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用好新教材,迎战新高考
----选必教材与纲要教材的融通
目录
一、理论依据
二、相关策略三、经典例题
(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1:新高考指导思想的变化
政策解读2:新高考指导思想的变化
7.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一核四层四翼”四层:考试内容:
考什么一核:考试目标:
为什么考四翼:考试要求:
怎么考教学纲领:《历史课程标准》命题纲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的4个主题分别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讲授。历史科考试的知识体系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整合,按照逻辑体系进行分类,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例如,在政治体制部分,必修课内容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等,选择性必修课内容有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历史科考试将这些内容有机整合,组成完整的政治体制系列知识。2023年全国乙卷试卷结构
从试题考察范围来看,选择题中,中国史部分共8道选择题,共32分,占比66.5%,约三分之二,其中,中国古代史共4小题,16分;中国近代史共2小题,8分;中国现代史共2小题,8分;世界史4小题,16分,世界古代史1小题,4分,世界近现代史3小题,12分。2023年全国乙卷的主观题,41题为中国近代史,考察抗日战争,25分;42题为中国古代史,考察对于民德的看法,12分,共37分,占比约为三分之二。选做题45题为戊戌变法,15分;46题为一战飞机使用情况,15分;47题为孔尚任,15分。综上,全卷试题中,考察范围明显偏重于中国史。与去年比例基本一致。1、紧贴教材,注重课本;2、稳中创新,力度大;3、落实教考衔接,
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4、与社会热点结合,突出五史考查增强五个认同;5、创新较多,难度较大;6、考查时空定位明显;7、选择题比较纠结,干扰力度大、不好排除;8、阅读量较大、时间比较紧张;
试卷特点1.落实课标要求,体现核心素养。新高考试卷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命制,试题较多引用原始史料,体现史料实证;考查历史事物的发展历程,体现时空观念;考查历史人物的事迹,体现家国情怀;等等。2.突破全国卷的试卷结构,题量增加,分值降低。(1)从题量变化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增加,如湖南省试卷选择题为16道,非选择题取消必考+选考模式,非选择题有3道。(2)从分值变化来看,总分仍为100分,但每题分值降低,如湖南省、湖北省试卷选择题每题为3分。(3)从考点和考向上来看,重视对中国史的考查,考向更为丰富。3.题型略有变化。不再设置选考模块。选择题注重核心素养考查,增加区分度。主观题考查更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融合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考查的范围不变,考查方式更加灵活。4.创新试题情境,考查关键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如考古发现、社会生活等创新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等关键能力。5.试题呈现形式多样,有表格、图片等,更加灵活。新高考地区的试卷中虽然文字材料题仍是主流,但是图表、地图等形式的题型也较丰富。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6.试题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试卷以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反映当前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历史“以史为鉴”的作用。新高考命题特点
1注重研读课本
2研读高考理论
把握备考方向3全面落实历史核心素养4解码高考真题以考定教
5注重五史学习6规范方法指导强化得分意识2023届备考总结与反思
统编历史教科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唯物史观,充分反映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学生起到培根铸魂的教育作用。
-------【权威解读】张海鹏:《进一步认识统编历史教科书是新时代培根铸魂的教材》研读新教材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离开了教材,另外给学生发了讲义,补充了不少材料和图片。这些材料、图片和解说,都不是教材本身所有的。我看了,有的补充材料不一定符合统编教材的要求。我建议,教师组织教学,还是要围绕教材来讲授。补充材料,从其他书中引用材料,一定要想想这些是否符合统编教材要求。我不是反对教师给学生发材料,如果发的材料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五个核心素养的,就是好的,离开了教材,离开了核心素养,就不一定好,甚至是不好的。还要考虑,离开了教材,补充别的东西,是不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教材编写组专家专门为老师们编写了《教参》,那里补充了大量材料,可以满足老师们课堂教学的需要。建议任课老师要充分运用为老师们编写的《教参》资料
-------【权威解读】张海鹏
研读新教材二、学习策略:主题形式将纲要与选必融通;重视知识结构下的深度理解1、建立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选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选2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选2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选2第8课世界市场的形成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美洲、非洲:纲要第5课、选3第5课亚洲:纲要上政治、经济、文化欧洲:选2第8课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建立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学习策略:主题形式将纲要与选必融通;重视知识结构下的深度理解2、梳理事件先后,理清时间线索----13世纪到18世纪,英国政治制度先后经历了①君主专制②议会君主制③君主立宪制④共和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纲要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选择性必修1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选择性必修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2、梳理事件先后,理清时间线索----时间轴13世纪到18世纪,英国政治制度先后经历了①君主专制②议会君主制③君主立宪制④共和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大事年表学习策略:主题形式将纲要与选必融通;重视知识结构下的深度理解3、整合知识关联,融通相关知识----基督教与基督教会纲要下:古代世界的帝国纲要下: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教会选必1: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选必1: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选必1: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纲要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回忆版2023•河北卷•17)材料:兵xx人、士大夫xx人,农民xx人,匠户xx人、色目31人、僧尼xx人、道观xx所、道士xx人
—《松江府志》1、上述材料反映
朝
户籍制度(2分)2、简述该户籍制度的影响(6分)3、简述其划分依据(4分)紧扣课标:《选必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管理》,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紧贴教材,全面呈现新课程标准特点研读新教材研读新教材把教材中的材料用实(回忆2023•河北卷•17)材料:兵xx人、士大夫xx人,农民xx人,匠户xx人、色目31人、僧尼xx人、道观xx所、道士xx人
—《松江府志》1、上述材料反映
朝
户籍制度2、简述该户籍制度的影响3、简述其划分依据《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研读新教材学习策略:主题形式将纲要与选必融通;重视知识结构下的深度理解1、建立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2、梳理事件先后,理清时间线索3、整合知识关联,融通相关知识4、……5、……品读《中国高考报告(2023)》高考命题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鲜明体现时代主题。▲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研读高考理论品读《中国高考报告(2023)》研读高考理论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高考评价体内在的三条逻辑线“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
“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命题特征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高考真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
往年的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高考命题者对话。
当你真正把高考真题搞透了,这些试题便有如己出,临考时对试卷就绝无陌生之感,并会触类旁通。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处研究员)刘芃《考试文集》资深高考历史命题人吴伟老师:建议带领高三学生走向考场的老师们,除了踏踏实实的教好课,搞好复习应对高考之外。一定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这路是什么?就是历年高考的试题!你不要认为这些考过的题是无用的,是苍白冰冷地躺在那里的无用之物。在我看来,历年考过的试题,就是跳动着的信息的活体。因为你只要会问,它都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信息,它都可以为你提供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每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一遍,提炼出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那么这对我们应对新课程高考的意义就非常巨大了。你不用去问命题人明年的命题方向,甚至更蠢的去问“你明年考什么啊?”因为你想知道的所有答案,都在历年的考卷中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了。三、经典例题:从高考题讲起
选择题部分1.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D古代中国农业2.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A【变式训练】3.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根据材料“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无使用之痕迹”等信息可知,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B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c4.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据材料表格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中,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比例超过一半,可知具有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中案件涉及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不仅是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中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并没有涉及法律法规,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基层自治以宗族社会为主,不能体现影响权威,排除D项。
A经典例题:5.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铜镜制造于西汉
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郡举孝廉州博士”可提取当时西汉推行郡县制和察举制,AB不符合题意;材料“孝言之始孝为右”体现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宣传,D不符合题意;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铜镜的制造准确时间,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c6.“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故选A。A【变式训练】7.秦朝统一六国后,把原关东各国的贵族、豪富分别迁徙到关中以及蜀郡各地。这些人中的一些豪商大贾迁徙到各地后重操旧业,冶铁煮盐,主要是使用奴隶劳动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还相当大。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笼络关东各国统治阶层的策略 B.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建设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实行徙富豪的政策,一些豪商大贾迁徙到各地后重操旧业,冶铁煮盐,主要是使用奴隶劳动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还相当大,这可以说明秦朝徙富豪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那些豪商大贾迁入地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秦朝实行徙富豪的政策,旨在削弱、瓦解关东各国的实力,巩固国家的统一,并非笼络关东各国的统治阶层和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建设,故AC错误;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故选D。D8.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
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D经典例题:9.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治安形势好转
C.坊市制度松动
D.市镇经济崛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据材料“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说明街道上存在被占据现象,说明严格的坊市界限存在松动,故选C项;据材料“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说明是兼职不是重叠机构,排除A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说明治安形势变得复杂需要新的管理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可知是城市不是市镇,排除D项。c【变式训练】10.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D.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B经典例题:11.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内部成员应该是开放性的,进行限制性的封闭是不利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排除D。c【变式训练】12.作为历史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天花在数千年间导致了无数人间惨剧。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这反映出()A.各国重视公民健康问题B.国际合作推动卫生事业进步C.合作共赢已成各国共识D.国际政治经济协调机制建立“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的启动是国际合作的结果,而“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最终实现,说明了国际合作推动卫生事业进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为根除天花所做的努力,A项“各国”表述错误,排除A项;C项“各国”同样表述错误,排除C项;根除天花属于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属于政治经济的范畴,排除D项。B如何研究选择题——(1)价值立意
2019-2023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9年后不再公布新考纲)(2019Ⅲ•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劳动育人:提倡劳动实践,弘扬劳动精神图4《数他劳动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各民族都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理解文化认同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关键。■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政党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制度观。突出“五史”、增强五认同、树立五观如何研究选择题——(2)情境材料(细节)出现高频字词出现转折语气出现特殊符号命题人有意为之!正选的突破口?错选的干扰点?从情境材料呈现的细节来看注意题干中的连接词,往往事半功倍。解读题干材料时,分析题干材料中包含的语气,题干材料的意思很快就会弄清楚。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是、虽说、固然)……但是”、“尽管……却(还、可是)”、“然而”、“可是”、“却”、“不过”、“只是”等。选择题解题方法——划出连接词分号,如要表达两层或多层意思,或将两件事作比较,或讲某件事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要用分号表示分层、比较或发展趋势。遇到分号时,需要注意,如果是并列关系,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全面原则。如果是转折关系,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如果是递进关系,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表示程度的词语。省略号,一般是省略号后见答案,否则后面的内容也会被省略。如果是多个省略号,两个省略号中间的最有可能是答案。括号,往往后边缀的是某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某个特定时间,某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某个词语的注释。(这个词语对解决本题有重要作用,括号的作用是暗示强调的意思)等。双引号,这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没什么特殊含义。特定名词的双引号,就有特殊含义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起着强调、暗示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是解答时务必高度关注加双引号的这个词的特殊含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分析解读;二是表示否定之意,如我们一般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党时,说“左”的错误,左字是要加双引号的,就做的本来意思来说是好的,但是加了双引号之后,其历史意义是表示否定之意。选择题解题方法——观标点如何研究选择题——(3)设问指向(3类)(1)本质类:a→A(同一律)
(说明、反映、主旨、正确理解…)
你是谁——题干(现象)与选项(本质)同一
【现象与本质,两面一体,即把材料主旨同义转换】(2)
因果类:AB(原因、目的/作用)
哪里来(因)——向前联系
哪里去(果)——向后联系【备考要注意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即前后左右关联、贯通】(3)变化类:“对比、变化、发展”
历史变化——注意区分选项的变量、常量(变量当道,常量挡道)1、设问方式是反映了\说明了\表明的答案题中找;依据:材料(主要)+所学知识(次要);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例10(2017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分析材料得出,官员不得使用玉器。但后来低级官员甚至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归纳概括为:生活等级秩序遭到冲击。选择题解题方法——明审问正确选项多具备的词语量变性词如“带有、具有、具备、有所、蕴含、包含;意识、因素、趋势、趋向、取向、走向、意向、略同、色彩、精神、迹象;逐步、日渐、日益、适度、有限、一定程度等,一般具备正确答案的特征,理性使用。经济:生产关系、生产力、商品、市场、干预、营销;政治:民族、国家、阶级、主权;思想:人文、理性、主流、价值观、内涵、理念、观念;社会:转型、民生、生态、公平;综合:传统、近代、体系、体制、格局、结构、模式;缓和型:调和、妥协、折中、中庸;错误选项多具备的词语单字词:皆、均、仅、最、凡、只、都。双字词:开始、彻底、始终、全面、全部、完全、仅仅、但凡、凡是、不再、根本、所有、消亡。三字词:保证了、消除了、摒弃了。选择题解题方法——选项注意用词不当(2020新课标Ⅰ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典型例题如何研究选择题——(4)陷阱套路?(2013·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干扰陷阱一:背得最熟悉的知识,却与材料无关——与毛泽东思想、时间、必修一:都符合——但是,主语(主体)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不是毛泽东这个当时的党内非主流。干扰陷阱二:和题干相关,却言之失度——农民战争、城市暴动:材料都有——但是,材料是完整条件句:“只有……才能……”,假设条件句,假设条件更重要。题干中的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有轻重之别。陌生的新知:和题干丝丝入扣,和史实相符——但是,考生陌生,犹豫放弃■小结:选择题最难识别的陷阱——两坑一新:坑一:选项“符合所学,但不符材料”。
选项是学生背得很熟的知识,但与设问和材料“貌合神离”,高考就是要淘汰这种忽视设问又不重视材料,沉迷于“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者。这一类学生大约占20-30%。坑二:选项“符合材料,但以偏概全”。
选项与材料的部分内容吻合,但不是材料的整体主旨。高考就是要淘汰这种虽尊重了材料,但片面抓取材料局部信息,以局部代整体,经常“以偏概全”的断章取义者。这一类学生通常高达30-45%。一新:选项“符合材料,但感到陌生”。
学生不敢选,殊不知“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再教育的过程”,这实际上忽视了“考试说明”所强调的“新材料、新情景、新认知”的意图。高考就是要淘汰这种有“认知局限”的抱残守缺者。这一类学生通常高达70%左右。其他常见陷阱:时空错乱;逻辑有误(偷换概念、放缩概念);用词不当……
(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如何研究选择题——(5)选项表述
相同(相似)表述考查:唯物史观——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文化地位,重视史观引领
(2020新课标I卷)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2021新课标甲卷)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如何研究试题——(5)选项表述
题干转变为选项【技巧点拨】以上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的难点在于理解题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解答:1、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纲要中的时代背景)2、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非选择题(微专题)部分1、注意审题2、专项突破得分情况统计,形势不容乐观!41题第(2)问(满分12分)平均分3.12难度值0.26分值分布(34万多人)0分7万多人,2分9万多人,···10分六千多人,满分八百多人13.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二
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机产品广告宣传与媒体投放合同3篇
- 2024年度美甲店装修设计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及赞助合同
- 《铅酸蓄电池维护》课件
- 《复地西安项目提案》课件
- 2024中国移动江西公司社会招聘2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青海海东分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招聘20人(浙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限公司所属企业职业经理人公开选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校园招聘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18项医疗核心规章制度
- 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西游记》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答案)
- 口腔科无菌操作课件
-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日间化疗中心管理制度范文
- GB/T 13098-2006工业用环氧乙烷
-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内审员培训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排队问题》说课稿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