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初级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生物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B.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2.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即dN-Pα~Pβ~Pγ,其中Pγ用P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静置30min,检测是否能合成DNA分子以及放射性。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DNA合成,原DNA中无放射性,因为实验装置中未提供能量B.有DNA合成,新DNA中无放射性,新DNA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的DNA相同C.有DNA合成,新DNA中有放射性,新DNA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的DNA相同D.有DNA合成,新DNA中有放射性,新DNA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的DNA相同3.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元素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只分布在拟核中C.评价食品中构成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配制婴儿奶粉应重点关注的必需氨基酸有9种D.多糖、蛋白质、核苷酸均为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脱水缩合而成,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4.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再给这些小鼠注射不同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B.GRP与GRPR结合后,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C.GRP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激素浓度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不能反映激素的分泌量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6.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7.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图1、2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Ⅱ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D.图3曲线的k点,种内斗争最激烈8.(10分)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B.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二、非选择题9.(10分)今年年初,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某地为了有效控制蝗虫数量,欲引入大量鸭子入境来捕食蝗虫。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下图所示的数学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在该环境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填“Pl”“P2”或“P3”)。(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在蝗灾爆发初期,该地蝗虫的数量每天增加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有N0只,则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10.(1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1)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A.前者需要尿素作为唯一的氨源,后者需要以纤维索为唯一的碳源B.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C.两个过程中都需要梯度稀释D.刚果红染色法也可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2)为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尿素的分解菌。研究人员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氨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为______培养基(从用途角度分析)。在分离纯化、计数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__法接种,该计数法统计的活菌数一般比实际活菌数低,原因是____________。除该活菌计数法外,__________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实验过程中还需设制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萃取剂具有沸点高且___________等特点。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11.(14分)图为菠菜叶绿体内光合膜的部分结构及膜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①~③为膜上三种物质或结构,A、B为相互转化的物质名称,请据图分析:(1)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________________,图光合膜体现出的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2)该膜结构经研磨后,用无水乙醇将结构①中的色素提取,再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分离,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________________条带。(3)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物质B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H2O分解产生的H+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该受体的生成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12.现有某湿地生态系统,图1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若A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2)图1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实现的。(3)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若A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C,则要使C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___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倍(精确到百分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题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寒冷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题目详解】A、由曲线情况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时产热和散热量都增加,所以T2<T1,A正确;B、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B曲线上升比A曲线迅速,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B错误;C、由图示可知,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所致,C正确;D、由图示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及该过程中涉及到的机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B【解题分析】
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题目详解】A、dNTP要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Pβ和Pγ两个磷酸基团,该过程中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A错误;BCD、由于T2噬菌体的DNA可作为模板,有原料、酶和能量,所以有DNA合成,且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相同,又因Pγ用P标记,用作原料时已被脱去,故合成的DNA无放射性,B正确,C、D错误。
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C【解题分析】
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题目详解】A、组成细胞的20多种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错误;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婴儿体内必需氨基酸有9种,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婴儿奶粉中需要添加9种必需氨基酸,C正确;D、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为小分子,D错误。故选C。4、A【解题分析】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⑤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题目详解】A、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A错误;B、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GRPR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上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C、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为下次传递作准备,C正确;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则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正确。故选A。5、D【解题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题目详解】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而激素不行,A错误;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B错误;C、血液中激素浓度受内、外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而反映激素分泌量的多少,C错误;D、因为兴奋的产生与维持与Na+、K+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D。6、C【解题分析】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题目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B错误;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C正确;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D错误。故选C。7、B【解题分析】
1、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题目详解】A、图1、2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1中的曲线Ⅱ为“S”型曲线,种群存活率越高种群的增长越快,图3所示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最快,达到K时增长最慢,符合曲线II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A正确;B、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B错误;C、实验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早期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增长,而酿酒时,要使酒精大量积累则种群数量应较长时间保持K值,C正确;D、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因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斗争越激烈,图3曲线的K点种群密度最大,达到最大种群数量,D正确。故选B。8、B【解题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题目详解】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A正确;在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传递,B错误;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有利于积累纤维素,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D正确。【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特点及功能,掌握信息传递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负)反馈P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N0×1.0510【解题分析】
1、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鸭将蝗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影响水稻产量。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公式是Nt=N0λt,N0是种群起始数量,λ是今年种群数量是上年种群数量的倍数。【题目详解】(1)由分析可知: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图中可以看出,蝗虫的种群数量是围绕P2所代表的数量进行波动,所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P2所代表的数量。(2)在种群特征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可预测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由“J”型曲线公式Nt=N0λt得,λ代表倍数,所以由题信息,λ=1+5%=1.05,所以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N0×1.0510。【题目点拨】本题的知识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公式模型,食物链分析,利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公式进行计算,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型,正确理解公式模型及各参数的含义。10、D选择稀释涂布平板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接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有一个菌落显微镜直接(或血细胞计数板)验证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水不溶性或不与水混溶纸层析【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植物色素的提取内容。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原理是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几种细菌后,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题目详解】(1)A、根据试题分析,前者需要尿素的唯一的氮源,后者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A正确;
B、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分解纤维素,是因为它们能产生纤维素酶,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B正确;
C、分离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都需要梯度稀释,C正确;
D、刚果红染色体可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不能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
故选D。(2)为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尿素的分解菌。研究人员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氨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因此在分离、纯化、计数过程中,常采用稀释涂布法接种;该计数法统计的活菌数一般比实际活菌数低,原因是涂平板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接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有一个菌落。除该活菌计数法外,显微镜直接(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实验过程中还需设制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其目的是验证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萃取剂具有沸点高且水不溶性或不与水混溶等特点,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纸层析法。【题目点拨】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化学性质稳定、橘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根据胡萝卜素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选用萃取法,胡萝卜素不具有挥发性,不能选用蒸馏法。萃取效率由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材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决定,干燥的目的是尽可能除去水分,提高萃取效率。胡萝卜素溶于层析液中,并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故可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并以标准胡萝卜素样品作为对照。11、单位膜催化;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纸层析一、二、三、四吸能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NADP+降低【解题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结构为叶绿体的光合膜,即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可吸收光能,将水光解形成H+和ATP,H++NADP++2e→NADPH。B为NADPH,③为磷脂双分子层。【题目详解】(1)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单位膜。图中光合膜上含有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图中的结构②可催化NADPH的合成。H+能从类囊体腔通过结构②进入叶绿体的基质侧,体现了生物膜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2)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光合色素,可再用纸层析法将其分离,得到的四条色素带中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为胡萝卜素,其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一、二、三、四条带。(3)A→B的反应属于吸收能量生成NADPH的反应,为吸能反应,生成的物质B为NADPH,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参考计划范文5篇
- 手术室进修中期汇报
- 2025常用版房屋装修合同
- 风力发电场平施工合同
- 公立医院医生聘用合同模板
- 冷冻冷藏聚氨酯保温施工合同
- 农业生产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指南
- 2025该解除劳动合同还是中止劳动合同管理资料
- 电力工程合作开发合同范本
- 2025二手房屋买卖合同(中介版)
- 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
- 高血压中医防治知识讲座课件
- 健美操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临沂大学
- 中华成人造口护理标准
-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060180物流信息管理期末试卷
- 后勤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HG/T 4339-2024 机械设备用涂料(正式版)
- 2024春国开电商数据分析形考任务答案
- 学校结核病防治制度及流程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完美版
- 食品机械与设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