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_第1页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_第2页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因子变化特征及水质变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水质因子与凡纳滨对虾病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揭示凡纳滨对虾健康生长的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海锋养殖合作社展开凡纳滨对虾水质及水生生物的研究。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第二茬养殖(时间为7月至10月),第二阶段为2015年第一茬养殖(时间为4月至6月),第三阶段为2015年第二季养殖(时间为7月至9月),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为露天养殖,第二阶段为温室大棚养殖。三个阶段均对水质因子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发病塘与未发病塘水质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第二阶段检测了养殖池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与水质因子结合分析了相关性。第三阶段在水质因子的基础上加入了浮游植物的监测,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第一茬和第二茬水体中氮磷含量超过养殖水限定排放标准,总磷(TP)超标率较为严重,第一茬和第二茬的超标率分别为100.4%和297.6%,总氮(TN)超标率分别为5.3%和3.2%。通过对2015年第一茬和第二茬水体中氨氮(TAN)和亚硝氮(NO2--N)安全浓度分析得出,第二茬TAN和NO2--N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0.55mg/L和0.05mg/L,不会影响对虾健康。第一茬养殖池在养殖中期亚硝氮含量出现跳点式增长,后期含量持续升高,达到0.3mg/L以上,并爆发疾病,推测较高的水温、养殖密度大和空气交换能力差是亚硝氮含量上升的原因。综合三个季度对发病塘与未发病塘水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硝氮(NO3--N)是引起发病塘水质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且硝氮越高,发病的风险越大,其次是NO2--N和温度(T);有机物(CODMn)和TP则与发病塘水环境呈现负调节,即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CODMn和TP对于维持水体稳定,对对虾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TN、AP和pH等则对发病塘水质因子影响不大。2.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得出,共检测出6门100种浮游植物,其中主要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共鉴定出6种优势种,优势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且均为水体常见藻类,并未发现污水型藻类出现。整个养殖周期中均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绝对优势门类,蓝藻门含量不高。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上升明显,并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多处于Ⅲ和Ⅳ等级,多样性丰富,说明养殖水体整体水质较好,较为稳定。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在营养盐丰富的养殖水体中受营养盐影响较小,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露天式养殖环境中,较好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于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对虾健康生态养殖的可靠保障。3.对养殖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调查得出,水体中共鉴定出11个门类微生物,底泥中共鉴定出13个门类微生物,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门类,水体中衣原体比例随养殖时间的推移升高明显,是对虾发病的隐患。整个检测周期中样品间相似性较小,微生物演替较快,水体稳定性较差。养殖水体中共鉴定出7个优势微生物种属,其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为绝对优势种,后期比例在60%以上,推测大量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是引起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底泥中共鉴定出5种微生物,Bacteroidetes为主要优势种,但所占比例不高,底泥中微生物未出现极端优势现象,说明底泥中微生物较为稳定,不是引起对虾发病的主要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相关性分析得出,在营养盐丰富的环境中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会使得微生物繁殖代谢加速,也会加快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和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