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课件_第1页
动物病理学课件_第2页
动物病理学课件_第3页
动物病理学课件_第4页
动物病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緒論第一節動物病理學概論第二節疾病概論

第一節動物病理學概論

(IntroductiontoAnimalPathology)一、概述二、病理學發展概要三、病理學研究基本方法四、現代病理實驗技術五、學習動物病理學的指導思想

1.掌握病理學的概念、研究內容及其意義Tomasterconcept,contentsandmeaningofpathology.2.熟悉病理學的研究方法Toknowresearchmethodsofpathology.3.瞭解病理學的發展史及其進展趨勢Tounderstandhistoryanddevelopingofpathology教學目標(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內容(三)動物病理學的任務(四)動物病理學的範疇(五)動物病理學在獸醫學的地位

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動物病理學(animalpathology)研究動物疾病的病因、發生機理以及患病機體內所呈現的形態、機能和代謝變化,來闡明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一門基礎學科。目的為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WhatisPathology?Pathologyisthescientificstudyofdiseasewhichisconcernedwiththecausesandeffectsofdisease,andthefunctionalandstructuralchangesthatoccurduringthecourseofadisease.

2、病理過程(

pathologicalprocess)

多種疾病過程中出現的共同的形態、功能和代謝的病理變化。如酸堿平衡紊亂、缺氧、水腫、發熱、休克等。

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理過程,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病理過程。

如嚴重肺炎可有炎症、發熱、缺氧,甚至休克等不同的病理過程。

基本病理過程與疾病的關係疾病

原因

部位

基本病理過程肺腸腦膜肺炎腹瀉腦炎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發熱、炎症、缺氧、

酸堿平衡紊亂、休克

发热、炎症、水电、

酸堿平衡紊亂、休克

发热、炎症、DIC、

休克Pathologicalprocess:

refertoaprocessinwhichsomecommon,regularalterationsoffunction,metabolismandstructuretakeplaceinmanydifferencediseases.e.g.Fever,shock,edemaetc.

3、病理狀態(pathologicalstate)

指相對穩定的或局部形態變化發展極慢的病理過程的後果;如損傷後形成的瘢痕。有些病理狀態的穩定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轉變為病理過程,如代償的心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病理狀態),當心髒負荷過度增加時可傳為心力衰竭(病理過程)。4、病理反應(pathologicalreactions)是機體在疾病過程中一些較病理過程更短促而又單純的形態、機能和代謝的改變。如白細胞的增多或減少。這是診治疾病的重要依據,所以在診治疾病時,應仔細觀察病理反應。(二)基本內容

儘管疾病種類繁多,但是所有的疾病,或者是不同器官的許多疾病,都可以發生一些共同的變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規律;

而同一器官系統的疾病以至每一種具體的疾病,又各有其特殊的變化和特殊的規律。動物病理學的內容: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1、病理學總論(GeneralPathology)—共同基本規律general,basicrule論述疾病過程可能出現的各種基本病理過程的表現及其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病理學基礎)闡述:細胞和組織損傷與修復、局部血液迴圈及體液迴圈障礙、炎症、免疫病理和遺傳以及腫瘤等基本病理過程及其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本質,以便運用這些知識去更深刻地發現和認識各種疾病的特殊規律和本質。2、病理學各論(SystemicPathology)各系統、器官特殊規律(系統病理部分)specialruleofsystemsandorgans闡明各種疾病的病因、病變及其發生發展的特殊規律,研究其與臨床表現的關係及其對疾病防治的意義。

運用各種方法,從整個機體直到細胞分子水準,研究疾病的原因(病因學,ethiology)、在病因作用下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發病學,pathogenesis)以及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改變(病變,patho1ogica1changes),闡明其本質,從而為認識和掌握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簡而言之,它是研究疾病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形態、功能、代謝)以及轉歸和後果。(三)基本任務1、病因學(etiology)

即疾病發生的原因(cause)包括外因、內因及其相互關係。

2、發病學(pathogenesis)即在病因的作用下,機體疾病的發生.發展的具體環節和過程。3、病理變化或病變

(pathologicalchangesorlesions)

即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變化。有時還闡明由於這些變化引起的臨床表現,稱臨床病理聯繫(clinicopathologicalcorrelation)。

4、疾病的轉歸和結局(results)significance(意義)effect(影響)

grossappearance(眼觀變化),microscopicappearance(鏡下變化)。

可見,發生機制所回答“為什麼?”和“怎樣?”的問題:

(1)患病機體形態、機能、代謝變化為什麼發生?(2)疾病為什麼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各種變化之間系?

(3)為什麼多數病畜能恢復健康?為什麼有些疾病會導致死亡?

等,等。

(四)病理學的範疇主要包括三部分1、病理解剖學(pathologyanatomy)

著重從形態變化角度闡明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2、病理生理學(pathologyphysiology)

著重從功能和代謝的角度來闡明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3、臨床病理學(clinicpathology)

主要畜禽常見疾病的發病機理、畜禽疾病的特徵病變和病理診斷技術。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研究角度不同功能代謝形態

(五)病理學在獸醫學中的地位動物病理學是動物醫學專業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主幹課程。

最終目的是服務於動物醫學臨床實踐,為現代動物醫學提供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1、基礎獸醫學與臨床獸醫學之間的橋樑

(Abridgebetweenpreclinicalandclinicalmedicine)

以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等學科的知識為基礎,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改變,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同時,動物病理學的基本內容又為內科學、外科學、產科、傳染病學和寄生蟲病學等學科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

可見,pathology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一門橋樑課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醫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醫學界,病理學長期以來被喻為“橋樑醫學”和“審判醫學”充分表明它在醫學中,特別是在臨床醫學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雙重地位。)

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樑預防動物醫學(寄.傳)臨床動物醫學(內.外.產)公共衛生學動物學、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藥理學、毒理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病理學

緒論

2、病理學(診斷)是最具有權威性的一級診斷

病理學在動物疾病的診斷和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獸醫科學的發展,儘管臨床診斷疾病的手段不斷增多,如影像診斷技術、實驗室化驗、內窺鏡檢查等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但病理學診斷仍是很多疾病的最後診斷。病理學通過屍體剖解、活體組織檢查和動物實驗等研究方法,直接應用於臨床實踐,在疾病的診斷、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闡明和臨床工作水準提高方面均具有重要地位。

(國外將“法典”的病理醫生稱之為“doctor’sdoctor”)

3、借助病理學研究-揭示疾病規律和本質,為防治疾病提供科學理論(支撐點)Animalexperiment*Laboratoryresearch(invitro)*Clinicalinvestigation“Asisourpathology,soisourmedicine”

二、動物病理學發展概要

(一)發展簡史

病理學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西元前460~前377,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液體病理學”;

西元前128年~56年,Asclepiades提出“固體病理學”為原始的病理學代表;

它控制和影響了歐洲醫學思想長達2000年之久。我國,以《皇帝內經》為代表,它的“陰陽五行”學說支配和影響了祖國醫學2000多年。病理學發展簡史歷史年代學說支持的技術手段創始人遠古時代萬物有靈論無西元前4-5世紀體液學說無Hippocrates1500年左右化學物理無1761年器官病理學屍體解剖GiovanniBattistaMorgagni1854年細胞病理學光學顯微鏡RudolfVirchow1930年代神經生理和病理學動物實驗20世紀60年代起細胞病理學電子顯微鏡免疫病理學免疫學技術分子病理學生物化學技術2023-12-12261、體液病理學說

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西元前460-377,根據當時希臘人認為水、土、氣、火為自然界萬物共性而提出“體液病理學說”

認為外界因素促使人體內血液、粘液、黃膽汁、黑液發生質和量的某種改變形成四體液之間的比例失衡而引起疾病。Hippocrates(460--370B.C.)2、固體病理學說

此後,Asclepiades,約西元前128-56,則極力反對液體病理學說,他根據Demoeritos西元前5世紀中葉至西元前4世紀中葉的萬物皆始於不可分的原子的設想,提出固體病理學說。認為人體也是由原子構成的血液是攜帶固體的介質。

這兩種觀點由於受歷史條件和唯心論的影響脫離了客觀實際因而在醫療實踐中並未能起到理論指導作用。西元1世紀以後的整個中世紀的歐洲科學被禁錮在神學之中達1000多年之久使科學活動蒙受挫折嚴重地阻礙了醫學事業的發展。3、解剖學和生理學發展為病理學建立良好開端直至15-16世紀,歐洲歷史上稱為文藝復興時代,自然科學在各個領域中才又興旺起來,病理學也迎來了發芽開花的春天。文藝復興時,維薩裏(VesaliusA.)建立人體解剖學維薩裏(Vesalius,A.1514~1564)1543年出版《人體的構造》維薩裏第一次與蓋侖相反地描述了靜脈和人類心臟的解剖。人體解剖活動的奠基人:維薩裏17世紀人體生理學建立-以哈維(HarveyW.)發現血液迴圈為標誌哈維(Harvey,W.1578-1657)1628年,《論動物心臟與血液運動的解剖學研究》哈維細心地計算了心臟的容量,心臟流出的血量和回心血量,血液流動時間。證明心臟是血液迴圈的原動力。左右心室各容血液二英兩脈搏每分鐘72次一小時脈搏72×60=4320次一小時內,從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的血量和有心室流入肺動脈的血量就分別為2×4320=8640英兩,約合540磅Harvey1578-16574、器官病理學

真正的病理學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解剖學院。直到18世紀中後期,1761年,義大利臨床醫學家莫爾加尼-Morgagni(1682-1771),根據一生所經歷過的約700例病人的屍檢記錄和臨床症狀發表:器官病理學一書

《器官病理學》的問世標誌著病理形態學的開端,是古代醫學向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個轉捩點。18世紀義大利病理學家-莫爾加尼《論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切疾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位置。只有臟器變化才是疾病的真正原因。把“病灶”和臨床症狀聯繫起來,西醫診斷學才開始找病灶,這種思想影響至今。

在解剖大量屍體的基礎上,解剖學家和外科醫生就有機會認識到器官異常,因此病理解剖開始出現了。病理解剖學的創始人Morgagni,GiovanniBattista(1682-1771)

1762年,在法國里昂(Lyon)成立了第一所獸醫學校。

倫敦皇家獸醫學院-JohnHunter(1728~1793)對血管病理的治療研究,他是第一個認識到微血管在炎症過程中的重要性;

加拿大蒙特利爾獸醫學院的教授-WiliamOsler對血小板的發現及研究,都是在這個時期。《病理學》專著19世紀初,隨著顯微鏡技術、切片染色及組織學方法的相繼問世,使人們有可能對各種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形態學變化進行比較深入的觀察。奧地利病理學家-Rokitansky(1804~1878)根據他對84000多例屍體解剖的觀察資料,撰寫了第一部《病理解剖學》巨著,豐富了器官病理學的內容。法國學者ClaudBernard(1813--1902)首先採用了實驗生理學的方法研究疾病時的機能障礙及發生機制,編寫了《病理生理學講義》,敘述了病理機能實驗的方法,此即病理生理學的始基。5、細胞病理學創立現代醫學病理學起源於19世紀80年代。

德國病理學家魏爾嘯Virchow

(1812—1902),1848年出版《細胞病理學》:提出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形態改變和細胞的機能障礙是一切疾病的基礎。創立了細胞病理學說細胞病理學問世是病理學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里程碑。這不僅對病理學而且對整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劃時代的貢獻。17世紀-顯微鏡發明胡克(Hooke,1635-1703),《顯微鏡學》,1665格魯(Grew),《植物的解剖學》1682馬爾皮基(Malpighi,1628-1694)、發現毛細血管存在,1661雷文虎克(Leeuwenhoek,1632-1723),闡明了毛細血管的功能,於1683年首次在顯微鏡下發現“細菌”斯邁丹(Swammerdan,1637-1680),神經——肌肉的生理學實驗

顯微鏡的發明和利用,大大擴充了人類的視野,把人類的視覺由宏觀引入到微觀,瞭解到動物體內細微結構。RobertHook’smicroscope施萊登和施旺19世紀德國動物學家施旺(SchwannTh.)和植物學家施萊登(SchleidenM.J.)創立細胞學說,為微爾嘯的研究創造了條件施萊登(Schleiden,MJ1804-1881)和施旺(Schwann,Th1810-1882)微爾嘯將顯微技術和細胞學的成果應用於病理形態學研究,使人類對機體結構和疾病形態改變的認識由組織水準深入到細胞層次,從而確認了疾病的微細物質基礎,充實和發展了形態病理學,開闢了病理學的新領域。局限忽視了全身性反應;忽視了病理現象的發展過程;忽視局部與全身的關係,這都是機械唯物主義在理論概括中的反映他把細胞視為基本自主的生命單位,但否認神經系統在機體中的主導作用,是對細胞作用的過高估計。微爾嘯(Virchow,R.1821-1902)創立細胞病理學20世紀初,WilliamWelsh將系統病理學帶到了北美,他和他的學生們在獸醫病理學界影響很大,許多病理學家都受訓於他的醫學機構。後來出現的WilliamFeldman也是一位傑出的獸醫病理學家,他於1948年與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一批病理學家一起共同創立了美國獸醫病理學院。這些病理學家及其機構對於獸醫病理學的學科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分子病理學的開始從1953年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發現,細胞超微結構吸引病理學家將目光集中到DNA,努力探求每種疾病是否與細胞中特定的基因表達有關,基因水準的疾病定位診斷標準指日可待。我國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隋唐時代巢元方根據臨床觀察所著的《諸病源侯論》、南宋時期宋慈的《洗冤集錄》等世界名著十分細緻地記載了疾病的病原和征侯對病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其後,中國醫學由於長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縛一直未能建立起具有中國特點的病理學。

(二)現代病理學的特點病理學的研究已深入到亞細胞領域和分子水準,並從過去的經典病理形態進入到與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及遺傳學等新興基礎學科互相滲透的新階段,出現了:超微病理學(ultrastrcturalpathology)、分子病理學(molecularpathology)免疫病理學(immunopathology)、遺傳病理學(geneticpathology)診斷病理學等

等新分支學科,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病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日趨進步。由於電子顯微鏡技術的建立和隨後發明的生物組織超薄切片技術、相差顯微和偏光顯微技術、顯微分光光度法、X射線衍射、細胞化學、細胞勻漿、梯度離心、細胞培養、免疫螢光、免疫電鏡、放射自顯影、掃描電鏡、酶標等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術,使病理學的研究從細胞水準進入亞細胞水準和分子水準,使人們能從代謝、機能和形態改變等方面來認識疾病地發生和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許多高新技術正在不斷地,從而使常規的病理形態學觀察發展到宏觀與微觀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以及定性和定量結合,從而能獲得大量的更多、更全、更新的疾病資訊能大大加深人們對疾病本質的認識促進病理學研究走向更深的層次。

免疫組化及分子生

肉眼→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物學技術

器官病變→組織及病變→細胞超微病變→細胞內大分→基因組織細胞子結構改變蛋白宏觀→→→→→→→→微觀簡單→→→→→→→→複雜1、

研究手段、方法→→快速、準確、精細→超微病理學、分子病理學大發展

2、研究思路上→→“三結合”多學科融合、滲透→→大病理1、超微病理學

從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病理學發展到電子顯微鏡下的超微病理學是病理學的一個大飛躍。

主要從細胞器水準研究疾病時的細胞損傷這不僅使我們能從形態學上更加深刻地認識和鑒別疾病而且能從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角度去更深入地研究疾病的發生與發展。2、分子病理學將病理學與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結合起來在分子水準研究疾病發生機理的一門病理學分支。

分子病理學的發展將對疾病發病機理的認識以及為預防和治療措施提供更深透、更精確的理論。3、免疫病理學

將免疫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引入病理學藉以闡述許多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的病理學分支。

如採用免疫螢光法、免疫過氧化物酶法和免疫電鏡法等研究疾病從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們認識的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疾病等。4、遺傳病理學研究遺傳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個病理學分支。隨著越來越多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的闡明,使遺傳性疾病的研究進入了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新領域對於遺傳性疾病的病因和本質的瞭解達到了新的水準5、實驗病理學以實驗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發生發展過程及其發病機理的病理學分支其目的在於認識疾病的本質。

實驗病理學可彌補普通病理學不能全面地瞭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尤其難以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學、發病機理、形態發生學以及形態與功能改變的聯繫的缺陷使人們有可能主動地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

實驗病理學包括體內實驗和體外實驗兩種。。6、診斷病理學(DiagnosticPathology)

根據病理形態改變及其它各種輔助手段,如電鏡、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DNA分析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為臨床提供更精確的病理診斷,是病理學的一個最大分支。診斷病理學是一門以組織形態學為基礎的科學,隨著現代科學的應用,目前正處於從單純組織形態學時代轉向從病理標本中採集各種資訊進行綜合分析診斷的新時代。

三、病理學研究基本方法

(一)

屍體剖檢(autopsy)(二)

組織觀察

(histopathologicalslide)(三)

細胞培養(cellculture)(四)

動物實驗(experimentalwithanimal)(一)屍體剖檢(簡稱屍檢,autopsy

)屍體剖檢

是運用病理解剖學知識檢查屍體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動物發病或死亡後,對其進行解剖檢查,運用病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診斷疾病的技術,稱為屍體剖檢技術。

目的與意義目的在於查明動物發病和致死的原因,以及闡明疾病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屍體剖檢資料的積累,也可為各種疾病的綜合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屍體剖檢在獸醫臨床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屍體剖檢,可以直接觀察死亡動物屍體各器官的病理變化,初步判斷死亡的原因,迅速對疾病作出診斷。

在臨床實踐中,特別是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實際意義。

如仔豬梭菌性腸炎的診斷可根據流行病學及症狀:發生於l周齡仔豬紅色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

病變的特點:腸腔充滿含血液體壞死性腸炎(二)

組織觀察1、組織病理觀察

製備病理組織切片(histopathologicalslide)或將脫落細胞製成塗片,經不同方法染色後,最常用-蘇木素伊紅染色(HE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通過觀察器官的組織病理學變化,對疾病作出診斷。2、體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檢)

即用局部切取、細針吸取、鉗取和手術摘取等方法,從患病動物活體獲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等。3、細胞學檢查(Cytilogy)

通過採取病變處脫落的細胞,塗片染色後進行細胞學檢查。如取血液製作成血細胞塗片,取口腔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等等作塗/抹片,直接或經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

病理剖檢、組織病理檢查、活檢是病理診斷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國外把這三種研究﹙方法﹚喻為病理科室和病理醫學的“ABC”。

(三)

細胞培養指從動物體內採取活組織或單細胞,用適宜的培養基(液)和創造相似於體內的其他條件,在體外進行培養並進行各種研究的技術方法。此類方法是生物醫學各個領域常用的研究技術之一。

在病理學研究中,此方法可以研究在各種病因的作用下細胞、組織病變的發生和發展的動態過程和規律。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條件的不同,培養的標本可以是細胞水準的,也可以是組織水準。研究腫瘤代謝、腫瘤分類、病毒病的診斷及發病機理等研究。細胞培養的優點:體外培養條件單純﹑容易控制,可以避免體內複雜因素的干擾,故有利於分析結果和得出結論。而且比動物實驗和本體觀察週期短﹑見效快﹑節省時間、節省開支。細胞培養的缺點:

畢竟體外人工環境與體內環境有區別,而且是脫離了機體整體的神經﹑體液等因素的調控,所以其研究結果不可能與體內過程完全一致。

另外,體外培養要求一定的設備﹑嚴格的環境和技術條件,一般實驗室不易達到。

原代培養:由體內直接取出組織或細胞進行培養。優點:離體時間短遺傳性和體內組織相似。宜作細胞形態,機能,分化研究。傳代培養:把細胞自原代培養的培養瓶中分離、稀釋而移至另一新的培養瓶中的操作程式即為傳代或再培養。以便持續培養,得到大量同種細胞,細胞株,維持細胞種延續。圖食管癌細胞系腫瘤細胞培養圖片

圖體外神經幹細胞培養

(四)

動物實驗(animalstudy)

在人為控制條件下,運用動物實驗的方法,在適宜動物身上複製動物和人類的某些疾病的模型;是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均可利用的技術方法之一。

通過疾病複製過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學、病理變化及疾病的轉歸。並可根據研究的需要,對其進行各種方式的觀察研究。

四、現代病理實驗技術病理學的研究不僅還需沿用最基本的對病變的檢查。而且還將放射自顯影技術、顯微分光技術、形態測量圖像分析技術、分析電鏡技術、流式細胞儀FCM技術多聚酶鏈反應PCR技術、分子原位雜交技術和原位PCR技術等與病理學研究結合起來。(一)組織細胞化學

(hitochemistryorcytochemistry)(二)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

免疫螢光、免疫酶標膠體金標記技術

(三)超微結構

(ultrastructuralobservation)(四)流式細胞術

(flowcytometry,FCM)(五)圖象分析技術

(imageanalysis)

(六)分子生物學技術:

重組DNA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原位雜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一)組織細胞化學

應用某些能與組織細胞某些化學成分進行特異性結合的顯色試劑,顯示組織細胞內某些化學成分(如蛋白質、酶類、核酸、糖原、脂肪等)的變化。其中,觀察組織切片的稱組織化學(histochemistry),觀察塗抹細胞或培養細胞的稱細胞化學(cytochemistry)。優點:可在原位反映出組織細胞化學成分的變化,初步把純形態觀察與機能代謝聯繫起來,能加深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另外也有利於病變的鑒別診斷。(二)

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細胞化學)。

用標記的抗體(或抗原)對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的分佈進行細胞和組織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檢測,經過組織化學的呈色反映之後,用顯微鏡、螢光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根據標記物的不同,可分為:

(1)免疫螢光(2)免疫酶標(3)膠體金標記技術。

對研究感染性疾病發病機理具有重要作用。

鵝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鵝脾臟.箭頭示陽性染色的網狀細胞(三)螢光原位分子雜交技術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的發展為研究染色體上DNA的序列提供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具有經濟、安全、快速、穩定,靈敏度高,多彩FISH可在同一核內顯示兩種或多種序列,還可對間期核染色體進行研究;應用不同的探針可顯示某一物種的全部基因,某一染色體染色片段及單拷貝序列;

結合共焦鐳射顯微鏡可對間期核及染色體進行三維結構研究,精確檢測雜交信號優點。免疫螢光顯微鏡技術

(四)超微結構觀察

運用透射和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對組織細胞的內部及表面的超微結構進行觀測,從亞組織(細胞器)甚至是大分子水準上瞭解組織細胞的形態和機能變化,使之對某些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更加確切,而且更能加深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將免疫組織化學與電鏡技術結合可形成免疫電鏡技術,使超微結構觀察對細胞內一些物質的定位定性,以及病毒的感染和複製部位等得到顯示。

超微病理學觀察有其局限性:由於放大倍率太高,只見局部不見全局,加之許多超微結構變化沒有特異性,常給診斷帶來困難。

因此,必須以肉眼﹑組織學病變為基礎,宏觀與微觀密切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優勢,起到較重要的輔助診斷作用。

電子顯微鏡檢查電子顯微鏡(electronmicrosocope)簡稱電鏡,是以電子束為照明源,通過電子流對生物樣品的透射以及電磁透鏡的多級放大後的螢光屏上成像的大型精密儀透射式電鏡(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掃描式電鏡(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

電子顯微鏡技術使病理學對疾病的認識,從組織細胞的光鏡水準深入到細胞內的超微結構水準,它可觀察細胞內的細胞器、細胞骨架或大分子水準的變化,在疾病的病理診斷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透射電鏡-漿細胞超微結構

掃描電鏡-血細胞

(五)流式細胞術其原理是將特殊處理的細胞懸液經過一細管,同時用特殊光線照射,當細胞通過時,光線發生不同角度的散射,經檢測器變為電訊號,再經電子電腦貯存分析後畫出直方圖等。這一方法每秒鐘能分析1,000至10,000個細胞。流式細胞術能進行多種細胞特徵分析,包括細胞大小,胞漿的顆粒狀態,細胞生長狀態及所分佈的細胞週期,核型倍體數與DNA含量,胞膜表面標記物變化及細胞內酶的含量等等。

流式細胞術是一種能在液流系統中快速測定單個細胞或細胞器的生物學性質並把特定的細胞或細胞器從群體中加以分類收集的技術。

其特點是通過快速測定庫爾特電阻、螢光、光散射和光吸收來定量測定細胞DNA含量、細胞體積、蛋白質含量、酶活性、細胞膜受體和表面抗原等許多重要參數。根據這些參數將不同性質的細胞分開以獲得供細胞學、病理學和其他生物學研究用的純細胞群體。目前流式細胞術最高分選速度已達到每秒鐘3萬個細胞並在免疫病理學、腫瘤病理學、分子病理學和細胞凋亡等研究方面得到初步應用(六)病理圖象分析技術pathologicalimageanalysis

圖像分析是對於病變中組織、細胞或細胞器等的二維和三維結構進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用於診斷病理學的圖像分析技術,是對病變的形態結構進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形態計量分析),是對病變形態進行定性分析的一種量化性補充,為病理學診斷提供參考性資訊。圖像分析技術應用電腦圖像分析系統進行操作,並在不斷發展。利用成像原理和自動模式識別的方法以電子電腦為工具把不能被肉眼觀察到的以及不易被電腦讀入的、反映生物學對象所特有的數據和結構等轉換成有利於使用的直觀圖像包括對圖像的加工處理和對圖像的分析。對病理學圖像的分析意指在圖像處理的基礎上對目標的種種特徵進行定量描述和比較藉以診斷。例如在識別癌細胞過程中可通過測定其細胞核面積、形狀、總光密度、胞核結構等定量特徵再與正常細胞比較確定其性質。目前這一技術已在病理學中開始運用。可以預測生物圖像處理技術將運用於普通病理學通過對細胞和組織的高解析度電腦分析技(七)分子生物學技術

1、核酸原位雜交

用已知序列核酸作為探針與細胞或組織切片中核酸進行雜交對其實行檢測的方法。

適用於石蠟包埋組織切片、冰凍切片、細胞塗片、培養細胞等。染色體原位雜交示意圖2、原位PCR技術

將組織切片或細胞塗片中的核酸(DNA或RNA均可以)片段在原位進行擴增,在擴增中摻入示蹤劑,或擴增後再行原位雜交等,以觀察基因表達等。

但原位PCR應用最廣的還是用來檢測組織或細胞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禽流感、細菌等.其敏感性比原位雜交有明顯提高。3、生物晶片技術/基因晶片技術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生物醫學高新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反向斑點雜交技術。基因晶片(genechip)又稱DNA晶片(DNAchip),是指固著在固相載體上的高密度的DNA微點陣,即將大量靶基因或寡核苷酸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點與點間距小於500µm)排列在如矽片、玻璃片、聚丙烯或尼龍膜等載體上。代表不同檢測基因的探針被固定於固相基板上,而被檢測的DNA或cDNA用放射性核素或螢光物標記後與固相陣列雜交。

生物晶片技術

(biochiptechnology)是將大量具有生物識別功能的分子或生物樣品有序地點陣排列在支持物上並與標記的檢體分子同時反應或雜交,通過放射自顯影、螢光掃描、化學發光或酶標顯示可獲得大量有用的生物資訊的新技術。

基因晶片的檢測原理示意圖基因晶片的優點

可自動化,快速檢測目的材料中成千上萬個基因及其表達,被譽為遺傳資訊分析革命性的里程碑。

基因晶片技術可用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如基因表達譜分析、基因分型、基因突變的檢測、新基因的尋找、遺傳作圖、基因表達及調控,還可用於藥物的篩選和疾病的診斷等。蛋白晶片

蛋白晶片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各種蛋白質有序地固定於滴定板、濾膜和載玻片等各種載體上成為檢測用的晶片,然後,用標記了特定螢光素的蛋白質或其他成分與晶片作用,經漂將未能與晶片上的蛋白質互補結合的成分洗去,再利用螢光掃描器或鐳射共聚焦掃可描技術,測定晶片上各點的螢光強度,通過螢光強度分析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由此達到檢測多種蛋白質及其功能的目的。如抗體晶片可排列數百種單克隆抗體,通過這張晶片,人們在一次實驗中就能夠比較幾百種蛋白的表達變化。對於診斷疾病:如傳染病、腫瘤、遺傳病等臨床工作以及信號傳導、細胞週期調控、細胞結構、細胞凋亡和神經生物學等基礎研究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五、學習病理學的指導思想

病理學被稱為“醫學哲學”。所以,我們要用哲學思想來指導病理學的學習。具體就是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為指導,運用對立同一的觀點,抓住疾病過程中矛盾的共性。個性及其轉化規律,並且要仔細地觀察分析問題,從而瞭解和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哲學基本原理1.物質與意識辯論關係;2.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3、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4、內因與外因原理;5、量變與質變相互關係原理;6、認識與實踐相互關係原理;7、現象與本質相互關係原理;

(一)正確認識形態結構與功能代謝的辨證關係(二)正確認識局部與整體的辨證關係(三)樹立運動的、發展的觀點

(四)正確認識內因與外因的辨證關係

最後,在學習病理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努力擴大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聯繫臨診病例,著重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臨診科學打下較好的病理學基礎。復習思考題名詞解釋:動物病理學簡答題:病理學的內容包括哪些?病理學的地位如何?簡述病理學的研究手段?

动物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toDisease

一、疾病概念及基本特徵二、病因學

(一)疾病外因

(二)疾病內因

(三)疾病條件三、發病學

(一)基本規律

(二)基本機制四、疾病經過和轉歸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一、疾病概念及基本特徵

(一)疾病(disease,illness)是一定條件下病因與機體互作引起機體自穩調節紊亂後表現出損傷與抗損傷鬥爭的異常生命活動。

疾病狀態下的機體出現各種機能、代謝、形態結構的異常變化,並伴隨有相應的症狀、體症和行為異常。

Whatisdisease?

Disease:anabnormallifeprocessunderactionsofpathogeniccausewithdisturbancesof"homeostasis".Health:anormalstateinsoma,psycheandsocialwell-being(二)疾病的基本特徵1.疾病是異常生命活動過程。2.任何疾病發生都由一定原因引起的。3.任何疾病都呈現一定的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變化,這是疾病時產生各種症狀和體征的內在基礎。4.任何疾病都包括損傷與抗損傷的鬥爭和轉化。5.疾病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變化和一定的因果轉化關係。6.動物疾病不僅使生命活動能力減弱.而且其生產性能降低,這是動物疾病的重要特徵。分子疾病觀:

疾病是某一層次或各層次形態和功能(包括其物質基礎——代謝)的異常,歸根結蒂是某些特定蛋白質結構或功能的變異,而這些蛋白質又是細胞核中相應基因借助細胞受體和胞中信號轉導接收信號後作出應答(表達)的產物。基因病:

基因及其調控正常與否實質上是決定機體健康或疾病的基礎.

基因在有序調控機制下的表達是機體健康的前提,人和動物細胞應答異常以及很多疾病的重要分子基礎是該機制的失調。

二、病因學概論疾病發生條件誘因病因抗因內因外因外因內因

病因(causeofdisease)是引起疾病並決定疾病特異性的特定因素。

研究疾病發生原因和條件的科學,稱為病因學(etiology)。即病因學是研究疾病因為什麼發生的問題。能促進疾病發生的條件稱為誘因。(一)疾病外因(extrinsicfactors

)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決定疾病特異性的因素。疾病發生的原因稱為致病因素(etiologicalfactors):泛指能引起疾病的各種體內、外因素。以疾病的總體概念而言,致病因素就是廣義的病因(Causeofdisease)。

1、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agents)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支原體.黴菌和寄生蟲﹙如原蟲﹑蠕蟲等﹚,是動物疾病最常見的致病因素。2、物理性因素(physicalagents)

指來自於體內外的一切物理性機械性因素。如銳器或鈍器撞擊,爆炸波的衝擊,體內的腫瘤.異物.結石.膿腫包括高溫.低溫.電流.光.電離輻射.大氣壓等3、化學性因素

(chemicalagents)

常見有無機毒物﹙如重金屬鹽等﹚;有機毒物﹙如氯仿﹑氰化物等﹚;生物毒﹙如蛇毒﹚。4、營養因素(nutritionalimbalance)

包括維持生命活動的一些基本物質﹙如氧﹑水等﹚,各種營養物質和礦物質等缺乏時,均可成為疾病發生的原因。另外,有些物質﹙如氟.硒等﹚攝入過多,可引起中毒。Etiology

1.Etiologicalfactors:thedirectcause

1)Biologicalfactor2)Physicalfactor3)Chemicalfactor4)Nutritionalimbalance5)Geneticfactor6)Congenitalfactor7)Immunologicalfactor8)Psychologicalfactor(二)疾病內因

(intrinsicfactors)

1、機體防禦機能降低

屏障機能、吞噬及殺菌作用、解毒機能、排除機能2、機體反應性的改變

機體反應性不同,其對外界致病素的抵抗力和感受性不盡相同。主要包括:種屬反應性品種或品系反應性個體反應性年齡反應性性別3、機體免疫特性的改變

(immunologicalfactors)

包括免疫機能障礙:如抗體生成不足﹑細胞免疫缺陷等和免疫反應異常。4、遺傳因素(congenitalfactors)

遺傳物質的改變可以直接引起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畸形等。5、心理因素

(主要指人)(二)疾病發生的條件(Conditionsofdisease)指在病因作用於機體的前提下,影響疾病發生發展的各種體內外因素。條件本身並不直接導致疾病,但它的存在可促進或阻礙疾病的發生。1、誘發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能夠促進和加強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條件因素稱簡稱誘因。如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分娩等作為心力衰竭的誘因,可進一步降低心功能。

2.自然條件

包括季節氣候.地理位置等.雖不能直接引發疾病,但影響疾病的發生.如夏季多發消化系統疾病;冬季多發呼吸系統疾病。3.社會條件

包括社會制度﹑政策管理﹑科技和生產力水準、經濟水準、生活水準等,對人及動物健康和疫病流行均具有重要影響。有些條件可使機體的抵抗力(resistance)降低或易感性(susceptibility)、敏感性(sensitivity)增高,從而使機體的在相應致病因數的作用下易於發病;有些條件則可使相應的致病因數能以更多的機會、更大的強度作用於機體而引起疾病;

例如,結核桿菌是結核病發生的原因,但並不是所有感染了結核桿菌的個體都會發生結核病。只有在各種因素如過度勞累、營養不良、居住環境惡劣、長期憂鬱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易感性增高,為結核桿菌的致病創造有利條件時才容易患病。

病原、宿主和環境的相互關係

疾病的發生往往不是某個單一因素影響的結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病原宿主環境宿主病原環境(三)原因與條件在引起疾病的關係

1、病因決定疾病的特異性,但致病條件可能影響疾病的發生和發展;2、病因和條件是相對的。

同一個因素,在一種疾病中是病因,而對於另一種疾病又可能是條件。例如,營養不足本身是營養不良症的致病原因,營養不足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又可以成為多種感染發生的條件。某些可促進疾病發生的因素,但尚未闡明是否是該疾病的原因還是條件。這些因素被統稱為危險因素(dangerousfactor),如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三、發病學

發病學(pathogenesis)——關於疾病過程如何發生(origination)、發展(development)和轉歸(termination)的理論學說。

(一)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1.損傷與抗損傷損傷與抗損傷鬥爭貫穿於疾病的始終,兩者相互聯繫又相互鬥爭,構成疾病的各種臨床表現,是推動疾病發展的基本動力。疾病中損傷與抗損傷作用常常同時出現,不斷變化。2.

因果轉化規律

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原因和結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轉化,即由原始病因引起的後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另一些變化的原因.這種因果交替的過程是疾病發展的重要形式。3.

局部與整體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統一機體的複雜反應,這種反應可表現為全身性的病理變化,又可表現為局部的病理變化,任何局部病理變化都是整體疾患的一定組成,即受整體影響,又影響整體,二者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二)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Basicmechanismsofdisease)

1.神經體液機制

神經機制和體液機制是密切聯繫的,在很多疾病中存在體液調節紊亂,這主要是通過內分泌激素起作用的,而內分泌腺的功能活動是受神經機制調節的。2.細胞機制

致病因素作用機體後可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組織﹑細胞,造成某些細胞功能代謝障礙,從而引起細胞的自穩調節紊亂。3.

分子機制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從分子水準研究生命現象和疾病的發生發展,使人們對疾病時形態﹑功能和代謝變化以及對疾病本質認識進入新階段。1、神經體液機制

神經體液機制作為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之一,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許多致病因素可通過影響神經系統直接或間接地改變體液量和體液成分,造成內環境紊亂,引起疾病的發生。(1)神經機制:病因通過直接損害神經系統,或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組織器官功能改變而致病,稱為神經機制。

1)致病因素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

:在感染、中毒等情況下,致病因素可直接作用於神經中樞,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例如腦炎、狂犬病、一氧化碳中毒等。

2)神經反射作用:致病因素作用於神經反射弧的某個環節,使神經反射發生改變。如飼料中毒時出現的嘔吐與腹瀉;缺氧時血液中低氧分壓刺激頸動脈竇及主動脈弓的化學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等都是通過神經反射而引起的損傷與抗損傷反應。

但在致病過程中,神經和體液機制往往同時發生,共同作用,兩者密切相關。如失血性休克引發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機制中,由於交感神經活動興奮,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功能亢進,交感神經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的增加造成的腎血管收縮是腎衰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2)體液機制:

病因引起體液質和量的變化、體液調節障礙,最後造成內環境紊亂而致病,稱為體液機制。疾病發生的體液機制源自於體液量的改變。如脫水、出血可引起血液迴圈障礙,導致休克發生,但更多的是由於體液成分的改變。各種體液因數即細胞分泌的各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如激素和細胞因數分別通過內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機制進入細胞外,並作用於靶細胞受體而發揮調節作用。2、細胞機制

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後,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組織細胞,造成細胞代謝、功能障礙,引起細胞的自穩調節紊亂,稱之疾病發生的細胞機制。疾病細胞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探討造成細胞損傷的原因和細胞損傷後引起疾病發生的機制。尤其是細胞的直接損傷,也包括細胞的生物信號失控導致的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異常。細胞增殖(cellprolifeation)細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細胞凋亡(Apoptosis,又稱細胞程式性死亡)細胞信號轉導

3、分子機制

從分子水準研究疾病的發生機制,從形態、功能和代謝變化探討對疾病本質。從分子水準上闡述疾病發生的機制是當前生物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廣義分子病理學:研究所有疾病的分子機制。狹義分子病理學: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別是核酸、蛋白質和酶受損所致疾病。四﹑

疾病的經過和轉歸

(一)疾病的經過(疾病的過程,Courseofdisease)

疾病從發生、發展到結局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階段性,通常分為四個階段:1.潛伏期(又稱隱蔽期)

2.前驅期(或先兆期)3.臨床經過期(又稱症狀明顯期)

4.終結期(又稱轉歸期)

1、潛伏期(periodofincubation)

指從病因侵入機體到該病最初症狀出現之前的一段時間。潛伏期沒有症狀和體征。傳染病的潛伏期比較明顯,數小時,數天,數月不等,隨病因的特異性、疾病的類型和機體自身的特徵而不同。潛伏期是機體的防禦代償反應與致病因素做鬥爭的時期。如果抗損傷反應能夠戰勝病因的損傷作用,疾病即終止,否則會繼續發展進入前驅期。有些疾病,例如創傷可沒有潛伏期。2、前驅期(prodromalperiod)

是在潛伏期後到出現明顯的症狀之前的一段時期。此期主要表現出一般的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頭痛、乏力等。3、症狀明顯期(periodofclinicalmanifastation)

是出現該疾病特徵性臨床表現的時期,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例如急性大葉性肺炎患者,往往在乏力、發熱等一般表現後,出現咳嗽、肺部羅音、X線顯示肺部陰影等特徵性表現。4、轉歸期(stageofoutletortermination)

是指疾病發展到最後終結的時期。疾病的最後結局取決於機體受到致病因素作用後所發生的損傷與抗損傷的鬥爭,及時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對疾病的轉歸有重要影響。(二)疾病的結局或轉歸

疾病轉歸(OutcomeofDisease)一般可分為:

1.完全痊癒

2.不完全痊癒

3.死亡

1、康復(rebabilitation)

(1)完全康復(completerecovery):亦稱痊癒是指致病因素已經清除或不起作用;疾病時所發生的損傷性變化及各種症狀和體征消失;機體的自穩調節恢復正常,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完全恢復正常。(2)不完全康復(incompleterecovery):

是指疾病的損傷性變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症狀、體征或行為異常消失,但基本病理變化尚未完全消失,需通過機體的代償來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如果不適當地增加機體的功能負荷,就可因代償失調而導致疾病再現。2、死亡(death)

(1)臨床死亡期:主要標誌為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各種反射消失,但各種組織中仍然進行著微弱的代謝過程。(2)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後階段。此時從腦皮質開始到整個神經系統以及其他各器官系統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並出現不可逆的變化。生物學死亡期(真死)逐漸表現:屍冷——

由於物質代謝停止,體溫下降至與周圍環境相同。屍僵——

是死後肌肉組織收縮變硬的現象。一般在死後1—6小時開始出現,在36—48小時消失。屍斑——

動物死後,血液墜積於身體的下垂部位,紅細胞發生溶血現象,使該處皮下出現紫紅色或紫藍色斑塊。屍斑的位置與分佈因死亡時屍體的體位而不同Death:currentconceptofdeath:heartandbreathstopforeveroverintenseresuscitationBraindeath:

thefunctionsofcerebrumandbrainstemstopforever

1).Irreversiblecomaandcerebraunresponsiveness2).Absenceofcephalicreflexes3).DilatedandfixedpupilAbsenceofanyelectricalactivityofbrain4).Breathstopover15minunderresuscitation5).Braincirculationstop疾病中的因果轉化(因果鏈)疾病發生發展中,前一病因的結果可以成為下一個結果的原因。以SARS-CoV致肺損傷為例SARS患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肺損害肉眼觀察:病變全肺明顯膨脹、腫大,品質增加,顏色暗紅灰褐色。鏡下觀察:彌漫性肺泡損傷、肺水腫,纖維素滲出、肺透明膜形成。隨著病變發展在肺泡內的滲出物、透明膜可發生機化和肺泡間隔的纖維母細胞增生。

二者不斷融合,最終導致肺泡閉塞和萎縮,導致全肺實變。SARS-CoV(電鏡照片)SARS-CoV肺部活化的巨噬細胞原因1結果1炎症因數結果2肺泡上皮腫脹、成纖維細胞增生結果4肺泡滲出、纖維性透明膜結果3肺泡腔閉合、呼吸衰竭結果6原因2原因3原因4原因5小結1.掌握健康、疾病、死亡、腦死亡、病因和條件的概念2.理解疾病的基本特徵3.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機制4.瞭解疾病的經過及轉歸

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微生物侵入機體後破壞其防禦功能並生長繁殖,由此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病理過程稱為感染(Infection)。

重要的病原菌(一)病原菌的致病性凡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統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bacterium)。細菌在體內寄生,增殖並引起疾病的特性稱為細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細菌種的特徵之一,具有質的概念,如鼠疫細菌引起鼠疫,結核桿菌引起結核。致病性強弱程度以毒力(virulence)表示,是量的概念。各種細菌的毒力不同,並可因宿主種類及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化。同一種細菌也有強毒、弱毒與無毒菌株之分。1、細菌的毒力

(1)侵襲力指病原菌突破機體的防禦屏障,在機體內生長繁殖,蔓延擴散的能力。侵襲力對機體無直接毒害作用。侵襲力由病原菌的毒性酶和莢膜構成。(2)毒素:外毒素、內毒素(二)病毒致病作用

從整個機體和群體水準看來,病毒感染的致病機理與細菌感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從分子水準看來,病毒的致病特徵與細菌感染差別很大。病毒感染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病毒感染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1)殺細胞效應(2)穩定狀態感染

1)細胞融合

2)細胞表面出現病毒基因編碼的抗原(3)包涵體形成(4)細胞凋亡(5)基因整合與細胞轉化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抗體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2)細胞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復習思考題名詞解釋:疾病、病因、誘因、死亡、簡答題:疾病的基本特徵病因分類疾病的一般規律疾病的發生機制疾病的經過疾病的結局

局部血液迴圈障礙

第一節充血一、概念機體局部組織/器官的血管內血液含量多於正常,稱為局部充血(localhyperemia)。據發生機理不同,局部充血分為:

動脈性充血(arterialhyperemia)

靜脈性充血(venoushyperemia)

動脈性充血(arterialhyperemia)

由於小動脈及毛細血管擴張而流入局部組織和器官中的血液量增多的現象,稱為動脈性充血,主動性充血,簡稱充血。二、發生原因1、生理性充血

為適應器官和組織生理需要和代謝增強而發生的充血,稱為生理性充血,如進食後胃腸道粘膜充血,體力活動時骨骼肌充血等。

2、病理性充血(1)炎性充血(2)減壓後充血(1)炎症性充血發生於炎症開始和早期,由致炎因數刺激引起的軸突反射和血管活性胺等炎症介質的釋放,使炎症區局部細動脈擴張,造成充血。(2)減壓後充血當器官或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如大量腹水壓迫腹腔器官,致使器官內血管張力降低,若一次大量抽放腹水,壓力突然解除,細動脈可能發生反射性擴張,引起充血,此時稱減壓性充血。

三、病理變化

眼觀:局部組織鮮紅,溫度上升,體積增大(腫大),新陳代謝旺盛腺體/粘膜的分泌增多。(紅、腫、熱)鏡下:毛細血管擴張,內充多量紅細胞(正常時只有1-2個),開放毛細管的數量增多。注意:動物的死後變化會掩蓋充血表現。

四、結局

動脈性充血常是暫時的,病因消除後即可恢復。充血能使局部血循旺盛,氧及營養物質增多,並促進物質代謝,使功能增強。因而臨床上常利用熱敷、透熱療法等,促使局部充血,以治療某些疾病。有時充血也可造成不良影響。如顱內充血時會引起頭暈頭痛,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形成腦溢血而使機體死亡。

一、概念靜脈性充血(venoushyperenlia):是指因靜脈內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滯在小靜脈內。又稱淤血(congestion)。

第二節淤血二、病理變化及後果

1、病變淤血時器官腫脹,呈暗紫紅色(還原血紅蛋白增加),包膜緊張,重量增加,切面上濕潤多血。全身淤血時,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含量增多,皮膚和粘膜呈紫蘭色,稱發紺(cyanosis)。因血流淤滯,血管擴張散熱增加,淤血處局部溫度較低。鏡下,組織內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擴張,充滿血液,有時伴有水腫。2、後果淤血性水腫:肺、皮下和胃腸等結構較疏鬆的器官和組織的淤血,因毛細血管內流體靜壓升高和缺氧,其通透性增加,水、鹽和少量蛋白質可漏出,漏出液瀦留在組織內引起淤血性水腫。淤血性出血(congestivehemorrhage)。漏出液也可以積儲於漿膜腔,引起胸水、腹水和心包積液。嚴重者毛細血管和小靜脈發生淤血性出血。淤血性硬化(congestivesclerosis)肝和腎等器官的淤血,因缺氧和營養供應不足以及中間代謝產物的堆積,而發生變性、萎縮,甚至壞死。肝和肺的慢性淤血,因組織長期缺氧和細胞崩解產物的刺激,導致組織內網狀纖維膠原化和纖維組織增生,造成淤血性硬化.三、重要器官淤血1、肺淤血(圖)

A、眼觀變化

B、組織學變化2、肝淤血(圖)

A、眼觀變化

B、組織學變化肝淤血

(1)原因:右心衰→體靜脈回流受阻→肝淤血(2)病理變化:①肉眼:檳榔肝。肝表面及切面見灰黑色的淤血區(新鮮標本為暗紅色)與淡黃色脂變區相互交錯,呈檳榔樣的花紋肝淤血

小葉中央靜脈及其附近的肝竇擴張②鏡下:中央靜脈附近的肝細胞萎縮、消失小葉周圍的肝細胞脂變肺淤血: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鏡下:肺泡腔內有水腫液、巨噬細胞、紅細胞及心力衰竭細胞肺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及網狀纖維膠原化。結局:取決於引起淤血的原因、程度、持續的久暫,以及側支血循環建立的情況等。如果:受阻能及時解除,淤血時間短,則淤血現象可逐漸消失→恢復正常。但如果病因除不去組織持續淤血→組織缺氧→氧化不全的酸性產物積聚→血管壁通透性↑→淤血性水腫/出血。如果實質器官長期淤血→主質細胞變性、萎縮、壞死,同時伴以纖維組織增生→淤血性硬變。檳榔肝進一步發展可轉為淤血性肝硬變(Ⅰ帶肝細胞增生正常肝細胞消失,網狀纖維膠原化)肺長期淤血時→間質結締組織增生→肺組織變硬,且間質中有含鐵血黃素沉積而呈棕褐色.∴稱此肺為“褐色硬化(browninduration)。

本講小結

充血的概念充血有生理性充血及病理性充血之分充血有生理學意義,也有病理學後果。淤血的概念肝淤血的病理學特徵:檳榔肝(眼觀)肺淤血的病理學特徵:心力衰竭細胞(鏡下)思考題

肝淤血的病理學特徵是什麼肺淤血的病理學特徵是什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