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1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1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1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2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1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3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1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4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1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3·安徽·一模)阅读【甲】【乙】二文,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伛偻提携(2)太守之乐其乐也(3)始治官舍(4)引流种树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亭以雨名,志喜也。3.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请根据你的理解,用“/”给【乙】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2处)。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4.【甲】文表现了的欧阳修“与民同乐”,【乙】文哪里表现了苏轼的“喜”(请用原文语句作答)。两个文段中,他们都心怀百姓,请你联系身边实际,说说当前国家在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变化。(二)(2023·广东深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①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①,铮铮然,意非人间也。②晚乃步出城东,鬻②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③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④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节选自苏轼《记游定慧院》)【注释】①悲风晓月:指凄厉悲凉之声。②鬻(yù):此处指“买”。③瀹(yuè):浸渍。④何氏:指何圣可;韩氏:指韩毅甫。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居处修洁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B.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意者谓可以注清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出师表》)D.其名为甚酥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2)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客

归8.甲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出作者_________心情;乙文则用“居处修洁”“竹林花圃皆可喜”等句子写出作者的_________心情。(三)(2023·山西·一模)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折戟沉沙铁未销()(2)又何间焉()10.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引凄异 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11.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两篇作品都涉及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请将下面的空白补充完整。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一个必要条件___________,曹刿认为战争能取胜的重要条件____________。(四)(2023·浙江杭州·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三仙蒲松龄①①士人某,赴试金陵,经由宿迁,会三秀才谈论超旷,悦之。沽酒相欢,款洽间各表姓字:一介秋衡,一常丰林,一麻西池。纵饮甚乐,不觉日暮。介曰:“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②,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常、麻并起捉裾,唤仆相将俱去。至邑北山,忽睹庭院,门遶③清流。既入,舍宇清洁。呼童张灯,又命安置从人。麻曰:“昔日以文会友,今场期伊迩④,不可虚此良夜。请拟四题,命阄各拈其一,文成方饮。”众从之。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②二更未尽,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秀才读三作,深为倾倒,草录而怀藏之。主人进良酝,巨杯促釂⑤,不觉醺醉。主人乃导客就别院寝。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卧。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仆卧山谷中。大骇。见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惑。视怀中,则三作俱存。下问土人,始知为“三仙洞”。盖洞中有蟹、蛇、虾蟆三物,最灵,时出游,往往见之。士人入闱⑥,三题即仙作,以是擢解⑦。(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岁贡生。②叨盛馔:承蒙盛馔招待。③遶:同“绕”。④场期伊迩:试期临近。⑤釂:干杯。⑥闱:科举时代的考试院。⑦擢解:考中解元。【乙】题《聊斋》王士祯①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蒲松龄《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②意,冷雨寒灯夜话时。【注释】①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著名的诗坛领袖。因奔父丧归里,遇到了蒲松龄。王对蒲的才学十分赞赏,对他正在写作中的《聊斋志异》也很感兴趣。②黄州:王士祯被贬黄州,心中郁闷,借助听鬼故事来排遣苦闷。13.根据表格提示,解释加点词语意思。文言词句方法策略温馨提示词义于理不当组词法环滁皆山也:环绕(1)当:_______常、麻并起捉裾。课内迁移法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并:_______拾得者就案构思成语推求法各就各位(3)就:_______迭相传视查字典法①屡次;②及;③轮换、更换;④停止(4)迭:_______(填写义项的序号)14.小语和小文在读下图的题词时发生了分歧,你赞同谁的读法?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理由。小语: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小文: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我赞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甲】文内容,给“士人某”取个名字,并简要阐述理由【链接材料】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第一位是蟹精“介秋衡”,蟹很在意秋天被捉去称分量。第二位是蛇精“常丰林”,蛇经常喜欢在草木丰盛的丛林中栖息。第三位是蛤蟆精“麻西池”,蛤蟆谐音,在西边的池塘安家。“士人某”,可取名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乙】处两首古诗,回答下面问题。(1)王士祯读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认为他在书中表达的是“_______”,而蒲松龄则用“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这些年来的心情。(2)两首诗歌中都写到了“雨”,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17.根据【甲】文内容,结合【乙】两首诗对《聊斋志异》创作的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现代文)为【甲】文最后补充一段“异史氏曰”。(30字左右)知识小卡片:《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为异史。异史氏,即蒲松龄在这本书中的自称。蒲松龄,清代小说家。满腹实学,乡试屡试不中,后作《聊斋志异》。书中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发表作者对事件的看法。异史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道光十八年,鸿胪寺①卿黄爵滋②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③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④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⑤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取材于《清史稿·林则徐传》)注:①鸿胪寺:古代官署。②黄爵滋:清代官吏,倡导禁烟的先驱之一。③韪:是,对。④趸(dǔn):整批地购入。⑤濬:疏通,挖深。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B.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D.不以物喜

以刀劈狼首(《狼》)1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微斯人,吾谁与归?20.《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2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种忧患意识激励后代仁人志士奋发有为。阅读文本(二),说明这种忧患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六)(2023·广西柳州·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若夫淫雨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却⑥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曰:“敌未灭,何以⑨家为?”或⑩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注释】①吴玠:南宋抗金名将。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③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④姝:美女。⑤主上宵旰:皇帝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以:用。⑩或:有人。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B.或异二者之为

或曰:“天下何时太平?”C.则有去国怀乡

国破山河在D.饰名姝遗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3.下面对《岳阳楼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所写之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有时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有时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B.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C.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忧”个人之遭遇。D.“微斯人,吾谁与归?”以设问作结,有自勉之意,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阔达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人太少了。2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敌未灭,何以家为?2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忧国忧民的境界,堪称千古名篇,其重心放在说理言志(爱国之志)上,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26.“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可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请联系以上两个文段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七)(2023·广西·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节选自《晋书》)[注]①属文:作文章。2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

既克,公问其故C.为乡邻之所贵

以天下之所顺D.解印去县

去国怀乡28.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2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30.《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31.时光流转,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两个文段内容,分析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八)(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32.甲文作者_____(人名)和乙文作者_____(人名)都是_____(朝代)人。3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4.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人不得()35.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36.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B.乙文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出思想情感。C.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D.在甲乙丙三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37.将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分别是:(1)________;(2)_________。(九)(2023·上海徐汇·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38.《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人名)39.《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____________”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_____(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________之情。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从流飘荡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4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42.《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_________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_______,_______”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十)(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詹何钓鱼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①,芒②针为钩,荆蓧③为竿,剖粒④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⑤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⑥之弋也,弱弓纤缴⑦,乘风振之,连双鸧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⑨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43.【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______。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寒暑易节_______

(2)五年始尽其道______45.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B.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C.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D.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46.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篇目所叙之事寄寓之理【甲】(1)_____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乙】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2)_______47.【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_______。【乙】文中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_______”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48.【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_____________,【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_____________的道理。(十一)(2023·上海·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乙】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父子俱清胡质之子威①,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②。质之为荆州③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④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注释】①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②志尚:志向,理想。厉操:磨练操守。③为荆州:担任荆州刺史。省,探望。④审:知道。49.【甲】诗作者是_________(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__代文学家,晚号“___________”。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1.解释下列加点词。(1)父子俱清()

(2)临辞()52.【丙】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___________”和一言“__________”。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胡质是因为“___________”。53.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鬓苍苍”“苍颜白发”都体现了人物的艰辛B.卖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C.太守与胡质、胡威父子都是关爱百姓的父母官D.三篇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54.【甲】诗借卖炭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两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仁人品格;【丙】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仁人品格的内涵,那就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十二)(2023·云南·一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5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

④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_56.翻译下面句子。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57.【甲】文中“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很有人情味。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8.【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十三)(2023·陕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安熙,字敬仲。熙祖皆以学行淑其乡里人。熙既承其家学,及闻保定刘因之学,心向慕焉。熙家与因所居相去数百里,因亦闻熙力于为己之学,深许之。熙方将造其门,而因已殁①,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学。自因得宋儒朱熹之书,故其学以朱学为宗,教人必尊朱熹。熙治学简靓和易②,务为下学③之功。其《告先圣文》有曰:“余力学文,穷理尽性④,循循有序,发轫圣途⑤。”熙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选自宋濂《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殁:死亡,去世。②简靓和易:简约沉静,态度温和,容易接近。③下学:这里指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④穷理尽性:泛指穷究事理。⑤发轫圣途:从圣人的道路出发。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走送之()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3)熙祖皆以学行淑其乡里人()

(4)熙既承其家学()6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熙祖皆以学行淑其乡里人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学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C.及闻保定刘因之学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D.熙既承其家学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6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因亦闻熙力于为己之学,深许之。62.【甲】【乙】两文中宋濂和安熙身上的哪些相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1)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2)以……为乐(3)修建(4)水,水流

2.(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3.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1)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2)示例: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关注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娱乐场所等等。【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2)句意为: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3)句意为:开始修建官邸。治:修建;(4)句意为: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1)苍,苍老;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在;者也句式表判断;(2)以,用;名,命名;喜,喜庆,值得欢喜。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本题首先理解句意,然后根据句意断句。句意为: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故断句为: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联系生活实际。第一问:“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通过“官吏”“商贾”“农夫”雨后喜悦的情状侧面表现出苏轼的“喜”。第二问:本题为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结合实际生活,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疗、农民粮食补助提高、增加农民投资、着力加强农田水质、农村资源、交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点睛】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会是丰年。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5.B

6.(1)已经喝完酒,前往尚氏的家里休息。(2)那时何氏正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

7.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8.

孤独(孤寂、孤傲)

闲适(闲情)【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而: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修饰;B.闻:都是动词,均译为:听;C.以:介词,用来/介词,因为;D.名:名词,名字/名词用作动词,命名;故选B。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既:已经,以后。饮:喝酒。憩:休息。于:到:第:宅邸,府邸。(2)重点词语:作:建造。堂:大房子。既:已经。辟地:腾出地方。遂:于是。置酒:摆酒。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意思是: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客尚欲饮”主谓结构,应在“饮”后停顿;“而予忽兴尽”主谓结构,应在“尽”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意思是: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结合“湖中人鸟声俱绝”和“独往湖心亭看雪”,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孤独(孤寂、孤傲)。(2)【乙】文“居处修洁”意思是: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竹林花圃皆可喜”意思是: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从“修洁”“喜”等词语可知,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和喜悦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出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间作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阴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了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9.jǐ

jiàn

10.D

11.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12.天时(东风)

人和(取信于民)【解析】9.本题考查注音。(1)折戟沉沙铁未销,意思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戟”,读音为jǐ;(2)又何间焉,意思是:又为什么要参与呢;“间”读音为jiàn。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例句“忠之属也”的“属”,是“类”的意思;A.“属引凄异”,属:连接;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C.“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属:类;故选D。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1)重点词:下,向下;视,看;辙,车轮碾出的痕迹;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2)重点词:狱,诉讼事件;虽,即使;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12.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甲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是东风,也可写作“天时”;乙文中,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也可写作“人和”。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点睛】参考译文【甲】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乙】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13.适当

一起

接近、靠近

14.我赞同小语

理由:根据后文“就案构思”“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等可知,四人是先拟题,再构思,再写文。所以此时四人只是拟题,还未写文。而小文理解的意思是写完文章放在桌子上,与情节不符。

15.

示例1:霍三作,谐音“获三作”,主人公有奇遇获得了三篇佳作。

示例2:孟士第,主人公在醉梦中得到了三篇考试试题。

16.厌作人间语

黄州意

王士祯写的雨,是坐在豆棚瓜架下听故事时的背景。蒲松龄写的雨,是借景抒情,用“冷雨寒夜”表达人生不顺的困境和凄凉的心情。

17.示例:考科举真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喝酒吃饭做梦都能和考试有关,科举考试的题目居然是螃蟹精、蛇精、蛤蟆怪出的,实在是天大的笑话啊!【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于理不当”句意为:从道理上讲不恰当。根据“组词法”示例“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可组为“环绕”可知,本句中的“当”可组为“恰当”或“适当”;(2)“常、麻并起捉裾”句意为:常麻二人也站起身。根据“课内迁移法”示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并”是“一起”的意思,可知,本句中的“并”也是“一起”;(3)“拾得者就案构思”句意为:每人抓一个后就在案几上构思写作。根据“成语推求法”示例“各就各位”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可知,本句中的“就”也是“接近、靠近”;(4)“迭相传视”句意为:互相传换着品评。根据“查字典法”查到“轮换、更换”意思,可知适合本句,故选③。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意思是:分别拟个题目。写下放到案几上,每人抓一个后就在案几上构思写作。“各拟一题”主谓结构,应在“题”后停顿;“写置几上”动宾结构,应在“上”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解答时,应先回答赞同小语,然后结合语意分析。小语和小文的分歧点在“写”字是归入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结合后文“就案构思”“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等可知,四人是先拟题,再构思,再写文。所以此时四人只是拟题,还未写文。因此,将“写”字断在前一分句不合理。15.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结合【甲】文内容和【链接材料】给“士人某”取名,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根据【甲】文“士人某”“秀才读三作,深为倾倒,草录而怀藏之”得到三篇作品,结合【链接材料】中“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应用“谐音”的提示,可拟写为“霍三作”或“录三作”。示例2:根据【甲】文“士人某”“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卧”“三题即仙作,以是擢解”因梦中得三篇作品而考中解元,结合【链接材料】中“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应用“谐音”的提示,可拟写为“孟士第”或“孟擢解”。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1)根据王士祯《题<聊斋>》中“料应厌作人间语”意思“料想作者是厌倦了人世间的种种尔虞我诈”,抓住“料”字,可知,王士祯认为他在书中表达的是“厌作人间语”;(2)根据蒲松龄《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中“十年颇得黄州意”意思“倾注毕生精力的作品蒙大人先生见赏,足慰平生”,结合注释“黄州:王士祯被贬黄州,心中郁闷,借助听鬼故事来排遣苦闷”黄州指代王士祯,可知,蒲松龄则用“黄州意”来表达自己这些年来的心情。(3)根据王士祯《题<聊斋>》“豆棚瓜架雨如丝”可知,这里的雨是实指下雨,写出了坐在豆棚瓜架下听故事时的背景,而蒲松龄《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中“冷雨寒夜”中的雨,侧重虚写,指艰苦的条件,是借景抒情,以此表达人生不顺的困境和凄凉的心情。17.本题考查看法。应根据【甲】文内容,结合【乙】两首诗对《聊斋志异》创作的解释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考试的题目居然可以让人提前猜到,泄题太严重了,士人的内心已经偏离读书的真正意义了,科举考试实在可厌!【点睛】参考译文三仙有个书生去金陵赶考,经过宿迁县时,遇到三个秀才,言谈超逸旷达。书生便买来酒,请他们聚谈。三个各自介绍自己的姓名,一个叫介秋衡,一个叫常丰林,另一个叫麻西池。四人开怀痛饮,十分快乐。一直喝到天黑,介秋衡说:“我们还没尽东道主之谊,先叨扰客人一顿丰盛的酒宴,实在于理不当。我们住的地方距此不远,请客人前去住宿。”常麻二人也站起身,拉着书生,叫上仆人一块前去。到了县城北山,忽然看见一座院落,门口绕着一道清溪。进入家门,见房屋甚是整洁。三秀才喊小童掌上灯,又叫人安排下书生的随从。麻西池说:“过去都是以文会友。如今考期临近,不能虚度了今夜。我有个主意,咱们拟四道题目,用抓阉的办法,每人抓一个,文章完成后方可喝酒。”大家都同意。分别拟个题目。写下放到案几上,每人抓一个后就在案几上构思写作。二更没完,四人都已脱稿,互相传换着品评。书生读了三秀才写的文章,佩服至极,草草抄下藏到怀里。这时,主人拿出好酒,用大杯劝客。书生不觉大醉。主人便领他到另一座院子里住下。书生醉得来不及脱鞋,穿着衣服倒头便睡下了。第二天,书生一觉醒来,红日高照,四下一看并没有房屋,自己和仆人睡在山谷里,心中大惊。见旁边有个深洞,水从洞里缓缓流出,惊讶得不知怎么办好。看看怀里,三篇文章都在。下山询问当地人,才知道那洞叫“三仙洞”。洞中有蟹、蛇和蛤蟆三种仙物,最灵验,经常出洞游逛,人们往往会碰到他们。书生进了考场,三个题目都是三仙写的文章,书生就因此高中了解元。题《聊斋》你随随便便说我就随随便便听,坐在豆棚瓜架下听故事,正是细雨如丝。料想作者是厌倦了人世间的种种尔虞我诈,所以偏爱写这些鬼怪狐仙故事。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聊斋志异》写完了只是供大家一笑;我依然一介布衣,穿着布袍,景况萧索,双鬓须发都变成银丝了。倾注毕生精力的作品蒙大人先生见赏,足慰平生,这些都是在冷雨寒灯之夜与人闲聊时收集起来的。18.C

19.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衬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21.林则徐忧虑国家命运,在朝廷上毫不犹疑地支持黄爵滋的禁烟主张,力主内除烟弊,外抗强权,亲莅虎门销烟,体现出他迫切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担当。被贬新疆,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坚持操防,这些都体现了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始终将百姓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忧患意识。【解析】18.考查一词多义。A.于是\竟然;B.看\景象;C.全,都\全,都;D.因为\用;故选C。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微,没有。斯人,这种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和谁一道呢。20.考查写作手法。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作者写“迁客骚人”的“因物喜,因己悲”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联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进而引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从而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1.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可知,林则徐忧虑国家命运,在朝廷上毫不犹疑地支持黄爵滋的禁烟主张,力主内除烟弊,外抗强权;结合“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可知,他亲莅虎门销烟,体现出他迫切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担当;结合“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酒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可知,即使被贬新疆,林则徐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坚持操防,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始终将百姓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林则徐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全力奉献国家、民族,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点睛】参考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请求禁止鸦片。林则徐说:“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仅没有可筹集的军饷,而且没有可用来作战的兵士。”宣宗皇帝认为他说得十分正确,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赶到广东调查处理鸦片事件。林则徐用文书告知英国驻广州领事义律让查缴烟土的命令,驱逐了英国泵船,义律交出烟土两万多箱。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查验收缴,在海边上点火焚烟,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在新疆治理屯田。遍游南面的八个城,疏通水源,开辟沟渠,开垦田地三万七千余顷,请求给回族百姓耕种,更改屯兵制为操防制。22.C

23.D

24.(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敌人没有消灭,用什么安家呢?

25.一、二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6.善于治国的人,必然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甲】文中表达范仲淹古仁人为榜样“治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或不计较个人得失,身处逆境积极乐观等)。【乙】文所写岳飞的事迹以及“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铿锵有力的回答,同样体现他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忧天下的“治身”之道。【解析】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日光/景色;B.或许/有人;C.都为“国都”的意思。D.代词,他/助词,的。故选C。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D.有误,“微斯人,吾谁与归”以设问作结,有自勉之意,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期望之情。“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阔达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人太少了”错误。故选D。2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①以,因为;喜,高兴;悲,悲伤。②未,没有;以,用;何,什么。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甲文从全文看,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第一段描写岳阳楼的阴晦时的景色,第二段描写岳阳楼晴朗时的景色。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第二段概括洞庭湖景物后,以“然则”以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三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仅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善于治国的人,必然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表现了范仲淹古仁人为榜样“治其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范仲淹旷达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身处逆境积极乐观。乙文所写岳飞的事迹以及“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铿锵有力的回答,结合“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分析,同样体现他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忧天下的“治身”之道。【点睛】参考译文:【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乙】吴玠一向佩服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是臣子贪图享乐的时候呢?”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仰佩服他了。岳飞少年时特别喜欢喝酒,皇帝告诫他说:“等你何时到了黄河以北,才可以这样饮酒。”于是他从此不再喝酒。皇帝曾经想要给岳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事?”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27.A

28.D

29.(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2)(陶渊明)年轻时候情怀高尚,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30.“晋太元中”交代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写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开始与世人隔绝的时间、原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反映桃花源人在桃花源里与世隔绝、安然自足的生活状态。

31.一是陶渊明的文学造诣高,让人敬仰。如他创作的田园诗,自然朴实,意境深远。二是陶渊明的生活追求与政治理想高远,使人神往。他辞官隐居,远离喧嚣,所著《桃花源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三是陶渊明气节坚贞,令人崇敬。他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解析】27.考查一词多义。A.鲜艳\少,很少;B.已经\已经;C.主谓之间,不译\主谓之间,不译;D.离开\离开;故选A。28.考查文本理解。D.根据甲文中的“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可知,桃花源并不存在,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故事。故选D。2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字词:(1)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2)少:年少。怀:情怀。博学:学识渊博。善:善于。30.考查语句理解。“晋太元中”出现在首段,交代了渔人生活的年代,这也是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根据第三段中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写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开始与世人隔绝的时间、原因。根据第三段中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反映了村中人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与外界间隔开来,根本不知道外界朝代的变换,自然也不会经受外界战争的纷扰,他们的生活安定幸福。31.考查文本分析。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在《桃花源记》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理想境界,既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批判。这反映了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高远的政治理想。根据乙文中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可知,是陶渊明气节坚贞,令人崇敬。他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点睛】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乙】陶潜,字元亮,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他)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32.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

33.(1)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

34.得到

35.B

36.C

37.

相同点是:两者都非常重视百姓的忧乐;

不同点是: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比同乐同忧更有担当。【解析】3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据此可作答。33.此题考查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微(如果没有)”“斯(这种)”“吾(我)”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从(跟随)”“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34.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人不得: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得,得到。35.此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中的两个“以”,意思都是“把”,“王”的意思是“称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故选B。36.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C.有误,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乐百姓之乐,忧百姓之忧,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故选C。37.此题考查比较阅读。由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可知,两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心系天下,即重视百姓的忧乐;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它强调君主要施行仁政,范仲淹将这一“忧乐观”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快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点睛】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