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0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0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09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09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2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2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3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4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4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5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6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公共物品
2非价格竞争
3技术替代率
4凯恩斯陷阱
5货币幻觉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二、简答题(6×10分=60分)
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区别?
2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
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
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3分析说明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有何不同?
4如果总供求所决定的价格水平过高,在不考虑就业水平的情况
下,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5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挤出效应?为什么会出现挤出效应?
三、计算题(2×10分=20分)
1已知某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单一产品。他在劳动
市场和产品市场上都具有垄断力,其要素生产函数为Q=60L0.5K0.5,产
品的需求函数为Q=243×106P-3,厂商的劳动供给函数为L=64×3
-1×10-12W3。在短期,资本固定为2500单位。求当厂商利润最大化
时:
(1)所雇佣的工人人数L;
(2)每个工人的年工资W;
(3)厂商的年产量Q;
(4)产品的价格P。
2假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求: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
支配收入。
四、论述题(2×20分=40分)
1评述垄断竞争厂商理论。
2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
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
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
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
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
(1)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
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
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效用。
(2)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
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
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
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
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2非价格竞争
答: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
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
式。非价格竞争主要是指垄断竞争行业内的厂商通过广告、售后服务、
产品差异化等方式参与竞争的方式。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
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
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增加消费者对
其产品的依赖程度,增强产品的垄断程度,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非价格竞争策略主要有:差异化竞争策略、战略联盟、情感营销策
略、商业科普竞争策略。非价格竞争的特点是:
(1)非价格竞争是一种产品单一因素竞争向多因素竞争的转变;
(2)非价格竞争是从注重产品内在因素竞争向产品内外因素相结合
竞争的转化;
(3)非价格竞争实现了销售方式从推销观念向营销观念再向竞争观
念的转化。
3技术替代率
答: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
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
缩写为MRTS。用ΔK和Δ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
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LK=-
ΔK/ΔL或MRTSLK=-dK/dL。
在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
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
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
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
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4凯恩斯陷阱
答: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
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
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
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的水平,人们为了避免
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
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变成水平
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
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凯恩斯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凯恩斯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
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
现了类似于凯恩斯陷阱的现象。
5货币幻觉
答:货币幻觉是指,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
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实际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
富等皆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价值的改变而改变对商品或劳务
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心理错觉。
货币幻觉可能来自对币值的错误估计,从而货币幻觉是个人(或企
业)的一种非理性抉择行为。如果准确地估计到名义货币量的实际值,
在其真实财富未变而只是名义收入变动,并且其嗜好、习惯等未改变
时,经济主体是不会在供给(或需求)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方面做出与原
先不同的抉择的。以工资为例,人们易于发觉绝对货币工资增减的变
化,而较难发现物价水平的变动,当物价与工资按同一比例提高时,人
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视作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
际的消费水平上升,这时就称为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另一个例子
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区别:在存在正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只有名
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利率才是投资者现实地得到
的利率水平,这种区别在决定投资支出时尤为重要。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答:最终产品是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
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型钢等;可供
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
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例如服装是最终
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
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必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
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的这
些产品也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
二、简答题(6×10分=60分)
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区别?
答:(1)一般理解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
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
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
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
产品成本的惟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
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
不被管理者所认识。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
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账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机会成本就
属于隐性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
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
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
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
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即这个社会或
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
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
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
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
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
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设Ce为
经济成本,Xi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Pij为第i种投入要素的第j种市场
价格,则
2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
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
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答: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
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
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作出准确判
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
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这
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
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
往是缺乏弹性的。其分析如图1所示。
图1“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在图1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
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
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
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
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3分析说明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就是所谓经济体制问题。按照西方
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
经济(命令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1)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
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
式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2)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模式
如同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
问题。这种体制,从理论上也许可以证明资源能够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
利用。但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不能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效率较低,因此
产生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
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
价格机制来解决。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
机制。但是,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并不是万能的。在克服垄断和外部
性,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调节收入分配、控制经济波动等诸多方
面,市场都无能为力,需要国家或者政府出场来发挥调节作用。
(4)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
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
政府限制私人的某些活动;垄断的成分限制完全竞争的作用。在这种体
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
用问题。这种体制被认为是最好的制度,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
调。
4如果总供求所决定的价格水平过高,在不考虑就业水平的情况
下,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
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
需求构成。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
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这里所说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
动、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
出来的。
如图2所示,当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0
点时,产量(y)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yf),价格为P0,而此时的P既
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如果此时总供求决定的价格水平P0过高,则可以
采取经济措施,使AD和AS曲线移动,降低价格水平。经济中的许多因
素都会移动AD和AS的位置,使二者的交点脱离E0。
图2总供求曲线
为了使价格下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使AD曲线左
移,降低价格。
紧缩的财政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
能力和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②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
中的货币供应量;③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
府支出。
紧缩的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①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发行权降低
货币供应量;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债券,减少货币供应量;③
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
动;④提高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2)减少关税,降低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总供求所决定的价格过
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材料价格过高。一些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虽然高关税有利于保护本国产业,但是却导致进口部门成本上升,从而
间接提高了商品的价格,造成通货膨胀。因此,为了调节价格至合理的
水平,有必要降低关税。
鼓励技术进步,降低工资水平,促使A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①鼓励技术进步,对科技发明给予政策上的保护,保护其产权,并
给予补贴和奖励。因为,技术进步可以使生产成本下降,扩大总供给,
降低价格。
②降低工资水平可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
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
给曲线的向右下方移动。
5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1)凯恩斯消费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
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
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社会保障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
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
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
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2)生命周期理论
一般说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
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不但可能
偿还青年时代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积些钱以备养老。等到年老
退休,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所谓负储蓄状态。
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
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
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
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假定人
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而前者强
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
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6什么是挤出效应?为什么会出现挤出效应?
答:(1)含义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
果。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
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
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
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
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2)出现挤出效应的原因
在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价格上涨时,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
即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
值作出反应,例如,物价上涨了,名义工资虽未变,但实际工资下降
了,工人如仍像物价未变时一样提供劳动,就是只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
作出反应,因而可被称为具有货币幻觉,或受工资合同约束等原因未能
与价格上涨同步调整工资,那么,在短期内,由于企业对劳动需求增
加,因此,就业和产量将会增加。然而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
分就业状态,则增加政府支出就会完全地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支出。
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推行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同
样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但一般说来,不可能对私人投资支出产生
完全的“挤出”,因而这种政策多少能使生产和就业增加一些。在非充分
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是因为政府
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水平提高,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需求大于
货币供给(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名义供给量未变),因而利率
会上升,并导致投资水平下降。
三、计算题(2×10分=20分)
1已知某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单一产品。他在劳动
市场和产品市场上都具有垄断力,其要素生产函数为Q=60L0.5K0.5,产
品的需求函数为Q=243×106P-3,厂商的劳动供给函数为L=64×3
-1×10-12W3。在短期,资本固定为2500单位。求当厂商利润最大化
时:
(1)所雇佣的工人人数L;
(2)每个工人的年工资W;
(3)厂商的年产量Q;
(4)产品的价格P。
解:将K=2500代入生产函数Q=60L0.5K0.5,并进行求导后可得:
-0.5-0.5
MPL=3000×0.5L=1500L①
由产品需求方程,得:P=2431/3·102·Q-1/3,于是TR=PQ=
2431/3·102·Q2/3。
则:MR=2/3·2431/3·102·Q-1/3=721/3·102·Q-1/3。
将生产函数代入,并由已知K=2500,可得:MR=721/3·102·3000
-1/3·L-1/6=241/3·10·L-1/6②
1/3
将式①与式②相乘,可得:MRPL=MR·MPL=24·10·L
-1/6·1500L-0.5=811/3·104·L-2/3。
另一方面,由劳动供给函数得W=64-1/3·31/3·104·L1/3=4
-1·31/3·104·L1/3。
-11/344/3-11/341/3
于是WL=4·3·10·L,MFCL=4/3·4·3·10·L=3
-2/3·104·L1/3。
1/34-2/3
(1)利润极大化条件是MRPL=MFCL,有:81·10·L=3
-2/3·104·L1/3,解得:L=9。
(2)将L=9代入劳动供给函数,得:W=4-1·31/3·104·91/3=7500。
(3)将L=9及给定K=2500代入生产函数,得:Q=60·90.5·25000.5
=9000。
(4)将Q=9000代入产品需求函数,得:P=2431/3·102·9000-1/3=
10·32/3。
2假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求: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
支配收入。
解:(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50
+(125+50)+200+15=94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940-50=890(亿
美元)。
(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90-75=815(亿美
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
险金+政府转移支付=815-100-50-130+120=655(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55-80=575(亿
美元)。
四、论述题(2×20分=40分)
1评述垄断竞争厂商理论。
答: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
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根据垄断竞争市场的这一基本特征,西方
经济学家提出了生产集团的概念。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条
件下,行业的含义是很明确的,它是指生产同一种无差别的产品的厂商
的总和。而在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别这一重要特点使得上述意义上的
行业不存在。为此,在垄断竞争市场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
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
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
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在这里,产品差别不仅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
务条件等方面的差别,还包括商标、广告方面的差别和以消费者的想象
为基础的任何虚构的差别。
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或者说,由于带有自
身特点的产品都是唯一的,因此,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都具有
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
差别越大,厂商的垄断程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相
互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或者说,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其他
的相似产品的竞争,因此,市场中又具有竞争的因素。如此,便构成了
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
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
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
容易。
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各个厂商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厂商们相互
之间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未必相同。但是在垄断竞争市场模型中,西
方学者总是假定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
线,并以代表性企业进行分析。这一假定能使分析得以简化,而又不影
响结论的实质。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
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在该市场上,代表
性的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曲线,即
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用D表示。
而另一条需求曲线d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
厂商都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较之需
求曲线D,厂商“自身”的需求曲线d更为平坦,从而二者相交。在D与d
相交时,垄断竞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从而表明垄断竞
争市场的供求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将依照上述收益曲线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理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
的。在理论分析中很少涉及到生产集中的后果,因而也就不能分析作为
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基础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所
产生的影响。此外,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垄断与生产集中所导致的垄断
混为一谈,使得垄断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不过也应该看到,对于
垄断竞争对竞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意义
的。
2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答: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一理
论发表于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图3对凯恩斯理论进行通
俗化的概括和阐述。
图3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图3所概括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
1,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
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用于增加储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
越大。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
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
少。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
因此,投资乘数大于1。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
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由L1
和L2组成,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货币数
量m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
货币组成。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
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
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
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
不足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
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存在“流动
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机会成本
2斯拉茨基替代效应
3科斯定理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时,他
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
2既然厂商知道在长期内他们的经济利润都将为零,他们为什么
还要进入一个行业?
3政府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反垄断政策?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设某厂商的总产量函数为TP=72L+15L2-L3。求:
(1)当L=7时,边际产量MP是多少?
(2)L的投入量是多大时,边际产量MP开始递减?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如何解释公共物品生产的市
场失灵?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
2实际余额效应
3平衡预算乘数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简述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说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
的关系的。
2简述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为什么无法实现独
立的货币政策。
3简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假设消费函数C=1000+0.6Y,投资函数I=800-64r,政府购买G
=200,货币需求函数L=500+0.5Y-120r,货币供应M=3000,价格
指数P=1.5。求:
(1)IS曲线和LM曲线;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5000亿元,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
下要实行多大力度的财政政策才能实现充分就业?挤出效应是多少?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试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经验含义。
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
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
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
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
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
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
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
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
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
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
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
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
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
源投放于别的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2斯拉茨基替代效应
答:斯拉茨基替代效应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后,在保持消费者
实际收入不变(这里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能够购买
他想要购买的价格变动以前的商品购买量)情况下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
的变化。
3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
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
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其内容是:只要
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
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该定理,只要那
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
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
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
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
(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
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
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
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
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
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能造成社会不
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
问题了。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
给出什么样的解释?
答:(1)根据需求法则(需求规律)的规定,在其他条件保持不
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
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
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
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
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
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
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
方倾斜。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
解释这种规律。
(2)应注意的是,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
而增加时,他们给出的解释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
品;对于吉芬商品这样的特殊低档商品而言,则不适用,消费者对吉芬
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
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如
1854年当爱尔兰发生大饥荒而使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之时,对马铃
薯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就是因为当时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远远低于
其收入效应。
2既然厂商知道在长期内他们的经济利润都将为零,他们为什么
还要进入一个行业?
答:完全竞争厂商进入一个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虽然长期均衡利润为零,但短期利润并
不一定为零。当利润是正时,对企业来说,进入比不进入好。
(2)即便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经济利润为零,但正常利润仍旧可以
保证,可以满足固定成本的折旧、可变成本的弥补、企业家才能的弥补
均能补偿。
(3)如果企业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上、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那么可
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定价的时候可以P>LAC,获得超额利润,
进而进行资本积累扩张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
3政府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反垄断政策?
答:政府应当实行反垄断政策的情形主要有:
(1)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即P>MC的时,政府应该出面进行价
格干预和管制,主要有边际成本定价法和平均成本定价法。
(2)垄断价格给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造成影响。
(3)不透明的企业重组,排他性和价格歧视。
(4)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或者欺骗消费者。
(5)限制自由贸易的协定和共谋企图垄断迹象。
(6)某行业内的商品价格明显异常上升,远远高于平均价格指数。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设某厂商的总产量函数为TP=72L+15L2-L3。求:
(1)当L=7时,边际产量MP是多少?
(2)L的投入量是多大时,边际产量MP开始递减?
解:(1)由厂商的总量函数TP=72L+15L2-L3可得边际产量函
数为:MP=dTP/dL=72+30L-3L2
当L=7时,可得:MP=72+30L-3L2=72+30×7-3×72=135。
(2)边际产量MP开始递减,即dMP/dL≤0,则有:dMP/dL=30-
6L≤0,可得:L≥5。即当L的投入量是5时,边际产量MP开始递减。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如何解释公共物品生产的市
场失灵?
答:(1)公共物品是指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与
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点:
①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指只要社会存在一种产品和服务,就不能排
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或服务。
②非竞用性。非竞用性指对于任意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
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2)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市场上公共物品的
生产往往不足,从而使得市场失灵。
①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
的机制失灵。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人企业而言,生产者必须能把那些
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它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
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
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
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如果要
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
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就是说,在
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
品市场供给不足。
②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
得不到发挥。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
上,市场失灵了。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
答:为稳定经济,政府需要审时度势的根据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财政
财政的作用效果,主要采取变动支出水平和税收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
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工具:税收、政府支出。
2实际余额效应
答:实际余额效应是指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降低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增
加,从而使消费和投资两者都增加的理论。实际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
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起来提出的。它既考虑到了价
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
影响。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在揭示这些影响时遵循的是这样的思路:①个
人在处理持有的货币余额与在货物和服务上的消费的关系时,具有一种
理想的模式;②价格水平下降,持有的货币实际价值上升;③一定数
量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④原来的理想模式被打破,且个
人的流动资产有多余了;⑤一部分增加的流动资产被用来购买货物和服
务,消费增加;⑥一部分流动资产被借出去,这使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
应增加,利率降低;⑦利率降低,引起投资增加。这样,实际余额效应
既增加了消费,也增加了投资。
3平衡预算乘数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
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
加同一数量即Δg=Δt时,则:
则kb=Δy/Δg=1。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
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
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
加税收,保持预算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
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简述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说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
的关系的。
答:(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
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
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
=πe-ε(u-u*)。其中,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π-πe=-ε(u
-u*)。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
自然失业率状态。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所示。
图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根据预期方式不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分为适应性预
期下的菲利普斯曲线和理性预期下的菲利普斯曲线,两种预期下对失业
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观点有所不同。
①根据适应性预期,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
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的关系。但在长期中人们要根据适应性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人们
可以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来修改对未来的预期。这样,当预期的通货膨
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这种交替关
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②在理性预期下,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
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
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
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都不存在。
2简述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为什么无法实现独
立的货币政策。
答: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即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利率
水平的国际差异非常敏感,BP曲线就将成为一条对应外国利率水平的
平行于横轴的线,换言之,完全的资本流动使国内和外国的利率差异完
全消除。这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丧失了独立性。在图2中,假定
初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为E0点。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从LM0
向右移动到LM1,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下降。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
全自由的,因此国内利率的下降会导致资本外流,引起国际收支赤字,
本国货币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就需要在外
汇市场上出售外国货币,换回本国货币,结果引起货币供给的减少,这
一过程要一直持续到LM1曲线向左移动到原来的位置为止。由此可见,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的,货币政策将失去独
立性。
图2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货币政策效应
3简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答:财政政策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
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
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
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
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
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
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
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
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
制衰退的作用。反之,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
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
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
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
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
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
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
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
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
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
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
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
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
增加量。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假设消费函数C=1000+0.6Y,投资函数I=800-64r,政府购买G
=200,货币需求函数L=500+0.5Y-120r,货币供应M=3000,价格
指数P=1.5。求:
(1)IS曲线和LM曲线;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5000亿元,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
下要实行多大力度的财政政策才能实现充分就业?挤出效应是多少?
解:(1)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Y=C+I+G=1000
+0.6Y+800-64r+200。
整理得IS曲线方程为:Y=5000-16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P可得:500+0.5Y-120r=3000/1.5。
整理得LM曲线方程为:Y=240r+3000。
(2)联立IS、LM曲线方程:
解得:r*=5,Y*=4200。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
为5%,国民收入为4200。
(3)若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为Yf=5000,则要实现充分就业,则国民
*
收入需要增加:ΔY=Yf-Y=5000-4200=800。政府购买乘数为:k
=1/(1-β)=1/(1-0.6)=2.5。
根据k=ΔY/ΔG,有:ΔG=ΔY/k=800/2.5=320。即政府要增加320
的购买支出,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由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得,当充
分就业时,利率为8.33,即有Δr≈3.33。所以,由于利率上升所导致的投
资的减少量,即挤出效应为:64×Δr=64×3.33≈213。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试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经验含义。
答:(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有: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劳动力按
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索洛得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Δk=sy
-(n+δ)k,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
(n+δ)k项。(n+δ)k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
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增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
量);Δ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
资本存量上升)。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资本深
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稳定增长的条件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要实现稳态,
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
件是:sy=(n+δ)k。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即Δk=0),总产量
(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
率,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
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在上面的模型中为n,它独立于
储蓄率s。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
产出比率,它确实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稳态增长率决定于技术进
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
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
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它们
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它们的稳定增长率也将相同。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验含义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可以以人口增长率实现稳
定增长。此外,模型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事实上,
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一是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
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200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纳什均衡
2公共物品
3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
2为什么说垄断也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盈利情况有哪些可能性?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假设某边际成本函数是MC=3Q2-8Q+100,若生产5单位产品的
总成本是59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及平均可
变成本函数。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试画图说明吉芬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并说明其
需求曲线的特征。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五、名词解释(3×5分=15分)
1国民收入
2自然失业率
3自动稳定器
六、简答题(3×10分=30分)
1试述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应如何修
正。
2简述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
影响的可能后果。
3简述总需求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不同原因。
七、计算题(1×10分=10分)
假定一经济系统由如下行为方程组成:消费行为:C=280+
0.8Yd;投资行为:I=40-10r;政府行为:税收T=0.25Y,政府支出T
=40。货币需求:L/P=0.4Y-20r;名义货币供给:M=180。
(1)计算总需求函数。
(2)若总供给函数为Y=600+24P,充分就业水平为696,要实现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总需求需要增加多少?
八、论述题(1×20分=20分)
试用菲利普斯曲线及相关理论评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
系。
200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
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
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
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
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2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
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
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
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
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
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
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②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
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
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
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
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3生产可能性曲线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社会生产可能性边
界,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社会
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
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
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
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
的组合就构成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X和
Y两种商品的生产,那么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可用图1表示。
图1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中曲线PP′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
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X商品和Y商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
于曲线右边的点是不能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位于曲线左边的
点可以实现,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
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
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的生产为代价。一条生产
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
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
本。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
答:价格控制有两种情况: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经济学家通常总
是反对价格控制,是因为在经济学家看来,价格并不是某些偶然过程的
结果,而是在供给和需求曲线背后的千百万企业和消费者决策的结果。
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卖出什么时关注价格,因此它们就不
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
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可见,价格又平衡供
求,协调经济活动的关键作用。决策者用立法规定的方法确定价格时,
就模糊了引导社会资源正常配置的信号。
2为什么说垄断也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
答: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会带来福利纯损失,降低经济效率,
因此主张反垄断。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垄断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
提高,因为:
(1)垄断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节省费用支出,一些自然垄
断行业更需要垄断;
(2)范围经济,即垄断企业有条件进行多样化产品组合,把在生产
技术上相互关联的产品放在一个企业内生产经营,使投入的生产要素多
次使用以生产不同产品,并共同享有商标、包装和营销渠道等,从而降
低成本;
(3)技术创新,即垄断企业有力量投入大量研究开发经费。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盈利情况有哪些可能性?
答: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时有以下四种可能性:
(1)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位于需求曲线以下,也就是P>
AC,厂商可以获得正的经济利润;
(2)完全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
切,也就是P=AC,那么,该厂商只能赚到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
(3)如果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低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但高
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也就是
AC>P>AVC,厂商虽然遭受亏损,但仍应继续生产;
(4)如果AVC曲线的最低点高出厂商的需求曲线或与之相切,也就
是P<AVC,不考虑其他因素,厂商会选择停产。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假设某边际成本函数是MC=3Q2-8Q+100,若生产5单位产品的
总成本是59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及平均可
变成本函数。
解:由边际成本函数MC=3Q2-8Q+100积分可得总成本函数,即
有:
已知生产5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595,即:53-4×52+100×5+a=
595,可得:a=70。所以有:
总成本函数为:TC=Q3-4Q2+100Q+70;
平均成本函数为:AC=TC/Q=(Q3-4Q2+100Q+70)/Q=Q2-
4Q+100+70/Q;
可变成本函数为:TVC=Q3-4Q2+100Q;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为:AVC=TVC/Q=(Q3-4Q2+100Q)/Q=Q2
-4Q+100。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试画图说明吉芬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并说明其
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商品价格下降通常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对该商品的需
求。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
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指由
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
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吉芬物品降价后都有正的替代效应,表明
只要该商品降价,消费者就会用该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的消费,即消费
者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为负,且收入效应
大于替代效应,最终使得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如图2所示,图中的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
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物品。商品1的价格P1下降前后,消费者的效用
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点和b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
X1′X1″,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X1″X1‴为替代效应;
X1‴X1′是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且,负的收入效应X1‴X1′的绝对
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X1″X1‴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X1′X1″
为负值。在图2中,a点必定落在b、c两点之间。
图2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吉芬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
呈同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
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就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五、名词解释(3×5分=15分)
1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
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
关系为:GDP-折旧-间接税=NI。
2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
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
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
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
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
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
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
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
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
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
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3自动稳定器
答: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
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
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
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
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
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
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
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
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
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
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六、简答题(3×10分=30分)
1试述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应如何修
正。
答:(1)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①不能反映实际的产量水平和真实的生活水平(因为自给自足的、
家务劳动和地下经济没有计入GDP)。
②不能反映产品的劳务结构和技术进步情况,GDP只是总量概念,
没有体现生产率的提高情况。
③只注重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没有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资
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造成的损失。
④GDP也不能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的严重社会问题。
(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国民收入核算的修正
新思路:绿色GDP、单位GDP的碳释放量、GDP构成的合理化;大
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
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着想。
2简述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
影响的可能后果。
答: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外部市场的均衡曲线BP是
水平线。如图3所示,如果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推动IS曲线向右
移动,那么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利率的上升,资本大量流入,使
本币面临升值压力(本币升值会造成经济账户的恶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归课堂重拾希望重修保证书
- 医院食堂外包招标竞争格局分析
- 网站维护外包协议
- 打架悔过书决心改正
- 售后服务协议合同示例
- 工程按时交付宣言
- 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协议
- 标准分包及劳务承包合同
- 标准合同解除协议范本
- 托育中心与社区合作协议书
-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
-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完整版)
- 再生橡胶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研究
- 技工学校教师的上课技巧课件
- 消防队消防员劳动合同
- 合伙成立运输公司责任协议书
- 护理三基三严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基本政治制度》名师教案
- 2024年网格员考试题库1套
- 【基于EVA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探究-以维维集团为例16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