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舆情集聚机制构建研究_第1页
陕西舆情集聚机制构建研究_第2页
陕西舆情集聚机制构建研究_第3页
陕西舆情集聚机制构建研究_第4页
陕西舆情集聚机制构建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舆情集聚机制构建研究

舆论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群体对一些社会现实和现象的主观反映,是集体意识、思想、意见和要求的综合体现。舆情表达是民众参与国事讨论的重要途径,是汇民声、聚民智、融民意的途径,而舆情汇集也是当前各级党政部门获取舆论的准确动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陕西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党政部门对社会事务的综合把控和科学的引导管理,舆情汇集的及时、新颖、典型、全面有赖于一个新型而完善的舆情反映网络和体制。一、建立制度化的舆情监测体系社会转型使传统的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及新闻媒介这些渠道已无法满足民间意见表达欲望和解决日积月累的社会矛盾。从2003年开始,舆情工作上升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我国陆续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舆情监测体系。在此背景下,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拓宽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构建新的舆情汇集机制方面不断有新的举措,舆情汇集主体也趋于多元化,除了省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省市党政职能部门(各级党委宣传部、省市统计局、信访部门)、新闻媒体等传统的舆情主体外,社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等事业单位也逐步参与到社会舆情汇集和反馈工作中来,可以说,陕西省舆情汇集体系已初具雏形。(一)建立畅通的舆情搜集渠道行政手段是舆情汇集工作的最直接、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陕西党政部门主要利用行政权力网络和行政工作方式,制定了一套舆情汇集的制度,规范舆情汇集工作。为建立舆情信息汇集长效机制,陕西省委宣传部2005年成立了“舆情中心”,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包括省、市两级新闻媒体在内的全省舆情信息直报点,政府各部门在各行各业普遍推行信息员制,一些市县还逐步推行了舆情分析会制度,舆情信息通过下级单位逐级上报到达决策层。为进一步做好舆情信息上报工作,陕西省委党校于2008年5月还举办了新闻通讯员、舆情信息员培训会;另外,主管领导的对口调研和现场办公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通过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主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当然,政府通过信访和内参的渠道间接接收舆情也是重要渠道;近两年省市政府还通过听证会的渠道收集民意,从西安市出租车价格决策听证逐步扩展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立法听证、重大行政许可听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听证,群众可以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向党和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陕西舆情汇集工作的核心是建立畅通的舆情汇集渠道,目前行政式舆情汇集渠道主要有:1.充分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每年岁末陕西省的两会是舆情汇集的高峰,一是通过人大代表视察制度和联系制度使代表了解和收集人民的要求和意见,继而影响人大议程,将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纳入政府决策机制;二是政协代表可以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最后以调研报告、提案等形式向省委和省政府提供了更广阔的舆情汇集范围,而省委省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对提案必须作出回应。2.设立官方网站听取民意。陕西省政府网站的“网上信访”是我国省级网站中出现较早的公众参与类栏目。陕西省政府网站联合陕西省信访局共建“网上信访”栏目,解释群众的信访投诉,并对每封群众来信都能做出及时处理与反馈,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说,陕西已初步显示出网上舆情汇集的制度优势,各行业、各地区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普遍设立网上举报和投诉电话,政府网站不断加强与监督纠察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在线投诉与举报处理机制,如新的《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省政府门户网站增设了《舆情反馈》栏目,该栏目搭建了政府和社会大众之间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2008年12月18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华商网举办第一个“西安网络公开日”官方网站,广纳民言,主要市领导将与市民在线交流。此后,西安市委、市政府还在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星期二下午3时至5时举办“网络公开日”,该网站将成为市级领导、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民意、汇聚民智的主渠道。3.重视编发工作简讯。陕西省和西安市各职能部门重视编发工作简讯,加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比如中共陕西省委信访局主办了《民情与信访》月刊,研究舆情民意动态和规律,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西安日报主办的《西安内参》自1999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及时反映群众呼声,2005年度荣获西安市“优秀内刊”称号。另外,西安市公安局、市容局结合自身工作要点创办了舆情专刊或特刊,进一步推动舆情信息汇集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舆情汇集机制的建设也离不开工作方法和思路的创新。在舆情汇集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舆情信息专项服务:陕西省图书馆自2005年被列为陕西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以来,着重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做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事件的舆情反馈,仅2008年就向该中心报送390条信息,其中158条被省委宣传部采用。在舆情汇集机制建设中,陕西省党政部门非常重视对舆情汇集工作的评价和对舆情信息的应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经常召开各级舆情信息工作动员会、座谈会、研讨会强化舆情汇集工作,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陕西省委宣传部每年春天都主持召开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会议或“全省宣传思想调研及舆情信息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全省信息调研工作,安排部署当年全省舆情信息调研工作。(二)社会现实关注民生作为现代社会庞大而完整的信息交换体系,新闻媒介以报道事实、汇集信息为手段引导舆论,其舆情汇集方式主要有记者采访和调查、设置新闻热线、开播谈话类节目、开设专栏专页、利用新闻网络与网民互动等。如果单纯按照销售量和收视率来看,华商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无疑是陕西主流媒体的三大代表,三大传媒共同特点是内容与表现形式非常贴近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在反映民生、民意方面尤以《华商报》和陕西电视台最为出色。《华商报》头版头条基本做到了本土化和民生视角,它的新闻热线号码每天都印在报纸头版醒目的位置上,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提供新闻线索,凡重要线索都有记者的追踪采访,并设有专版“城市热线”,其他新闻版甚至头版上也屡见由读者提供线索的新闻。陕西电视台2002年创办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和西安电视台的《西安零距离》反映社会舆情及时、准确,特别是其内容贴近市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地域特色鲜明,收视率一直居高,这两个栏目因而也成了百姓表达心声的平台。另外,陕西电视台的《诉说》《TV一周刊》,西安电视台的《焦点追踪》《西安新闻》《直播西安》《西安零距离》《绝对现场》及全省10个地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都以报道及时准确、贴近民生民情而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金牌栏目,是最便捷最广泛的舆情汇集渠道。同时重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舆情汇集和舆论引导方面的巨大潜力,也是创新和完善陕西舆情汇集机制题中应有之意。(三)基层媒体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舆情汇集机制传统的行政手段和新闻媒介已不能应对复杂的舆情生成环境和纷纭的舆情内容,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到舆情汇集体系中来,有利于建立健全灵敏高效的舆情信息反馈机制。陕西已构建了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舆情汇集工作模式。据陕西民政厅统计,2006年底正式注册的全省性社会团体500个,2008年则增至775个,在舆情汇集机制的建设中,承担信息、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主要包括调查中心、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价格信息事务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企业经济调查队、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等,它们运用其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或为特定的行业和利益群体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也使自身获得较大发展。在整个社会舆情汇集工作中,政府、市场、中介组织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政府在社会舆情汇集建设中实施宏观领导,把握总体方向、制定规划;中介组织是舆情汇集制度建设的一个具体操作者、组织者,是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是政府管理社会、实现政事分开的重要载体,是舆情汇集机制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动力。比如,半官方半民间的陕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虽然挂靠在省统计局,但有相对的独立性。政府在其资源配置上有一定倾斜,该中心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设有50条专线机位,是全省技术设备最好的民意调查和信息服务机构,可对全省市区居民进行电话随机调查,通常,政府和一些研究单位对民意调查的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后,委托该中心实施调查。2007年2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的问卷调查,被访者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热情,2008年12月中旬到2009年1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的委托又实施“各市(区)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在领导班子及官员年度考核中,首次引入民意调查机制,百姓对政府及其官员开始有话语权和监督权,必将有效促进政风的好转。此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各项调查研究项目是陕西舆情汇集体系的重要补充,陕西省和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厅项目、陕西教育厅、文化厅科研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每年有几百项。与党政部门、新闻媒体、社会中介机构共同组建的社会舆情信息网。总而言之,陕西省全新的舆情汇集机制更全面地反映了我省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成就与问题,尤其围绕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难点等内容加强舆情的收集和上报。二、舆情汇集缺乏系统性,资源整合不够顺畅尽管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社情民意,为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意愿和要求开辟了许多渠道并通过这些渠道来汇集社会舆情,但我省舆情汇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各级的党政部门在舆情汇集工作中的观念和做法上尚存缺失。第一,一些党政领导或官本位意识浓厚,舆情意识淡漠,缺乏对重大社会舆情预判能力。第二,缺乏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舆情工作。由于基层党政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和机构负责舆情汇集工作,往往只能是临时抽调一些部门和人员进行一些临时性的舆情汇集工作,一些负责舆情汇集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方法,无法应对舆情汇集工作这一复杂、系统的工作。第三,舆情汇集方式存在弊端。目前陕西舆情汇集工作中信息传递基本上是“垂直纵向模式”,信息传递的层次过多、信息传递链过于冗长,造成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处于“逐层递减”和“信息失真”的状态。机构的臃肿也使舆情预判能力低下,造成对舆情反应迟钝。其次,舆情汇集渠道不够畅通。第一,人大作为舆情汇集渠道存在的缺陷。由于我国的人大代表是兼职的,除参加本级人代会外,绝大部分时间在自己的工作、生产岗位上,代表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面上,代表生活在群众之中,但接触群众的面不宽,没有专门时间广泛走访各方面的群众,信息渠道狭窄,信息量有限,对全局的情况,甚至本选区的情况了解不够,直接影响着舆情真实和全面的反映。第二,信访作为舆情汇集渠道存在的缺陷。信访的功能是救济、监督、解决争议、听取民声、反映民意,是维持社会稳定,但我省目前信访制度功效发挥不尽理想,对大量的问题、矛盾、争议和纠纷无所作为或无能为力,甚至处理不当又引发出新的问题、矛盾和纠纷。第三,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缺乏信任和良好的工作机制,使得收集到的舆情不全面和失真。三、基层政府和企业和居民对媒体舆情管理重视不够,缺乏舆情意识尽管陕西省舆情汇集工作基础良好,舆情汇集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我省舆情汇集工作距离构建“和谐陕西”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与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上海尚存不小的差距。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新工作,我国舆情监测的理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实践环节也亟待完善,就陕西而言,进一步完善舆情汇集体系,重点在于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同时加强信息汇集与研究的成果转化。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投入较少,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部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市场地位,一些网站和“博客”掌握了强大的舆情阵地,成为我省当前舆情汇集和监测的薄弱环节,今后党政部门应在舆情汇集工作中加大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投入,增设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使舆情汇集工作专业化、规范化。舆情汇集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价值。目前,陕西党政系统的社会舆情工作以定性分析见长,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咨询、调查性中介组织所承接的业务还不够广泛,完成的委托项目数量和分布领域有限,如挂靠统计厅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每年完成的民意调查大概十项左右,多是政府出资委托项目,2005年该中心共接受计生委、国土资源厅、省知识产权局等五个部门委托的相关调查项目,而陕西省社科院下属的民意调查中心仅完成两个较小的项目。现在,很多政府部门还没有意识到民意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