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防治哮喘_第1页
天灸防治哮喘_第2页
天灸防治哮喘_第3页
天灸防治哮喘_第4页
天灸防治哮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灸防治哮喘1整理ppt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

国中医药发〔2005〕001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2005年度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局直属单位及各有关单位:200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申报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现予公布〔见附件〕。我局选定其中的九个工程,作为2005年科技成果推广的重点建设工程。这九个工程为:由广东省中医医院创造的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法、中风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创造的慢性前列腺炎四型辨证三元综合疗法、王琦男科“抓主线〞诊疗系列、由北京薄氏腹针医学研究院创造的薄氏腹针疗法、由北京张吉林正脊医药科技研究所创造的三维正脊技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和望京医院创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系列治疗方案、孙氏颈椎病系列治疗方案、由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创造的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等。2整理ppt这些工程代表了我局中医药科技成果在工程研究、总结、开展上的突出水平,具有“学得会、用得上、可持续〞的特点,对各地医疗机构迅速掌握并运用,以此提高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些工程的对应病症在全国发病率高,患者众多,采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各地引进这些工程后,通过当地医疗机构对这些科技成果的运用,可以带动区域中医药经济的开展和建设,使各地对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技术引进,即具有造福人民群众的良好社会效益,也具有盘活基层中医药医疗资源,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收入的良好经济效益。我局决定,将这六个工程向各地区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推广,并委托中国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作为技术推广的组织实施单位。请你们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加强这些工程在各地区的技术引进工作,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力度。

附件:200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工程一览表二00五年年二月三日3整理ppt获奖情况4整理ppt5整理ppt一、概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难治、易复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以气短、胸闷和咳嗽等为主要病症,因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响性增高,病情可反复发作,甚至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甚至哮喘持续状态。支气管哮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的疾病,全世界支气管哮喘患者有一亿人,我国达一千多万人,哮喘发病率为2.5%~9.0%,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其发病率、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均呈增加趋势,全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哮喘发病率为3~5%,且居于老年期疾病发病率的第二位6整理ppt?证治汇补?认为“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咳不喘。〞因此,哮证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普济方?中曰“背为胸中之府,诸阳受气於胸中而转行于背〞。7整理ppt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I型过敏反响性疾病,近年来对其本质有新的认识,认为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响性为其重要特征。IgE是介导这种反响的主要抗体,IgE的生成受多种体液和细胞免疫因素调控。另外,研究说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与哮喘病症的严重程度、气道高反响性有显著相关。8整理ppt迄今为止,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仍然放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位,主要用于控制急性发作,研究证实,吸入类固醇激素在控制哮喘的病症、减轻发作频率等方面是有效的,但某些副作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其他平喘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哮喘复发的药物。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大敌,积极防治支气管哮喘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9整理ppt二、灸法灸法,古称灸焫,是一种用火烧灼治病的方法。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灸音。〞“焫〞即烧。?素问·宜法方异论?云:“火艾烧灼,谓之灸焫〞。因此,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针和灸具有不同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0整理ppt南宋李唐?灸艾图?11整理ppt?灸艾图?为我国最早以医事为题材的绘画之一,此图描绘走方郎中(即村医)为贫民百姓医治疾病的情形,又称?村医图?。郎中坐在小板凳上,用艾条薰灼患者的背部。患者痛苦之状跃然纸上。亲属扶着他,不使他动弹。小儿怕得躲在大人背后,又不敢看又好奇。另一旁村医的助手正在合药,手里拿着药膏。?灸艾图?作者李晞古,名唐,宋朝河南人。原画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提到灸法,要特别指出东晋时期岭南地区两位著名的灸法大师,葛洪和鲍姑。12整理ppt岭南灸法大家13整理ppt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

仙迹在罗浮遗履燕翱传史话

医名播南海越岗井艾永留芳14整理ppt灸法的材料

艾叶艾绒15整理ppt艾制品艾炷艾条16整理ppt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

17整理ppt灸法的种类18整理ppt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19整理ppt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0整理ppt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盘旋灸21整理ppt艾条灸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针22整理ppt温针灸23整理ppt温灸器灸24整理ppt其它灸法灯火灸〔幼科第一捷法〕天灸1、白芥子灸2、细辛灸3、天南星灸4、蒜泥灸等等25整理ppt灸感

施灸时患者的感觉

26整理ppt施灸本卷须知施灸顺序施灸禁忌灸后处理

27整理ppt施灸顺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28整理ppt施灸禁忌实热证、阴虚发热证颜面、五官、大血管部位及关节活动部位孕妇腹部、腰骶部过劳、过饥、过饱29整理ppt灸后处理皮肤发红灼热水泡灸疮30整理ppt天灸疗法

一、概念天灸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31整理ppt“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天灸的疗法。现代统称之为“药物发泡灸〞。古人认为天灸对皮肤的刺激要到达一定程度——产生灸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针灸资生经?说:“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假设不发(泡疮),其病不愈〞。?小品方?也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那么病不除也。〞32整理ppt二、源流天灸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就有以“蓟〞(芥子泥)敷“中巅〞(百会)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也载:“斑蝥,主恶疮……其末和醋,涂布于疮疽上,少倾发泡脓出,旋即揭去。〞说明当时已采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外敷治病。33整理ppt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上说:“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点头额,名为天灸〞,虽载“天灸〞一词,但本文主要论述发泡灸。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上关于药物发泡灸的验方很多,如该书卷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就有“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以发泡截疟的记载。又载“治疔、痈、肿毒,以斑蝥一枚,无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侯发赤起即揭去。〞当时虽无“天灸〞之称,但外敷药物发泡治病已较广泛地在运用。34整理ppt天灸疗法的系统提出

宋代王执中明确提出“天灸疗法〞,他在?针灸资生经?卷三中说:“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天灸疗法的系统提出为其开展奠定了理论根底35整理ppt明清时期天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茛条中也记载:“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之为天灸,自灸。〞又载:“治疣痣黑子,斑蝥三枚,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枚,捣烂点之。须臾即泡,三五日脱落。〞赵学敏?串雅外编?有:“治喉痹……独蒜瓣半枚,银朱少许,共捣如泥,摊药膏上,贴眉心印堂穴,如起泡流水无大碍,勿误入目〞。36整理ppt朱棣?普济方?中说:“目赤肿痛,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倾发泡,揭去。清朝?张氏医通?中治冷哮灸方:“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麝香半钱,姜汁调涂〞后开展为哮喘膏,堪称治疗哮喘的经典天灸方,被后世广为应用。37整理ppt晚清外治专家吴师机?理瀹骈文?的问世是天灸学成熟的标志该书载有膏、丹、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发泡剂型,发泡验方更是不胜枚举。吴氏对发泡灸的治病原理、药物选择、赋形基质、用法用量、操作方法及适应证等方面,均作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说明了内治、外治法在理、方、药三个方面都是相通的,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且吴氏认为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是补,不药补亦可〞。吴氏以发泡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疾病,扩大了发泡灸的应用范围。38整理ppt三、天灸的作用机理清初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认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可谓“外治之理,既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既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且治在外侧无牵制,无窒碍,无禁制,无粘制〞,他还强调外用“膏中用药,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特别认为外用膏药亦具有补益之效,只是“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为后世应用天灸疗法起到指导和启发意义。39整理ppt从中医方面:〔一〕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到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如?理瀹骈文?指出,天灸需“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二〕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如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石龙芮今有两种:水中生者……陆生者亦谓天灸,取少叶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大烧者是也。〞天灸正是利用这种如大烧的灼热温散寒邪。〔三〕通过发泡起到祛腐生新的作用。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有“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帛束之。俣发泡弃之。〞〔四〕作用于皮肤或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治疗疾病。如?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天灸通过作用于皮部的发泡激发人体经络,进而内达脏腑,外至肢节,治疗全身病变。?理瀹骈文?亦指出:“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40整理ppt〔五〕药物本身具有治疗及引经的作用。如天灸的常用药物白芥子,?本草经疏?就记载:“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雍塞者殊效〞。其他诸细辛、附子、麝香等药,性亦多温,具有温补的作用。此外,天灸方中常使用某些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理瀹骈文?也强调:“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六〕“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药物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一年中阴阳消长的极点莫过于三伏、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故亦是养阳、养阴的最正确时刻。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此时是使用温阳药物驱逐寒邪的最正确时期。而三九天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缺乏,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41整理ppt从现代医学的研究看(一)、由于穴位被引赤发泡的药物强烈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的血液供给,同时这种刺激还可起到一种微面积化学性、烧伤性刺激,并对皮肤上神经感觉器首先产生影响,再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制到达综合调整治疗疾病的目的。二、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到达病灶而治疗疾病。耿氏以轻粉蒜泥灸阳溪穴治疗牙痛时发现病人口中出现大蒜味道。董氏将茵陈蒿汤中12味中药制成乳膏贴在胆囊区治疗胆绞痛,结果发现:此法不仅可以治疗胆绞痛,而且还发现药物进人靶器官的浓度明显高于全身。三、现代研究亦证明,通过皮肤发泡能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进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治疗的作用。天灸可通过对细胞因子、白细胞、T淋巴细胞、阿片类的调节而作用于免疫系统。42整理ppt四、天灸的优点

1、血药浓度处于稳态,药物副作用低;2、不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3、防止多剂量给药,使多数病人易于接受;4、能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5、能允许随时移去药源。6、操作方便、平安、无副作用,易被广阔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展前景。43整理ppt五、天灸的适应症内、外、妇、儿各科疾病。1.呼吸系统: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3.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4.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5.妇科:6.其他病症:梅核气、痛经、痹证(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44整理ppt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为宜。45整理ppt六、禁忌症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孕妇、血证、发热者。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46整理ppt七、药物的选择天灸疗法主要通过外敷药物,穴位表皮红赤、发泡而起作用,所以对药物有特殊要求,一般发泡药物是有毒或辛温之品,有的两者兼而有之,如:斑蝥、毛莨、巴豆、生天南星、石蒜、生半夏、生草乌、生附子、甘遂、白芥子、细辛、吴茱萸、皂角、威灵仙等。47整理ppt治疗哮喘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书中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药物组成中: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甘遂性味苦寒,入脾、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诸药相配可温肺行气、祛痰平喘,正如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48整理ppt引药

丁香、肉桂等49整理ppt白芥子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50整理ppt细辛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51整理ppt甘遂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

。52整理ppt延胡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

。53整理ppt生姜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54整理ppt麝香55整理ppt诸药相配可温肺行气、祛痰平喘,正如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从现代药理学分析,天灸药物主要含有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的成分,可引起皮肤红赤和发泡,甚至组织坏死,所以,一般外敷用量不宜过大,且少量即可引起皮肤发泡。56整理ppt天灸治疗哮喘的适应症: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病〞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证〞。57整理ppt中医辨证分型:①发作期:寒哮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②缓解期:肺虚证:畏寒,自汗,面色咣白,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天气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肾虚证:平时气短,动那么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58整理ppt药物制备

以清代?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根底,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平方厘米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59整理ppt操作方法及步骤

取穴原那么:选用膀胱经背部穴位及任脉穴位来治疗:①肺俞是肺之背俞穴,可宣肺止咳、行气平喘,乃治疗咳喘之要穴;胃俞是胃之背俞穴,可健脾化湿、补气降逆;志室可补肾益精、利水渗湿;膻中为幕穴、八会穴之一—气会,可调理气机、化痰平喘。②脾俞是脾之背俞穴,可健脾化湿、补气降逆,风门有祛风解表、宣肺化痰之功用,膏肓俞有宣肺平喘、舒筋活络的功用,天突可止咳平喘、宽胸理气。③肾俞是肾之背俞穴,可壮肾益精、纳气定喘,定喘穴有止咳定喘化痰之功,心俞是心之背俞穴,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中脘为幕穴、八会穴之一—腑会,可理气化痰、健脾平喘。三组穴位相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功用。60整理ppt取穴:①肺俞、胃俞、志室、膻中②脾俞、风门、膏肓、天突③肾俞、定喘、心俞、中脘61整理ppt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穴定位

①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胃俞:在背下部,第12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志室: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膻中:在胸前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②脾俞:在背下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风门:在背上部,第2与第3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膏肓:在背上部,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天突: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③肾俞: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定喘:在背上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心俞:在背部,第5与第6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62整理ppt操作方法:〔1〕、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枯燥不湿润;汗液多时可用手绢或卫生纸檫拭干爽。〔2〕、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上,10天贴1次。〔3〕每次贴药0.5~1小时。63整理ppt技术要领

〔1〕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2〕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3〕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4〕穴位定位准确。64整理ppt不良反响及处理方法

掌握适应症本本技术是平安的。天灸疗法,又称之发泡灸,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反响。可能的不良反响: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处理方法: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防止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防止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药水、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治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敏迪、扑尔敏、赛庚啶等,全身过敏病症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医院诊治。65整理ppt本卷须知

1、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防止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2、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防止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3、贴药时背部皮肤应枯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药膏脱落。4、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年纪越小,贴药时间应相应缩短,但不能少于20分钟。时间难以掌握者,可揭开胶布查看贴药处皮肤有无潮红或患儿主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时移去天灸膏药。5、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宜超过2小时。66整理ppt天灸疗法治疗季节的选择

天灸疗法适用任何时间、季节。但最好选在三伏天,其次为三九天治疗。?针灸学辞典?“三伏,时令名。为农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约当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分初、中、末三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刘屡?释名?“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针灸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疾患,又称“伏针、伏灸〞。三九天:农历冬至为一九,九天后为二九,再过九天为三九。67整理ppt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因多为肺脾肾气缺乏,内有伏痰,复感邪气,以致引动伏痰所致,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天灸疗法能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称“夏治〞。68整理ppt冬病夏治源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医家从理论的认识到临床的应用有重要的发挥。以阴阳互制而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抑制元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盛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而阳无以生,无阳那么阴无以化,全阴那么阳气不及,全阳那么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作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根底。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如张介宾所说:“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那么春夏养阳养阳,秋冬养阴〞。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69整理ppt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加上辛温祛寒逐痰平喘走窜通经药物在特定经络穴位上治疗,疗效更好。三九天气候寒冷,人体遇寒那么腠理不固密,卫外机能不健全容易患疾病,选择三九天来施灸,旨在祛除寒邪、扶助正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作为弥补机体在夏季与环境抗衡和抵御病邪时所损耗的物质和能量,是三伏天天灸的补充。70整理ppt预防为主的理念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平安有效,不仅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病症,而且还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天灸治疗后哮喘病人门诊及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哮喘发作休工或休学的平均时间缩短。该方法平安有效,本钱低廉,实用可行,适合临床广泛推广。71整理ppt本钱预算

药材本钱:天灸散〔药物混合成品〕65~80元/市斤2、耗材本钱:姜:6~8元/斤胶布:13.5~15元/卷治疗及宣传单印刷:50~200元/次3、药物加工本钱:天灸散:5~10元/市斤姜汁:0.5元/市斤4、其它本钱:包括人工劳务费、水电〔难具体统计〕人均本钱:4~5元左右每次收费:10~20元〔根据当地具体物价水平、医院具体情况而定〕72整理ppt谢谢大家!73整理ppt临床疗效评价报告1、题目: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标准化研究2、负责完成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单位:广东省肇庆第二人民医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3、结果:如下74整理ppt表1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的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

观察时点分组n复发统计量P无有治疗中试验组14271(50.0)71(50.0)3.900.048对照组13652(38.2)84(61.8)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14241(28.9)101(71.1)5.610.018对照组13623(16.9)113(83.1)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14282(57.7)60(42.3)6.340.012对照组13658(42.6)78(57.4)治疗后1年试验组14288(62.0)54(38.0)35.430.000对照组13636(26.5)100(73.5)上表分析结果可见,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两组的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复发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整理ppt表2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发作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

观察时点分组N复发统计量P无有治疗中试验组165(31.3)11(68.8)1.010.456对照组285(17.9)23(82.1)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161(6.3)15(93.7)0.161.000对照组281(3.6)27(96.4)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168(50.0)8(50.0)1.360.337对照组289(32.1)19(67.9)治疗后1年试验组167(43.8)9(56.3)4.590.067对照组284(14.3)24(85.7)上表分析结果可见,发作期接受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两组的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根本相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6整理ppt表3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缓解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

观察时点分组N复发统计量P无有治疗中试验组12666(52.4)60(47.6)1.830.176对照组10847(43.5)61(56.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12640(31.7)86(68.3)3.860.049对照组10822(20.4)86(79.6)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12674(58.7)52(41.3)4.160.041对照组10849(45.4)59(54.6)治疗后1年试验组12681(64.3)45(35.7)28.000.000对照组10832(29.6)76(70.4)上表分析结果可见,缓解期接受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两组的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复发较与对照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整理ppt表4两组各时点医疗费用比较〔元〕观察时点费用类别组别N累积医疗费用统计量P95%可信区间均数标准差下限上限治疗中门诊花费试验组19147.7077.061.260.213-92.1521.15对照组27183.20103.93治疗中住院花费试验组1573.00—————对照组111000.00—三个月后门诊花费试验组31193.01286.220.850.400-145.4158.51对照组63236.46203.99三个月后住院花费试验组33859.302164.88————对照组5361329.13798109.04六个月后门诊花费试验组26120.9996.614.400.000-205.28-77.54对照组68262.40214.15六个月后住院花费试验组———————对照组———一年后门诊花费试验组30179.35188.652.200.030-311.86-15.99对照组66343.27536.35一年后住院花费试验组———————对照组———78整理ppt上表分析结果可见,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两组的支气管哮喘门诊治疗费用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整理ppt表5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时点分组N无效好转显效临床控制统计量P

近期疗效治疗组14256(39.4)75(52.8)10(7.0)1(0.7)4.590.000

对照组13688(64.7)48(35.3)00

远期疗效治疗组14211(7.7)74(52.1)51(35.9)6(4.2)11.950.000

对照组136102(75.0)34(25.0)00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治疗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80整理ppt表6两组治疗后3个月及1年肺功能改善差值〔疗后—疗前〕肺功能指标组别NStP95%可信区间下限上限FEV1差值(3个月-疗前)治疗组1368.5820.562.62.0091.4510.26对照组1322.7215.672.63.0091.4710.25FEV1差值(1年后-疗前)治疗组13110.4312.355.51.0004.8610.27对照组1272.869.485.53.0004.8710.26经检验,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肺功能改善,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81整理ppt

表7治疗后3个月随访肺功能FEV1协方差分析SourceTypeIII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PCorrectedModel32237.8784029.7314.470.000Intercept13698.31113698.3149.170.000组别1304.9511304.954.680.031医院归类3514.7921757.406.310.002年龄1109.3311109.333.980.047病程40.26140.260.150.704肺功能FEV125431.01125431.0191.290.000组别*医院归类741.642370.821.330.266Error72149.31259278.57Total2023386.00268上表分析结果可见,治疗后3个月随访肺功能FEV1在多中心、组别、年龄及入组时肺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2整理ppt表8治疗后3个月随访肺功能FEV1差值〔疗后3个月随访-疗前〕协方差分析SourceTypeIII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PCorrectedModel8189.6571169.953.650.001Intercept2905.4412905.449.070.003组别1617.0211617.025.050.026医院归类5321.3222660.668.300.000年龄698.131698.132.180.141病程98.53198.530.310.580组别*医院归类365.202182.600.570.566Error83306.99260320.41Total100191.43268上表分析可见,分组间及中心间治疗后3个月随访肺功能差值〔疗后3个月随访-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整理ppt

表9治疗后1年随访肺功能FEV1协方差分析SourceTypeIII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PCorrectedModel22575.1582821.8957.67.000Intercept15705.13115705.13321.01.000组别1297.1011297.1026.51.000医院归类19.7029.85.20.818年龄80.66180.661.65.200病程.951.95.02.889肺FEV1116448.23116448.23336.20.000组别*医院归类1224.962612.4812.52.000Error12182.1324948.92Total1933477.00258上表分析结果可见,治疗后1年随访肺功能FEV1在分组间、入组时肺功能及存在中心与分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整理ppt表10治疗后1年随访肺功能FEV1差值〔疗后1年随访-疗前〕协方差分析SourceTypeIII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Sig.CorrectedModel4801.377685.915.71.000Intercept886.401886.407.38.007组别1646.5411646.5413.71.000医院归类306.582153.291.28.281年龄1.6011.600.01.908病程29.08129.080.24.623组别*医院归类736.482368.243.07.048Error30033.38250120.13Total46428.43258上表可见治疗后1年随访肺功能差值经协方差分析,在分组间、分组与中心交互效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整理ppt

表11治疗后3个月随访肺功能FEV1平均差值Meta分析加权均数差法分析结果(WMD,WeightedMeanDifference)──────────────────────────────────────────────

第1组第2组均数差的95%可信区间研究号────────────────────────均数差值──────────例数均数标准差例数均数标准差下限上限──────────────────────────────────────────────

12219.590043.1000299.600028.28009.9900-9.626829.60682244.330012.6500232.35008.21001.9800-4.14638.10633907.020011.1300800.34009.04006.68003.60789.7522──────────────────────────────────────────────

86整理ppt

合并统计量及可信区间────────────────────────────────────────

95%的可信区间统计量方差───────────uP

下限上限────────────────────────────────────────固定效应模型5.81731.92543.09778.53704.19240.0000随机效应模型5.83541.86693.15738.51344.27080.0000────────────────────────────────────────

异质性检验:卡方=1.9839P=0.370887整理ppt

表12治疗后1年随访肺功能FEV1平均差值Meta分析加权均数差法分析结果(WMD,WeightedMeanDifference)──────────────────────────────────────────────

第1组第2组均数差的95%可信区间研究号────────────────────────均数差值──────────例数均数标准差例数均数标准差下限上限──────────────────────────────────────────────

12211.36009.2900296.09008.55005.27000.352010.18802276.850012.7800234.83008.77002.0200-4.16618.206138211.350012.8300751.01009.680010.34006.759013.9210──────────────────────────────────────────────88整理ppt

合并统计量及可信区间────────────────────────────────────────

95%的可信区间统计量方差───────────uP

下限上限────────────────────────────────────────固定效应模型7.40421.78964.782310.02625.53490.0000随机效应模型6.35846.24491.460311.25642.54440.0109────────────────────────────────────────

异质性检验:卡方=6.2157P=0.044789整理ppt图治疗1年后随访肺功能差值FEV1多中心效应值森林图治疗后1年随访差值〔疗后1年随访-疗前〕中心间异质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7〕,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其合并后的效应值肺功能FEV1差值〔治疗后1年随访-疗前〕有统计学意义〔u=5.53,P=0.000〕,因此可以认为试验组疗效〔改善肺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90整理ppt表13治疗期间无合并用药者哮喘复发率比较时间组别N无有P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8832(36.4)56(63.6)1.880.170对照组6918(26.1)51(73.9)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8855(62.5)33(37.5)2.190.139对照组6935(50.7)34(49.3)治疗后1年治疗组8861(69.3)27(30.7)15.670.000对照组6926(37.7)43(62.3)上表分析可见,治疗期间无合并用药者3个月、6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随访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整理ppt表14治疗期间无合并用药者疗效比较时间分组n无效好转显效临床控制u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