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福建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福建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福建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福建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福建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福建卷)

历史•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

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

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这些现象()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夏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增加「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

头古城”等信息可知,夏商之际的中华文明存在着不同类型文明相互交流的现象,符合了早期文明多元一

体的特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时期并非大一统的国家,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文化交

流而非割裂,排除B项;不同类型陶器的交流,不一定是商业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

2.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大兴土木,征发了大量的徭役,这严重影响了农

业生产,因而带来了秦朝的粮价急剧上涨,C项正确;秦朝的农民起义爆发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发生的,此时

尚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排除A项;法家思想强调重农抑商,因此粮价上涨与法家统治思想本身无关,

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秦统一前,粮价较低,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乱并不是秦朝统一后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排除D项。故选C项。

3.唐武宗即位后,深感国力多用于佛事之弊,于是遣发保外无名僧,不许置童子沙弥,勒令犯戒者还俗,

不许供奉佛骨、佛牙及佛像等物,拆除寺院、佛堂等佛教场所。这()

A.满足了两税法实施的社会条件B.促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开始减弱

C.加剧了权力格局向下移的趋势D.实证了中国政治的世俗化特征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唐武宗灭佛事件。根据材料可

知,唐武宗的灭佛措施表明,中国的政权并不为宗教左右,相反是利用和控制宗教为世俗政权服务,非宗

教化的世俗倾向非常明显,D项正确;两税法的实施与唐武宗灭佛没有关系,排除A项:唐武宗灭佛对人

身依附关系没有影响,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宗教虽然社会影响较大,但并不掌握政治权利,排除C项。

故选D项。

4.观察下列三幅中国古代人口密度示意图,图示中的人口变化()

东汉水和五好人口密度明洪武二十六年人n密度

A.得益于南方经济不断发展B.反映了北方社会不稳定

C.说明人口分布越来越均衡D.导致南北分卷日益形成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汉至明朝。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一唐一明朝,正因

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并不断发展,我国南方人口越来越多,而北方人口在减少,A项正确,排除C项;从所学

知识可知,从东汉一唐一明朝,北方社会长期不稳定与史实不符,因为唐朝、明朝是统一的王朝,整体相对

稳定,排除B项;根据所学,汉唐间并未实行南北分卷,排除B、D两项。故选A项。

5.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多有变动,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

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化B.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C.历代国土面积的变化D.国家人口数量的激增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B、C、D都不是根本原因。地方容易产生

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行政区的变动本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选A。

6.下表为江南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数据表,该表反映了()

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融业华商纱厂梦腕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螺丝业沿海地区丝车效(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顼(万元)8554181.2

火染业华商厂资本领(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厅产量(吨)89145162.3

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瓦解B.列强放松对经济的侵略

C.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均衡D.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此时自然经济并未完全瓦解,A项说法错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B项说法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侧重于轻工业,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体现的19世纪末大多

数行业都有了明显进步,故选D。

7.五四运动后,湖南军阀谭延闿打出了“湖南自治”的旗号,企图用湘籍官僚政客包办湖南政治,湖南各

界纷纷请愿,响应这一口号。但1920年11月,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取谭延闿而代之,湖南自治运动逐渐流

产,湖南各界大失所望。“湖南自治”的流产,客观上()

A.巩固了中华民国的国家统一B.加速了革命新形势的到来

C.阻碍了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D.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知,湖南自治运动因为湖南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破产,让湖南社会各界纷纷失望,这客观

上会让湖南各界对社会改良失去信心,从而投入社会革命的浪潮中,B项正确;材料中的“湖南自治”,仅

仅是湖南军阀用来割据的手段,自治的失败,也没有改变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排除A项;社会各界对政

治的期待落空,有利于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排除C项;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地方政局与国家局势,这有利

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8.下表是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内中国人职业构成(部分)统

计数据。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职业所占比重职业所占比重

农业及园艺0.1%运输及交通事业1.21%

工业18.28%政府及市政机关0.72%

商业16.36%艺术界、技艺界、运动员0.33%

专门事业1.31%杂类55.3%

注解:专门事业包括医师、律师、会计师、新闻界等职业;杂类包括传统服务行业,如小商贩、帮佣等职

业以及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等。

A.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D.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国人素质提高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内

中国人职业构成(部分)统计数据。”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的

发展和繁荣,从而带动了各个职业参与人数的变化,如工业、商业、医师、律师、会计师、新闻界、小商

贩、帮佣等职业,说明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职业人员构成的占比,无法

判定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排除A项;材料是对上海人口变迁的描述,没有体现华人的政治权利

得到保障以及教育发展推动国人素质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

9.1948年中央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指出不能“群众要怎样办就怎样办”不要“忙于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要在自愿原则下逐步地组织为现时经济条件所许可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各种生产的和消费的合作团

体”。这一政策旨在()

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C.尊重农民生产独立自主权D.全面推行经济合作化道路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1948年中央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指出不能……”,结合所学可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

的文件指导,推动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强调要在自愿原

则下逐步地组织为现时经济条件所许可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各种生产的和消费的合作团体,主要目的并不

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是为解放战争服务,排除A项;从材料“不能群众要怎样办就怎样办”,可

以看出农民并不是完全独立自主权,排除C项;全面推行经济合作化道路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D项。

故选B项。

10.1963年10月,中法两国在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的前提下,同意法国提出中

法先建交而后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次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

日益加强。”这反映了

A.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B.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D.中法的意识形态逐渐趋同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A、B两项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D项说法错误。法国

之所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利益决定的,而“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

政府”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并得到认可。故选C。

11.20世纪90年代,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和中国网通等多家大型国营电信公司纷纷

成立,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独立业务,居民从使用固定电话到习惯移动电话,如今步入了宽带网络生活。

这一变化()

A.依赖于技术革命的迭代B.彰显了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C.促成了民营企业的壮大D.有利于产业升级跨越发展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可知,各大型国营电信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是在党的十•四大之后,旨在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发生的。人们生活的变化体现了市场化成果,B项正确;技术革命是基础,题意

中心在于改革,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民营企业发展,排除C项;产业升级跨越发展与题干没有直接联

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2.有学者指出,罗马海外殖民地容纳了罗马殖民者和当地人,一个个殖民地也就充当了罗马和当地发生

接触的门户。它让从属于不同聚落和文化的族群混杂而处,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的海外殖民()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D.推动了宗主国文化的传播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中的“一个个殖民地充当了和当地发生接触的门户……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

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可知,海外殖民地已成为罗马文化展示的窗口和门户,这推动了宗主国罗马文化的传

播,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罗马海外殖民地促进了罗马人与外族人的文化交流,与社会矛盾和统治基础关

系不大,排除A项、B项;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

13.14世纪,英国约克郡一名丝绸商因拒绝行会检查官检查自己的秤蛇,遂被行会到市长处控告其违反行

会章程。尽管该商人申辩自己是无辜的,12名陪审员仍然认定其有罪,随后市长、市议员和市政官便对该

商人进行罚款处理。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的司法权由行会掌控B.城市治理出现近代化趋向

C.行会阻碍了城市商业的发展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4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2世纪英国一名商人拒绝建行会检察官检查

自己的秤碇,在处理过程中,行会控告、陪审员认定、政府罚款,体现了城市自治的色彩,反映「城市治

理的近代化趋向,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认定商人有罪的是陪审员,并非行会,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

行会的设置为行亚提供•定的规范,有利于城市商'Ik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陪审员认定有罪,具

体的司法审判过程并未涉及,不能得知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4.19世纪初阿根廷大量出口谷物、肉类和毛皮等,1853—1873年间阿根廷出口总额增长七倍,牛羊饲养

业主对修筑铁路,建立肉类包装厂持反对意见。与此同时,外国资本大量流入。这表明当时阿根廷()

A.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依附性B.实现了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C.未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D.积极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

【答案】A

【详解】材料“19世纪初阿根廷大量出口谷物、肉类和毛皮等”“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体现的是阿根廷对外

国市场及资本具有较强的依赖性,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阿根廷国家工商业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1816

年7月9日宣告独立,成立阿根廷共和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非发展外向型经

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5.1965年9月,苏共中央决议规定企业在不影响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合同义务的条件下,有权在计划外

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生产任务;企业有权确定和改变整个生产的工艺规程,有权根据劳动法招收和解雇

职工。据此可知,此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B.工业企业活力有所增强

C.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D.社会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答案】B

【详解】材料中企业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生产任务;企业有权确定和改变整个生产的工艺

规程,有权根据劳动法招收和解雇职工,说明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B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时期已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排除C项;材料反映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经济结构调整无

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2年6月,七国集团(美、英、法、德、日、意、力口)在英国举行峰会,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商

讨如何联手对抗中国,而此前的七国集团外长会更是渲染中国“经济胁迫”,抛出所谓“民主对抗专制”话

题,将矛头对准中、俄。这表明()

A.两极对峙格局激化B.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C.北约主导欧洲发展D.社会动荡时代主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商讨如何联手对抗中国”、“矛头对准中、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要针对中国进行制裁和对抗,表现国际关系中冷战对抗思维依旧存在于西方大国中,B

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结束,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日本不属

于北约成员国,目材料中针对的国家是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也不是欧洲国家,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要针对中国进行制裁和对抗,没有反映出社会动荡,排除D项。故选B

项。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人民教育的奠基

材料一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

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材料二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脸,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

育。

二、创办人民大学,培养建设人才,这是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

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

四、新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此外,必须维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

五、新区学校安顿后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

六、积累经验,逐步改革旧教育制度。

七、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一般采用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

——摘编自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要点》(1949年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教育的奠基”进行历史阐释。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国际上面临着帝

国主义的封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旧教育体系实行接管和改造。

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拉开了新中国教

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在不同地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在人民教育的

奠基中,关注兴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

这逐步消除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维护了中国的教育主权,为新中国发展培养了人才,奠定了人

民教育的基础。(8分)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对“人民教育的奠基”进行历史阐释,需要学生回答人民教育的奠基产生的背景,具体

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的出处“摘编自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要点》

(1949年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巩固政

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国际上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根据材料一中的“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

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可得出"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

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根据材料二中的''老区教育,现在以

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新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此外,必须维

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在不同地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

育的性质”;根据材料二中的“创办人民大学,培养建设人才,这是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同时普遍举

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在人民教育的奠基中,关注兴办工农

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其产生的影

响是“逐步消除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维护了中国的教育主权,为新中国发展培养了人才,奠定了

人民教育的基础

18.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四合院是古代中国北方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上以东南西北建房,合围出一个

院子。院北的正房高大敞亮,通风好,冬暖夏凉,最适宜居住,是长辈的居室,也是家庭成员们集中活动

的地方,俗称“上房”。院子东西各建厢房,是晚辈的住处。后院的北边建后罩房,安置女眷、女佣或用

作储藏室,所谓“深闺藏秀”。主院、跨院、别院或花园之间,通常都筑墙来限隔,又有随时能够启闭的

门来连通,以适应中国传统家族中的分房,有维持着分房不分家的传统习惯。

——摘编自袁行需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宋以来,农民们也被卷进了流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生产超过自己消费、为了销售的物

产,或者相反的,从别人那里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个行为不是在自己的村庄内部、左邻

右舍之间进行,而是在更为广域的,通过专门做些生意的商人进行。由此,在农村地域出现了进行交易的

恒常性设施。其小规模的一般在陆路的等街道两边或者是船停泊地出现的商业集落。

——[日]宫本一夫等《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

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

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

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

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

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北方古民居的设计理念。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各地民居建筑形制差异较大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集镇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6分)

【答案】(1)理念: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2分)因素: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

水平;文化习俗。(4分)

(2)原因:政治稳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升;草市规模发展扩大。(6分)

影响:对于地方文化和政治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2分)

(3)特点:发展较早,带有自发性和不平衡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发展具有盲目性。(4分)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2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理念:根据“院北的正房高大敞亮,通风好,冬暖夏凉,

最适宜居住,是长辈的居室”、“院子东西各建厢房,是晚辈的住处。后院的北边建后罩房,安置女眷、女佣

或用作储藏室“得出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世界各地民居建筑形制差异较大的原因结

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习俗有关。

(2)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原因:根据“农民们也被卷进/流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生

产超过自己消费、为了销售的物产,或者相反的,从别人那里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并结合所学

内容可知,主要是政治稳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升;草市规模发展扩

大。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对于地方文化和政治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

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

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得出是发展较早,带有

自发性和不平衡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根据“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

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得出城市化发展具有盲目性。近代西

方城市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

的出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17年12月18日和2018年1月19日,美国分别发布了《国家战略报告》和《国防报告》两份重要

文件,将中国界定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和最大的安全威胁。自此,中美两国许多重要方面的互动日益表

现出明显的零和博弈性质。美国宣称中国是美国的战喀对手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者这一动作,凸显了美

方在政治、战略和意识形态上与中国的对抗思维,揭示了美国在对华极限施压上不断增加的零和博弈色彩。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两轮关税后,对中国股市和汇市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公开发表幸灾乐祸的言论,

这是典型的零和思维反应。当然,中国不得不做出的关税报复回击,也无疑具有政治和情绪表态的含义。

换言之,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关税报复,实际上让双方都遭受了损失,因此这并不仅仅是从寻求最大获益的

经济理性角度出发而做出的策略互动。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中美关系中的零和博弈》

就材料中的零和博弈思维,提出你的看法,简要阐述理由。(要求:看法清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

清晰)

【答案】示例:

看法: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2分)

理由:中美关系从根本上是由两国国家利益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滞涨”,美国陷入越南

战争泥潭以及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与此同时,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面临苏联的军事威胁。出于国家

利益的需要,改善两国关系成为中美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长

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致力于世界

和平与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

交追求的总目标,中国不会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威胁他国。(8分)

总之,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美应该加强合作,沟通协调,

才能促进互利共赢。(2分)

【详解】据材料“美国宣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者这一动作,凸显了美方在政治、

战略和意识形态上与中国的对抗思维,揭示了美国在对华极限施压上不断增加的零和博弈色彩。……当然,

中国不得不做出的关税报复回击,也无疑具有政治和情绪表态的含义。换言之,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关税报

复,实际上让双方都遭受J'损失,因此这并不仅仅是从寻求最大获益的经济理性角度出发而做出的策略互

动。”可知,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

理由: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美关系从根本上是由两国国家利益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

“滞涨”,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以及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与此同时,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面临苏联的

军事威胁;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改善两国关系成为中美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

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

准则,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是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中国不会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威胁他国;总之,中美关系的本

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美应该加强合作,沟通协调,才能促进互利共赢等

角度阐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史论与史实、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材料一今天下之大患,在金人与蠡起之盗贼,其势非复方镇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