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上教学课题《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第二课时普通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为悼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遭段祺瑞执政府卫队杀害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写;《为了忘却的记念》为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白莽、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而写。两文都是鲁迅写人记事为主的回忆性散文,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志士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革命青年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两文体裁相同,主题相近,情感相通,写法相似,合编为单元中的一组,文本整合利于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理解较长篇幅抒情散文的情感内涵和语言技法方面有一定困难;学生能够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革命情怀,但对鲁迅的复杂情感理解不够透彻;学生能够体会抒情风格差异,但对于形成抒情风格的语言技法理解不够全面;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革命文化,但在思辨表达自己的情怀方面需要提升。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围绕语言技法,理解情感内涵;体会两文直抒胸臆与曲折含蓄的抒情风格差异,探究原因;依托“成人仪式发言”情境,就“青年的担当”进行思辨表达。教学重点重点关注句式调遣、词汇选择、修辞运用,探究两文抒情风格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切入点,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自觉传承革命文化。设计依据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单元主题是“苦难与新生”。考虑学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革命青年的哀悼之情。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句式调遣、词汇选择、修辞运用,探究两文抒情风格差异的原因。设计思路本课时包含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比较探究创作意图,理解情感内涵活动:依托文本情境,紧扣两文共有的关键词“忘却”“记念”“中国的青年”,比较探究创作意图。归纳两文抒情相通之处,体会作者对革命青年的哀悼之情。任务二:多层次品味语言,体会风格差异活动:借助典型文段,落实单元研习任务,重点关注句式调遣、词汇选择、修辞运用,探究两文抒情风格差异的原因。任务三:因情体文,思辨表达(课后作业)活动:立足单元人文主题“苦难与新生”,依托“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围绕语言技法,创设“成人仪式发言”情境,就“青年的担当”进行思辨表达,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教学时间任务一8分钟;任务二25分钟;任务三7分钟;机动调用5分钟。教学资源高中语文课标(2020年修订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鲁迅全集》(2005年版);学生作业;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进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我们首先接触的是《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一节课我们梳理了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简化提炼行文思路,关注作品语言技法方面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比较阅读两篇文章,围绕语言技法,理解情感内涵;体会两篇文章直抒胸臆与曲折含蓄的抒情风格差异,探究原因;依托“成人仪式发言”情境,就“青年的担当”进行思辨表达。任务一:比较探究创作意图,理解情感内涵【设疑】在交上来的作业中,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两篇文章都提到:“我早觉得……”,鲁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忘却”,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学生活动】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出示文本材料】《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要将他们忘却了。【启发学生思考】“我也早觉得……”,“也”字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也”说明鲁迅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受人邀约,更主要的是出于本人的意愿。【启发学生思考】鲁迅写作《记念刘和珍君》的原因有哪些?【预设】鲁迅在参加刘和珍追悼会的时候,受到程君的邀请,要为刘和珍写点东西;刘和珍这些爱国青年被流言家反诬为“暴徒”,鲁迅要揭示真相。【启发学生思考】“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言外之意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言外之意是不过两星期,人们就快要忘记了刘和珍的牺牲,用反语的重叠强调了“不能忘却”。因而鲁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唤醒民众,不要忘却烈士的牺牲。这里的写作缘起正显示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唤醒民众、疗救其灵魂的自觉承担。【启发学生思考】两篇文章都提到“早”,有多早?【学生活动】浏览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写于“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两星期;《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之际。【指导阅读技巧】阅读时要留意文中的注释,从注释中获取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明确】“早”说明鲁迅写作记念文章在心里酝酿了很久。《记念刘和珍君》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第14天,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7天,由于处在事件的当下,鲁迅悲愤难抑,不能自已。《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左联五烈士遇害两周年,浓烈的情感在内心深处沉淀已久,沉痛依然但不再激烈波动。【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忘却的记念》标题用“为了忘却”修饰限定“记念”,有何深意?鲁迅要忘却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忘却”与“记念”语义矛盾,这看似矛盾的表达实则蕴含了鲁迅强烈而复杂的情感。“为了忘却”是“唯恐忘却”的反语,是不能也不敢将他们忘却的意思。鲁迅要忘却的是青年牺牲带给他的痛苦,因为选段交代了写作原因是“将悲哀摆脱”。【小组合作探究】鲁迅为什么要强调他们是“中国的青年”?从反复提到的“中国的青年”,又能体会出怎样的情感?【出示文本材料】《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预设】“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句话的主语是刘和珍;“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句话的主语是中国。从“为中国而死”到“中国失掉了”,鲁迅站在国家的角度,为国家痛失青年感到惋惜。【引导学生明确】这是鲁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是一种民族情感。【总结】《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鲁迅写人记事为主的回忆性散文。两篇文章主题相近,题目都含有“记念”,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情感相通,都表达了对革命青年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任务二:多层次品味语言,体会风格差异【设疑】通过探究创作意图,我们发现两篇文章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但抒情风格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句式调遣、词语选择、修辞运用。【学生活动】比较阅读学习任务单上的例句,从句式调遣、词语选择、修辞运用等层面出发,体会两文抒情风格的差异。【出示文本材料】《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引导学生明确】当鲁迅得知刘和珍牺牲的噩耗时,连用了“但”“然而”“况且”和“竟”“颇”“更”。从怀疑到不容怀疑再到无比愤怒,就是通过巧用关联词、副词层层推进。《为了忘却的记念》,也使用了关联词“但”,“但”写出了鲁迅得知柔石遇害消息时的震惊。【小组合作探究】《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当鲁迅得知柔石遇害消息时,“原来如此!……”独立成段,请体会“原来如此!……”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确】“原来如此”表达了鲁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原来柔石早已被杀害,原来柔石竟死得如此惨烈,原来国民党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是鲁迅强烈的情感变化。“……”包含了鲁迅难以尽述的震惊、悲痛与愤怒,他把这难以述说的千言万语都浓缩在“……”中,让读者去深思,去领悟。【启发学生思考】结合写作背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屠杀革命作家,所以鲁迅无法直抒胸臆,只能以“……”来表达愤怒与不满。【引导学生明确】风格差异是作家写作追求创新或时代环境激发,迫使作家采取特殊表达技法形成的,既有个人原因又有时代因素。从直抒胸臆到曲折含蓄,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了作家的抒情方式。【出示文本材料】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引导学生明确】“惨象,已使我……;流言,尤使我……”句式整齐,采用对称的句式,副词“尤”将情感层层推进。“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采用排比的句式,将“我”的处境与左联五烈士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齐的句式,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也更有利于情感表达。【教师评价】合作探究阶段,大家对句式的作用讨论得非常清楚,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修辞,反而交流不多,试着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老师提供的例句。【启发学生思考】“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激励“后死者”要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也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情感回旋激荡,进一步抒发了鲁迅难以抑制的悲痛之情。【总结】《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鲁迅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的回忆性散文,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两篇文章由于句式调遣、词语选择、修辞运用的不同,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词语、句式、修辞这些语言技法的交错使用,结合作者的情感特点和时代背景就形成了不同的抒情风格。词语选择句式调遣修辞运用抒情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关联词副词对称反复反语直抒胸臆《为了忘却的记念》关联词排比反复对比曲折含蓄任务三:因情体文,思辨表达(课后作业)【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品读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悲愤交织的鲁迅,也明白了鲁迅语言的战斗性。他用文章传递了对革命青年的敬意,传递了烈士牺牲带给他的悲痛,也表明了他深沉而宁静的反思。无论是走上街头呐喊的刘和珍,还是敢于反抗黑暗势力的左联五烈士,亦或是无写处还要写,要忘却还要记念的鲁迅,都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创设写作情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在苦难的岁月,中国青年不惧牺牲,勇于承担救国救民的重担。正是先烈们所承担的苦难,让我们的民族迎来了新生。今天当中华民族处在一个开拓进取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缅怀、铭记在苦难中牺牲的人,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青年的担当?【提供写作素材】学校报栏最新展示的时代标兵,有把青春和热血献给探月工程的“守望者”栾恩杰;有为火箭焊接心脏,拒绝百万年薪的“大国工匠”高凤林;还有平均年龄在三十岁,把热血和梦想洒在实验室的“口令天团”。【布置写作任务】明年我们将迎来成人仪式,请你以成人仪式上发言代表的身份,以“青年的担当”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稿是该使用直抒胸臆还是曲折含蓄的抒情风格?更重要的是直抒胸臆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修辞?在写作中将这些语言技法考虑其中,呈现一篇完美的发言稿。板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第二课时)直抒胸臆词语抒情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