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心医院SPECT-C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金华市中心医院SPECT-C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金华市中心医院SPECT-C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金华市中心医院SPECT-C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金华市中心医院SPECT-C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环境部监制 1 10 10 10 11 12 14 24 34 39 51 60 64 681//-应用类型//22014年医院在急诊病房楼地下二层建设了核医学科,建设内容为:新增一台根据医院提供资料:一台SPECT-CT一天工作八小时,平均一个检查项目需要半小时,一天满负荷工作可检查16个病人。近年来医院就诊量持续增长,目前核医学科检查量平均每天为25~35人次。据统计,2018年全年Tc-99m的用药量为63015mCi(2.33×1012Bq2019年Tc-99m的用药量为93急诊病房楼地下二层核医学科新增一台SPECT-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分级标准,急诊病房楼地下二层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为乙级非密封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金华市中心医院3对本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SPECT-CT机房南侧的原甲测室改建而成,并拟将病人出口处的休息室拆的空间作为SPECT-CT注射后候诊区域,拟将原准备间改为负荷运动室使用,其余分本次评价的项目位于急诊病房楼地下二层,依托现有核医学科基础由原甲测室区、居民区、学校、办公楼等其他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建成后运行过程产生的电离辐射,经采取一定的辐射防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与公众的辐射影响是可接受,故其4本项目营运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电源、水资源等资本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本项条件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放射性固废经废物库集中收储十个半衰期后环境管控单元管控要求分类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率要求管控单元区原则上禁止新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加强生态公益设,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提高率。优化能源5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一二产业融合的加工类项目、利用当地资源的加工项目、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性项目等确实难以集聚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外;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现有其他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等集聚区块之间的防护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根据区域用地和消纳水平,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非农项目占用耕地。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加强农田土壤、灌溉水的监测及评价,对周边或区域环境风险源进行评估。序号名称类别数量活度(Bq)工作场所环评情况验收情况1Ⅲ1后装治疗室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2Ge-68Ⅴ1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3Ge-68Ⅴ2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4Na-22Ⅴ16核医学科浙环辐未投入使用5Na-22Ⅴ65核医学科浙环辐未投入使用6序号名称场所等级日等效最大年最大用量(Bq)工作场所环评情况验收情况1Tc-99m2.96×1085.55×1012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23.7×1089.25×1012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3Sr-892.96×107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41.5×109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5125I8.7×1085.92×1011核医学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工作场所环评情况验收情况1直线加速器Ⅱ1Primusplus放疗科浙环辐[2008]87号浙环辐验[2010]47号2模拟定位机Ⅲ1Simulix-HQ放疗科浙环辐[2008]87号浙环辐验[2010]47号3CTⅢ1Spirit放疗科浙环辐[2008]87号浙环辐验[2010]47号4DSAⅡ1IGS630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5DSAⅡ1AlluraXperFD20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6DSAⅡ1AlluraFD20Clarity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6]21号7数字胃肠机Ⅲ1Essenta-RC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8数字胃肠机Ⅲ1Easy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6]21号9乳腺钼靶机Ⅲ1Inspiration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6]21号DRⅢ1XV-plus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DRⅢ1DigitalTH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DRⅢ1Digital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6]21号CTⅢ1BrillianceICT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4]32号CTⅢ1YCT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6]21号7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工作场所环评情况验收情况CTⅢ1OPTIMACT540放射科浙环辐[2012]9号浙环辐验[2016]21号DRⅢ1Definium6000III放射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DSAⅡ1AlluraFD20Clarity手术室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SPECT-CTⅢ1XCT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PET-CTⅢ1mct-s核医学科浙环辐浙环辐验[2016]21号20移动DRⅢ1SM-50HF-B病房备案号:20203307020000021321移动DRⅢ1Mira病房备案号:20203307020000021322移动C臂机Ⅲ1BVEndura手术室备案号:20203307020000021323移动C臂机Ⅲ1BVLibra手术室备案号:20203307020000021324移动C臂机Ⅲ17900手术室备案号:20203307020000021325牙片机Ⅲ1Intraos70金环辐备〔2016〕2号26机Ⅲ19000C金环辐备〔2016〕2号27Ⅲ13Dexamii金环辐备〔2016〕2号28碎石机Ⅲ1DonierdeltaⅡ碎石中心金环辐备〔2016〕2号29CTⅢ1Emotion16放射科金环辐备〔2016〕2号30双能骨密度仪Ⅲ1Primo核医学科金环辐备〔2016〕3号31移动DRⅢ2700病房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632臂X线机Ⅲ1ZiehmVision手术室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633臂X线机Ⅲ1GEMINNIVIEW手术室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634臂X线机Ⅲ1CiOSFusion手术室备案号:20193307020000029935骨密度仪Ⅲ2EXA-3000健康管理中心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436大孔径定位CTⅢ1RT放疗科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537CTⅢ1联影uCT710放射科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538CTⅢ1联影uCT528健康管理中心备案号:2020330702000001658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工作场所环评情况验收情况1直线加速器Ⅱ1综合病房楼负一层金环辐[2018]132号未运行1)辐射安全防护管理机构2)辐射工作制度《放射性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安全措施》、《《核医学科技士、见习员职责》、《辐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SPECT操作规拟机操作规程》、《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GEOptimaCT540操作规程》、k9000C口腔全景机操作规程》、《多尼尔体外碎石机操作规程》、《碘[125I]密封籽《放射性药品配制、质控及记录制度》、《《辐射安全质量控制大纲》、《受检者防护告知》、《核医学科卫生防护和废物处理制度》、《核医学科病人意外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核医学科放射性事故应急医院原有管理制度内容较为全面,符合相关要求,原有规章制度基本满足医院从事相关辐射活动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的要求。医院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辐射防护设施运行、维护、检测工作良好,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建立、落实及档93)个人剂量检定情况辐射工作期间,辐射工作人员佩戴了个人剂量计,每三个4)职业健康体检情况5)职业资格培训情况6)年度评估与射线装置台帐、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配备、运行与维护状况、辐射工作人员管理情况以及事故和应急情况进行了年度总结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操作频次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单人最大用量(Bq)12.96×10102.96×1085.55×1012像科可22.96×10102.96×1077.4×1012评注:1、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文件,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医疗机构使用99mTc、相关活动视为“很简单的操作”。(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MeV)额定电流(mA)/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SPECT-CTⅢ1待定800放射诊断急诊病房楼地下二层核医学科新增(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μ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放射性固废Tc-99m------<1×102Bq/g收集于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满足清洁解控水平(GBZ133-2009附录B按一般医疗废物处理。放射性废水液态Tc-99m<1ALImin<10ALImin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总α:<1Bq/L核医学科衰变池暂存符合GB18871-2002低放废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法规文件),);(10)《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11)浙江省环保厅关于发布《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污染、高环境风险以及严重影响生态(13)《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技术标准(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其他);););););););););););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同时结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生产及其他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的评价范围,乙、丙级取半径50m本次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核医学科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第4.3.3.1款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的照射,应使防护与安全最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的潜在均),20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辐射剂量约束值。第6.4.1.1款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全措施的区域定位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第6.4.2.1款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位监督区:这工作人员体表、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表7-1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单位:Bq/cm2表面类型β放射性物质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1)监督区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手、皮肤、内衣、工作袜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第C1款,应按表7-2将非密封源工作场表7-2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甲>4×109乙丙该标准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控制规定。第8.6.2款规定,不得将放射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第7.1.2款规定,应从源头控制,减少放射性废物第7.1.4款规定,应做好废物产生、处理、处置(包括排放)的记录,建档第7.2.2款规定,废液应妥善地收集在密闭的容器内。盛装废液的容器,除第7.2.3款规定,经过处理的废液在向环境排放前,应先送往检测槽逐槽分第7.2.4款规定,使用少量或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第7.3.3款规定,对于半衰期短的废物可用放置衰衰变到清洁解控水平后作普通废物处理,以尽可4.1临床核医学的工作场所应按照GB18871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规定进GB18871规定的乙级或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为便于操作,针对临床核医学表7-3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具体分类1)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2MBqⅠⅡ50~50000Ⅲ注:1)本表和表2、表3均依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57号出版物;2)加权活度=(计划的日操作最大活度×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操作性质修正因子表7-4按表7-3划分的三类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要求1)地面表面通风橱2)室内通风管道清洗及去污设备Ⅰ易清洗应设抽风机特殊要求3)Ⅱ易清洗且不易渗透易清洗有较好通风一般要求Ⅲ易清洗易清洗不必一般自然通风一般要求只需清洗设备注:1)依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57号出版物。2)仅指实验室。3)下水道宜短,大水流管道应有标记以便维修检测。配药室应靠近病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已给药治疗的患者通过非放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使用专用便器或者设有专用卫生间和浴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防护、液体废物、固体废物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总活度或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GB18871-2002中8.6.2b)符合出院条件的病人排泄物。批准可将其废物临时贮存在许可的场所和专门的容器中,贮存时间和总活度不表7-5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预处理标准22总α(Bq/L)1123总β(Bq/L)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表7-6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单边长度的要求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a(含C形臂)53a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设备的所有表7-7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6.2.4距X射线设备表面10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线设备表面与机房墙体距离不小于100cm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当超过时应进行机房外人员的年有效剂量评mmPb;介入防护手套铅当量应不小于0.025mmPb;甲状腺、性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铅当表7-8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放射检查类型工作人员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CT体层扫描(隔室)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铅橡胶颈套选配:铅橡胶帽子 注1:“—”表示不需要求。护用品,特别是非铅介入防护手套。仪器名称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仪器型号JC-5000生产厂家上海见驰辐射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能量响应48KeV~3MeV≤±30%(相对于137Cs)量程1nGy/h~200uGy/h,1nSv/h~200uSv/h检定证书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证书编号:2020H21-10-2449496001)有效期:2020年4月26日-2021年4月25日a合理布设检测点位,保证各检测点位b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检测人员经考核并持有合格证书上c检测仪器每年定期经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表8-2本项目拟建址周围的γ辐射剂量率检测结果检测点位检测点位描述辐射剂量率(nGy/h)平均值标准差▲12号SPECT-CT机房拟建址东侧(病人走廊)▲22号SPECT-CT机房拟建址南侧(病人走廊)0.82▲32号SPECT-CT机房拟建址西侧(示教室)0.94▲42号SPECT-CT机房拟建址北侧(1号SPECT-CT机房)983.28▲52号SPECT-CT机房拟建址中央0.87图8-1本项目拟建址周围现状检测点位示意图由表8-2的检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建址周围各现状检测点位的γ辐射剂量率在98~113nGy/h之间,由《浙江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报告》可知,金华市室内γ辐射剂量率在62~467nGy/h之间,可见其γ辐射量率处于一般本底水平,未见异常。医院于2020年7月委托浙江亿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已运行的核医学科放射工作场所进行X-γ辐射剂量率检测,检测结果见表8-3,检测报告见附件12。表8-3核医学科周围X-γ辐射剂量率检测结果活性室西侧分装柜左手洞15mCi的18F药物置于分装柜内关闭手洞西侧分装柜右手洞西侧分装柜观察窗东侧分装柜左手洞15mCi的99mTc药内,关闭手洞东侧分装柜右手洞东侧分装柜观察窗 15mCi的18F药物置于室内序号场所名称检测点位置检测结果(μSv/h)备注65活性室西墙外表面30cm0.27置于室内66北墙外表面30cm0.2467西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4868北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4.969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70源库东墙外表面30cm0.19137mCi的18F药物置于储源罐中71南墙外表面30cm0.2472西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2873储源罐外表面5cm74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75放射性污物储存室东墙外表面30cm0.17内含若干放射医疗废物76南墙外表面30cm0.1877西墙外表面30cm0.1778北墙外表面30cm0.1379西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服碘操作区东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17置于室内南墙外表面30cm0.19西墙外表面30cm北墙外表面30cm0.18东墙外表面30cm0.17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甲亢治疗室南墙外表面30cm0.13置于室内西墙外表面30cm0.17北墙外表面30cm0.1890北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1991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序号场所名称检测点位置检测结果(μSv/h)备注92药物注射室东墙外表面30cm(候诊室)0.13置于室内或注射93防护门外表面30cm(候诊室)0.8294东墙外表面30cm(问诊室)0.1595东墙外表面30cm(登记处)0.1796防护门外表面30cm(登记处)0.9697注射处1左手洞98注射处1右手洞99注射处1观察窗表面0.53注射处2左手洞9.3注射处2右手洞6.7注射处2观察窗表面2.4防护门外表面30cm(患者通道)西墙外表面30cm0.29防护门外表面30cm(SPECT候检区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药物注射室垃圾桶外表面30cm0.44置于室内准备室南墙外表面30cm准备室西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48准备室北墙外表面30cm0.17PET候检区PET候检室(1)东墙外表面30cm0.41置于室内PET候检室(1)防护门外表面30cm2.8PET候检室(1)北墙外表面30cm2.1PET候检室(2)东墙外表面30cm0.48PET候检室(2)防护门外表面30cm2.3PET候检室(2)北墙外表面30cmPET候检室(3)东墙外表面30cm0.40序号场所名称检测点位置检测结果(μSv/h)备注PET候检区PET候检室⑶防护门外表面30cm2.4置于室内PET候检室(3)北墙外表面30cm0.41防护门外表面30cm(设备间)0.59女卫生间东墙外表面30cm0.29女卫生间防护门外表面30cm0.59女卫生间西墙外表面30cm0.39女卫生间北墙外表面30cm0.21男卫生间防护门外表面30cm5.9男卫生间西墙外表面30cm4.8男卫生间北墙外表面30cm0.21PET候检室(4)东墙外表面30cm0.27PET候检室(4)北墙外表面30cm0.28PET候检室(5)北墙外表面30cm0.26PET候检室(6)北墙外表面30cm0.24PET候检室(6)西墙外表面30cm0.21PET候检区防护门外表面30cm(消防通道)0.91置于室内南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SPECT候检3.0南墙外表面30cm0.48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SPECT候检区南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1730mCi的99mTc药物置于室内西墙外表面30cm0.19卫生间东墙外表面30cm0.18卫生间防护门外表面30cm0.49卫生间西墙外表面30cm0.18卫生间北墙外表面30cm0.17序号场所名称检测点位置检测结果(uSv/h)备注SPECT候检区观察室南墙外表面30cm30mCi的99mTc药物置于室内观察室西墙外表面30cm0.17观察室防护门外表面30cm0.39观察室北墙外表面30cm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8南侧防护门外表面30cm0.17置于室内南墙外表面30cm(西侧)0.18西墙外表面30cm0.16北墙外表面30cm0.17楼上地板上方100cm南墙外表面30cm(东侧)0.16SPECT机房操作位0.13物置于诊断床观察窗外表面北侧30cm0.16观察窗外表面中部30cm0.17观察窗外表面南侧30cm工作人员防护门外表面北侧30cmSPECT机房工作人员防护门外表面中部30cm0.15物置于诊断床工作人员防护门外表面南侧30cm0.13受检者防护门外表面北侧30cm受检者防护门外表面中部30cm0.17受检者防护门外表面南侧30cm0.18东墙外表面30cm0.19南墙外表面30cm西墙外表面30cm0.13北墙外表面30cm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7序号场所名称检测点位置检测结果备注PET/CT机房操作位0.18置于室内,且CT曝光条件:130kV,200mA观察窗外表面北侧30cm0.44观察窗外表面中部30cm0.32观察窗外表面南侧30cm0.27工作人员防护门外表面北侧30cm工作人员防护门外表面中部30cm0.13工作人员防护门外表面南侧30cm0.15受检者防护门外表面北侧30cm0.13受检者防护门外表面中部30cm0.18受检者防护门外表面南侧30cm0.17东墙外表面30cm0.16南墙外表面30cm0.17西墙外表面30cm0.18北墙外表面30cm楼上地板上方100cm0.13PET候检区防护门外表面30cm0.5515mCi的18F药物置于室内当地环境本底0.08-0.16◎注:以上检测结果均未扣除本底值。检测场所点位编号点位描述β表面污染(Bq/cm2)控制区1PET-CT机房地面未检出2PET-CT侯检区地面未检出3PET-CT侯检室(1)地面未检出4PET-CT侯检室(3)地面未检出5SPECT机房地面未检出6SPECT侯检区地面未检出7SPECT观察室地面未检出8病人注射处(一)地面(18F)未检出9病人注射处(一)台面未检出病人注射处(二)地面未检出病人注射处(二)台面0.9医生注射处(一)地面(18F)未检出医生注射处(一)固体废物桶(18F)医生注射处(二)地面未检出医生注射处(二)固体废物桶(里)未检出医生注射处(二)固体废物桶(外)未检出药物注射车台面未检出注射室地面未检出18F分装柜前表面未检出2099mTc分装柜前表面未检出21服碘操作室地面未检出22服碘室地面未检出23服碘给药窗台面未检出24固体废物桶(131I)未检出25源库地面未检出26放射性污物储存室地面未检出27固体废物桶(89Sr)未检出监督区1SPECT控制室地面未检出2PET-CT控制室地面未检出3陪护人员休息区未检出4核医学工作场所南侧医生通道地面未检出5病人出口处地面未检出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编制的金华市中心医院核医学及医用射线装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中的检测结果。总β(Bq/L)1.59±0.02外排废水放射性小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规定的到十个半衰期后符合GB18871-2002低放废水排放条件后排入医院的污水处理系本项目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99mTc为非挥发性核素,无放射性废气产生。业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厂家生产配送,在每天核医学工作开始前,药物由专车送至地下一层车库,通过污物电梯进入地下二层核医学科,而后经受检者通道送至源表9-1本项目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性能参数核素半衰期毒性物理性态日最大用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Tc-99m6.02h低毒140.5keV(γ)液态5.92×10101.3×1013SPECT-CT显像描、甲状旁腺扫描、唾液腺显像、心肌静息及负荷血流灌注显像、消化道差异,使其聚集这种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利用SPECT-不同的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选择性的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临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浓度差而显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γ射线,利用SPECT探头人检查床、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工作站组成,SPECT-CT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务人员配合受检病人正确摆位后进入操作间进行隔室操作,摆位时间平均约6)检查完成,受检者通过专用通道离开核医学区域。给药(注射)预约登记给药(注射)预约登记显像检查专用通道离开显像检查专用通道离开图9-1SPECT-CT显像检查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4)污染因子(1)γ射线:9mTc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纯γ射线,γ射线穿透能力很强,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辐射影响;因此γ射线是SPECT-CT显像过程主要污染因子。开关而产生和消失。(3)β表面污染:本项目放射性药物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洒漏至工作台面、地面、工作人员衣服和手上等处,从而造成β表面污染。(4)放射性废气:99mTc为非挥发性核素,无溶液挥发,因此无放射性废气。(5)放射性废水:主要来源是诊断过程中患者注射99mTc后所产生的排泄物冲洗废水、工作人员清洗产生的废水等。(6)放射性固废:主要为剩余放射性药物、注射器、针头、手套、药棉、纱布、擦拭污染地面的物品等。污染、放射性固废及放射性废水。9.2射线装置(SPECT设备配套用的CT)(1)工作原理X射线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详见图9-2。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电压加在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电压加在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X射线。了精确准直的X射线从各种不同的离散角度扫描所关注的平面,利用探测器记录透射光束的衰减量,并经过数学运算,电子计算机处理相应数据,从而产生一个以(2)设备组成CT基本结构均是由产生X线的X线管、供给X线管灯丝电压及管电压的要而装配的各种机械装置和辅助装置即外围设备组成。(3)操作流程确定患者体层摄影的体位,扫描定位,投照摆位,屏气曝光。扫描过程中,X线球管连续地发射X线,扫描床持续同步前移,实现无间断容积数据采集。(4)污染因子由X射线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该院使用的X射线装置在非诊断状态下不产生射线,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且在开机期间X射线与空气作用将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因此,本项目CT在开机期间X射线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为臭氧、氮氧化物。(1)人流路径核医学科人流路径主要是工作人员(包括核素操作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路车库,通过污物电梯进入地下二层核医学科,而后经受检者通道将预定的放射性药物送至注射室,由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交接登记签收,将其暂存于储源间。显像检查工作场所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先按别和入库时间)暂存于污物储存间,待其自行衰变一段时间(不低于10个核素半衰期)达到豁免水平后,按普通医疗废物处SPECT-CT候诊)、显像机房及控制室(PET-CT机房、1号SPECT-CT机房、2号生间,满足《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关于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对于布局的要求以及《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Z11930-2010)中(GB18871-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Z11930-2010)等标准的要求,因此核医学科平面布局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附录C提供序号核素名称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毒性组别修正操作方式修正因子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199mTc2.96×10100.012.96×107备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文件,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医疗机构使用18F、99mTc、125I粒子源相关活动视为“很简单的操作”。序号日等效最大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叠加(Bq)备注199mTc2.96×1079本次增加299mTc2.96×108318F4131I589Sr2.96×1076根据表10-2可知,医院核医学科应按工作场所核素名称计划的日操作最大活度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操作性质修正因子加权活度(Bq)场所分类SPECT-CT机房及候诊区99mTc2.96×101012.96×109对照《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表10-4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场所分类地面表面通风厨室内通风管道清洗及去污设备Ⅱ易清洗且不易渗透易清洗有较好通风一般要求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辐表10-5SPECT-CT机房和负荷运动序号工作场所辐射屏蔽材料及厚度12号SPECT-CT机房东墙37cm实心砖墙+1mm铅板南墙37cm实心砖墙+1mm铅板西墙37cm实心砖墙+1mm铅板北墙37cm实心砖墙+1mm铅板顶棚20cm混凝土防护门观察窗15mm铅玻璃2运动负荷室东墙37cm实心砖墙南墙24cm实心砖墙西墙24cm实心砖墙北墙24cm实心砖墙顶棚20cm混凝土工作场所SPECT-CT机房机房有效面积33.8m230m2符合最小单边长度4.7m4.5m符合四侧墙体37cm实心砖墙+1mm铅板(相当于4mmpb)2.5mmpb符合顶棚20cm混凝土(相当于2.5mmpb)2.5mmpb符合工作人员防护门(相当于3mmpb)2.5mmpb符合受检者防护门(相当于3mmpb)2.5mmpb符合观察窗15mm铅玻璃(相当于3mmpb)2.5mmpb符合匠北空北图10-2急诊病房楼地下二层核医学科整改前平面布置图类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池由专业机构设计,采措了防腐、防渗措施(4)配备了放射性废物储存室,安排专人管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废物分类,不同核素废物分类)各工作场所配备了专用污物桶。污物桶张贴了电离辐射标志。注射器及碎玻璃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先装入硬纸盒再1X、Y辐射剂量巡测仪美国InovisionInovision12多道辐射剂量监测系统HAKEHK-2108γ13辐射监测仪派特RM-310014入墙式防护注射窗HAKEHK-RCW-5015表面沾污仪美国InspectorAlertInspector26放射性药物送药防护箱HAKEHK-LB-527放射性药物注射防护车28活度计CAPINTEC-INCCRC-25R29通风橱2防护手套(厚)HAKEHK-PC123铅屏风4防护手套(橡胶)5铅帽6钨合金注射器防护套HAKEHK-IST6放射性废物桶HAKEHK-RB-208便携式数字化个人辐射剂量监测及报警装置芬兰IsotrakRAD-608铅眼镜8铅围脖铅衣②医院须在2号SPECT-CT操作室墙上张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中文警示说明;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⑤机房门口均应设置1m警戒线,告知公众成本项目核医学科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过程中会产生含该项目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主要来源:①工作人员操作过程手部受到微量污染或清扫工作台面、地坪的清洁工具清洗时产生的放射性废水;②清洗受到污染的注射器容器、铅防护套等辅助防护用品产生的放射性废水;③受检者冲洗排便用水。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水统一排至东北角的衰变池,衰变池池壁、池底设计有一定抗压强度,并附加一定耐酸碱、抗渗漏材料,衰变池设置在独立的房间中,该房间四周墙体及防护门的防护效果均不低于6mmPb,以达到辐射屏蔽防护要求。(1)放射性废水排放管道设置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水经专用管道排入衰变池,自然衰变达到十个半衰期后并符合GB18871-2002低放废水排放条件后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放射性废水排放流程见图10-2。衰变池达标排放医衰变池达标排放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图10-2放射性废水排放流程图(2)衰变池设置情况医院在核医学科东北侧独立房间内设置衰变池,该衰变池设置为3级并联式,由3个衰变池组成,衰变池单个容积为20m³,总容积60m³。产生的放射性废水经专用管道排入化粪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废水经由集水坑抽入1#衰变池。当1#衰变池收集废液时,另外两个衰变池进水阀门关闭,1#衰变池收集满时关闭进水阀门并打开2#衰变池的进水阀门,2#衰变池收集满时关闭进水阀门并打开3#衰变池的进水阀门,待3#衰变池贮满时关闭该阀门,对1#衰变池水进行检测,符合排放标准即将其排入医院总下水道。在衰变池排放出口与连接医院总下水道之间设置一个采样口,用于采样。衰变池平面图10-3、剖面图见图10-4。8#衰变池该项目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来源:①放射性药物常规操作、质控、分装、给药过程中产生一些带有微量放射性的注射器、针头、试管、棉花、棉棒、纱布、一次性手套等,以及异常洒落时使用的吸水纸、抹布等;②排风系统置换下来的废活性将以上废物先收集在相关工作场所的专用污物桶内,再将污物桶内的固体废弃①应按照放射性废物分类的要求,将废物按照可燃与不②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收集于具有屏蔽结构和电离辐射警示③对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①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应安装通风换气装置,并应有专用的排风管道。废物暂存间应按照控制区管理,入口处应配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采取有效的防火、防丢②污物桶放置于废物贮存室内,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③废物暂存间内应设置专门容器用于盛放固体放射性废物袋(桶),不同类别的废物应分开存放,合理有序,易于取放。盛放废物的容器表面应注明废物所含核②医院的衰变池池底部会沉积少量的沉积物,该沉积物每程介质为水,操作比较简单,不经过加热、振荡等步骤。本项目依托核医学科已采作在通风橱内进行,通风橱通过专用管道与楼层放射性废气专用排风管道相连接,所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装置,各区域内气流拟由低活度区流向高活度区(高活度区负压低于低活度区),通过专用管道与楼层放射性废气专用排风管道相连接,再经),建设期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操作故核医学科原有各工作场所的辐射屏蔽防护措施可满足本项目屏蔽防护要求,因此8Bq(20mCi)。HfA/R2..............................................................................................(11-1)H---γ辐射剂量率,Gy/h;R----距放射源的距离,m。H0H2(h/HVL).......................................................................................................(11-2)H0----参考点的辐射剂量率,Gy/h;HVL----半值层厚度,mm。的照射量常数Γ依据《γ射线屏蔽参数手册》(原子能出版社,1976)查表得到,具核素名称99mTc铅半值层厚度HVL0.7mm混凝土半值层厚度HVL(ρ=2.35t/m3)3.3cm实心砖半值层厚度HVL(ρ=1.65t/m3)4.9cm照射量常数Γ(R·cm2/(h·mCi))0.623HrH0TUt10.................................................................(11-3)H0----参考点的辐射剂量率,Gy/h;居留因子参照《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场所居留因子(T)停留位置典型值范围全停留11部分停留1/2~1/51/2:相邻的治疗室、与屏蔽室相邻的病人检查室1/5:走廊、雇员休息室、职员休息室偶然停留1/8~1/401/8:各治疗室房门域、无人护理的候诊室、病人滞留区域、屋顶、门岗室车辆自动卸货/卸客区域、楼梯、无人看管的电梯医护人员给药前,将放射性药物从源库连同铅罐拿到分装给药室,放置于通风行摆位工作,按身体距离病人约50cm进行估算。表11-32号SPECT-CT机房周围预测点描述关注点位编号点位名称屏蔽厚度源强关注点到源的距离(m)辐射剂量率(μGy/h)▲1注射室通风柜取药位20mmPb铅罐+15mmPb通风柜+0.5mmPb铅衣99mTc1600mCi0.5▲2注射室SPECT-CT注射位0.5mmPb防护衣+6mmPb注射窗+5mmPb防护套99mTc20mCi0.5▲3西墙外30cm处(操作室)37cm实心砖墙+1mm铅板99mTc20mCi3.52号SPECT机房15mm铅玻璃北墙外30cm处(1号SPECT机南墙外30cm处(走廊)东墙外30cm处(候检区)东墙防护门外30cm处(候检区)3mm铅门20cm混凝土从表11-3可以看出,2号SPECT-CT机房四周的辐实际病人在注射后候诊区等待过程中,因9mTc的半衰期较短,由于衰变的作根据表11-3预测的各关注点处辐射剂量率,结合医院核素受照射剂量率(μGy/h)年工作时间年有效剂量(mSv)注射室99mTc4.9×10-4(▲2点位)1167(每年注射20000次,每次30s)职业0.82×10-4SPECT操作位99mTc0.044(▲4点位)1检者,每人扫描约10min)职业0.073SPECT摆位99mTc1.3×10-31167(每年10000位受检者,每人摆位约1min)职业0.22×10-3病人出口通道99mTc3.5×10-3(▲6点位)公众楼上车库99mTc9.6×10-3(▲9点位)5min)公众0.48×10-7年总有效剂量\(mSv)人数人均年有效剂量(mSv)注射人员0.82×10-42(轮岗)0.41×10-4SPECT工作人员0.0732(轮岗)0.037公众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48×10-7mSv/a,能满足本项目公众年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25mSv的要求。 根据医院提供的2015年由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编制学及医用射线装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中核医学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检测结果可预测本项目投入运行后所产生的β表面污染处(二)台面β表面污染分别为1.3Bq/cm2、0.9Bq/cm2,控制区其他各检测点均未检出β表面污染。监督区各检测点均未检出β表面污染。检测结果表明核医学工作场机构,应设置有放射性污水池以存放放射性废水直至符合本项目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主要来源:①工作人员操作过程手部受到微量污染或清扫工作台面、地坪的清洁工具清洗时产生的放射性废水;②清洗受到污染的注射器容器、铅防护套等辅助防护用品产生的放射性废水;③受检者冲洗排根据医院提供的资料,本项目扩建后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产生量估算如下:),),变池开始收贮废水后的第59天,即开启第二个衰变池收贮衰变池收贮废水,待第三个衰变池即将贮满的前一天,开启第一个衰变池开始排放依次轮流反复交替使用,能够满足《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99mTc18F131I8005ALImin(Bq)56由表11-6可知,本项目扩建后经衰变池衰变后每次排出的核素总活度<1ALImin,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低放废同时任一衰变池经衰变后的废水需经采样测符合排放标准后(检测指标为:总β<10Bq/L),方可排入医院污水管网,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医院应根据检测数据结果制定排水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