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历年中考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历年中考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历年中考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历年中考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历年中考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历年中考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__1.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大小相等的蜡烛A和B。(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应选择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______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3.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______。(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次数123456入射角i15°30°45°60°70°80°反射角r15°30°45°60°70°80°(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入射角。(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______。(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若用光屏替代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6.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如图所示:(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______(选填“高”或“低”)。7.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F板可绕ON转动。(1)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2)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______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4)无意中,小明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5)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并使其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8.如图所示是小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2)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3)小军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4)为证实上述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9.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题字母代号)。A.蜡烛成像仍在B处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10.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然后在玻璃板后放置未点燃的蜡烛B,并移动蜡烛B直到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在移动蜡烛B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A的一侧,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2)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有重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3)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取一个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此时,小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蜡烛A到凸透镜位置的距离是______cm。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______,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______度;(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实验器材有: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平面镜和激光电筒。如图乙所示,将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镜面上,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点。(1)实验中,光屏A是用来呈现_______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_______(填序号);(2)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_______;(3)记录多次实验光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_______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根据这条线便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13.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入射角α10°30°45°60°折射角β7.1°20.7°30°37.8°(1)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还具有______的作用;(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______。(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3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______3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______。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1)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______。(2)为了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______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3)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一光屏放在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______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2甲所示,这是为了在纸板ENF上同时呈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2乙所示。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15.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4)如图2,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16.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图乙,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_____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______(选填“平行”或“不平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______(选填“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1种方法:______。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发现哪些规律?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22°32°40°(3)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2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______。(4)小明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所示,三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得到紫光的是______。(选填“1”、“2”或“3”)18.小明利用可绕固定轴转动的方格磁性板和茶色玻璃板,以及两个相同的铁棋子A和B、量角器等器材,自制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使用带方格的磁性板的优点是便于确定像和物的______关系。(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发现它能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______。(3)不改变棋子A和B在磁性板上的位置,只将玻璃板转过一定角度,如图2,若要让棋子B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重新重合,应转动右侧磁性板使其与玻璃板的夹角______左侧磁性板与玻璃板的夹角。(4)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般都是倾斜的,其优点之一就是驾驶员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像的位置在驾驶员的______,对驾驶员的干扰较小(前挡风玻璃可近似看作平板玻璃)。19.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次数123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______。(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上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入射角。(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______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_____。(2)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不变。

解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5)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所以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不变。2.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30;(3)不能;(4)偏高。

解析:(1)利用透明的玻璃板即可以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实验中为了防止玻璃的两个面都能成像,影响实验效果,应采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2)解答本题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3)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的像偏高。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1)玻璃板透明,用其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为防止出现两个像,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由v=st,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15cm=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的像偏高。3.答案:(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60;不变;(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解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1)实验时选择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6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所以答案为:(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60;不变;(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4.答案:等于

同一平面内

可逆

漫反射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所以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内;(3)可逆;(4)漫反射。(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4)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5.答案:像的位置

垂直

大小

解析:(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垂直,这样可以保证玻璃板后面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才可以比较物像大小。(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答案为:(1)像的位置;垂直;(2)大小;虚。(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据此分析判断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6.答案:法线

增大

解析:(1)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2)若杯中的水增多,如图所示:可见,当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向左移动。(3)从硬币发出的漫反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比实际的位置要高。所以答案为:(1)法线;增大;(2)左;(3)高。(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分析解答。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变时,折射角也不变,根据作图可以知道光斑移动方向。(3)硬币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硬币,是因为它漫反射其它光源的光;以及光的折射规律。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记住: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7.答案:(1)呈现光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靠近;(3)OA;可逆;(4)等大;虚;(5)硬纸板没有竖直放置

解析:(1)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光路;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若将AO靠近ON,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小明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等大的虚像;(5)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这说明硬纸板没有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从其他方向射出。所以答案为:(1)呈现光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靠近;(3)OA;可逆;(4)等大;虚;(5)硬纸板没有竖直放置。(1)从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据此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5)实验时,硬纸板应与水面桌面垂直。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此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最基本的探究实验,应当掌握。8.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与桌不垂直

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2)无法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与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所以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不垂直;(3)虚;(4)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1)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无法使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9.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不变

虚像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A

解析:(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A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4)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所以选A。所以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3)不变;(4)虚像;(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6)A。(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3)(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5)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6)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10.答案: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玻璃板两个表面都成像

不变

20

解析:(1)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即重影;(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此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蜡烛A到凸透镜的距离u=2f=20cm。所以答案为:(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玻璃板两个表面都成像;(3)不变;(4)虚;

20。(1)平面镜成像是有关光的反射形成的,在寻找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像,为等效替代法,同时可以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3)像与物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在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1.答案:(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

解析:(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ON;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90°−50°=40°;(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D正确;(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确。所以答案为:(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1)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要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则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应与平面镜垂直,据此分析;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入射角),光路可逆;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12.答案:入射

2

同一平面

垂直

法线

解析:(1)由题知,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点,因此光屏A是用来呈现入射光线的。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为观察到完整的光路,需将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2,使光屏A和光屏B在同一平面内。(2)由图乙可知,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旋转光屏B到位置3时,光屏A和光屏B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说明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同一平面。(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因此转轴ON即为法线所在位置,法线与镜面垂直,因此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作直线即为法线。所以答案为:(1)入射;2;(2)同一平面;(3)垂直;法线。(1)光屏是用来呈现光路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3)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本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基础题目。13.答案:显示光路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小于

45°

解析:(1)利用光具盘表面的漫反射可以显示光路,同时能直接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等于30°时折射角为20.7°,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为30°,所以当入射角等于35°时折射角20.7°≤β≤30°;(4)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且当入射角等于30°时,折射角为45°。所以答案为:(1)显示光路;(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小于;(4)45°。(l)光具盘除具有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的作用外,还有显示光路的作用;(2)(3)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解决;(4)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判断即可解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路图进行分析、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能力。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14.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同

不变

竖直

不能

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将物体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法线在纸板上,当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NO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同;(3)不变;虚;(4)竖直;不能。(1)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4)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15.答案:(1)不需要;(2)大小;(3)虚像;(4)45°。

解析:(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2)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连接A、A1,做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移动后平面镜位置,如下图,可知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所以答案为:(1)不需要;(2)大小;(3)虚像;(4)45°。(1)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4)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16.答案:等于

靠近

光路是可逆的

不平行

遵循

解析:(1)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会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依然存在;(3)若将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4)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5)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根据图丁可知,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漫反射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答案为:(1)等于;(2)在;(3)靠近;(4)光路是可逆的;(5)不平行;遵循。(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4)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7.答案: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0°

3

解析:(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空气中喷洒烟雾,有利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由表中数据可知: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③在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⑤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