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组网技术演进分析_第1页
TD-LTE组网技术演进分析_第2页
TD-LTE组网技术演进分析_第3页
TD-LTE组网技术演进分析_第4页
TD-LTE组网技术演进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LTE组网技术演进分析课程内容关键技术演进分析网络规划演进分析网络优化演进分析SON的网优应用和影响分析UniRAN无线网络演进方案无线技术演进路径2G2.5G2.75G3G3.5G3.75G3.9GGPRSEDGEeEDGEHSDPAR5HSUPAR64GMBMSCDMA20001XEV-DO802.16e802.16mHSDPAHSPA+R7

FDD/TDD4GGSMTD-SCDMAWCDMAR99802.16dCDMAIS95CDMA20001xLTEEV-DORev.AEV-DORev.BHSUPA扁平化无线网络构架MME/S-GWMME/S-GWX2S1移动性管理服务网关S1:MME/SGW与eNodeB的接口EPC演进分组核心网E-UTRANX2:eNodeB间的接口NodeBRNC+=eNodeBEPS演进分组系统eNodeBX2X2eNodeBeNodeBUuE-UTRAN中只有一种网元——eNodeB网络结构扁平化,RNC+NodeB=eNodeB全IP网络结构,与传统网络互连互通网络扁平化减少系统延时,更好用户体验网元数目减少,网络部署简单,维护更加容易取消了RNC的集中控制,避免单点故障,有利于提高网络稳定更灵活的物理层帧结构10ms无线帧分为2个长度为5ms的半帧,半帧分4个子帧、1个特殊子帧长度各1ms,子帧分2时隙10ms无线帧分为2个长度为5ms的子帧,子帧7个常规时隙+特殊时隙上下行配置索引上下行转换周期Subframenumber012345678905msDSUUUDSUUU15msDSUUDDSUUD25msDSUDDDSUDD310msDSUUUDDDDD410msDSUUDDDDDD510msDSUDDDDDDD65msDSUUUDSUUDConfigurationNormalcyclicprefixExtendedcyclicprefixDwPTSGPUpPTSDwPTSGPUpPTS03101OFDMsymbols381OFDMsymbols1948321039231121014121372OFDMsymbols5392OFDMsymbols82693917102---8111---TDS与TDL共站共天馈TDD转换点时隙配置方式:首先将RxtoTx切换点对齐,然后选择TD-LTE的Specialsubframe配置,使得TD-SCDMA的GP落在TD-LTE的GP时间段内,如图7所示,即t1>0,且t2>0从TDS与TDL双模组网策略考虑,如果想完全避免系统间干扰,TDS和TDL的上下行时隙比必须匹配TDDL:UL(TS0除外)LTEDL:ULSpecialFieldconfigt1t24:23:1NormalCP配置07232120743:32:2NormalCP配置01721620901:51:3NormalCP配置0646412842TDS和TDL共站共天馈时,上下转换点如何同步?演进的载波带宽和多址技术TDS每载波1.6MHZ/载波,TDL系统支持1.4MHz…20MHz可变带宽Frequency

Time

Power

density

(CDMA

codes)

1.6MHz

0

:

15

TS0

2.Carrier(optional)

3.Carrier(optional)

TS1

TS2

TS3

TS4

TS5

TS6

DL

DL

DL

DL

UL

UL

UL

5ms

DwPTS

UpPTS

GP

DL

1.6MHz/载波TDS多址方式:FDMA+TDMA+CDMATDL多址方式,下行:OFDMA,上行SC-FDMA,更高的频率利用率中移TDD频段分析和使用当前频段应用后续发展建议频段A2010-2025MHz频段F1880-1920MHz频段E2320-2370MHz初期可为TDS室内覆盖,后续演进为TD10MHz+LTE20MHz*2前期的LTE室内覆盖都是基于E频段的规划,E频具有50M带宽,更适合LTE室内建设需要频率规划不调整,保持TD稳定发展F频段30MHz用于室外初期可供TD使用,后续通过双模特性升级为TD10MHZ+LTE20MHzF频段也可能用于LTE的室内覆盖,形成室内外同频组网室外TD/LTE30M,室内TD5M频段D2570-2620MHz室外LTE20M->35M15M50M50M室内TD5M;室外TD10M室内TD/LTE50M室内TD5M(2010-2015MHz)室外TD10M(2015-2025MHz)室内TD10M(1880-1890MHz)室外TD10M(1890-1900MHz)室内TD10M(2320-2330MHz)室外覆盖容量补充F频段LTE室外广覆盖,D频段室外覆盖容量补充,少量连续覆盖F频段/E频段LTE室内覆盖业务信道高阶调制技术调制方式向高阶发展,编码调制效率更高TD-SCDMAR4业务特点CS+PSCS:QPSKPS:QPSK/8PSK数据速率DL&UL:128kbit/s/时隙TD-SCDMAR5业务特点:HSDPADL:QPSK/16QAMUL:QPSK数据速率DL:512kbit/s/时隙UL:128kbit/s/时隙TD-SCDMAR6业务特点:HSPADL:QPSK/16QAMUL:QPSK/16QAM数据速率DL:512kbit/s/时隙UL:512kbit/s/时隙QPSK2bit/chip8PSK3bit/chip16QAM4bit/RE64QAM6bit/RETD-LTER8UL:QPSK/16QAM/64QAMDL:QPSK/16QAM/64QAM数据速率DL:100Mbit/sUL:50Mbit/s调制方式向高阶发展,系统数据速率更高调制方式的丰富,使得AMC技术得以应用,当信道条件较差时选择较小的调制方式与编码速率,当信道条件较好是选择较大的调制方式,从而最大化了传输速率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MIMO+分集频率S=纠正增益扩频信号MAI检测到信号能量智能天线联合检测TD-SCDMAcell1对干扰UE2不做处理直接对目标UE1进行均衡降低干扰UE对小区的干扰求出干扰UE2的特性,对干扰UE2进行抑制后,对UE1进行均衡MRCIRCTD-LTE上行TD-LTE下行MIMO模式自适应TDL在智能天线基础上,发展MIMO技术,提升系统容量干扰抑制技术CCLR是中兴独创的控制信道干扰控制技术CCLR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限制PDCCH的占用比例来达到降低相邻小区之间的PDCCHRE碰撞概率的目的,同时结合功率控制和CCE自适应机制提升PDCCH的解调性能。MDIC干扰平均化DECI消除同频干扰Super-cellCP若干个传统小区组成一个超级小区,基站和用户将超级小区当做一个传统小区对待一个超级小区内的所有SCP共享相同的小区资源超级小区对R8/R9UEs完全透明TD-LTETD-SCDMA

利用HII,OI和RNTP等信息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

除HII,OI和RNTP信息外,ZTE增强型ICIC还考虑了QoS满足程度和网络负载等信息采用增强型ICIC,网络性能提升明显

进一步提升边缘用户的体验度CCLR超级小区ICICTDL的其他关键技术快速调度技术HARQ技术3456AMC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小区间干扰消除AMC技术根据UE反馈的信道状况自适应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确保链路的传输质量和速率最大化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就是将ARQ和FEC结合起来,在编码时增加一定的冗余度,发送能够有效纠错的码快速调度即为分组调度,其基本理念就是快速服务,RoundRobin(RR)、MaxC/I、PF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加扰、跳频传输、发射端波束赋形以及IRC、小区间干扰协调、功率控制

课程内容关键技术演进分析网络规划演进分析网络优化演进分析SON的网优应用和影响分析UniRAN无线网络演进方案频率规划TDL:二期试商用网频率使用原则,室外宏站采用F+D组网,F频段满足连续覆盖,D频段增加容量。F+D频段根据申请带宽情况,可采用N*20M、N*10M等方式灵活采用同频、异频组网。一般情况下,采用20M同频组网,无需规划频率TDS:N频点组网,主频点异频组网,业务频点同频组网。F7F8F9用于室外,F1F2F3用于室分,F4F5F6可用于室内外补充覆盖TDL一般采用20M单频点同频组网,业务和控制信道皆是同频组网;TDS采用N频点组网,控制信道异频,业务同频组网。因此,TDL受同频干扰影响更大,网络规划、优化中对SINR要求更高TD-SCDMATD-LTE链路预算Step1Step2Step3Step5Step6确定基础参数:如天线个数、设备功率等确定业务边缘速率计算业务信道所需RB个数业务信道:计算业务信道所需SINR;控制信道:计算控制信道所需SINR;Step4计算业务和控制信道干扰余量输出业务信道路损MAPL输出控制信道路损MAPLStep1Step2Step3Step4业务信道控制信道需求分析无线环境分析规模估算站点选择规划仿真链路预算DownlinkChannelTD-LTETD-SCDMA(2G)Channel51210242048PDCCHPBCHPHICHRSCS12.2kCS64kPCCPCHPS64PS128PS384MAPL138.75138.75137.35126.92127.13133.63122.50125.29121.99121.59125.59122.69122.79CellCoverage(KM)(2.6G)1.0651.0650.9720.4900.4970.7620.3670.4750.3830.3730.4850.4010.403CellCoverage(KM)(1.9G)1.1641.1641.0620.5360.5440.8330.401

uplinkChannelTD-LTETD-SCDMA(2G)Channel1282565121024PRACHPUCCHCS12.2kCS64kPS64MAPL127.3125123.2120.5128.5137.4124.6119.6123.2CellCoverage(KM)(2.6G)0.5020.4320.3850.3230.5430.9720.4540.3270.414CellCoverage(KM)(1.9G)0.5490.4720.4210.3530.5941.062

TDL:按照中移规范要求,下行1Mbps的吞吐量,下行链路受限RS信号,其MAPL=122.50dB,D频段覆盖距离367m,F频段覆盖距离401m。上行吞吐量要求256kbps下,受限PUSCH信道,其MAPL=124.97dB,D频段覆盖距离432m,F频段覆盖距离472mTDS:下行受限于PDCCH信道,其MAPL=121.59dB,A频段覆盖距离为373m;上行受限CS64k业务,其MAPL=119.59dB,A频段覆盖距离327m总体而言,TDL覆盖能力略优于TDS,TDS/TDL共站共天馈可保证同覆盖码资源规划LTE系统共有504个physicalcellid,PCI取值范围(0-503),分成168组,每组包含3个小区ID。UE通过检测SSCH识别168个小区ID组中的哪一组,通过检测PSCH识别时该组内3个小区ID中的哪一个ID。取值范围,0-503。PCI规划考虑2大原则:(1)尽量规避邻区PCI模三值相同;(2)服务小区和邻区的SSS相关性尽量小。TDS中只有128个扰码分32个扰码组,每组4个扰码,规划中尽量考虑邻区扰码相关性小,实际组网中,一般只能满足邻区的扰码取自不同扰码组中即可。TDL有504个PCI,相比TDS只有128个扰码,其PCI规划相对容易。通过规划工具CNP实现PCI分配邻区、PRACH规划邻区规划:先规划邻区再规划PCI,邻区规划原则与TDS基本相同Format选择:PreambleFormat0~4,根据RadiusThrdLRa(n)<CellRadius≤RadiusThrdHRa(n),0≤n≤4,选取formatPreambleFormatRadiusThrdLRa(km)RadiusThrdHRa(km)01.4141297721429377100401.4Ncs选择:对于PreambleFormat0~3协议中将NCS进行了分组,并量化成16种NCSconfiguration,对于PreambleFormat4协议中也将NCS进行了分组,并量化成16种NCSconfigurationTDS:PRACH主要是RRC连接建立中发送RRCConnectionRequest,由于TDS扰码较少,同频同扰码小区接收到相同UE的RRCConnectionRequest,引起虚接,降低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系统寻呼能力nB4T2TT1/2T1/4T1/8T1/16T1/32T每秒最多可寻呼UE个数400*16200*16100*1650*1625*1612.5*166.25*163.125*16TDL:系统最大的寻呼能力和nB参数配置有关,一秒内寻呼UE个数与nB关系如下表所示TDL:寻呼能力与PCH与PICH的通道带宽相关,寻呼能力的带宽由如下因素决定:1,SCCPCH码道数目2.PCH,PICH的PBP(帧重复周期)3.寻呼消息重复次数。SCCPCH码道数NtfsNpch(寻呼分组数目)PBP周期(ms)UTRAN寻呼重发次数(总次数)PICH寻呼指示长度(bit)IMSI寻呼能力(次/秒*位置区)TMSI寻呼能力(次/秒*位置区)32864018-167512532532018-169015043864018-1611018043632018-1614023043832018-16220360TAC是PLMN内跟踪区域的标识,用于UE的位置管理,用于寻呼,需要在在PLMN内唯一。TAI=PLMN+TAC,每一个cell必然属于一个TA,且仅属于一个TA。位置区LAC:在TD-SCDMA系统中,由于寻呼信道容量的限制,对移动台的寻呼消息不可能整网下发,就需要引入一个位置区的概念,在该位置区中包含许多小区,对移动台的寻呼是通过对移动台所在位置区的所有小区的寻呼来实现TDL寻呼能力大于TDS,理论上TAC可以大于LAC课程内容关键技术演进分析网络规划演进分析网络优化演进分析SON的网优应用和影响分析UniRAN无线网络演进方案覆盖优化指标基于RS信号强度覆盖优化R-CSINR跟负荷相关基于PCCPCH信号强度的覆盖优化N频点组网下PCCPCH信道与网络负荷无关业务信道和PCCPCH干扰不一致RS位置与PCI模三值相关TDL宏站:覆盖率满足RSRP>-105dBm,RS-SINR>-2dB的概率大于95%TDS室分:一般场景覆盖率满足RSRP>-105dBm,RS-SINR>-2dB的概率大于95%;VIP场景覆盖率满足RSRP>-100dBm,RS-SINR>0dB的概率大于95%TDS宏站:覆盖率满足PDCCHRSCP>-90dBm,C/I>-3dB的概率大于95%TDS室分:覆盖率满足PDCCHRSCP>-80dBm,C/I>0dB的概率大于95%KPI指标体系网络覆盖指标RSCP覆盖率路测是保证业务质量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

统计RSRP和RSRQ,后期可以通过测量上报上报RSRP和RSRQ指标SINR覆盖率路测否SINR>0dB取样点数/总取样点数TD-LTE在网时长占比DT测试否路测中TD-LTE在网时长/测试时长业务保持业务掉话率DT测试是业务掉话=其他业务掉话次数/其他业务接通次数×100%系统内切换成功率DT测试

后台统计是LTE系统内切换成功率=LTE切换成功次数/LTE切换请求次数×100%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可选)DT测试

后台统计是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次数/系统间切换请求次数×100%接入类RRC接入成功率后台统计

DT测试是RRC连接完成/收到RRC连接请求寻呼成功率核心网统计是核心网下发寻呼次数/核心网收到寻呼响应的次数业务相关无线接通率E-RAB成功率后台统计(核心网)

DT测试是MeasuretheratioofsuccessfullyestablishedserviceE-RABdividedbytotalattemptstoestablishtheEPSBearerinthesignallingphase//业务接入成功率=业务成功建立次数/业务发起请求次数×100%业务质量类业务接入平均时延后台统计

DT测试否终端从PRACHpreamble到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平均上下行速率后台统计

DT测试否每RB上的平均上下行速率HOCONTROLDELAY(HO控制面时延)DT测试否切换COMMAND到HOCOMPLETE(重配完成)pingpacketlostrate(32BYTES)PING32字节丢包率CQT测试

DT测试否可以分远,中,近点统计pingjitter(32bytes)(PING32字节抖动)CQT测试

DT测试否可以分远,中,近点统计pingroundtriptimes32bytes,ping包平均时延32BYTES(UserPlaneLatency)CQT测试

DT测试否可以分远,中,近点统计服务可获得性忙时小区的下行PDSCH利用率后台统计否PDSCH平均调度资源/PDSCH所有资源网络接纳拒绝率后台统计是拒绝次数/接纳次数TD-LTE与TD-SCDMA相比变为单一的数据业务类型,长时间大流量的数据业务将占据最大和绝对的比重。首先,LTE系统的上、下行带宽都大大增加,实时性要求高、数据流量比较大的业务成为可能。移动性和高流量是LTE的特点,移动态下行FTP平均流量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包含了网络建设、网络可靠性、切换成功率、切换时延、MCS调整策略、传输模式切换策略、抗干扰算法等多种因素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考量,是最贴近用户需求的指标(1)网络覆盖类:RSRP覆盖率,干扰监测指标;(2)接入类:连接建立成功率,寻呼成功率;(3)业务质量类:移动态FTP平均速率,连接建立时延,业务时延和时延抖动,(4)业务保持类:流量掉话比共天馈覆盖分析频段路损差(dB)2600MHz2100MHz1900MHzF频段:1900MHz4.611.470.00A频段:2100MHz3.140.00-1.47D频段:2600MHz0.00-3.14-4.61F+A+D共覆盖下Cost-231模型路损差TDS采用A频段在密集城区边缘场强PCCPCHRSCP>=-90dBm,PCCPCH双码道功率配置33dBm,那么TDS允许的最大路损为33-(-90)=123dB,频段间路MPL如下表:频段D频段(2600MHz)A频段(2100MHz)F频段(1900MHz)边缘路损(dB)126.14123121.53空载下边缘速率满足1M/256k计算,8T8R下链路预算允许上行最大路径损耗为124.97dB。因此,D频段上行覆盖略为受限TDL边缘场强要求为RSRP>=-110dBm,那么D频段的RS功率至少需要:126.14-110=16dBm,F频段的RS功率为:121.53-110=11.5dBmF+A+D共站共天馈组网中,D频段上行覆盖略微受限,通过设置不同信源功率,下行基本能够达到同覆盖TDL的性能主要是数据吞吐量,而数据吞吐量与SINR密切相关,提高SINR必须严格控制越区覆盖,降低邻区干扰,需要继续开展覆盖优化,TDL的RF主要是提高SINR,共天馈对后续的RF优化带来限制多网协同规划优化F+A+D多层网规划:基于TDS的A频段,预测F+D覆盖信号,规划准确性更高F+A+D多层网协同优化:采用NES+ACP工具,自动输出F/A频网络的RF优化方案,即可实现多网覆盖优化小区初始同步的差异TDS上行信道的首次发送在UpPTS这个特殊时隙进行,SYNC_UL突发的发射时刻可通过对接收到的DwPTS和/或P-CCPCH的功率估计来确定。在搜索窗内通过对SYNC_UL序列的检测,NodeB可估计出接收功率和时间,然后向UE发送反馈信息,调整下次发射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以便建立上行同步。在以后的4个子帧内,NodeB将向UE发射调整信息(用F-PACH里的一个单一子帧消息)同步过程变化优化关注点变化:TDS上下行同步,主要优化UpPTS、DwPTs,归结为频点和扰码的优化,RF优化TDL主要是PSS、SSS的优化,归结为PCI相关性、RF优化数据吞吐量优化TDL中小区数据吞吐量与SINR密切相关,提高无线信道的SINR是覆盖优化的重点TDS在N频点组网下公共信道异频组网,R5同频组网,基于公共信道覆盖优化不能有效规避R5业务的干扰提升TDL小区吞吐量,对干扰控制更加严格接通率优化UE接入过程为三个阶段:RRC建立过程,初始直传和安全模式控制,E-RAB建立过程。目前随机接入过程出现的问题较多,导致RRC连接无响应初始上行同步方式差异:TDL通过PSS/SSS实现同步和同步保持随机接入过程不同,TDL主要是上行干扰,下行PDCCH同频干扰TDS的RRC连接建立优化面较广,设计传输资源、同频同扰、FACH出窗、干放干扰、up干扰等方面优化切换优化TDL系统内切换主要是基于S1和X2口的切换,优化点主要是:覆盖问题、同频干扰、邻区配置、X2偶联、以及切换参数。TDS系统内切换主要优化点是:覆盖问题、同频干扰、邻区配置、和切换参数TDL与TDS切换优化2点差别:(1)TDL的终端无需邻区列表执行邻区测量,往往出现eNB未配置邻区关系下,UE上报测量报告eNB不处理;(2)TDL站间切换涉及X2交互(基于X2切换),需要建立eNB间的偶联关系。课程内容关键技术演进分析网络规划演进分析网络优化演进分析SON的网优应用和影响分析UniRAN无线网络演进方案SON概述LTE以其高带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业务,但LTE运营商最关心的还是希望通过有效的运维成本来取得较高利润。3GPP

R8和R9为LTE提出的自组织网络技术(SON,Self-organizedNetwork)可以明显降低运维成本,进一步提升LTE的竞争优势。TD-LTE已经入选4G标准,3GPP对LTE技术的标准化也仅限于对SON技术的概述,相关的框架描述,以及为了完成SON功能需要的S1/X2信令信元,对SON算法未做明确约束,这就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应用场景及用例SON架构优点集中控制简单不同SON功能间容易协调一致容易与现有网管系统集成便于人工控制缺点单点故障需要引入新的SON网元算法复杂反馈速度较慢优点分布式处理可伸缩性好结构更加灵活网络就结构简单缺点缺乏集中控制,易彼此冲突难以支持多供应商环境处理信息量少,算法较简单优点同时利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的优点可以很好的兼容运营商各自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的SON功能对架构的要求缺点网络结构复杂前后台交互流程复杂根据SON的具体功能特点采用不同的架构方式自优化架构方案要点自优化架构方案要点ANRANR方案利用测量控制机制,eNB和UE合作发现网络中未配置邻区根据邻区添加策略决策是否添加发现的邻区根据邻区删除策略决策是否删除非最优化邻区管理邻区关系的黑白属性、NoRemove/NoHO/NoX2属性根据eNB的X2黑白表决策是否和邻接eNB建立X2邻接TDS邻区优化根据规划信息或测试数据,检查漏配邻区关系,并在网管添加网管、CDT等统计邻区对切换信息,人工分析确认邻区增删策略并实施邻区切换关系需要进行手工设置PCI冲突或混淆检测与解决LTEPCI优化方案当小区的邻区关系表发生变化时,进行PCI冲突和混淆检测当X2交换邻区信息时,进行PCI冲突和混淆检测eNB将检测到的PCI冲突或混淆上报到OMCOMC根据PCI分配算法解决PCI冲突或混淆,为小区提供无冲突和混淆的PCI提供小区PCI修正时,对小区在服用户影响最小化处理TDS中扰码优化在TDS中需要导入工具进行扰码相关性检查在新增基站时,需要利用规划工具进行新增站点区域站点的扰码重新规划上述操作完成后,需人工导入规划结果RACH优化RACH优化方案通过UE上报RACH接入信息,判决小区RACH配置参数是否合理通过X2交互邻区的PRACH参数配置信息通过RACH优化算法,结合上面的统计信息对小区的RACH配置进行优化TDSRACH优化网管后台直接配置RACH相关参数,目前无法根据接入统计信息进行自优化移动性负载均衡移动负载均衡方案分为CampMLB和TrafficMLB,分别从IDLE态UE和CONNECT态UE实现小区的负载均衡对于激活态,通过切换参数调节所归属的服务小区对于空闲态,通过小区重选参数调节所归属的服务小区X2/S1交互负荷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MLB判决确定需要修改的移动性参数,进行负载均衡优化Intra-RAT和Inter-RATMLBTDS移动负载均衡统计网管网络负荷信息,根据算法负荷门限,进行降速、调整载波、时隙、强制切换、掉话等方式根据网络负荷等统计信息,手工调整算法负荷相关门限移动鲁棒性优化移动鲁棒性优化方案通过X2/S1交互信息判决移动性问题:切换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到错误小区和乒乓切换根据不同的移动性问题调整相应的切换参数:CIO等必要时需要通过X2修改邻区的移动性参数Intra-RAT和Inter-RATMROTDS移动性能优化利用网管数据,通过CDT等工具分析网络切换性能根据分析结果通过网管进行移动参数的优化调整,提升移动性能SON对于LTE优化的影响LTE网络优化工作常规优化手段结合SON自优化功能利用网管KPI、CDT等统计分析SON功能的优化结果评估SON功能优化的性能,优化SON策略,提高SON功能的优化效率及精确度评估SON功能算法,推动算法优化TD优化差异加快问题发现、解决速度,提升网优效率;TDS等以前的网络需要通过路测、后台数据分析、投诉等发现问题,再进行问题定位解决;降低人为干预程度,较少人为操作失误;TDS很多工作需要人工修改参数,容易造成误操作;通过SON功能自动进行相关参数的优化调整;TDS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后,直接修改参数取值等SON算法策略调整及算法优化将是LTE网优中的重要工作总结(1)总结(2)课程内容关键技术演进分析网络规划演进分析网络优化演进分析SON的网优应用和影响分析UniRAN无线网络演进方案演进融合简单易行BBU同时支持TD/LTE共模应用TD-S/TD-LTE共用传输BBU融合RRU融合统一网管统一天馈融合演进中兴系列化TD/LTE双模RRU中兴BBUB8300支持TD/LTE共模应用中兴LTE8天线方案完美共用TD现网天线TD/LTE统一网管网络管理简便演进融合简单易行系列化双模RRU(C频段)支持TD/LTE/TD+LTE应用模式无需新增抱杆共用TD现网双极化8天线支持2、4、8等LTE多天线方案统一网管系统网络管理简单易行BBU演进方案支持LTE8天线方案大容量灵活配置支持基带资源池TD/LTE双模BBUB8300支持以下工作模式:TD/LTE/TD+LTE最大支持9块基带板;确保充足槽位支持LTE容量;TD/LTE容量灵活配置LTE8天线方案确保高频谱效率和边缘用户速率,是TD-LTE/LTE-A多天线的主流技术方案支持基带资源的灵活调度TD-SCDMA工作模式SDR平台BBUSDR平台BBU容量扩展槽位TD-SCDMA工作模式LTE工作模式共用主控、时钟、传输超大容量灵活配置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TD-SCDMA)FS板基带板(TD-SCDMA)CC板基带板(TD-SCDMA)CC板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LTE)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LTE)基带板(TD-SCDMA)基带板(LTE)FS板基带板(LTE)CC板基带板(LTE)CC板基带板(LTE)平滑演进灵活配置纯TD-SCDMA模式最大配置9块TD基带板支持超大容量:108载扇B8300最大支持9块基带板,充足板位满足TD/LTE容量要求TD/LTE共模模式最大配置6块LTE基带板支持6个20MLTE小区同时支持TD-SCDMA36载扇纯TD-SCDMA模式TD/LTE共模模式47RRU演进关键——双模RRU支持TD/TD-LTE/TD+TD-LTE等不同模式20M×8通道每通道6W,总功率48W工作频段:2300~2400MHz安装方式灵活,可背可挂业界最轻,重量仅20kg业界最小,体积仅20L内置C+AB合路器支持TD/TD-LTE/TD+TD-LTE等不同模式20M×2通道每通道20W,总功率40W工作频段:2300~2400MHz业界最轻,重量仅14kg业界最小,体积仅14L内置C+AB合路器ZXSDRR8928CZXSDRR8962天馈演进——8天线单双流自适应Beamforming双流Beamforming单流Beamforming双极化8天线TD-LTERRUTD-LTEBBU凭借TD-SCDMA技术的深厚积累,中兴通讯创新提出TD-LTE双极化8天线单双流自适应Beamforming技术,该技术是TD-LTE多天线方案的主流技术,已经写入3GPPR9规范TD-LTE双极化8天线单双流自适应Beamforming技术既发挥了双流的吞吐量优势,提升小区容量;又发挥了BF抗干扰的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