明主”,是他把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希望寄托于唐玄宗的真心话。诗人希望通过辅佐君主,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报答君主的“恩遇”。诗人表达自己希望在尽节报君之后,功成身退,与朋友一同归隐的心愿。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柑①沙棠舟,玉箫金管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③。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④亦应西北流。[注]①柑,同“楫”,船桨。②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伎。③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④汉水,汉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极尽夸张,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世界:美好,自由,超世绝尘。B.五、六句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七、八句揭示了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C.九、十句极其豪壮,活画出屈原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D.这首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富有气势。诗人构思独具匠心,一气呵成。16.这首诗中的“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与李白《将进酒》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理解错误,不是“屈原”,而是“诗人自己”。16.(1)同:①都表达了对富贵的否定和鄙弃。②这首诗的这两句说汉水恐怕就要向西北倒流了,对功名富贵进行了强烈的否定。《将进酒》中的这两句说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对富贵生活进行了否定。(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2)异:①这首诗的这两句带有对功名富贵的嘲弄之情,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态。②而《将进酒》中的这两句带有激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既描摹了刘朝英在书斋中刻苦夜读的情景,又写出了有古琴作陪的雅趣。B.颔联指出圣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但让人忧愁的是求道者脚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学问功夫,这是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C.尾联告诫刘朝英,要以圣道为心,不要因沉迷功名而虚耗人生,可谓推心置腹、语重心长。D.杨诗造语力求平易浅近,如本诗中的“莫笑”“不应”,近于口语,如话家常。16.杨万里的诗注重以事显理,本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B(B项,“这是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错误,应是“这是诗人对刘朝英的鞭策和激励”。)16.①颈联“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意为“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就像深涧里的针一样渺小,不可轻视嘲笑”。②诗人用“涧底针”变成“云端树”做比,寓意着学习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的,应逐步积累而有所成。③鼓励刘朝英要踏实求学,持之以恒,才能由“涧底针”成为“云端树”,最终取得卓越的成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16.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6分)15.A16.①求学需要不受环境影响。“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②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之“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③求学需要沉浸其中,潜心地投入。正如诗中明写读书环境清幽雅致,暗赞书房主人内心宁静专注。④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王安石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②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中郎③旧业无儿付,康子④高才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隼(sǔn):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博学多才却无子嗣。王逢原亦无子。④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其妻贤惠,共守贫困。王逢原妻亦颇贤惠。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对王逢原怀有极大的期待,不想英才陨落,期待与现实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B.诗歌巧用典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