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1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2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3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以下是小幅度改写后的文章:第1课童年:《小酒窝》研究目标:1.通过听、视、唱结合研究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甜美、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表现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教学重点:用甜美的声音表现歌曲,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热爱之情;研究跳音符号、下滑音、休止符。教学难点:唱准跳音符号、下滑音、休止符;用声音表现情感。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流程:一、常规练1.问好歌。2.哼鸣练。3.跳音练。二、新课研究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起上音乐课了,你们开心吗?学生:开心。老师:那请同学们送给我一个微笑好吗?刚才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小朋友脸上都有漂亮的小酒窝,真漂亮。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做《小酒窝》。请同学们一起来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播放《小酒窝》)学生: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演唱,速度稍快。老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这首歌曲在我们的书中第四页,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边看谱子边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谱子中的音乐符号,看谁是个细心的孩子。(播放《小酒窝》)学生:我在第二行的第一小节找到了一个倒三角符号;我在第二行的第三个小节找到了一个波浪线……老师:讲解跳音、下滑线。示范有跳音和没有跳音的区别,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感受,有跳音是什么样的?没有跳音是什么样的?解决歌曲的第一句。学生:唱好第一句,并能接准前奏。老师:第二句和第一句非常相似,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唱一唱。学生:试着演唱第二句。(老师及时纠正)老师:下面我们来看歌曲的第三句,出现了休止符,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请同学们模仿我拍出的节奏,看谁能读准。学生:模仿节奏,然后自己试着按节奏读出歌词。老师:与学生一起唱第三句和第四句,并提示反复记号。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老师:我们第一段已经唱熟了,请同学们用耳朵听着琴的伴奏,在心里默唱歌曲的第二段,比一比谁能先在心里跟着___唱准确。学生:随琴默唱第二段。老师:请同学们轻声演唱第二段歌词。(及时纠正有问题或唱不准的地方。)同学们已经可以完整地演唱歌曲了,下面我们一起完整演唱歌曲,唱的同时思考,歌曲向我们讲述了小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包括:初步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同时,研究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随着音乐进入教室,为学唱歌曲做准备。2.通过音乐形式问好。3.进行发声练。4.进行节奏训练,包括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二、感受歌曲,激发兴趣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草原。2.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和想象。3.引导学生了解内蒙古的民族音乐和人文风情。三、学唱歌曲1.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包括节拍和音符。2.指导学生分组学唱歌曲。3.指导学生朗读歌词,并强调演唱技巧。4.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同时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四、演绎拓展1.引导学生使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演奏简单的旋律。2.学生分组演奏,教师逐组指导。五、教师总结本节课研究了草原的主题和内蒙古的民族音乐,同时研究了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技能。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音乐,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和文化。六、伴着音乐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研究。本次音乐课主题是蒙古族的筷子舞和草原小牧民的生活,让学生们了解蒙古族文化和音乐。以下是本次音乐课的具体内容:一、开场1、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研究蒙古族的筷子舞和草原小牧民的生活。你们喜欢跳舞吗?喜欢听音乐吗?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音乐课吧!二、筷子舞1、师:首先,我们来研究筷子舞。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蒙古族舞蹈,它的动作简单,优美,而且很容易学。现在,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筷子,跟着我一起研究。2、学生跟着老师研究筷子舞动作。3、为了让筷子舞更加有趣,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变化。比如,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一些新动作,让舞蹈更加丰富多彩。4、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跳筷子舞。我会指名一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然后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着音乐齐跳。5、为了让筷子舞更加有趣,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变化。比如,可以变化筷子舞的节奏。老师会教大家一个新的节奏,让我们一起来研究。6、学生跟着老师研究新的节奏,并进行练。7、师:现在,让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个新节奏。我会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我们可以念或者敲击,你们自己来决定。8、师生合作表演节奏,让筷子发出美妙的声音。9、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10、师:现在,让我们加入脚步,一起跳筷子舞。11、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三、歌唱大草原1、师:___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现在,让我们来听一首草原小牧民的歌曲。2、师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3、随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4、师指导学生唱歌时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改正缺点。5、随老师的琴声再唱。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7、师:现在,让我们加入筷子舞,一起表演唱歌。8、师: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四、结束1、师:今天的音乐课结束了,我们一起研究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草原小牧民的歌曲。你们觉得怎么样?2、师:蒙古族的文化和音乐非常有特色,还有许多其他的蒙古族舞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3、师:谢谢大家的参与,下次再见!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去大草原上畅游。在播放歌曲的同时,生动地唱起歌来,同时跳出教室。研究目标:1.能够完整并富有感情地演唱《原谅我》,通过学唱,体会伙伴间真诚的友谊。2.初步认识3、5、6三个音,能够合作编唱简单旋律。教学重点:能够用真诚的声音唱好歌曲《原谅我》,体会友谊的可贵。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噢!___》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的坐姿。2.发声练,复《噢!表演___》。①上节课,我们和一位美国小朋友一起演唱了这首歌。今天,我们换一种演唱方式再来复一遍。老师演唱前面部分,同学们演唱后面部分,请大家用悄悄话的声音去演唱。②请一位小朋友来代替我演唱前面部分。(3分钟)二、讲授新课。导入:苏珊娜》这首歌曲表现了去看好朋友的欢快情绪。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友也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但当不小心伤害了你的好朋友时,你会怎样去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呢?(学生回答)大家都说得很好。有一次,老师不小心对我的好朋友做了错事情。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请求他原谅的吗?(教师范唱)(2分钟)或者: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另一个美国的小朋友。他是这样请求原谅的。跟老师读歌词)教师范唱:1.说一说,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道歉的呢?(用歌声或演唱等)2.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一次,仔细听听道歉的内容。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尝试说出歌词)4.谁能有节奏地说出其中一句,真诚地向朋友道个歉呢?给学生时间练。要求:什么样的节奏都可以。5.按照歌曲的节奏读一读,看谁读得准确。6.大家一起读一读。7.你能找到歌曲《苏珊娜》和《原谅我》的相同之处吗?出示鼓的节奏,用拍手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个小节只有两拍。讲解“不完全小节”。指导学生第一小节“弱起”,应轻唱。8.随着琴声慢唱歌曲,教师弹奏一句,学生演唱一句。9.原速度演唱一遍歌曲。10.歌曲情感处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①大家唱得不错,但我想问问你们,如果你有了一点错,要请求你的朋友原谅,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或态度去表达呢?②学生讨论并概括(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教学过程:一、律动:教师先做动作,学生跟着模仿,然后边听音乐边拍手,练节奏感。二、双基教学:一)、节奏训练:1、教师让学生观察各种拍手动作,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拍特点,即强拍和弱拍。然后,教师用署片筒模仿小鼓的声音,让学生听出鼓面和鼓边谁是强音谁是弱音,并模仿节奏。2、教师示范切分节奏,并让学生模仿。二)、识谱练:1、教师用音乐语言玩问答游戏,先视唱旋律,然后让学生模唱问句旋律,并默唱乐谱,和教师一起默唱乐谱对口型。接着,教师让学生视唱旋律接龙,并学会向教师提问。2、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师生共同视唱旋律,然后让学生独立视唱。三、演唱练:教师让学生用诚恳、温柔的语气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分组表演。可以抽2名表现好的学生来做小评委,进行比赛。四、创编活动:每组准备卡片,组员合作在XX︱XX︱X—︱X—3、5、6三个音,能合作编创简单旋律并唱一唱。让学生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够把它们模仿出来,并进行创作,唱给自己的好伙伴们。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伙伴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并强调在生活中要勇于道歉,消除误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律动、双基教学、演唱练和创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唱歌,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节奏感及视唱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伙伴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并打招呼。二、新歌教学1、初听范唱。老师播放歌曲并示范唱歌,学生跟唱。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学生跟着音乐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老师介绍歌曲背景并开始教学。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老师让学生齐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老师让学生跟着___唱轻唱歌词,然后让学生单独唱出自己喜欢的句子。6、处理。老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然后让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7、视唱教学:老师出示乐谱并教学,让学生读谱视唱。三、音乐知识1、复___边唱边用手势表示。老师复___边唱边用手势表示,让学生跟着做。2、用手势唱准“xxxxxxx”各音的音高。老师让学生用手势唱准“xxxxxxx”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四、学生表演唱。老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演唱并设计表演动作,然后几名学生上台分别表演几个动作,最后全体学生随乐表演唱。五、拓展。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并上台汇报自己的理想,并用歌声唱出自己的理想。六、小结老师让学生用歌声唱出自己的理想,并鼓励他们从小就好好研究本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同时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同时,要注意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定一个音,然后让不同的组合学生唱这个音,看哪个组合的学生唱的正确率更高。3、让学生唱出不同时值的音符,例如将“612”变成“6—、6、6”,从而研究八分音符的时值,也就是“跑”的时值。在歌谱中用圆点标出“跑”的位置。四、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唱第一组问答句,然后找出这些句子之间的规律,都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然后让学生创作答句,提示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创作。3、让同桌之间相互问答,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好的回答可以得到表扬。教学反思:第5课:妈妈的歌研究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2、通过听视唱结合研究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和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3、引导学生研究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研究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常规练1、让学生自编动作进入教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前一课的内容:表演和唱歌。3、进行节奏练,让学生自选节奏(结合研究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研究1、导入。(教师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吗?(学生自由回答)2、播放录音。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完后,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播放录音并范唱两遍,让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3、引入四分休止符。教师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板书“”并简单介绍:休止符在音乐中用于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表示。四分休止符(板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4、练:1)念与拍:ХХ∣ХХ‖ХХ∣ХХ‖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结论:这里的四分休止符表达了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在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之间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和祖国的爱吗?教师范唱后,进行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舞,表演《妈妈的心》。在欣赏《妈妈之歌》时,老师带来了这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___”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在研究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学生需要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并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通过研究、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父母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父母。在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学生需要重点学唱每一段,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与表扬学生,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歌曲表演来理解音乐的风格情趣,以及研究四季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激趣导入、研究歌曲、编创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研究和表演歌曲。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和表演等。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同时也会给他们更多的练和表演机会。第6课四季的歌四季童趣研究目标:本课的歌曲反映了少年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地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教学重点:理解音乐的风格情趣。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师生互相问好。二)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为什么?三)研究歌曲。1.聆听录音范唱,说出歌曲是怎样描绘四季的。2.再次聆听录音范唱,并说出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情绪。3.用听唱法研究歌曲,逐句聆听教师的范唱,记住歌词,体会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利用书上的插图做辅助,引导学生们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不同的四个季节,并唱好此首歌曲。四)为歌曲编创表演。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夏、秋、冬”描绘不同季节的四幅图。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来描绘这四个不同的季节。3.分组展示他们创编的动作。4.找出四组(按季节)表演贴切的组,随着音乐表演。5.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表演,以《四季童趣》为主题,组成回旋曲式。6.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五)总结本节课的收获。1.更深的了解了四季不同的特点。2.学会了一首活泼,欢快情绪的歌曲《四季童趣》。教师带领学生唱准三组音程,让学生感受到悠闲、雅致的歌曲情绪和迷人的黄昏景色。教学重点是用轮唱形式念歌词,唱二部轮唱。教学难点是初步学会二部轮唱,并能有高低两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一下,然后教唱音程。通过模拟爬山的方式,让学生学唱1、3和1、2、3、4,并将两组音连起来唱。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学唱1、2、3、3、4、5.在学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强调要唱准音,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和黄昏景色。在结束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大自然和四季美丽的景色,最后在歌声中结束了这堂课。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歌曲创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素养。1、歌曲中顿音记号的运用和歌曲二声部部分的唱法。2、创造性地表达家乡之情并将其融入歌曲演唱中。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做律动二、新课研究1、导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谈谈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播放歌曲视频,教师介绍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学生试着跟唱。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歌曲中有哪些顿音记号——学生试拍。4、学唱歌曲。1)学唱歌谱。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齐唱——用竖笛吹一吹。2)学唱歌词。放录音,学生轻唱——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重点练唱:第二句的符点、第四句的连线、符点、第五句衬词、最后一句的连线。3)创造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歌曲演唱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顿音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