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_第1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_第2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_第3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_第4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老师聘请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B.自然C.社会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特性B.相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特性倾向性与特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特性,所以选A。

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心情和情感过程

B.心情、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心情、情感、意志过程

D.特性、认知、心情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心情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相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相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心情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实力C.气质D.爱好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特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相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A。其他都是特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得学问和运用学问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B.心情、思维和意志

C.动机、须要和爱好D.实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探讨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学问。答案A

是认知过程,答案C是特性心理倾向性,答案D是特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须要C.客观现实D.特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相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常常处于动态改变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特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相识B.情感C.实力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特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志向

C【解析】特性心理分为特性心理倾向性和特性心理特征,特性心理特征又包含

实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C。

H.在心情和认知的区分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心情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心情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心情有更强和显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心情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显明的集体表现。

12.留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D.思维活动过程

B【解析】留意在包括知、情、意的整个心理过程中都有体现。

13.在特性中具有核心愿义的是()

A.气质B.性格C.实力D.特性倾

向性

B【解析】性格是特性中具有核心愿义的成分。

14.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B【解析】反射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

15.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马上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得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A【解析】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属于应激性,它没有神经系统。

16.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

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该反射被称为()

A.工具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

C【解析】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含义。

17.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挤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卫反射D.信号反射

D【解析】此题要留意区分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其他三项都属于条件

反射。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其次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与其次信号系统的概念,留意

两者的区分。留意“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谈梅生津”属于其次

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19.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是()

A.泛化B.分化C.强化D.动力定型

C【解析】强化的含义。

20.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D【解析】略。

21.一个简洁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解析】略

22.()合称为脑干。

A.延脑脑桥间脑B.间脑小脑大脑

C.延脑脑桥中脑D.脑桥中脑间脑

C【解析】略。

23.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

A.延脑B.脑桥C.中脑D.间脑

D【解析】略。

24.神经元具有()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A【解析】略。

2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顶叶C.颗叶D.枕叶

C【解析】大脑皮层的区域划分及位置要牢记。

26.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四周的抑制过程是()

A.正诱导B.负诱导C.扩散与集中D.相互诱导

B【解析】负诱导的含义。

27.“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特点。

A.概括性B.预见性和目的性

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

C【解析】“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主观的能动性。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对客观相识的反映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解析】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9.下列哪一个事务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记?()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高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细心设计的试验,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A【解析】心理学独立的标记要记牢。

3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B.亚里士多德C.杜威D.桑代克

A【解析】略

3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杜威B.冯特C.詹姆斯D.华生

B【解析】略

32.重视对人类异样行为的探讨,强调心理学应探讨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

分析学派

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3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

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

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34.()片面夸大环境和教化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化是行为发展的唯一

条件。

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

B【解析】行为主义主见环境确定论和教化万能论。

35.()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

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B.皮亚杰

C.维果茨基D.行为主义

B【解析】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36.发生相识论的创立者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塞尔

B【解析】略。

37.()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

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格式塔D.认知

C【解析】格式塔学派的基本观点。

38.正式建立认知心理学新方向的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塞尔

D【解析】奈塞尔《认知心理学》著作标记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39.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

C【解析】认知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忽视探讨人的行为的内在过程。

40.()首创试验内省法。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冯特

D【解析】冯特首创了试验内省法。

41.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

A.冯特和铁钦纳B.马斯洛和罗杰斯

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

B【解析】略。

42.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

四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主动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D【解析】略。

43.有常模进行比较的心理学探讨方法是()

A.试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个案探讨法

C【解析】测验法须要常模来比较分析数据。

44.当须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探讨时,最好采纳

()

A.个案探讨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视察法

D【解析】视察法的特点。

45.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视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探讨法

C【解析】调查法的特点。

46.对单一探讨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化探讨的方法是()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视察法

A【解析】个案法的含义。

47.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A.视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试验法

C【解析】调查法的含义。

48.对心理现象的探讨必需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相

识。这属于心理学探讨的()原贝限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化性

C【解析】系统性原则的含义。

49.老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推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念

下降,这种做法违反了心理学探讨的()原贝L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化性

D【解析】心理学探讨要遵循教化性的原贝限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过程属于相识过程的是()

A.感觉B.想象C.记忆

D.情感E.留意

ABC【解析】相识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下列选项属于特性心理特征的是()

A价值观B.动机C.实力

D.性格E.意志品质

CD【解析】价值观,动机属于特性心理倾向。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一部分。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学派的有()

A.铁钦纳B.苛勒C.霍尔

D.考夫卡E.韦特海默

BD【解析】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霍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4.下列选项属于特性倾向性的是()

A.看法B.爱好C.动机

D.品德E.智力

ABCD【解析】品德是特性心理特征。

5.心理学探讨的领域有()

A.学习心理B.人格及其发展C.品德心理

D.教学与管理心理E.心理健康与辅导

ABCDE【解析】略。

6.两门学科的发展干脆促进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这两门学科是()

A.古代哲学B.生理学C.脑科学D.近代哲学

BD【解析】略。

7.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头,影响其诞生的学科理论有()

A.计算论B.信息论C.限制论D.系统论

ABC【解析】略。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对确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留意B.知觉C.想象D.视察

A【解析】留意的含义。

2.“万绿丛中一点红”,简洁引起人们的无意留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

C.改变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

D【解析】影响无意留意的因素,“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了新异刺激的对比。

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A.留意的指向性B.留意的集中性C.留意的稳定性D.留意的安排性

B【解析】留意的集中是指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

进行抑制。

4.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主动主动的留意形式是()

A.随意后留意B.不随意留意C.随意留意D.朝向反射

C【解析】随意留意的特点。

5.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晰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留意的()

A.范围B.稳定性C.安排D.转移

A【解析】又叫留意的广度。

6.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

A.留意的安排B.留意的转移C.留意的不稳定D.留意的分散

A【解析】留意安排的典型含义。要留意区分留意的安排与留意的分散。留意的

分散又叫分心。

7.老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留意品质是留意的()

A.范围B.稳定性C.安排D.转移

C【解析】留意的安排。

8.留意的稳定性是留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C【解析】时间是留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9.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

果就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运动员有()

A.留意的稳定性B.持续性留意C.留意的动摇D.留意的安排

C【解析】短时间内留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动现象称为留意的起伏(或留意的

动摇)。

10.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改变,

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留意的安排B.留意的起伏

C.留意的稳定D.留意的转移

B【解析】短时间内留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动现象称为留意的起伏(或留意的

动摇)。

H.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留意,但在宁静的阅览室中小声

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留意,这是因为()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留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奇性对留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留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A【解析】引起无意留意的条件。

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确定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B【解析】确定阈限的含义。

1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实力称为()

A.确定感觉阈限B.确定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D【解析】差别感受性的含义。

1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C【解析】感觉适应时,通常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上升,强刺激的持

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下降。所以选答案C。

15.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

A【解析】考查的是暗适应现象。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

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

D【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

象,叫感觉适应。

17.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

C【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1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症D.视觉障碍

B【解析】感觉对比现象。

19.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B.同时对比

C.既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

C【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即时对比。

20.客观物体的整体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记忆

B【解析】知觉的含义。

2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B【解析】还有知觉的整体性。

22.望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刻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

D【解析】此题简洁混淆,一旦确定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

23.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A.记忆B.听知觉C.思维D.想像

B【解析】知觉的含义。

24.在校内建设中,采纳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化内容是利用了知觉

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A【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5.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

C【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6.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旧能够认出来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

C【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

去相识它。

27.“外行看喧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C【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

去相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记出来。

28.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A【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9.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

A【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

去相识它。

30.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依据以往的学问阅历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

给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D【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

去相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记出来。

31.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画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

征是()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D【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

历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2.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

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

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确定范围内改变时,被知觉的对象仍旧保

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3.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缘由是由于个人心理的缘由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订正的

C【解析】错觉是一种知觉,其产生的缘由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并且不行

通过主观努力来订正。

34.在视察中,擅长快速发觉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称为视察的()

A.目的性B.客观性C.精细性D.敏锐性

D【解析】考查视察敏锐性的含义。

35.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的直观教学称为()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

B【解析】模像直观的含义。

36.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D【解析】再认或回忆是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

37.记忆的最终一个阶段是(

A.编码B.提取C.保持D.加工

B【解析】考查信息加工观点下记忆过程的阶段。

38.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C【解析】考查再认的含义,留意和回忆区分开来。

39.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D【解析】考查回忆的含义,留意和再认区分开来。

40.奥运会期间看游泳竞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

A【解析】考查情景记忆的含义。

41.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B.许久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

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依次的活动的记

忆。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而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

42.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学问

阅历而进行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

C【解析】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匹配,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相匹配。

43.在预定的识记目的,并敏捷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

C【解析】有意识记的含义。

44.具有简洁保持和复原特点的记忆是()

A.语词B.形象C.心情D.动作

D【解析】动作记忆的特点。

45.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声像记忆

B【解析】瞬时记忆的特点。

46.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

A【解析】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在4秒之内。

47.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时在运动的,这是因为

存在()

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

B【解析】考查瞬时记忆的特点,时间短容量大。

48.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A.图像记忆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

A【解析】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49.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

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

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D.采纳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听觉系统存在感觉记忆

D【解析】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

记忆的容量。

5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2〜60D.70〜80

C【解析】考查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一般来说1分钟以内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以上属于长时记忆。

51.短时记忆的容量和留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组块

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

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

52.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有所不同?()

A.组块B.复述C.选择留意D.编码

C【解析】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记忆现象。

53.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留意D.复述

D【解析】略。

54.艾宾浩斯探讨()与记忆。

A.教学B.学习C.智力D.留意

B【解析】略。

55.艾宾浩斯发觉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匀称递减

B【解析】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衡的。

5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

B【解析】略。

57.识记的内容,因消退缘由,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

A.短暂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

B【解析】永久性遗忘的含义。

58.后学习的材料对从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B.双重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D【解析】双重抑制兼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特点,留意理解。

59.很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

晚上所受的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

C【解析】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60.学习后马上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接着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

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复原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C【解析】学习后马上睡觉没有之后学习的影响。

6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

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

C【解析】双重抑制分别指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因此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差。

62.为避开短暂的信息提取失败,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问网络,这种做法

依据的是()

A.线索一依存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

A【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相关线索,有了线索,信息就能被提

取出来。

63.探讨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当支配在()

A.一星期后B.半个月C.半年后D.-

个月后

D【解析】略。

64.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

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表象的概念,但表象、想象及后象三个概念简洁混淆。

表象与想象的主要区分看形象是否“新”,表象是过去的形象,而想象则对表

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

65.依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B.创建想象C.有意想象D.幻想

A【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

66.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

A.记忆表象B.想象C.印象D.形象记忆

A【解析】记忆表象的含义。

67.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

程是()

A.再造想象B.创建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

A【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题干中表述的过程没有创建的成分。

68.巡游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A.思维B.表象C.留意D.联想

B【解析】记忆表象的含义。

69.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

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C.创建想象D.幻想

B【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题干中表述的过程没有创建的成分。

70.人在头脑中创建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B.记忆C.想象D.表象

D【解析】想象的前提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71.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B.创建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

B【解析】略。

72.由词汇按确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困难的符号系统是()

A语言B.言语C.技能D.技巧

A【解析】语言的含义。

73.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

A语言B.言语C.对话D.独白

B【解析】言语的含义。

74.一种最基本的言语方式,两个或几个人干脆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

A.口头言语B.对话言语C.交际言语D.独白言语

B【解析】对话言语的含义。

75.闲聊、辩论、探讨等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内部言语D.对话言语

D【解析】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对话言语。

76.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内部言语

C【解析】对话言语的特点。

77.具有随意性、开展性、支配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

C【解析】书面言语的特点。

78.()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现象。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

A【解析】内部言语的含义。

79.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言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

过程是()

A.词汇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

B【解析】词汇理解的含义。

80.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

D【解析】略。

81.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感知B.记忆C.思维D.表象

C【解析】思维的含义。

82.医生通过视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干脆性B.间接性C.广袤性D.创建性

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借助确定的中介和确定的学问阅历来反映客观事物。

83.由于思维的(),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供应的信息。

A.概括性B.间接性C.对阅历的改组D.综合性

B【解析】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反映。感知觉是对事物干脆的反映。

84.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

C.推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

A【解析】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85.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B.推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详细化

B【解析】推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86.学生驾驭了整数、分数、小数的学问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

的()

A.详细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

C【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质的事物归纳到确定类别系统中去

的思维过程。

87.学生驾驭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

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详细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

C【解析】分类是思想上依据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88.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B【解析】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

89.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

B【解析】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9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分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

维过程称作()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

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

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9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驾驭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详细化

D.依据思维探究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B【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断、推理。依据思维的指向分类,可分为

发散思维和幅合思维。

92.“笔”这一概念的内涵是()

A.钢笔B.毛笔C.书写工具D.圆珠笔

C【解析】略。

93.“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酷爱集体、

关切同事”等等。“好职工”这个概念是一个()

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自然概念

B【解析】析取概念是依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

94.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爱好B.引起留意

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D【解析】变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95.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

比较,最终选择一条短而便利的路。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B【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96.幼儿计算应用题“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他的思维种类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发散思维

C【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97.运用已有学问阅历,依据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常规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创建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

A【解析】集中性思维的含义,也叫辐合思维。

98.从目标发出,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索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

是()

A.发散思维B.创建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

A【解析】发散思维是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是寻求唯一答案

的思维过程。

99.“机灵”是指思维的()

A.敏捷性B.灵敏性C.深刻性D.广袤性

A【解析】思维敏捷性的含义。

100.全部优良思维品质集中表现在思维的()

A.批判性B.深刻性C.敏捷性D.灵敏性

D【解析】思维灵敏性的含义。

101.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

A.批判性B.广袤性C.深刻性D.敏捷性

B【解析】思维广袤性的含义。

102.擅长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这是思维的()

A.广袤性B.深刻性C.批判性D.灵敏性

B【解析】思维深刻性的含义。

103.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的表现。

A.深刻性B.批判性C.广袤性D.敏捷性

D【解析】思维敏捷性的含义。

104.“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A.广袤性B.批判性C.深刻性D.敏捷性

B【解析】思维批判性的含义。

105•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迟疑,是指思维的()

A.批判性B.广袤性C.深刻性D.灵敏性

D【解析】思维灵敏性的含义。

106.“足智多谋,见机行事”是思维的()品质。

A.灵敏性B.广袤性C.深刻性D.敏捷性

D【解析】思维敏捷性的含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留意的功能有()

A.选择功能B.指向功能C.保持功能

D.集中功能E.调整和监督的功能

ACE【解析】留意的功能有选择,保持,调整和监督。

2.以下反映留意安排的是()

A.边听讲边做笔记B.吃完版看书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E.跑完步学习

ABD【解析】留意的安排的含义。

3.知觉的特性包括()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

ABC【解析】知觉的特征,知觉是干脆的。

4.下列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网络模拟动画B.视察实物

C.演示试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

BCD【解析】模像直观即视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

网络模拟动画是模像直观。

5.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网络模拟动画B.视察实物C.演示试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E.文艺作品赏析

BCD【解析】实物直观是指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供应感性材料的直观形式。

AE是模像直观。

6.下列教学形式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地球仪B.视察标本C.演示试验

D.投影幻灯E.实地观测

BCE【解析】考查实物直观的含义。

7.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学问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

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学问的记忆是()

A.语义记忆B.情境记忆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

ADE【解析】是留意区分各种留意分类的含义。程序性记忆是关于“怎么做”的

记忆,情景记忆相对于语义记忆而言的。

8.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

A.视觉编码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

D.情景编码E.图像记忆

AB【解析】略。

9.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

A.遗忘的缘由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缘由是由于干扰

C.遗忘的缘由是由于压抑D.遗忘的缘由是由于提取失败

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缘由

BE【解析】略。

10.遗忘的规律()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均衡性D.没有规律

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特征。

11.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

A.直观性B.概括性C.整体性

D.可操作性E.理解性

ABD【解析】略。

12.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属于()的产物。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创建想象

D.再造想象E.幻想

BC【解析】小说家写小说一般都属创建想象。

13.语言具有如下特征()

A.创建性B.结构性C.意义性

D.指代性E.社会性和个体性

ABCDE【解析】略。

14.对话语言属于()

A.内部语言B.外部语言C.口头语言D.独白语言

BC【解析】属于外部和口头的。

15.对语言的理解可包括以下几种?)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

BCD【解析】略。

16.思维按其内容分为()

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常规思维D.动作思维

ABD【解析】常规思维不在这个范围中。

17.依据思维的指向性对思维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分类。

A.动作思维B.习惯性思维C.形象思维D.理论思维

ABCD【解析】依据思维的指向性分类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8.“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这个推理是()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三段论推理

D.线性推理E.条件推理

BC【解析】题干是典型的三段论推理的形式。三段论推理属于演绎推理。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心情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须要之间的关系

D【解析】略。

2.依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心情划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B.欢乐悲伤生气嫉妒

C.欢乐悲伤生气恐惊D.欢乐悲伤生气惭愧

C【解析】留意心情分类的依据。

3.心情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须要B.动机C.看法D.认知

A【解析】心情与情感是以须要为中介。

4.心情、情感是在人的哪种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动机B.相识C.特性D.看法

B【解析】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

5.下面不属于心情的特征是()

A.情境性B.深刻性C.激烈性D.短暂性

B【解析】深刻性是情感的特征之一。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心情的特征。

6.()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忱B.应激C.激情D.心境

C【解析】激情状况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比如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

7.()状态下,有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猛烈的生物性反应,叫适应综合症。

A.心境B.热忱C.应激D.激情

C【解析】应激有这样一个过程。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心情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理智

C【解析】应激是一个过程。情急生智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忱D.应激

B【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心情状况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

A【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

11.无望属于()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

C【解析】无望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心情状态。

12.哀思时木然不动属于()

A.应激B.激情C.心境D.理智感

B【解析】哀思时木然不动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心情状态。

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激情

C【解析】突发事务下的心情状态,选应激。

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心情体验是()

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忱

B【解析】突发性灾难引起的心情一般是应激。

15.“垂头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心情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抑郁D.焦虑

A【解析】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心情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猛烈而时间短

的心情状态。因此答案选择A。心境和激情是心情的类型,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症

的类型,两者是有差异的。

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猛烈而短促的心情状态是()

A.生气B.恐惊C.应激D.激情

D【解析】激情的定义是猛烈而短促的心情状态,因此选择答案D。A、B是心情

表现,C、D是心情状态。

17.手足无措表现了哪种心情状态?()

A.表情B.心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