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化学
主讲:张庆乐〔〕
定位: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根底课,属于环境科学与化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化学物质环境〔环境问题〕
生物毒性环境化学的学习意义据统计。目前登记在册的化学物质大约有700万种,其中常用的化学物质有7万种,并且每年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举例:“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台湾塑化剂事件〞目标:探索环境问题形成机制,提出治理和预防污染措施,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第八章绿色化学的根本原理与应用教材及参考资料相关期刊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化学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工环保农村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参考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参考精品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参考精品课程
——同济大学泰山医学院——教学平台
环境污染物2环境化学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化学本节结构:1.环境问题:定义表现形式形成因素人类对于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2.环境化学:定义研究内容特点开展动向。1.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既可由自然因素引起,也可由人为因素引起。1.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Problems)地表生态系统图例1.2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
一、全球变暖二、臭氧层破坏三、酸雨四、生物多样性减少五、森林消失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气污染八、水污染十大环境问题九、海洋污染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十大环境问题1.3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物理性:热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化学性: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生物性:病菌〔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当前的环境污染是如何产生的?环境污染会产生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
1.4人类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八大公害事件
环境问题只是一个污染问题,没有与生态自然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环保节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地球日的由来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并将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丹尼斯·海斯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公害事件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了“持续开展〞的战略——把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稳固和开展“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开展。二、环境化学1.环境化学的开展环境化学的开展:孕育阶段:二次大战-1970年;形成阶段:70-80年代;开展阶段:80年代。
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研究环境中农药〔有机氯〕残留行为。《寂静的春天》-卡逊20世纪70年代:出版一系列专著,建立一系列研究方案。《增长的极限》
20世纪80年代: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化学品平安评价、全球变化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研究。2.环境化学的定义
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3.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举例分析:如对于酸雨,环境化学研究哪些内容?1.SO2在各圈层中的浓度和形态呈怎样分布?2.是否还有其他物质能够引起酸雨,其迁移转化行为是怎样的?3.SO2及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经过迁移转化将会产生哪些危害,其危害机制如何?4.如何预防酸雨的产生或减缓酸雨产生的危害?
4.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污染物种类众多,形态多变;浓度低;分布广泛,组成复杂,易迁移转化。5.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及开展动向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的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理论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内容: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成分,以及如何对环境中化学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个学科。动向:分析方法标准化、分析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在分析中的应用、多种方法和仪器的联合使用以及痕量和超痕量分析等.
各圈层环境化学内容: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动向:〔1〕大气环境化学: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颗粒物、光化学烟雾等。〔2〕水环境化学: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3〕土壤环境化学:农药的迁移转化和归趋。〔4〕污染生态化学: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和作用机制。〔5〕环境理论化学:研究环境界面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环境污染预测模型。污染控制化学内容: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根底性化学问题。动向:控制模式从终端污染控制模式向全过程控制模式转变;提出了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绿色化学等一系列污染控制的战略思路;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Pollutants
本节主要讲述环境污染物的定义、类别,环境效应及主要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主要途径。
一、环境污染物及主要类别
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2.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按人类社会不同功能产生分:工业污染物:工业“三废〞农业污染物:固体废物、农药、重金属等。交通运输污染物:汽车尾气、运输事故。生活污染物:厨房油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3.优先污染物在化学污染物中筛选出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引起世人关注的化学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致化学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第二节环境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符合以下四个特性的环境污染物环境持久性〔长期残留〕;生物蓄积性〔可在食物链中蓄积并放大〕;半挥发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高毒性〔在环境浓度下就有毒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第二节环境污染物符合上述定义的POPs物质有数千种之多。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提出首批控制12种: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苯并呋喃(PCDD/Fs)。新增的9类化学品分别是:α-六六六和β-六六六、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十氯酮、六溴联苯、林丹、五氯苯、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全氟辛基磺酰氟。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去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危害:人类及动物生殖能力下降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儿童性发育异常.种类:二恶英、六氯苯、多氯联苯、DDT等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二.环境效应及其影晌因素〔1〕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如噪声、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环境化学效应:由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响引起。如酸雨、湖泊和土壤的酸化、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地下水污染等。〔3〕环境生物效应:由环境因素导致生态变异引起。如“三致〞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迁移过程〔transportprocesses〕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转化过程(transformprocesses):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转化方式主要有:氧化-复原作用配合作用水解作用生物吸收代谢第二节环境污染物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碳循环
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节环境污染物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环境化学;优先污染物;环境效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二、填空1.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
、
以及
。2.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
、
和
三种方式。3.人为污染源可分为
、
、
、和
。
4.世界环境日是——月——日,今年是第—个世界环境日。三、选择题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和水俣病分别是由______和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CdBHgCPbDAs四、简答题1.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有哪些?2.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4.简述人类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开展过程。谢谢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简述环境化学的开展动向。2.查阅资料,分析八大公害事件的形成原因和危害,讨论其对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治理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讨论:
1.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2.当前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应如何控制?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1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3大气颗粒物4本章要点:了解大气层结结构和根本运动规律;了解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主要大气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酸雨等〕。了解其他大气环境问题。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大气的组成及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性质;一、大气的主要成分组成干空气的混合物水物质颗粒物自由基干空气的混合物成为大气污染物的条件在大气中含量较低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有较多的污染源排放,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较高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响停留时间:某种组分在大气中的平均时间。停留时间=大气中总量/输入速率或输出速率甲烷在对流层平均浓度c为1.55×10-6,不随时间变化,且输入速率等于输出速率为1.5×1014mol/a,求其停留时间。二、大气层的结构1.大气层的结构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和运动情况的变化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见图2-1〕。
图2-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1〕、对流层(Troposphere)高度从地面到离地10-12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约0.6℃/100m〕;密度大,75%以上的大气总质量和90%的水蒸气在对流层;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天气过程均发生在对流层。阻挡大气氢的损失。(2)平流层〔Stratosphere)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含量甚微;15-35km范围内有厚有约20km的臭氧层。O2O·+O·O2+O·O3O3O·+O2O3+O·2O2形成消除〔3〕中间层〔Meosphere)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可达-92℃左右。垂直温度分布与对流层相似。〔4〕热层(Therosphere)在离地85-800km的这一空间称为热层。〔5〕逸散层(Stratopause)
大气压力的变化:ph=p0e-Mgh/RT两边取对数:lgph=lgp0-Mgh/2.303RT假设p0为1,那么lgph=-Mgh/2.303RT大气的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而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构成了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按物理状态分: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按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按化学组成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颗粒物。1.含硫化合物〔1〕SO2①SO2的危害
形成酸雨刺激呼吸道损害植物叶片②SO2的来源和消除来源:天然源〔火山喷发〕人为源〔矿物燃料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生产过程等〕消除:形成硫酸或硫酸根;以干湿沉降去除。③SO2的浓度特征其本底值存在地区变化和高度变化,其浓度变化与污染源和当地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低层逆温等〕有关。〔2〕H2S天然来源:火山喷射、海浪作用、生物活动。人为源。由COS、CS2、HO·的反响而产生。去除反响主要与HO·反响.2.含氮化合物N2ONO3-+2H2+H+1/2N2O+5/2H2O〔1〕NOx的来源与消除来源:燃料的燃烧〔固定源、流动源〕消除:干、湿沉降。〔2〕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①含氮化合物+O2NOx②O2O·+O·O·+N2NO+N·N·+O2NO+O·N·+·OHNO+H·NO+1/2O2NO2快慢〔3〕燃料燃烧过程中NOx影响形成的因素①燃烧温度燃烧温度越高,NO气体数量越大。②空燃比空燃比等于计量空燃比时,氮氧化物量最大。〔4〕NOx的环境浓度存在季节变化或区域变化。〔5〕NOx的危害毒性:NO<NO2N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减弱血液输氧能力。NO2不仅是光化学污染的重要物质,而且严重危害植物和人体健康。3.含碳化合物〔1〕CO①CO的人为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C+1/2O2COC+CO22CO②CO的天然来源
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森林火灾等。CH4
+HO·CH3·+H2OCH3·+O2HCHO+HO·HCHO+hvCO+H2③CO的去除土壤吸收CO+1/2O2CO2CO+3H2CH4+H2O与HO·的反响CO+HO·CO2+H·H·+O2+MHO2+MCO+HO2CO2+HO·④CO的停留时间及浓度分布停留时间为0.4年。其环境本底值随纬度和高度有较明显的变化。⑤CO的危害阻碍氧气输送,引起窒息;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是一种温室气体。〔2〕CO2①CO2的来源人为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天然源:海洋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生物降解作用。②CO2的环境浓度大气中CO2的浓度存在季节变化和区域变化,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原因:燃料的大量燃烧;地表植被的缩减;大气-海洋之间CO2的交换量。③CO2的危害人类活动产生的CO2的出路:进入海洋、进入生物圈、停留在大气圈。大气圈中CO2浓度的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①甲烷重要的温室气体,比CO2大20倍。来源:天然源、人为源。消除:与HO·自由基反响。CH4+HO·CH3·+H2O与氯原子反响:CH4+Cl·CH3·+HCl浓度分布特征:最近100年增长了一倍多。其季节性变化主要受HO·的控制。②非甲烷烃天然来源的非甲烷烃:植被的释放、森林火灾、火山喷发、微生物活动。以乙烯和萜烯类为主,具有较高的反响活性。人为来源产生的非甲烷烃:汽油燃烧〔汽车尾气〕燃烧溶剂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废弃物提炼4.含卤素化合物〔1〕简单的卤代烃主要为甲烷的衍生物。CHCl3+HO··CCl3+H2O·CCl3+O2COCl2+ClO·ClO·+NOCl·+NO2ClO·+HO2Cl·+·OH+O2Cl·+CH4HCl+CH3(2)氟氯烃类来源:制冷剂,溶剂,泡沫发生剂,灭火剂等.消除方式:性质稳定,不溶于水,难于被HO氧化,主要在平流层中消除。危害:CCL3F+hv·CCl2F+Cl·Cl·+O3ClO+O2ClO+OO2+Cl·
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合物能破坏臭氧层,其寿命越长,危害越大。
另外,氟氯烃类化合物还可导致温室效应。控制对策:研究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替代物质。复习1.大气中SO2、NOx、CO、CH4、氟氯烃类物质的消除过程有哪些?会形成哪些环境污染问题?2.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分成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辐射逆温层气温垂直递减率(Г):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
当Г>0时,为正常状态;当Г=0时,为等温气层;当Г<0时,为逆温气层。逆温和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的类别: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湍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等。
辐射逆温
定义: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形成条件: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
图2-1辐射逆温的生成过程中午黄昏黎明前日出后逆温现象的影响A、对环境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加重大气污染B、对交通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二、大气的稳定性一个空气气块的稳定性由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决定。气团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气温垂直递减率Г和干绝热减温率Гd两个因素有关。当Гd>Г时,气团稳定,不利于扩散;当Гd<Г时,气团不稳定,有利于扩散;当Гd=Г时,气团处于平衡状态。图2-2判断气团抬升的原理图三、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空气的机械运动;
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污染源本身的特性;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三个因素:风、湍流、浓度梯度。〔1〕风风对污染物的作用表达为风向和风速两方面的影响。1、风向影响污染物的水平迁移扩散方向。2、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大气扩散稀释作用的强弱。〔2〕湍流海拔高度低于1-2公里的大气称为摩擦层,这层大气具有乱流特征。近地层大气湍流有两种:动力湍流;热力湍流动力湍流:有规律的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热力湍流:由于地外表温度与地外表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
低层大气中污染物的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流与湍流的混合程度。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不利的天气形势和地形特征结合在一起常常可使某一地区的污染程度加重。〔1〕海陆风:〔a)白天海风〔b)夜间陆风〔2〕城郊风:〔3〕山谷风: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时间:1930年12月。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原因:分布有大量的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重污染工厂。这些工厂排放出大量的有害废气和工业粉尘,并且当时出现逆温层。小结1.大气垂直递减率小于零的气层称为逆温层。2.辐射逆温层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开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3.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4.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的机械运动〔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及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大气污染物(SO2、CO2、NOx、CxHy、颗粒物)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颗粒物污染迁移、转化二、光化学反响根底1.光化学反响过程: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响称光化学反响。光化学反响包括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初级过程: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其根本步骤为:辐射跃迁:碰撞失活:光物理过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光离解:
与其它分子反响:光化学过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中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响。如大气中HCl的光化学反响过程:〔初级过程〕〔次级过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2.光化学反响定律格鲁塞斯(Grotthus)与德雷伯(Drapper)提出了光化学第一定律:首先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响。其次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响。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光被分子吸收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10-8s,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只可能单光子过程,再吸收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光化学第二定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3.量子产率量子产率=发生反响的分子数/吸收的光子数所有初级过程量子产率之和必定等于1。单个初级过程的量子产率小于等于1。光量子产率>1是由于在初级过程中虽然只活化了一个反响物分子,但活化后的分子还可以进行次级过程。4.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1)O2、N2的光离解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O3的光离解O3的形成过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O3的光解反响:〔3〕NO2的光离解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据称是大气中唯一O3的人为来源(4)HNO2、HNO3的光解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初级过程次级过程
由于HNO2可以吸收300nm以上的光而离解,因而认为HNO2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之一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有CO存在时〕
产生过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5)SO2对光的吸收
SO2*+O2→SO4→SO3+O·
SO2*在污染大气中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6)甲醛的光离解初级过程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次级过程对流层中由于有O2的存在,可进一步反响:醛类光解是过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7〕卤代烃的光解卤代甲烷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离解:如果有一种以上的卤素,那么断裂的是最弱的键。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三个键都断裂不可能CH3-F>CH3-H>CH3-Cl>CH3-Br>CH3-I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重要自由基:HO·、HO2·、R·、RO·、RO2·、1.大气中HO·和HO2·自由基的来源清洁空气中O3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污染大气中HNO2和H2O2的光离解:
其中HNO2的光离解是污染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大气中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是HO2·的主要来源: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来自醛光解的HO2的链反响:其他醛类在大气中浓度较低,光解作用不如甲醛重要。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亚硝酸脂和H2O2的光解作用: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当有CO存在时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3.R·、RO·、RO2·等自由基的来源甲基:乙醛和丙酮的光解,生成大气中含量最多的甲基,同时生成两个羰基自由基。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烷基:O和HO与烃类发生H摘除反响生成烷基自由基。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甲氧基:甲基亚硝酸脂和甲基硝酸脂的光解产生甲氧基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过氧烷基:烷基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过氧烷基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四、氮氧化物的转化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常用NOX表示。1.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1〕NO的氧化NO是燃烧过程中直接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可被许多氧化剂氧化,如: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如O3为氧化剂:
NO+O3→NO2+O2RO2·为氧化剂:
RH+HO·→R·+H2O
R·+O2→RO2·
NO+RO2·→NO2+RO·生成的RO·可进一步与O2反响,O2从RO·中靠近的次甲基中摘除一个H,生成HO2·和相应的醛:
RO·+O2→R’CHO+HO2·
HO2·+NO→HO·+NO2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以上反响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OH基自由基引发一系列烷烃的链反响,得到RO2、HO2等,使得NO迅速氧化成NO2,同时O3得到积累,以致成为光化学烟雾的重要产物。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HO·和RO·也可与NO直接反响生成亚硝酸或亚硝酸酯:
HO·+NO→HNO2
RO·+NO→RONO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2〕NO2的转化NO2的光解在大气环境〔污染〕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引发大气中生成臭氧的反响。NO2+hNO+O·O·+O2+MO3+MO3+NONO2+O2a:NO、NO2、O3之间存在的化学循环是大气光化学过程的根底。b:当大气中NO与NO2和阳光同时存在时,O3就作为NO2光分解的产物而生成。c:据称这是大气中唯一O3的人为来源。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①与HO·反响:NO2+HO·→HNO3(g)a:该反响是大气中气态HNO3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对酸雨酸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b:因为HO·浓度白天高于夜间,所以该反响在白天会有效进行。c:所产生的HNO3在大气中光解很慢〔HO·来源是HNO2光解而不是HNO3的又一原因〕,沉降是它在大气中的主要去除途径。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②与O3反响:NO2+O3→NO3+O2(大气中NO3的主要来源)NO3+NO2+M≒N2O5NO3极易光解:NO3+hν→NO+O2NO3+hν→NO2+O·假设NO浓度高时,会伴随如下反响发生:NO+NO3→2NO2。〔3〕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产生:乙醛光解生成乙酰基乙酰基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过氧乙酰基,再与NO2化合生成过氧乙酰基硝酸(PAN〕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过氧乙酰基〕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是重要的二次污染物,具有热不稳定性,遇热分解,因而在大气中也存在上述反响的平衡关系。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NOX的液相转化
NOX可以溶于大气的水相中,构成液相平衡体系。NOX的液相平衡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在气-液两相中存在以下平衡此体系平衡时NO2-和NO3-浓度的比值: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1.烷烃的反响:如甲烷的氧化反响: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在以上两个反响中,经氢原子摘除反响生成的烷基自由基R〔CH3〕与空气中的O2结合生RO2(CH3O2):
CH3O2是一种强氧化性自由基,它也可将NO氧化成NO2:如果NO的浓度很低,自由基间也可发生以下反响:O3一般不与烷烃发生反响,但NO3(来源于NO2与O3的反响)可与烷烃发生较慢的反响:这是城市夜间上空HNO3的主要来源〔2〕烯烃a:加成反响CH2=CH2+HO··CH2CH2OHb:氢原子摘除反响CH3CH2CH=CH2+HOCH3CHCH=CH2+H2Oc:与O3氧化反响见p41页机理:先形成分子臭氧化合物,然后迅速分解为一个羰基化合物和一个二元自由基,二元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d:烯烃与NO3的反响;e:烯烃与O的反响。1.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特点含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响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包括气体污染物和气溶胶〕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六、光化学烟雾特征:兰色烟雾,强氧化性,具有强刺激性,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在白天生成黄昏消失,顶峰在中午。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及石油和煤燃烧废气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光化学烟雾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刺激人的眼、鼻、气管和肺等器官,使人发生眼红流泪、气喘咳嗽、头晕恶心等病症。危害植物叶片,使植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降低大气能见度。其他危害。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积累。与污染源的排放、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有关。湿度低、气温在24-32℃。有强的阳光照射。
NOx
+CHUV浅蓝色混和烟雾O3过氧酰基硝酸酯
其它主要为过氧乙酰硝酸酯
醛类、酮类、过氧化氢等
我国的光化学烟雾我国的兰州、南宁、北京、珠江三角洲等。据专家分析,目前说珠三角地区可能爆发光化学烟雾,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珠三角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第二,近期持续的灰霾天气。
4.污染物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汽车尾气及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次污染物:臭氧、PAN、醛类等。5.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50年代初,美国加州大学的哈根斯密特(HaggenSmit)初次提出了有关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认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在强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响而形成的;确定空气中的刺激性气体为臭氧。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1〕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特征:NO和烃的浓度顶峰出现在早上,为一次污染物,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NO2、O3和醛的浓度顶峰出现在午后,为二次污染物,来源于光化学反响。〔2〕烟雾箱模拟曲线研究条件:封闭的容器+反响气体〔丙烯〔HC〕、NOx、空气〕+模拟太阳光照射观察结果:NO向NO2转化;由于氧化过程使丙烯消耗;臭氧及其他二次污染物〔PAN、H2CO)生成。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光化学烟雾形成反响是一个链反响,链的引发主要是NO2的光解。6.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响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反响活性:大多数有机物与HO发生反应,其反响速度常数大体上反映了碳氢化合物的反响活性。
如何控制?控制臭氧的浓度NOX、RH〔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初始浓度大小,影响O3的生成量和生成速度。七、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1.SO2的气相氧化直接光氧化:低层大气光氧化形成激发态分子
1SO2为单重态,不稳定,3SO2为三重态是大气环境中重要的SO2物质形态,能量较高的单重态分子跃迁到三重态或回到基态:因此,激发态的SO2主要以三重态存在,并进一步反响如下:或
被自由基氧化与O2、HO自由基的反响〔活性自由基〕反响中生成的HO2,通过反响使得HO又再生,上述氧化过程又循环进行,其决定步骤为SO2和HO的反响。与其他自由基的反响〔二元活性自由基〕被氧原子氧化:自由基对气相中SO2损耗的奉献〔p58,表2-5〕2.SO2的液相氧化(略)液相平衡:SO2被水吸收
SO2+H2O=SO2.H2OSO2+H2O=H++HSO3-HSO3-=H++SO32-
液相中O3对SO2的氧化:微量的Fe、Mn可作为催化剂〔p59-63〕3.硫酸烟雾型污染由于煤燃烧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伦敦硫酸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1.时间:前者一般白天、夜间连续出现;
后者一般在白天,夜间消失.2.主要污染物:前者为颗粒物、硫酸雾、SO2
后者为HC、PAN、NOx、醛类、O33.污染来源:前者为燃煤.
后者为燃烧汽油、柴油等石油类产品4.气象条件:前者为冬季、气温低、湿度高、日光弱;后者为夏季、气温高、湿度低、日光强.5.危害作用:前者对呼吸道刺激,对建筑材料损伤.后者对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强烈,橡胶开裂.6.性质:前者为复原型;后者为氧化型.光化学烟雾与伦敦型烟雾的比较八酸性降水一、酸性降水的研究概况酸沉降:湿沉降、干沉降。干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酸性降水〔湿沉降〕:通过降水〔雨、雪、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国外研究概况:1872年英国化学家在其《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一术语;并指出酸雨对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水生生态学家戈勒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降水的酸度同湖水和土壤酸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降水酸度是矿物燃料燃烧和金属冶炼排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的,但是此成果未受重视。60年代间,瑞典土壤学家S.奥登首先对湖沼学、农学和大气化学的有关记录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发现酸性降水是欧洲的一种大范围现象,降水和地面水的酸度正在不断升高,含硫和含氮的污染物在欧洲可以迁移上千公里。自70年代中期以来,酸雨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欧洲和亚洲地区,成为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国内研究概况:我国对酸雨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
1985~1986年在全国范围内布设了189个监测站,523个降水采样点,对降水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酸雨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盐,降水中SO42-的含量普遍都很高。
酸雨的危害危害水生生物破坏森林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二、酸雨的限值和背景值通常将pH为5.6作为判断酸雨的界限。在清洁的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大的酸性气体是CO2。如果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CO2的全球大气浓度为330ppm,与纯水的平衡如下:式中:KH——CO2水合平衡常数,即亨利系数3.28
10-2 摩
升-1
大气压-1 K1、K2——分别为碳酸的一级、二级电离常数 4.30
10-7、5.61
10-11它们的表达式为: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浓度为:按电中性原理有: [H+]=[OH-]+[HCO3-]+2[CO32-]将[H+]、[HCO3-]、和[CO32-]代入上式,得:式中:PCO2——CO2在大气中的分压〔3.0410-4大气压〕 Kw——水的离子积〔110-14〕将Kw、KH、K1、K2、PCO2这些数值代入上式,计算结果得pH=5.6。假设大气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降水的pH值就会进一步降低,因此一般将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降水的pH背景值〔见表2-7〕三、降水的化学组成〔1〕降水的组成大气中固定的气体组分:无机物;有机物;光化学反响产物;不溶物;〔2〕降水中的离子成分:降水的主要化学组成:阳离子:H+、Ca2+、NH4+、Na+、K+、Mg2+阴离子:SO42-、NO3-、Cl-、HCO3-SO42-、NO3-主要来自矿物质燃料的燃烧,Cl-来源于海洋作用,且SO42->NO3->Cl-。大气颗粒物中的Fe、Mn、V等元素是催化剂,光化学反响的产物O3、H2O2是SO2的氧化剂。
CaO、CaCO3、NH3是酸性降水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其中降水中的Ca2+提供了相对大的中和能力,NH4+的分布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北方碱性土壤地区降雨中NH4+含量相对高一些降水酸雨主要由SO42-、Ca2+、NH4+三种离子相互作用而定。降水中有毒金属元素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金属元素的湿沉降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四、酸雨的形成燃料燃烧产生的SO42-、NOx以及工业加工和矿石冶炼中产生的SO2等转化而成。气相反响:液相反响:NOx的反响:五、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化条件;〔2〕大气中的NH3大气中的NH3与H2SO4气溶胶形成中性的NH4HSO4,它降低了雨水的酸度,从而抑制了酸雨的形成。〔3〕颗粒物的酸度及其缓冲能力金属催化SO2氧化颗粒物酸性物奉献酸雨碱性物中和酸起缓冲作用〔4〕天气形势的影响六、酸雨的防治1.
把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2.
从源头抓起,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3.
抓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治理工作;4、抓紧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二氧化硫治理技术和设备;5、加强环境管理、强化环保执法。问题:请分析我国酸雨南方较多、北方较少的原因?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地球的热平衡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约有50%在到达地面前被大气反射或被大气吸收后再辐射回空间;其余50%直接由云、大气或颗粒物散射到地面。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被地球吸收,局部从地表反射回空间,局部通过红外辐射返回空间,从而维持地球的热平衡。2.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CO2象温室的玻璃一样,允许太阳光中可见光照射到地面,并阻止地面重新辐射的红外光返回外空间,从而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见表2.21
温室气体CO2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甲烷的转化、动植物的呼吸、生物降解作用。温室气体CO2的吸收:地表植被对CO2的吸收。温室效应现状:IPCC的研究说明,从1861年开始,地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变暖,从那时起,地球外表的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0.6℃,误差是正负0.2℃。在全球范围中,20世纪90年代是最热的十年,其中1998年时最热的一年。图一: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的变化
温室效应的影响Ⅰ)气候转变:‘全球变暖’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Ⅱ)海平面升高假假设‘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Ⅲ)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着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Ⅳ)农业的影响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外表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Ⅴ)水循环的影响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那么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2023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臭氧层存在于对流层上面的平流层中,距地面0-50Km,臭氧层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地球生物不受其伤害,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1.臭氧层形成与耗损的化学反响平流层O2光解,臭氧层形成:总反响臭氧的消耗:当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等进入平流层后加速O3的消耗,起到催化的作用。〔光解〕〔生成O3的逆反响〕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催化反响过程:总反响Y-直接参加破坏O3的催化活性物种,包括NOX、HOX、ClOX等平流层中NO,NO2来自与N2O氧化:超音速飞机排放是NO,NOX的人为来源,破坏O3层总反响:平流层中HO2来源于H2O,CH4,H2,O的反响:总反响平流层中ClOX天然来源自海洋生物产生的CH3Cl。人为来源是制冷剂光解产生的Cl破坏O3总反响:
第四节大气颗粒物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1.颗粒物及作用颗粒物:指大气中的各种微粒〔固体微粒、液体微粒、固体-液体混合微粒〕。气溶胶:大气中的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庞大的气溶胶(aerosol)体系。
颗粒物的作用:
形成大气降水;作为降水的凝结核,形成降水。降低大气能见度;由于颗粒物的散光效应及某些组分对光的强烈吸收,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地表温度;据Rasool等人估计,全球本底不透明度增加四倍时,将使全球温度降低3.5°之多。能够吸附多环芳烃多种有毒物质。2.颗粒物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天然来源;
人为来源;
表2气溶胶全球排放量及来源分配〔Dp<20μm〕
按形成过程分类:一次颗粒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如土壤粒子、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二次颗粒物: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响而形成的颗粒物。如硫酸盐颗粒物、硝酸盐颗粒物等。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与性质密切相关。〔1〕干沉降:Stokes定律重力作用;碰撞作用;〔2〕湿沉降雨除:主要去除半径小于1µm的颗粒物。冲刷:主要去除半径大于4µm的颗粒物。对半径为2微米左右的颗粒物没有明显去除作用。二、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1.大气颗粒物的粒径空气动力学直径〔Dp):
Dp是指在通常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下,在静止的空气中,与实际颗粒物具有相同重力末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球体直径。Dp是一种假想的球体颗粒直径,与实际颗粒物粒径不同。实际颗粒物粒径与颗粒物的组成、相对密度和颗粒物形状有关。①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s〕TSP粒径:小于100µm。②飘尘〔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teParticulates,IP〕Dp粒径:小于10µm,用PM10表示③降尘粒径大于10µm,可由于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
2.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Whitby等依据大气颗粒物的外表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模结构:爱根核模〔Dp〈0.05µm〕:
积聚模〔0.05µm<Dp<2µm〕
粗粒子模〔Dp>2µm〕
图1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及来源和汇
〔引自WhitbyandCantrell,1976〕三、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无机颗粒物其成分与颗粒物的形成过程、粒径大小有关。粗粒子:金属元素。
细粒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痕量金属、炭黑等。有机颗粒物来源于矿物燃料燃烧、废弃物焚化等高温燃烧过程。已经检测到的有机颗粒物主要有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等烃类,还有少量的亚硝胺、酚类和有机酸等。四、颗粒物的来源识别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常用推断方法有:相对浓度法、富集因子〔EF〕法、相关分析法、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因子分析法富集因子法的原理如下:首先选定一个比较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元素r〔如Si、Al、Fe、Sc等〕为参比元素〔基准〕,假设颗粒物中待考查元素为i,将i与r在颗粒物中的浓度比值〔Xi/Xr〕气溶胶和它们在地壳中的浓度〔丰度〕比值〔Xi/Xr〕地壳进行比较,求得富集因子〔EF〕地壳:
〔EF〕地壳=〔Xi/Xr〕气溶胶/〔Xi/Xr〕地壳
假设计算出的〔EF〕地壳=1,说明这个元素来源于地壳;但考虑到自然界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大气中元素的浓度,故提出当〔EF〕地壳>10时,可认为该元素被富集了,即可能与某些人为活动有关。可进一步相对于某人为污染源如汽车尾气、煤燃烧等求出〔EF〕汽车或〔EF〕煤等。假设求得的某项值接近于1,那么可证明某元素的富集与该污染源有关。
五、大气颗粒物中的PM2.5从城市化过程开始后,大气颗粒物就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但过去人们一直着重于研究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渐从研究总悬浮颗粒物(TSP)转向可吸入颗粒物(PM10,Dp≤10μm)。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那么开始重视二次颗粒物的问题。目前人们对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PM2.5(Dp≤2.5μm)甚至超细颗粒(纳米)的研究,并从总体颗粒研究过渡到单个颗粒的研究.1.PM2.5的来源各类排放源对细粒子(TSP、PM2-10、PM2)的贡献百分率。
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汽车尾气最为重要。汽车排气管排放的主要是细小的颗粒物即PM2.5。美国的资料说明,按PM2.5的排放源划分,上路车辆占总排放量的10%,非上路活动排放源占18%,固定源占72%。可以看出,机动车辆是城市PM2.5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2002年上海市PM2.5监测点源的解析结果认为:①电厂锅炉、燃煤中小锅炉等仍是上海市城区大气PM2.5中富集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②在靠近长江口或者海边的地带,海盐对PM2.5浓度及成分的影响十清楚显。③在市中心交通繁忙地带,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成为相当重要的污染源。④上海市是滨海城市,又属于季风性气候,从各固定污染源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对各个监测点的影响大小有时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差异。2.影响大气中PM2.5含量的因素受污染排放和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PM2.5的危害降低大气可见度。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鼻呼吸道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内各级支气管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颗粒物的危害程度与其粒径分布有关。研究结果说明,10μm以下的颗粒物可以进入鼻腔,7μm以下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咽喉,小于2.5μm的颗粒物那么可以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中。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复习考试大纲★大气温度层结;逆温现象;★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判断大气稳定度的依据;★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大气中重要的吸光物质及其光离解;★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及其来源;★大气中含氮化合物的天然及人工来源及其环境影响,氮氧化物的气相及液相转化;★大气中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重要光化学反响,★光化学烟雾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及烟雾箱模拟曲线,光化学烟雾产物的性质和特征,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二氧化硫的气相及液相氧化,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
★酸雨形成的原因及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酸雨的化学组成,酸雨形成的因素。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判定依据,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考察重点:一、名词解释
大气气溶胶;可吸入粒子(IP);总悬浮颗粒物〔TSP〕;自由基;辐射逆温;光化学反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臭氧层;酸雨(酸沉降〕;光化学烟雾;光量子产率;二、填空1、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和。2、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响机制是:CFmCln+hvCFmCln-1++O3O2++OO2+Cl3、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4、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5、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地壳>10,那么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引起的。8、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9、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10.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11.气团的稳定性与和两个因素有关。三、选择题1、酸雨是指pH___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6.0B<7.0C<5.6D<5.02、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_____u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A0.05B0.1C1D23、气溶胶中粒径________um的颗粒,称为飘尘。A>10B<5C>15D<104、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响,链引发反响主要是
〔1〕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2〕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
〔3〕NO2的光解
〔4〕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5、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
〔1〕NO3-、SO42-〔2〕SO42-、Cl-
〔3〕SO42-、NH4+〔4〕SO42-、Na+6、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1〕甲烷、H2O〔2〕O3、CO
〔3〕甲烷、SO2〔4〕CO2、SO27.以下不属于温室效应造成的原因是:【】A.能源消耗B.氟氯烃类物的使用C.森林破坏D.CO2对太阳能的单向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爱奇艺体育赛事赛事直播内容制作合同:股票投资回报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渣土运输船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咨询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桉树木材加工节能减排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医疗扶贫公益项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股份收购项目风险评估及控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招标合同及生态保护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数据中心电梯紧急抢修及日常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交易居间服务合同12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农业劳务输出与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电信综合部办公室主任年度述职报告(四篇合集)
- 购销合同电子版完整版
- 福建省福州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 2024年度医院肝胆外科实习生带教计划课件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综合-必看)
- 劳务投标技术标
- 研发管理咨询项目建议书
- 转钱委托书授权书范本
- 一种配网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及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 某墓园物业管理日常管护投标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