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六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六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六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六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六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六

1.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

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勖也。”上深然其言。

九月,(李)勖初度辽,谓诸将日:“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引兵进击,

一十六城皆下之。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勤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围平壤月余,勤纵兵登城

鼓噪,焚城四周,高丽悉平。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勤为亚献。

李勖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勖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

“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

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目:“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日:“吾自度必不

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

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辆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

乌德鞭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勖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

克捷。渭南尉刘延祐,弱冠登进士第,政事为畿县最。李勖谓之曰:“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

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阖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勖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蒸其须鬓。姊曰:

“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劭日:“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劭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

幼/谨察视之/

B.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

孤幼/谨察视之/

C.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

幼/谨察视之/

D.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

孤幼/谨察视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国号,也称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封建王朝之一。

B.亚献,古代祭祀时通常要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即称为“亚献”。

C.辆车,又称“软车”“格车”,在古代专指载运棺柩的车子。

D.春秋,可代指年龄,文中的“春秋甫尔”意同“春秋鼎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向贾言忠询问辽东诸将的情况,贾言忠通过与薛仁贵、庞同善、高侃等人的比较,认为李勖是最能

忘记个人而忧虑国家的人,皇上很同意他的意见。

B.李勖奉命攻打高丽,他果断下令先攻占新城,顺势攻取十多座城之后,最终平定高丽;去世后,皇上非

常悲痛伤心,为他在阴山等多地修建坟墓,大力表彰。

C.李勖与人议事时,总能虚心听取,从善如流;对人才很爱护,他曾善意地提醒刘延祐不要锋芒太露;对

于功劳,他不归于自己,而将金帛等赏赐全都分给将士。

D.到了晚年,李勃更加珍视与亲人的陪伴。他虽身居高位,家中奴仆众多,却不顾年迈,坚持亲自为患病

的姐姐煮粥,甚至为此还烧焦了胡须和鬓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勤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

(2)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14.概括李勖病重后在医药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兄来为母氏寿言归有作

孙应时

潇潇雨作对床声,小语灯前睡不成。

诗礼一庭真自乐,江山千里若为情。

远来正觉亲颜喜,别去其如心事惊。

孟氏小园①能辨否,径须归共白鸥盟②。

【注】①孟氏小园:杜甫《孟氏》诗中有“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句。②鸥盟:与鸥鸟为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标题可知,诗人的兄长远道而来为母亲祝寿,在将要离开时诗人写下了本诗。

B.首联描绘了兄弟久别相聚,在潇潇夜雨中难以入睡,倾心交谈的温馨画面。

C.“诗礼”一句写家族中以诗礼传承,寿宴上亲人欢聚吟诗作赋,其乐融融。

D.颈联紧承“若为情”,采用互文的手法,在“远来”“别去”,“喜”“惊”的对照中展现出亲情。

16.本诗以“情真”而著称,请就此从虚实的角度对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市为二章,为;理外碧常成所。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踮

起脚后跟极目远望,也“”。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善用对比,如写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而自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中国文人常以“星宿”入诗,如“,”。

2

10.D11.D12.B

13.(1)郭待封率领水军从另外一条路向平壤进发,李勖派遣别将冯师本运载着粮食和兵器去资助他。

(2)(子孙当中)如果有心志不端正,结交了行为不正的人的,你就都先打死他们,之后再报告。

14.皇上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勖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

服用皇上和太子赏赐的药物,体现了身为臣子的李勖对朝廷的敬意、忠诚;而拒绝子弟请来的医生,是因

为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定数,无须刻意求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看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才能树立门户,但遇到了不肖子孙,家业被败尽。我有这些子孙,

现在全都托付给你。我的葬事完毕,你立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仅能立门户”的

主语应是“房杜”而非“勤苦”,故“勤苦”与“仅能立门户”不应连在一起,据此可排除AC。“此子孙”

是李勖临终托付的对象,因而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春秋甫尔”意为年少;“春秋鼎盛”意为正值壮年。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他在阴山等多地修建坟墓”曲解文意,文中为“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鞭山”,其中的“象”是

“仿照”“模仿”“模拟”的意思。“阴山、铁山、乌德鞭山”当是李勖“破突厥、薛延陀”的地方,朝

廷此举意在对李勃进行表彰。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前一个),率领;“趣”,前行;“仗”,兵器。

(2)“伦”,端正;“交游”,结交;“挝杀”,打死;“闻”,报告。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表现:结合“上及太子所赐药,勖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可知,皇上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

勖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

原因:结合“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

可知,服用皇上和太子赏赐的药物,体现了身为臣子的李勃对朝廷的敬意、忠诚;而拒绝子弟请来的医生,

是因为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定数,无须刻意求生。

参考译文:

侍御史洛阳人贾言忠奉命出使从辽东返回,皇上向他询问军事情况:”在辽东的诸位将领中谁最贤能?”

贾言忠回答说:“薛仁贵勇冠二军;庞同善虽不擅长战斗,但治军严整;高侃以勤俭要求自己,忠诚果断

而有谋略;然而论日夜小心,总记个人而忧虑国家,他们谁都比不上李勤。”皇上很同意他的意见。

3

九月,李勖初渡辽水时,对手下的将领们说:“新城,是高丽西部的要害之地,不先夺取,其余各城便不

容易攻取。”于是就带兵进攻新城,有十六座城池都被他攻下。郭待封率领水军从另外一条路向平壤进发,

李勖派遣别将冯师本运载着粮食和兵器去资助他。围困平壤一个多月后,李勤发兵登城呐喊,焚烧了平壤

城四角,高丽全部被平定。皇上在南郊祭祀,报告已平定高丽的消息,让李勃当第二次献酒的人。

李勖病重,皇上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回来服侍他。皇上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勖就服

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靖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的君主,位至三公,

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勖忽然

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

之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诀别。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看

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才能树立门户,但遇到了不肖子孙,家业被败尽。我有这些子孙,现在全都托

付给你。我的葬事完毕,你立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子孙当中)如果有心志不端

正,结交了行为不正的人的,你就都先打死他们,之后再报告。”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十二月,戊申

日,李勖去世。皇上得知死讯后,悲痛哭泣,在李勖下葬的日子,来到未央宫,登楼目送灵车而痛哭。埋

葬后所起的坟头仿照阴山、铁山、乌德鞭山的样子,以此来表彰他打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李勖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了胜仗,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

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军队战无不胜。渭南尉刘延祐,二十岁时考中进士,政绩

为当时京城辖县之首。李勖告诫(或提醒)他说:“您才这么年轻,很快就有大名声,应该稍微克制一下

自己,不要独出众人之上。”家内和睦而严肃。他姐姐曾患病,李勖已官至仆射,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

转,烧焦了胡须和鬓发。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李勤说:“不是没有人使

唤才这样做的,看到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为姐姐煮粥,能办得到吗!”

15.D16.①实写仲兄将要离家远行,诗人对其殷切叮咛。

②想象仲兄他日归来,自己和仲兄也像孟氏兄弟一样一起养亲尽孝,共享田园乐趣,这是虚写。

③虚实结合,饱含着对离别的不舍、别后的牵挂和对重逢欢聚的期盼,感情真挚。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D.”互文的手法”理解有误,“互文”是上下

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而这首诗歌颈联中“亲颜喜”是因“远来”,写欢聚之乐;“心事惊”是因“别去”,写离别伤感,不是

互文。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手法,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尾联中虚和实的部分,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品味其中的“情真”。

结合标题“仲兄来为母氏寿言归有作”和颈联“别去其如心事惊”可知,诗人的兄长远道而来为母亲祝寿,

在将要离开时诗人写下了本诗,尾联中“能辨否”“径须归……”是诗人对兄长的叮咛嘱托,这是实写。

结合注释可知,前一句“孟氏小园能辨否”运用典故,“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意思是姓孟的一对好

兄弟,在家里供养亲人,诗人借助这一典故表达了希望与仲兄一起归家供养双亲,共享天伦的渴望;后一

句“径须归共白鸥盟”化用典故,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

与鸥鸟为友比喻隐居生活,诗人想象仲兄和自己一起隐居,跟孟氏兄弟一样,供奉双亲,这是虚写。

虚和实结合流露出对兄长离去的不舍,同时还包含了将来重逢欢聚,归家共养双亲、同享天伦之乐的期盼。

17.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④.

略无慕艳意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

2.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慎靓王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秦惠王曰:“请闻

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

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

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

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

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王从错计,起兵伐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

富厚,轻诸侯。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

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周赧王五年,张仪说武王曰:“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

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

王业也。”王许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

谓齐王日:“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

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

张仪相魏一岁,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B.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C.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D.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周,东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两国,其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

B.九鼎,夏、商、周三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据传说,夏禹时铸九鼎,象征九州。

C.图籍,指地图和户口册,图是指绘制的地形图,籍指记载户口隶属关系的簿册。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可泛指达官贵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蜀两国互相攻击,司马错建议秦惠王伐蜀,张仪则建议攻打韩国,后者认为争夺边远的戎翟小族,

离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太远。

B.司马错陈述的攻打蜀地的理由是,秦国要想成就帝王大业,首先需要的是开拓疆土、使百姓富裕,而攻

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C.秦惠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继位后很多大臣诋毁张仪,在此背

景下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

D.张仪使齐王退兵,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借楚使者之口,言自己之事,更易使人相信;二是抓住了齐王的

5

心理,析透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

(2)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嵌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麦苗因春天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秋天霜降提前而冻坏,开头写农人的不易。

B.主人公到田中采摘地黄,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所以一天还采不满一筐。

C.“照地光”三字化用了鲍照《咏史》诗“鞍马光照地”一句,形容马的神采出众。

D.结尾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把穷人生活与富人之马的待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15.研究者论此诗,认为它叙事节奏舒缓,能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的“,”两句,经常被有志之士引用来表达自己为追

求理想而不惧万死的精神。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两句描写了刘寄奴

当年居处的环境,透露出一丝对英雄不在的遗憾。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两句,写人坐在潭上的感觉,准确照

应了后文的“其境过清”。

10.(3分)C【解析】“戎翟之长也”句意连贯,“也”在句末表示判断,应属前,排除B、D两项。

“众”是“伤”的宾语,应属前,排除A、B两项。参考标点: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

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己服焉。

11.(3分)D【解析】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12.(3分)B【解析】错在对理由描述得不准确。司马错真正的理由是“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

事于易”,开拓疆土、使百姓富裕,张仪所说的“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也能实现。司马错之所以建

6

议攻打蜀地,是因为这件事最简单。

13.(1)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关键词“隙”

“畔”“合从”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关键词“罢”“与”

“信”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周慎靓王五年,巴、蜀两国互相攻击,都派人向秦国请求救援。秦将司马错建议秦惠王伐蜀。张仪说:“不

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您的解释。”张仪说:“我们应该与魏国、楚国保持亲善关系,

然后出兵攻打三川一带,夺取斯城、宜阳,兵临东西两周的郊外,占据象征王权的九鼎,控制天下的地图

和户籍,抉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不服从的,这就是您帝王的大业。然而大王您不去争,反而去

争夺边远的戎翟小族,这离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

强必须开拓疆土,要使军队强盛必须使百姓富裕,要想称王天下必须广泛树立恩德,具备这三个条件,帝

王大业就自然成功了。现在大王的土地面积秧小,百姓还很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做起。蜀国

是西南偏远的国家,又居于戎翟族首领的位置,政治上昏乱,如同夏桀和商纣王,用秦国的强兵去攻蜀国,

犹如用豺狼驱赶羊群一般。获得它的土地足以使秦国的国土广阔辽远,占有它的财富足以使秦国的百姓生

活富裕,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他们就会完全臣服。我们灭掉一个国家,天下人却不认为残暴,获得四

方的利益,天下人却不认为秦国贪婪,这样我们一举而名利双收,并获得止暴除乱的名声。”秦惠王接受

了司马错的计谋,出兵攻打蜀国。取消了蜀王的称号,贬为侯爵,派遣陈庄任蜀相。蜀国归附于秦国,秦

国因而更加强盛富裕,对周国各国更轻视看不起了。秦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从当太子时

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位之后,很多大臣便诋毁张仪。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

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杭击秦国。周赧王五年,张仪劝说秦武王:“我听说齐王非常憎恨我,我到哪个国家,

齐国就一定去攻打。我请求大王允许我这个不肖之人前往梁国去,齐国一定会攻打梁国,齐国与梁国因交

战而无法分身时.,大王可乘机攻打韩国,进入三川,抉制天子,收取图籍,这是帝王的大业。”秦武王同

意张仪的请求。齐王果然出兵进攻梁国,梁王十分害怕。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请允许让我使齐国退

兵。”于是张仪派他的舍人到楚国去,聘请楚国的使者去见齐王,对齐王说:“大王这种向秦国抬举张仪

的行为太愚蠢了!”齐王问:“为什么呢?"楚国的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就是张仪与秦王定下

的计谋,他们想让齐国、梁国互相攻打而让秦国借机出兵夺取三川之地。现在大王您果然出兵进攻梁国,

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齐王于是下令撤军回国。

张仪当了一年魏国的丞相,就去世了。

14.(3分)B【解析】“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不准确,原文是“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所谓“岁晏”是一年将尽之时,则采地黄时不是春天。

15.①本诗叙事节奏舒缓。它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事,将春旱秋霜给农民造成的灾难一一叙出,把农人无

粮充饥,只好去采地黄的经过也叙述得有条不紊,语气沉重,节奏舒缓。②在舒缓的节奏中,读者更能感

受到农村生活日复一日的艰苦,以及农人们的希望与绝望,激发起读者对主人公不幸的同情,以及对于不

公平的社会的憎恨。(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3.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帝诣灵感塔焚香祈祷。翼日,执政袖死蝗以奉百官贺。王旦日:

“灾弭,幸也,又何贺焉?”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癸亥,上封者言蝗旱由大臣子弟恣横所致。诏

曰:“近以蝗螺伤于苗稼,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

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丙寅,诏:“自今群官职田并须遵守元制,无得侵扰客户,

7

遇灾泠即蠲省之。”殿中侍御史王奇请籍纳职田以助赈贷,帝曰:“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

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降诏申敕焉。先是翰林学士李迪,召对龙图阁,命草诏书,徐谓迪曰:“曹玮

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谁可代玮者?”对曰:“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关

右兵多,可分以赴玮。”帝因问:“关右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

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内侍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徐悉赴塞下。未几,嘉勒斯贲果犯边,

复召问曰:“玮战克乎?”对日:“必克。”及玮捷书至,帝谓迪日:“卿何料之审也?”迪曰:“嘉勒

斯贲大举入寇,使谋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其至,是以逸待劳,臣用此

知其决胜也。”十一月,壬子,以礼部郎中李及为太常少卿,知秦州。玮数上章求解州事,帝问王旦:“谁

当代玮者?”旦荐及可任,帝即命之。众议皆谓及非守边才,旦日:“夫以曹玮知秦州,戎羌普服,边境

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及厚重,必能谨守玮之规。”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

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B.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

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C.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

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D.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

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向神灵祈求祷告,请其帮助实现心中之愿望。文中皇帝祈祷是希望蝗灾停止。

B.职田,古代官吏的禄米田,按官品等级分给。历代相沿,唯所给之田数目各有增减。

C.关右,即关西。“关”在文中指潼关,“右”指西,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D.戎羌,羌是我国古代西部一个少数民族,戎指兵器,戎羌即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祥符九年京城蝗灾缓解之后,有执政官率领众大臣要庆贺蝗虫之死,王旦认为这种灾祸的平息不值

得庆贺,最终没有同意众人的请求。

B.皇帝询问李迪谁可以代替曹玮时,李迪认为边关众将领在谋略方面都比不上曹玮,根本没有人能够代替

他,所以建议像曹玮要求的那样增兵。

C.嘉勒斯贲进犯边境,李迪判断曹玮必能战胜敌人,他之所以预料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情况相

当了解,并且对曹玮的战术非常认可。

D.在曹玮请求解任,皇帝物色替代他的人选时,王旦推荐了李及,皇帝当即听从了,不过,当时很多人认

为李及并不是一个能够守卫边疆的人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

(2)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炀帝行宫

刘沧①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②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①刘沧:晚唐诗人。②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问句收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的浮云流水究竟漂流到何方的追思。

B.第三句中的“香销”应置于“尽”字之后,此句揭露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C.芳草无涯本是美景,但“怨入”一词使之成了典型的伤感之景,令人心惊。

D.尾联以景结情,既切合了咏“炀帝行宫”之意,又紧扣了讽晚唐当世之旨。

15.明代文学批评家胡应麟评本诗颈联:“不言讽而讽味十足,且得思与景借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两个定语后置句“,”,突出了蚓的弱小,但其成功则与貌

似强大的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自己无论醉与醒皆能有所行动的两句是“一,"。

(3)古代文人常在诗词中运用“剑”的意象,借以显示勃勃雄心,或表达爱国之志,如“,

10.C11.D12.B

13.(1)我是用这些田地来均衡官吏的俸禄,想让他们都财物充足,要求他们清廉谨慎啊,王奇不懂得这

个道理。

(2)我从前在陕西,用方寸小本子记下了军队粮草的数量来准备调度,如今这个小本子还放在我的佩囊中。

14.A15.①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不言讥讽,对炀帝暴政的嘲弄却溢于言表;下句写烟波浩浩,川

水渺渺,暗示龙舟不在,炀帝已逝,不言讥讽而讥讽之味已足。②颈联描绘出一幅残柳衬着断壁残垣、夕

阳照着浩渺烟波的苍凉画面,画面中蕴寓着浓浓的历史兴亡之情,情与景交融,是谓“思与景偕”。

16.①.蚓无爪牙之利②.筋骨之强③.醉能同其乐④.醒能述以文

(者)⑤.醉里挑灯看剑⑥.梦回吹角连营(示例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示例三: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示例四: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4.古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

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9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

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与范仲淹、富弼皆以海内人望,同时登用,中外跋想其勋业。仲淹

等亦以天下为己任,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仲淹、弼继罢,琦为辨析,不报。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

琦右洙,朝论不谓然。乃请外,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徙郛州、成德军、定州。兼安抚使,进大学士,又

加观文殿学士。

嘉祐元年,召为三司使,未至,迎拜枢密使。三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六年闰八

月,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仪国公。帝既连失三王,自至和中病疾,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

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包拯、范镇尤激切。积五六岁,依违未之行,言者亦稍怠。至是,琦乘间进曰:皇

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择宗室之贤者,以

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又生女。

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贱贵,礼之如一。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

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在相位时,王安石有盛名,或以为可用,琦独不然

之。及守相,陛辞,神宗曰: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

地则不可。上不答。其镇大名也,时人为立生祠。相人爱之如父母,有斗讼,传相劝止,曰:“勿挠吾侍

中也。”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云。徽宗追论琦定策勋,赠魏郡王。

《宋史•列传七十一》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

/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

B.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

/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

C.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

/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

D.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

/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闰月,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

即四季脱节,每二至三年置一闰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

一个字,升级叫迁除、右迁: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春秋高,是指人到了年富力强的年龄,《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与本文春秋高的意思相同。

D.赠,又称“追赠”,一般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给死者官爵或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天生异象来衬托贵人出现。韩琦被推举为进士之时,也是天降“五色云彩”的祥瑞之象,左右

都庆贺。

B.韩琦上言进谏之时,一定言尽所知之事,即使是中书的事也据实陈述。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欣赏

韩琦直率的性格。

C.韩琦离京向皇帝辞别之时,皇帝问他王安石能否主持国事,韩琦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绰绰有余,但不能

主持国事,皇帝没有回应。

D.韩琦在民间很有声望,他在担任宰相时,百姓为他建立生祠,并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因不想打扰韩

10

琦,遇到争斗诉讼时都互相劝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琦与范仲淹、富弼皆以海内人望,同时登用,中外践想其勋业。

(2)积五六岁,依违未之行,言者亦稍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拟幌台①

宋•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埋②,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释】①拟幌(xian):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陆游在抚州

做地方官,登临此台。②城理:音yin,指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登台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浩荡春色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内心的冲淡平和之意。

B.颔联承上启下,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洗去十年尘虑。

C.颈联纯粹描山绘水,描绘了一幅江水萦回曲折、峰峦平缓起伏的山水图景。

D.尾联表达了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鹭可与相亲;诗人在春光融融中浑然忘机,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的

淡泊境界。

15.清代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中的“压”字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作者用“,”这个句子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

主旨。

(2)屈原的《离骚》中“,”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

表现诗人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3)杜鹃,因其啼声哀婉,往往能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琵琶行》

中的一句和《蜀道难》中的“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0.B11.C12.D

13.(1)韩琦与范仲淹、富弼都因为深孚众望,被朝廷同时任用,朝廷内外人士都仰慕他们的功业。

(2)过了五六年,(皇帝)犹豫不决没有选定继位人,上书言说此事的人也逐渐少了。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II

句意:尤其以奖励提拔人才作为急务,如果舆论一致推举某人,即使心中不高兴,也接纳使用,因此深受

众人爱戴。选举官员,都依靠法律遵循事理,他的建议请求,只要义理所在,从不迎合某人的心意。“以……

为……”,固定句式,中间不断开,排除AC;

“亦收用之”中,“之”作“用”的宾语,且句子结构完整,所以“故”放后一句,排除D。故选B。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指人到了年富力强的年龄”错误,“春秋高”指年纪大、年老了。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在担任宰相时,百姓为他建立生祠”错。根据“其镇大名也,时人为立生祠”可知,并不是担任宰

相时,而是镇守大名府时。故选D。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同时登用”,被动句,被同时任用;“中外”,朝廷内外;“践想”,仰慕。

(2)“积”,过了;“依违”,迟疑、犹豫不决;“未之行”,宾语前置,应为“未行之”,没有选定继

承人;“稍怠”,渐渐少了。

参考译文:

韩琦字稚至,相州安阳人。韩琦风骨秀异,刚成年就推举为进士,排名第二。正公布排名时,太史上奏说

日落五色云彩出现,左右大臣都庆贺。韩琦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韩琦担任过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授职右司谏。这时二府合班上奏言事,韩琦一定言尽所知之事,

虽然事情属于中书,也指陈其实情。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偏偏赏识他,说:“韩琦性情率直。”韩

琦与范仲淹、富弼都由于深孚众望,被朝廷同时任用,朝廷内外人士都仰慕他们的功业。范仲淹等人也把

天下作为己任,一些小人认为对他们不方便,于是诋毁他们的言论一天天多起来。范仲淹、富弼相继被罢

免,韩琦替他们辩解,没有得到答复。尹洙与刘沪互相争论在水洛筑城,韩琦偏袒尹洙,朝廷人士不以为

然。韩琦于是请求离开京师,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调往郛州、成德军、定州,兼任安抚使,进任大学士,

又兼任观文殿学士。

嘉祐元年(1056),奉召任三司使,未到任,又授职枢密使。嘉祐三年六月,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

贤殿大学士。嘉祐六年闰八月,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为仪国公。仁宗已连续失去三王,到至

和年间(1054〜1056),仁宗患病,不能亲自上殿。朝廷内外都惶恐不安十分担忧,大臣们都争先上奏要

选定继位人来固定朝廷命运,包拯、范镇的言论尤其激烈。过了五六年,(皇帝)犹豫不决没有选定继位

人,上书言说此事的人也少了。到这时候,韩琦乘机进言说:“皇位的继承人,是天下安危之所在。以前

祸乱的出现,都是由于决策没有早点决定下来。陛下年岁已高,还没有皇太子,为什么不选择宗族中的贤

能者,来为国家考虑呢?”仁宗说:“后宫将有人分娩,暂且等等。”结果又生一女。

韩琦天生朴实忠诚,礼贤下士,无论贵贱,都一样以礼相待。尤其以奖励提拔人才作为急务,如果舆论一

致推举某人,即使心中不高兴,也接纳使用,因此深受众人爱戴。选举官员,都依靠法律遵循事理,他们

的建议请求,只关注是否符合义理,从不迎合某人的心意。担任宰相时,王安石有盛名,有人认为可以使

用他,唯独韩琦认为不可以。到任相州太守,向皇帝辞别,神宗说:“你离开了,谁可以主持国事,王安

石怎么样?”韩琦说:“王安石任翰林学士力量有余,处在辅弼之臣的地位则不行。”神宗没有回答。他

驻守大名时,魏人替他建立生祠。相州人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遇到争斗诉讼,互相劝止,说:“不要

扰乱我们的侍中。”与富弼齐名,号称贤明之相,世人称之为“富韩”。徽宗追论韩琦定策功勋,追赠魏

郡王。

14.C15.①“压”的意思是“压着”“压倒”,“压”在诗句中表现了拟觇台的高大、巍峨。

②“压”字写出了强大的力量之感,很有力度;一个“压”字赋予拟帆台活力,让读者想象到拟叽台的活

动,将台与城从互相独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诗意也产生了流动美感。

12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颈联纯粹描山绘水”错误,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诗人春日

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结合句意分析词义,“压”的本义是从上面给力,即“压着”“压倒”,“城埋”本自高大险峻,而

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理”见得矮小局促,“压”字写出了力度,突显了拟蛆台的高大、巍峨。

再分析表达效果,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

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

16.①.斯是陋室②.惟吾德馨③.制受荷以为衣兮④.集芙蓉以为裳⑤.

杜鹃啼血猿哀鸣⑥.又闻子规啼夜月

5.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蓄然①必以自

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

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

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净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

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馅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

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

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早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

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弩马十驾则亦及之。故度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

相县也,岂若破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

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蓄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苗”通“灾”。②折(zh6)阅:低价销售,亏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

13

B.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C.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

D.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

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

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

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

会一天天取得进步。

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

物的役使。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

往复,富有音乐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4分)

(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鳖之与六骥足哉?(4分)

14.上面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为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枯同游酬唱之作。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

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与朋友提壶登上了青山,由下而上远望雁过江上南飞的美景,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

感受。

B.颔联写诗人意识到尘世实在难得开口一笑,故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应该插上满头菊花归去,才不辜负

14

这一场登高。

C.颈联中“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尾联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牛山坠泪,却宽慰

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本诗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

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16.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遭到责难后不忘初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冷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

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

(3)古人常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唐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写过

这样的诗句,如“,”。

10.C【解析】句意: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

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

直。根据句意,“谓”的宾语为“谄”,排除B、I)。再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排除A。故选C。

11.D【解析】“《礼记》……成书于春秋时期”错误,应该是成书于汉代。故选D。

12.B【解析】“从不厌烦”错误,原文的“不厌”意为不满足;“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错误,原文的“能

诫”意为能引以为戒。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13.(1)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

友。(关键词:“非我”,指出我的缺点;“当”,恰当;“……者,……也”,表判断;“是”,认为……

正确;各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