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与企业环保管理(讲义)_第1页
新《环保法》与企业环保管理(讲义)_第2页
新《环保法》与企业环保管理(讲义)_第3页
新《环保法》与企业环保管理(讲义)_第4页
新《环保法》与企业环保管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环保法》与企业环保管理2023/12/2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规划环评条例……船舶污染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保条例环评法、放射性……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防治法草原法、森林法……一、中国环保法律体系框架大气污染防治法10余部环保法20余部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防沙治沙法水土保持法排污收费条例国务院20余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地方性法规1979试行1989正式2014修订宪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保法大事记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

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这部试行了10年的法律也由此揭去了“试行”的标签,正式实施。2011年,《环保法》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修法计划。

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表决通过。二、修订过程、修订理由理由1:环境保护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快速粗放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污染不可忍受、生态功能不可恢复、健康问题不可漠视、社会稳定不可持久。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突发环境事件集中爆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二、修订过程、修订理由(3个)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水污染是环境安全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2013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235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45万吨,居世界第一,超过容量162%以上(全国十大水系COD容量为900万吨)。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5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面积扩展到40年60倍。地下水质量:55%监测点处于较差、极差水平。水污染事件频发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2010年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废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除了处于汀江支流或内湖的渔民之外,几乎所有汀江沿岸渔民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面积鱼类死亡。2012年1月31日,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湾口村段,浩浩荡荡的水葫芦延绵闽江近10公里,如同草原。2011年,该镇400多养殖户的网箱遭遇大面积死亡现象损失上亿元,今年养殖区又遭水葫芦围困鱼苗都无法放养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流花溪沿岸建筑施工和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流花溪溪水逐渐变得黄浑不堪,一些河道被建筑、生活垃圾堵塞,原本流动的清澈溪水变成现在的污浊黄水沟。

2012年末----2013年初的雾霾:影响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害人口之多……270万km23个多月6亿人民美国使馆:2013年6月,制定应急撤离预案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PM2.5NASA发布PM2.5浓度反演结果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的比较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来自全球91个国家1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浓度及排名。中国的32个省会城市包含其中,这些城市的PM10浓度介于38-150μg/m3,排名位于814-1058之间。全国大气污染防控“三区十群”重点区域雾:自然现象,湿度﹥90%

霾:灰霾,污染现象,湿度﹤80%

雾霾混合物:湿度80-90%之间,以霾为主雾能见度范围:1km;霾能见度范围:10km雾:午夜至清晨;霾:长时间雾霾形成的两大因素:

外因:静稳天气。水平静风、垂直逆温。

内因:污染排放量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管理、机动车总量。雾霾的概念雾霾雾霾PM2.5的概念:

PM: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在空气质量标准中有三种颗粒物:

PM100: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TSP,直径≤100微米

PM10: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直径≤10微米

PM2.5: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直径≤2.5微米,约为头发丝的1/20

PM2.5:含化合物3万种以上,几乎包含元素周期表所有元素。比表面积大,结构复杂、时空分布差异大,可渗透到气管--肺胞—血管。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3年10月:将PM2.5归为致癌物质。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

——土壤污染严重。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1.5亿亩,占全国耕地的8.3%。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农业污染问题突出,影响食品安全。据国家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陕西省农业污染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总量的26.5%、15.8%;农村污染负荷占全省整个污染负荷的比重达到33%,部分地区达到70%以上。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调查显示,“镉”污染近年来增长迅速。除此之外,污染我国土壤的还有汞、砷、铜、铅等重金属污染物和一些有机污染物。突发环境事件集中爆发

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全国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全国2006年161起污染事故。2012年全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542起。2010.3,洛川油泥处理厂发生外泄事故。2009.8,凤翔615名儿童血铅超标。

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

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事件频频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全国每年以29%的速度递增。从2007年的厦门PX项目事件到2011年的大连PX项目事件,再到四川什邡事件和启东事件,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有频发之势。渭河

淘米洗菜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

洗衣灌溉

水质变坏

鱼虾绝代41991年“三线”环境治理12351996年关闭“十五小”企业2000年“一控双达标”2006年强制节能减排2013年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次大规模的环境治理行动二氧化硫(SO2)GDP25名1、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形势仍然严峻氮氧化物(NOX)排放第11名,GDP第25名2、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高,全国倒数第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2年12月,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开始探索建立一套全新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是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史上最严的环保令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动员全民参与等10个方面,提出35项措施,计划要求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要求推广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燃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大气污染防治

理由2:解决环境问题需靠法治。1979环保法(试行):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制度。1989年环保法:确立了环境质量标准制度、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总量控制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二、修订过程、修订理由(3个)理由3:适应生态文明的建设的需要。生态文明新理念: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具体要求;《环保法》作为环保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要反映中央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二、修订过程、修订理由内容二新《环境保护法》主要变化三集团公司环保新要求一新《环境保护法》主要特点企业环保管理工作要点建议四2023/12/2233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和煦的阳光、放心的食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0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发展也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质量为代价2014年6月7日,马凯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所在、民心之所向前言新环保法的修订背景

2014年4月2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环保法修订案。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新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二、新环保法的修订背景352023/12/2235基础法律(基本法)将提升相关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违反的性质将由“违规”变“违法”。由环保部门起草全国人大审议宪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务院环保部门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全国人大起草(一)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一、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特点2023/12/2236一、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特点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12月28日)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28日)(一)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史上最严环保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环保法因其创新范围广、变革力度大、措施严厉而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污染“零容忍”的态度。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说“新的环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382023/12/2238从条文结构上来看,新环保法由六章变为七章,由47条增至70条。基本理念作出重大调整突出强调政府监督责任和法律责任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2023/12/2239新法中的“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全新表述,是对原环保法的重大修改。主要体现在:使环境保护变为套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紧箍咒”,要发挥减排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作用,使“脱缰野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千里马”。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一)基本理念作出重大调整2023/12/2240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打破只依靠“末端治理”来解决环保问题的局限,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来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一)基本理念作出重大调整2023/12/2241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强化政府责任是此次修订的重点,新法改变了重政府权力轻政府责任、重政府主导轻公众参与的局面,增加了对政府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规定,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了问责机制。对政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包庇环境违法行为等九种行为,规定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后果严重者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引咎辞职。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

(二)突出强调政府监督责任和法律责任2023/12/2243新法赋予公众、新闻媒体对政府的监督权,并认可越级举报制度。新环保法颁布后,政府环保部门管理人员普遍感到压力巨大,以前的“保护主义、好人主义”将难以盛行,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人员势必严格执法、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行政许可是公众监督的重点领域。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

(二)突出强调政府监督责任和法律责任2023/12/2244企业环保管理旧思维受到严重挑战企业惯用的“环保问题靠协调解决”的思维方式难再行通企业协调政府及其环保主管部门的手段受限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新法创新完善了10大环保管理制度,包括:生态红线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制度、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跨行政区域的联合防治机制、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应急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是新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项创新性环境政策。习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特殊保护区域则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1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2023/12/2247条款号第29条新增内容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重点生态功能区:指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5类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地域空间;生态敏感区:指土壤侵蚀敏感区、沙漠化敏感区、盐渍化敏感区、冻融侵蚀敏感区等易于发生生态退化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与生态红线制度有关并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不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发建设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生产设施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影响其功能,不得破坏其自然资源或景观区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缓冲验实《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排污许可证制度第四十五条:国家依法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应按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不按照许可证的要求排污同样是违法行为,如比较常见的超标超总量排放、擅自改变污染物的处理方式和流程等。2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制度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制度目前,每个县、区、市、省,以及大的企业,都被分配了一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而且每年都必须下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减排”。如果没有富余总量指标或减排任务没完成,环保部门将停止审批整个区域或者企业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这就是被称为“区域限批”的行政手段,以总量定项目。2013年8月,集团公司由于未能完成2012年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而被环保部实行“环保限批”,直到2014年4月才被解限,对“环保限批”有着切肤之痛。3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自考核结果公布之日起,暂停审批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除油品质量升级和节能减排项目之外的炼化建设项目环评。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虽然我国2002年就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但近年来未批先建的现象屡禁不止。主要是罚款额度低,只罚款5-20万元,一些企业宁愿受罚也要未批先建,另外现有的允许“限期补办”的规定,导致一些项目“先上车后买票”。这次新法修订,堵住了现有规定中“限期补办”的漏洞,对于未批先建的,规定直接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未批先建的违法项目,不能再通过补办手续的方式“补票”。4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第61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这次修改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三项具体的环境权利,是新环保法的一大亮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5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这次修改扩大了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政府不仅公开环境质量信息等,还具体到每一个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突发环境事件,并且还要将企业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不仅政府要公开,重点排污单位也要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新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符合条件的社会性公益组织可依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必须受理。据初步统计,全国符合条件的组织在300家以上。6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2013年11月,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非法排污事件被央视曝光后,中华环保联合会向北京市中院提起环保公益诉讼。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三)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按日计罚,罚款额度不设上限。原环保法规定可以对违法企业处以罚款措施,但未规定具体罚款额度。在后来陆续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中,一般也都对罚款规定上限。2005年吉林石化松花江污染事故,当时被处以100万元的罚款,已是《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罚款最高限。1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而今年环保部负责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高了罚款额度,规定一般或较大大气污染事故,按照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计算罚款,重特大事故按照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罚款,另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还要处以一年收入50%以下的罚款。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新环保法设立了更为严格的“按日计罚”制度,罚款额度不设上限。主要适用于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情形,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日连续累计处罚。--第五十九条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超标超总量排污、未批先建排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通过暗管、渗坑渗井等方式排污,本法赋予地方性法规可以增加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2023/12/2265罚款数额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实行按日计罚后,行政罚款数额大幅提高,如重庆从2007年实施按日计罚,对违法排污的个案罚款最高达3000多万元。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新增查封、扣押制度,加强环保部门行政执法权。第二十五条:对违法排污的企事业单位等,县级以上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适用6种情形:2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废、有放射性的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第60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非法排放、倾倒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化工等工业污泥的;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后,未按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法排污的;其他。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新设限产、停产、停业、关闭处罚,扭转企业限期治理弊端。企业若不抓紧进行达标整改,将会面临限产、停产、关闭、按日计罚等严厉的处罚措施。3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新增行政拘留措施,加重处罚。公安机关对以下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4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变化(四)极大加强了惩处力度与刑法衔接,规定“环境污染罪”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