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业绩评价研究目录TOC\o"1-3"\h\u19913引言 页共15页引言2015年在经济疲软以及结构性调整双重作用下,企业经营状况受到冲击,由于产能过剩危机和投资收益率下降,银行经营环境也更为严峻。第一,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运行机制中的矛盾激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信贷需求减弱;第二,基准利率下行与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推进,银行息差空间缩窄、存款增长压力增加;第三,信贷风险集中突显,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使资产质量下降;第四,影子银行、经纪公司、信托和委托贷款等资本市场对银行融资替代带来巨大挑战,同业竞争同质化加剧,如小微金融、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竞争激烈。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建立有效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不丢失重要信息的前提下简化分析和评价过程,国内学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财务指标数据整合,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发展性等方面进行剖析。胡兆丰、王汀汀(2015)根据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14年财务数据得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大型国有银行,但大型国有银行仍然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结论;胡腾宇(2014)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为基础,分析得出新兴小型银行的投资价值大于老牌银行投资价值;张曾莲(2012)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2010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建立银行风险预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配套措施;马广奇(2012)采用因子分析对16家上市银行的2011年度的综合财务能力进行了分析。一、相关概念(一)业绩笔者认为,业绩就是在一个团队中,通过充分调动、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所达到的运作成果。简单来说,业绩是一种现实性的产出行为。(二)业绩管理业绩管理是主体借助一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方式对员工及组织的业绩进行管理的活动,业绩管理可以促进组织、员工的发展,其业绩的提升、改善。业绩管理是一个封闭的管理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这四个环节。业绩计划是组织战略目标分解至具体部门和岗位的过程,是一种经营目标的定位;业绩实施是以业绩计划为导向进行的工作行动的落实过程和根据实施情况对业绩计划的合理化修正过程;业绩评价是评价方根据已经明确的目标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既定的评价标准、方法评判业绩评价客体业绩产出的行为;业绩反馈是根据业绩评价结果所做的后续扬长避短,自我完善、自我总结的过程。图1绩效管理程序图(三)业绩评价业绩评价是业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环节。其与业绩实施和业绩反馈两个环节紧密衔接,不仅仅是对业绩实施阶段工作信息的搜集、评判,要使业绩评价更加客观合理、业绩评价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更需进行业绩反馈,业绩反馈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寻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要顺利实施整个业绩管理系统,务必抓好业绩评价这一核心关节。业绩评价作为业绩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对银行行为的规范引导、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出程度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的商业银行虽然与一般企业具有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相同的基本经营目标,但其基于自身的经营特殊性,具体经营目标中除了要实现盈利性目标外,还要实现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另外,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要获得生存也应具有比一般企业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本文将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具体界定如下:从商业银行的高风险高盈利特性出发,考虑外在经营背景,依据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等具体经营目标设定个性化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能力、经营效率、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扎能力等经营效果进行考评的过程。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其进行业绩评价的作用(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商业银行是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到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作为经营对象,同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企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有重要地位,其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不同的渠道运用资金来创造收益,是商业银行资金占用的业务,资产业务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负债,其负债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其他负债构成。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业务,也正是由于其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故也称表外业务,具体包括结算、贷款承诺、担保、代理、租赁、信托、咨询等业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伴随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商行又面临金融脱媒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商行积极展开应对策略,其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经营手段电子化,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施行混业经营,注重市场营销,国际银行呈现并购与扩张风潮。尤其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2001年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系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纷纷涌入我国,享受正式国民待遇,与本土商业银行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虽然外资银行的涌入为本土商业银行与之进行交流和洽谈提供了方便,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但我国商业银行较外资银行,无论从管理水平、技术经验,还是从服务种类和服务品质方面都无法与之相匹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改革的急迫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支柱,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我国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加快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在股份制改造之前,我国国有独资中农工建四大行面临经营规模过大、服务效率较低、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质量低、盈利水平较国际大银行较低等问题。经股份制改造后,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了股份制企业的一套有激励和约束的高效经营机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更有利于建立起经营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下,银行和政府之间由先前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资本关系,较少受到行政干预,股东在银行中的决策权完全取决于出资额的多少,具有商业化经营的特点;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资金来源多样化,分散了经营风险,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二)商业银行进行业绩评价的作用商行发展现状使我们看到其面临多变的生存环境,那么对其进行业绩评价是很必要的。下面从银行监管当局角度、银行业角度、商业银行角度说明进行业绩评价的作用。1.微观银行角度总体来说,业绩评价可以防范、降低经营风险,优化行内资源配置。具体来说,各银行总行对其各分支机构、对其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经营状况评判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发挥激励和惩处作用,促进各分支机构、各部门扬长避短,加强内部管理,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改进依据。2.银行行业角度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业绩评价可以使银行业提高自我提升意识,通过自身与其他行业、国外银行业进行业绩对比,业绩排序明确商行自身所处位置,明确银行业自身经营业绩优劣,及时转变发展策略,加强管理和改革,明确未来发展路径。通过业绩评价还会促进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在竞争的驱使下各银行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强化金融创新,推动整个银行业创造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繁荣银行业。3.银行监管当局角度银行监管当局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级为重点的业绩评价可以宏观上了解各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和整体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分析、识别商业银行风险,对避免或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意义重大,还对监管当局自身所实施的管制措施进行实施效果评价,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信息依据。三、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发展历程基于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情,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也大体可以分为业绩评价的萌芽、初步建立、完善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49年-1978年)该阶段我国处于建国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都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摸索发展阶段,银行业亦是如此。该时期为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金融业是一种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大一统局面,银行业缺乏发展活力,不存在彼此间激烈的竞争,无需进行利润的追逐,更无须承担风险,所做的只是按照国家计划执行存贷款任务。此时,对银行的业绩评价考核点就是国家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严格意义上也称不上是业绩评价,更没有明确的业绩评价指标。但建立了经营等级排名,金融红旗单位的奖励措施,有些许竞争性的体现,故将该阶段称为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萌芽阶段。(二)初步建立阶段(1978年-1998年)该阶段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成为主导,各行各业在这种背景下恢复了发展活力,金融业亦是如此。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司其央行职能,中农工建四家银行纷纷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专司其职成为国有专业银行;在1994年我国又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农工建四家国有专业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出现。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银行业绩考核偏重于成本、利润。该阶段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为标志,到1985年开始实施“实存实贷,相互融通”的管理办法,此时央行和各商业银行从供给关系逐步转变为借贷关系。20世纪90年代,业绩评价工作主要围绕存贷款、利息收入、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展开,商业银行内部业绩评价体系建立起来。该阶段我国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在1994年央行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经营风险下发了《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该通知从资本充足、贷款质量、存贷比例等八个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业绩管理,同时工农中建四大行也先后推出各自以财务指标为主体的业绩评价体系,该阶段各商业银行主要建立的是银行内部业绩评价体系;1996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明确了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定位,也就促使商业银行将盈利能力的业绩考核放在突出位置,顺应这种情形,我国各商业银行总行纷纷放权于各分行并建立起对其分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三)完善阶段(1999年至今)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在经济环境的纷繁复杂化加深、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开始、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加大,我国以保持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业绩评价体系,该阶段最大特点是官方对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条文化明确引导,权威性更强。2000年央行首次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制定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规范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工作,2002年财政部设计了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指标,2004年我国银监会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提供了规范依据。以上述这些业绩评价体系为基础并借鉴国外业绩评价体系内容,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建立起自身个性化业绩评价体系,极大丰富了银行业的业绩评价内容。该阶段的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以财务指标为主体,但近几年伴随金融脱媒的深化,竞争的激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也逐步关注顾客、服务质量、创新等非财务因素,平衡计分卡等业绩评价方法逐步被我国银行业借鉴使用。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意义重大。经过多年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体系日益完善,但仍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已得到认识,但这些负面的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更优的替代方法,业界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探寻。以下是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一)业绩评价体系指标构成不合理、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同时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过度偏重于定量性财务指标的考核,如经济增加值、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而忽视定性的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如客户满意度、产品创新性等指标。即使在业绩评价体系中涵盖了定性的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也只占很小的比重(大多只占20%)。而且由于不像定量指标那样容易有较为固定的标准参考值,定性指标打分科学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加之,定量财务指标是来源于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而这些会计数据容易被相关利益者人为调整,即使有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这样状况的存在也会造成业绩评价结果的失真,这些都不利于业绩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具体体现在过分关注短期经营效益的考评、赋予其较大的权重,忽视反映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赋予其较小的权重。并且在具体的权重分配数值计算上主观性也较强,大多只是参照管理当局规定基础上的略微调整,而没有借助精确的数学方法进行权重的计算,没有真正结合变化了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境、自身的实际情况等特性进行指标权重的分配。(二)业绩评价目标狭窄任何人为主观性事件的发生都倚靠一定的目的而发生,商业银行进行业绩评价亦是如此。众所周知,业绩评价结果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可以直接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优劣、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突破点。因此,业绩评价是商业银行进行过程控制或反馈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评价还与商业银行的激励政策(奖金、晋升、任免等)紧密联系,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益分配的主要参照,还是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群体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有利于激励政策的正确实施,有利于为政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支持,从而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进行业绩评价具有多角度的益处,而多角度的益处可以催生多方面的管理目标。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问题之一便是在这多重目标中定位过于狭窄,过度强调业绩评价的管理考核职能,简单的将其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而忽视其他诸如控制、反映、监督等管理职能。而过度强调考核职能的直接后果是有业绩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操纵权的人舞弊行为的发生,蓄意调整某些数据达到多分配利益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将业绩评价演变为利益争夺的工具,不利于公平的实现,不利于业绩评价的科学实施。对业绩评价控制、反映、监督等管理职能的忽视同样会使管理者难以及时发现商业银行工作运营中存在的缺陷,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就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了,以致引发多方面的管理漏洞。其次,业绩评价体系内容与战略目标相脱节。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内容的设定普遍存在根据部门、个人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设定,而不是以商业银行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而得到。这种情况下,部门或者个人基于自利倾向,容易造成短期行为的发生,只关注影响自身利益的指标而忽视商业银行组织整体的利益。这样就造成了业绩评价内容与商业银行整体战略目标的脱节,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商业银行愿景的实现。(三)业绩评价体系未充分考虑业绩评价客体的特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普遍实施的是商业银行内整齐划一的业绩评价体系,未充分考虑各分行或支行自身规模差异、经营环境差异、所在地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差异造成的级差地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级差地租的各分行或者支行却面临相同的业绩评价体系,金融市场发达、经营环境好、资源丰富的地区比金融市场欠发达、经营环境差、资源贫乏的地区更容易获得经营效益,更容易获得业绩好评。而这种业绩结果差异并非一定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组织经营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落后或者员工素质低、工作不努力,相反可能比发达地区在这几方面存在更大的优越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评价结果,源头就是整齐划一没有个性的业绩评价体系。其一,现行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中绝对数指标还占有一定比例,绝对数指标不能将各分行、支行的规模差异单位化,这就使各分行或支行的绝对数指标值缺乏可比性;其二,不公平评价结果会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造成整体组织工作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提升。再者,作为业绩评价客体也要避免这种人为性的“客观”差异,就促成了一些人或进行会计造假人为提升业绩水平获取利益,或寻求工作调动至发达地区,而掌握调动权的管理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更不利于商业银行良好企业文化的构建和良好企业愿景的实现。五、实证研究与结果(一)实证研究本文根据我国银监会2006年颁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的有关规定,选取了十一个指标,包括X1净资产收益率(ROE),X2总资产收益率(ROA),X3成本收入比,X4每股收益,X5不良贷款率,X6拨备覆盖率,X7流动比率,X8每股现金流净流量,X9资本充足率,X10核心资本充足率,X11净利产增长率。样本数据来自各商业银行年报以及新浪财经网公布的统计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完成主成分分析,具体过程如下:表1上市商业银行2015年财务指标统计(1)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及单位不同的影响,再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59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中,近似卡方为99.467,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由此确定原始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公因子。由表2可知,前4个公共因子对样板方差的累计解释率达到了81.554%,能反映原始指标所包含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在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的因子载荷值最大,因此命名该因子为流动性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值最大,反映了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因此命名该因子为安全性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每股现金流净流量、每股收益和成本收入比这三项指标上有较高的载荷系数值,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命名第三个公共因子为盈利性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的变量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这两项指标反映的是上市商业银行的成长发展能力,因此命名第四个公共因子为成长性因子。表2解释的总方差表3旋转成分矩阵(3)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4),得到四个公因子得分模型:表4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将各根据表2前3个公共因子对模型的方差贡献率,构造出对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公因子得分模型,分别计算出16家银行的四个因子得分以及综合绩效得分(表5)。表5各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和排名(二)实证结果分析由表5可知,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和华夏银行综合水平分别占据前三甲。自2012年原深圳发展银行以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的方式完成两行整合并更名平安银行起,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遵循“外延式+内涵式”的发展路径,平安银行开展交叉销售,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97.50亿元,同比增长34.0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4.03亿元,同比增长30.39%。首先,分析流动性因子(F1)和安全性因子(F2)指标。在这两个方面,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和华夏银行占据前三位,国有商业银行的排名整体处于中游水平。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5%,较年初增加0.42个百分点,但整体风险可控,主要原因为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环境影响,长三角等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但因新增不良贷款大部分有抵质押品,且主要集中在杭宁温等江浙地区,其他区域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整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7%和8.59%,符合监管标准。其次,分析盈利性因子(F3)指标。平安银行的得分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盈利能力稳定,营业收入中,非利息净收入达67.14亿元,同比增长54.21%,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上年的14.68%提升至16.89%,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稳步推动战略业务发展,在包括贸易融资、小微金融、零售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优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加强组合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绩效。2015年资产总额16,065.37亿元,较年初增长27.69%,业务结构中,贸易融资、小微金融、零售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健康成长,创新推出以互动、协同、可视为理念的供应链金融2.0服务,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不断升级。再次,分析发展性因子(F4)指标。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低迷,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业面临增速放缓、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挑战。平安银行持续推进经营转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推动盈利结构多元化,严控经营成本。致力于推动业务全面发展,着力开拓新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项目实施,持续深化IT系统建设,为业务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持续发展客户关系,关注业务流程的高效再造,关注物理网点的改造升级,加关注电子渠道的应用升级,实现传统物理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的高效联动。最后,中国银行业将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拓展盈利渠道。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明显,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中小型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商业银行将由依赖净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向“轻资产”型业务模式转变,开拓非息业务,加大中间业务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服务创新,加深综合化经营程度。商业银行在关注产品结构、客户结构调整的同时,更为关注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及成本管理。商业银行将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产品,设计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国内的商业银行仍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全球化经营,扩大经营机构,分散区域性的周期风险,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成功完成转型。六、结论与建议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一是传统的依赖信贷增长的单一盈利模式将受到利率市场化严峻挑战;二是随着监管政策逐步调整,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将成为银行业务的重要方向;三是银行业风险防控压力,特别是案件防控压力逐渐增大;四是国内银行都在探索差异化经营策略,混业经营,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但是中国银行业也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机会: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仍然旺盛,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仍有诸多机遇。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验不断积累,调控的手段不断丰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对经济发展带来正向影响,有利于银行业的稳健发展。三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创新的大力发展,银行业在跨境业务、财富管理、创新金融、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前景将更为广阔。1.利润增速回归常态各家银行因差异化经营、业务风险各异而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未来几年的经营业绩也将会呈现差距明显的变化趋势。银行业的利润增速趋缓,需要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并拓展盈利渠道。2.资产质量面临考验信贷规模增长区域性风险的蔓延不容忽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量规模需监控潜在风险。2013年,商业银行对于逾期贷款清收、核销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存量拨备逆周期调节功能,以避免不良余额过快上行。3.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将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开拓新的盈利领域、提供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将在经营模式转型、定价能力提升、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强化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4.积极布局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带动相关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的大幅提升,银行将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顺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加快城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5.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外部驱动力和内生动因继续保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加速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内生成长和外源成长将并存,兼并收购和机构新设将并举,中资银行在继续平稳推进海外机构网络建设的同时,将持续谨慎推动海外并购,并在区域选择上关注成长性良好的发展中经济体。7.综合化经营提速银行进入其他金融服务领域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将持续加速,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和融资租赁仍会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首选方向。8.创新能力不断升级商业银行需要尽快摆脱同质化竞争和盈利结构单一的状况,加快转型步伐,升级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小微企业业务、数据与核心应用、移动支付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创新,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转型与升级。加大在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工具方面的投入,力图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9.财富管理日臻完善监管政策的新变化和银行战略转型内生需求将促进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完善。增强产品服务的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投资渠道,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自有及受托管理资金投资方向的逐步放开也将促进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跨行业财富管理业务合作。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仍将密切关注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动态发展,持续完善监管政策,并加强对跨行业财富管理业务合作的监管和规范。10.新协议实施进入关键阶段商业银行将采取风险敏感度更高的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建立资本长效补充机制;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资本规划和压力测试,提高资本管理的计划性;积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确保较低的融资成本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1]曾青蓝.国有商业银行综合业绩评价及发展思路[J].科技经济市场,2016,(01):37.[2]王艳,张秀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增加值与主成分分析法交叉视角[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28-30.[3]关晓刚.经济增加值在上市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4]方长丰.平衡计分卡在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11-115.[5]王晓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6]孙红彦,吴书广,赵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综合业绩评价[J].金融发展研究,2010,(02):58-61.[7]颜廷峰,孙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结构方程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09,(09):113-118.[8]侯冬梅.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9]姜岚.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班主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师徒辅导协议2篇
- 2024版冷链物流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版高效农业鸡粪采购合同条款及执行策略3篇
- 2025版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适用二手塔吊购销协议样本版
- 二零二五年体育场馆广告租赁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雨污分流工程承包细则标准协议版B版
- 2024木材购销及仓储物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精装电子产品店铺租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蜜蜂生态养殖合作框架
- 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绿化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13-4管道(设备)冲洗消毒试验记录
- 农田临水临电施工方案范本
- 千字文毛笔楷书描红字帖-米字格A4版
- 重金属矿山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 HR主题分享9-绘制学习地图
- 成长需要挫折演讲稿(20篇)
- 职工学历教育补贴申请书
- GB/T 42915-2023铜精矿及主要含铜物料鉴别规范
-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之弹钢琴的妈妈讲义
- s7et200mp自动化系统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