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_第1页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_第2页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_第3页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_第4页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宁可不要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国谚语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经典台词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因为她生的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莱特》名言Donot,foronerepulse,giveupthepurposethatyouresolvedtoeffect.(WilliamShakespeare,Britishdramatist)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W.)

Alightheartliveslong.(WilliamShakespeare,Britishdramatist)

豁达者长寿。(英国莎士比亚.W.)“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年轻人,你听我说: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是一个生卒年月都巧合的天才作家。当然,这只是大致准确的推测,因为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为人所阐释与评论最多的第一大作家却是一个身世不详的人物。他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被称为“一只暴发户乌鸦”

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他的戏剧才华很快就显露了出来,编写的剧本不断获得成功。从此,莎士比亚成了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两部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7部剧本和其他一些零散作品。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

墓志铭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遗体安葬在镇上圣三一教堂。墓志铭写:“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抔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莎学之谜由于莎士比亚出身平民,没受过大学教育,加之他的生平资料很少,后世一些研究者对莎士比亚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表示怀疑,挖空心思地从贵族社会中去寻找候选人,有人认为真正作者是培根。英国爱汶河莎士比亚故居同时代剧作家“大学才子派”本·琼生(BenJonson,1572-1637)赞莎士比亚说:得意吧,我的不列颠,你拿得出一个人,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的地位与影响莎士比亚的地位德国大诗人歌德(1749-1832)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说我一生都属于他。”

莎士比亚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世界四大诗人”大有深意的莎翁纪念碑像竖立在斯特拉福斯镇的莎士比亚纪念碑像(1888),柱子顶部是莎士比亚坐像,柱子四周有四个像:福斯塔夫代表喜剧,麦克白夫人代表悲剧,亨利五世代表历史,哈姆莱特代表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悲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历史剧:《约翰王》、《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莎士比亚创作分期第一时期(1590-1600),诗歌、喜剧、历史剧时期。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时期。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第一阶段

莎士比亚的诗歌大都创作于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友谊与爱情的主题。表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第一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第二首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莎士比亚一生写过10部历史剧,历史剧的代表作是《亨利四世》(上、下篇,1596-1597)。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还写了10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1596)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喜剧。第二阶段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创作的最高成就。主要写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的破灭,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故事

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之琳总结说:“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

《哈姆莱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严谨;《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动作最迅疾”。李尔王取材于古代英国的历史传说:年老昏聩的李尔王把王国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里根、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考迪丽霞驱逐到国外。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但李尔并没有发疯,而是默默忍耐她们的折磨,他认为这是自己误解考妮狄娅,理应受到的惩罚。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时候,来了一个圣徒安慰他。李尔对圣徒说了自己对考妮狄娅犯下的错误,并懊悔的表达了自己的绝望:他觉得考妮狄娅再不会原谅他了。但圣徒却说,考妮狄娅一直爱着她的父亲。原来,这个圣徒就是考妮狄娅。考妮狄娅在法国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秘密在英国登陆,因为放心不下李尔,所以特地在开战前,来探望李尔。最终,考妮狄娅的军队大败英军,李尔又变成了李尔王。

《奥赛罗》(1604):

在威尼斯,黑皮肤的摩尔人大将奥赛罗和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结婚,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威尼斯大公派战功赫赫的奥赛罗去抵御土耳其人入侵,故对婚事不加干涉。伪善、狡诈而又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因奥赛罗未任命他为副将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他巧使诡计诬陷苔丝狄蒙娜不贞。

轻信他人而又嫉恶如仇的奥赛罗陷入极大的悲愤与绝望中,妒火中烧,他亲手扼死了无辜的苔丝狄蒙娜,还以为做了一件正义的事。伊阿古的妻子当场揭发了真相,奥赛罗悔恨万分,为了惩罚自己铸下的大错,挥剑自杀身亡。

莎士比亚的悲剧往往通过英雄的毁灭以及对人性的复杂作深刻的剖析,揭示金钱权势和导致人普遍堕落的事实。悲剧主人公往往代表着人性的善和人类的正义力量,他们以自身的毁灭显示人类向善、趋善的力量,给人以自救的信心。这也正是莎士比亚悲剧显得悲壮而崇高、哀而不伤的内在根源。莎士比亚的悲剧描写人类七情六欲中的各种欲望。悲剧主人公都带有某种偏执狂式的激情,这种激情的燃烧,最终导致主人公的失败与毁灭。——哈姆雷特之踌躇延宕——奥赛罗之轻信猜忌——麦克白之野心膨胀——李尔王之刚愎自用戏剧创作最高成就《哈姆莱特》四大悲剧之首和莎士比亚的顶峰之作。《哈姆莱特》(1601)“莎士比亚成为经典的中心至少部分是因为哈姆莱特是经典的中心。那种自由反思的内省意识仍是所有西方形象中最精粹的,没有它就没有西方经典,再冒昧点说,没有它就没有我们。”题材来源《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王子复仇的故事取材于十二世纪的一部丹麦史;1570年一位法国作家把它改编成剧本;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中,伦敦舞台上曾多次上演过莎士比亚同时代剧作家据此改编的戏。1601年,莎士比亚又把它重新改编。

地点丹麦宫廷

人物哈姆雷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波洛涅斯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挚友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小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

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结束求学生涯回国时发现,他的祖国已变成黑暗的牢狱,父亲已被叔父克劳狄斯害死,克劳狄斯还娶了哈姆莱特的寡母,篡夺了王位。父亲的亡魂出现,要求他复仇。哈姆莱特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哈姆莱特深感自己无法胜任,反之,要同恶势力妥协,他又深恶痛绝。这一切使哈姆莱特陷入犹豫、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分析之中。

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

在他下决心动手除去奸王时,不幸误杀了恋人奥菲丽娅的父亲、媚上的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伤心的奥菲丽娅因此丧失了理智,溺死河中。奥菲丽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理清本剧的戏剧冲突哈姆雷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王子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杀父害妹之仇)悬念一: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悬念二:哈姆莱特能否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悬念三: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人物形象·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相信理想是会实现的。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能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思想发展过程

A、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B、深入思考、寻找出路C、在思考中行动(进入行动的思想)

关于哈姆雷特的“延宕”的问题

历代评论家和大作家都有关于哈姆雷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议论,甚至歌德也认为哈姆雷特缺乏行动的能力。哈姆雷特了解简单任务的全部复杂性,他可以一剑刺死克劳狄斯,为父报仇。但他肩负着更为重要的“重整乾坤”的责任,他要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全部铲除。要是采用暗杀的手段,哈姆雷特的斗争便失去了意义。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也使得哈姆雷特在行动过程中,要处处小心,时时谨慎。表面上也会使人理解为“犹豫不决”。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眼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哈姆莱特》三幕一场

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A、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B、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总结

从一般意义上说,每个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文艺复兴”,同时需要有自己的“莎士比亚”。这个“莎士比亚”可能是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