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周礼·地官·乡大夫》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 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可知,西周时期,国君遇到重大问题时需征求“士大夫及庶民”的意见,说明此时的政治仍带有原始民主的色彩,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民众参政热情高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儒家民本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天下共主的局面”指的是各诸侯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清会典》称军机处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俸禄。《枢垣记略》记载:“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说明清朝军机处()A.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 B.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C.服务于专制皇权强化的需要 D.政治职能存在着单一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兼任不再加品级和俸禄……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可知,清朝军机处没有公署,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俸禄,同时跪受笔录,本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服务于专制皇权,C项正确;军机处并没有决策权,排除A项;“革除了”,表述夸大,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军机处是服务皇权的需要,并不能说明政治职能单一,排除D项。故选C项。3.屋大维统治时期,对元老院进行清洗,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并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据统计,在屋大维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而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这反映出该时期罗马()A.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B.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C.重视发挥元首在法律中的作用 D.强化了社会等级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屋大维执政时期,形成元首制,掌握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和立法权,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反映出该时期罗马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B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贵族元老院掌权,但材料未体现贵族寡头特征,排除A项;据材料“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体现了元首在法律中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独裁统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等级,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时间内容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701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17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1876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1884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 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 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89至1884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1876年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1884年英国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由此可见,1689~1884年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渐进性的特点,D项正确;“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表述正确,但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点,并不是滞后性,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贵族色彩的不断淡化,排除C项。故选D项。5.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材料中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有利于团结抗日根据地的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没有削弱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排除B项;C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只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不能增强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D项。故选A项。6.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向社会公布。根据统计,通过选民资格审查的人数占成年人口总数的97.18%。1954年,在开展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过程中,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的地方超过90%,共收到100多万条意见或建议。据此可知,新中国的这些民主实践()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C.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增强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195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过程中参与者众多,说明这些民主实践增强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D项正确;民主实践“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说法有些绝对化,排除A项;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不是民主法治建设,排除B项;这些民主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7.商鞅变法时,“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措施()A.利于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 B.激发了地方强宗大族斗志C.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D.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实行了什伍连坐制度、强制拆散大家庭、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国家实力,A项正确;“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与激发斗志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奖励军功推动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排除C项;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并非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8.1909年,清政府成立直隶咨议局,选举出议长和副议长、常驻议员等,负责本省应行应革事件,议决岁出入预、决算和税法及公债,直隶咨议局成立后成为地方势力和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的大本营。这表明直隶咨议局的成立()A.体现了清政府探索中央集权体制改革 B.表明民主共和已成为大势所趋C.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反映出维新派获得政治主导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政府成立直隶咨议局,采用民主的方式,选举出议长和副议长、常驻议员等,成为地方势力和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的大本营,表明直隶咨议局的成立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在直隶进行,是清政府探索地方政治体制改革,排除A项;“民主共和已成为大势所趋”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维新派的主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9.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据此可知,唐朝()A.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 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皇权C.中枢机构设置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可知,唐朝御史台之下设置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下属机构,各掌具体不同的监察事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宋代台谏合一,时间不符,材料也未涉及,排除B项;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不是中枢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0.《明会典》载:“凡在京堂上、正佐官考满三年、六年,俱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员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至于六部五品以下官员“历任三年,听于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惰,从公考核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核”,再由吏部覆考。明朝的这些做法()A.意在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体现了决策机制的变化C.助推官僚机构的相互制衡 D.保障了官员素质的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凡在京堂上、正佐官考满三年、六年,俱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员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从公考核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对于在京堂上活动的官员由皇帝亲自监察并由皇帝做决定,对于中下级官员监察由监察部门考核,较为严格,这些做法旨在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A项正确;决策机制的变化,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相互制衡”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保障了官员素质的提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1.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为了公开与竞争考试以测验申请现在已分类的或依此分类的公职之人员合格与否,这类测验在种类上必须有实务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他们希望被指派的职务之相关能力与资格的那些相关事项”。这一规定()A.有效地解决了政治腐败的问题 B.确保了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C.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D.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美国)。根据时间“1883年”可知,当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材料“这类测验在种类上必须有实务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他们希望被指派的职务之相关能力与资格的那些相关事项”可知,美国文官考试要求务实性,这迎合了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C项正确;有效地解决了政治腐败的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确保了行政效能的整体提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A.保证了政治和管理的结合 B.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 D.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选用与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可知,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保持中立性原则,不参与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有利于保持行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B项正确;保证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A项;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是对于文官的管理,西方的职业文官一般指事务官,而西方的政务官一般有任期限制,且随政党共进退,排除D项。故选B项。13.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学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如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还具体规定了学堂各级毕业生的选录方法,如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这些规定表明,清末()A.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 B.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新旧并存色彩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得以奠定 D.学堂选官已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可知,清末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的新旧并存色彩,B项正确;清朝没有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1905年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14.我国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等类别,职位分类侧重资历条件和职务、职责相结合。这一规定()A.适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B.有助于选拔和培养通才型人才C.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 D.旨在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材料“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等类别”和所学可得出,中国公务员分类精细化,这有利于促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A项正确;据材料“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等类别”可知,需要选拔和培养专业技术型、管理型和通才型人才,选拔和培养通才型人才只是公务员人才的其中一类,排除B项;公务员制度未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廉政建设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5.魏明帝制定新律时,首次将“八议”制度正式纳入国家法典。所谓“八议”,即对八种权贵人物,“大者必议,小者必赦”,官府不得专断。史载,东晋成帝时,庐陵太守羊聃为非作歹,滥施刑杀,论罪当死,但因景献皇后是其祖姑,属议条之列,竟免处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司法程序具有随意性 B.法律制度相对宽松C.法律特权性色彩深厚 D.门阀政治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八种权贵人物”“官府不得专断”“属议条之列,竟免处死”可知,官府必须遵守“八议”制度且属“议条”之列的人犯罪可免处死,可见这一时期法律呈现出浓厚的特权性色彩,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在司法过程中权贵人物的特权,并非随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权贵人物的特权,并非法律制度的宽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门阀政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北宋“蓝田四吕”《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旨在弘扬传统儒家思想 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德业相劝”“孝尔父母,敬尔兄长”“重人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乡约的道德教化,没有体现等级制度,排除A项;乡约的主要目的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排除C项;中国古代乡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没有体现乡约实施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认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国或封国权力过大,中央政权无法对其有效控制,最终采用了郡县二级制的治国方式。西汉初期,刘邦吸收周代的封建制和秦朝二级制的优缺点,形成西汉特有的既有封国存在,又采用了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的体制。到了东汉末年,原来只是虚设的州演变成一级行政机构,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就此形成。隋朝对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有效治理,主要做法是撤郡、并省州县,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唐朝进一步对州县进行合并,同时,设立“道”来划分监察官员的巡察区域。唐后期为了边防军事需要设立方镇(亦称藩镇),道与方镇逐渐融合,演变成了一级行政机构。于是,地方行政层级体制从原来的二级制变成三级制。——摘编自宋学文《中国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历史嬗变规律辨析》材料二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谷”,不许地方州郡一级长官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天下土地形势,根据交通线设置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分别掌管地方的军、政、刑、财,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而言,行政层级少,则管理幅度大,容易失控;行政层级多,则管理链条长,效率低下。因而,地方行政层级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存在一个可容忍的变动区间。地方行政制度的这种内在要求,接纳中央集权演变而来的新的高层政区,必须使原有的高层政区级别逐层下降,或取消,以保持地方行政层级的相对平衡。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博弈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唐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答案】(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吸取前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教训;地方幅员扩大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2)主要措施: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削弱州郡长官权力,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立转运司在内的四个平行路级机构;增设通判制约知州。(任答两点即可)规律: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县级政区保持相对稳定;沿袭前代制度损益变革。(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至唐的中国。根据材料“秦始皇认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国或封国权力过大,中央政权无法对其有效控制,最终采用了郡县二级制的治国方式。”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秦始皇认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国或封国权力过大”“西汉初期,刘邦吸收周代的封建制和秦朝二级制的优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吸取前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教训;地方幅员扩大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主要措施,根据材料“‘杯酒释兵权’,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谷’,不许地方州郡一级长官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削弱州郡长官权力,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根据材料“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分别掌管地方的军、政、刑、财,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可得出设立转运司在内的四个平行路级机构;根据材料“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得出增设通判制约知州。第二小问规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县级政区保持相对稳定;沿袭前代制度损益变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近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城邦伦理向法权制度转变的过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和欧洲启蒙时期政治文明的萌芽与催生,都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进入近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走向伦理与制度的结合,从伦理价值向法权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西方近现代在社会政治形态中所确立的法律观念,在政治文明中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近现代的法律观念是以人权为基石建立起来的,个人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政治权力被有效地制约与限制。在近现代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奠定了一系列政治文明的基本原理。——摘编自戴木才余小江《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政治文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一:

论题: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原理的确立。

阐释:根据人民主权原理,人们应当直接统治自己,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拥有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对管理国家事务享有同等的发言权。代议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之一,是人民主权原理的实现和表达形式。代议制意味着:第一,由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在议行合一体制下,代议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议行分立体制下,代议机关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行使国家立法权。第二,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由有选举权的人民定期、直接或间接地选举产生。第三,代议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有确定的任期,到期就必须重新选举,组成新的代议机关。第四,代议机关拥有的国家权力通过举行的各种会议来行使,代议机关的组成人员通过享有议员或代表法定的权利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行使。第五,代议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从权力获得到权力实现都由明确的法律规定来保障。这些规定应当主要是程序的,而程序应当是本位的。

示例二:

论题:分权与制衡原理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阐释: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联系历史和现实,提出了分权和制衡学说,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管理国家、运用权力,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指导;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为约束权力、防止权力被少数人垄断和滥用,结合各国国情,将国家权力合理划分并相互制约,实行三权分立制,强调立法、行政与司法权的独立性及相互制衡,通过联邦制,明确划分联邦与州的权力。分权制衡原则的实践,否定了封建专制和权力腐败,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权利,是政治文明和历史的进步,但是,权力制约原理只是对权力的制度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专制与权力腐败,也不能绝对保障公民权利。

总之,分权与制衡原理是历史的产物,既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又有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明确本题主题是“西方政治文明”;然后,从题中所给的文字材料“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西方近现代在社会政治形态中所确立的法律观念,在政治文明中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结合所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如分权与制衡原理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接下来,考生需要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政治文明”,对个人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如用西方资本主义分权与制衡原理的形成与实践,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如明确分权与制衡原理是历史的产物,既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也有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论题也可以选择代议制民主原理的确立、城邦伦理向法权制度转变等;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相应赋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当时由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令,责成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查访其所辖的基层官吏及百姓,按不同的科目标准选出优秀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汉末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思想,后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获得举荐机会的大多是官僚地主和豪门子弟,且察举制的选举对象完全是被动的。隋朝时,科举制出台。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帝。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自愿报考。与察举制把道德、品行和才能作为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不同,科举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或谓“以文取人”,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摘编自张会霞《我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的演进评析》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而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870年,格莱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答案】(1)主要特点:选任对象范围扩大;选任方式趋向客观;选才标准趋于简化;选任权力集中于中央。(2)背景: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启蒙运动及近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英国产生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引起人民不满。启示:公务员考录应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自愿报考。”可知选任对象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一“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可知选任方式趋向客观;根据材料一“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文取人”可知选才标准趋于简化;根据材料一“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帝。”可知选任权力集中于中央。【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当今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可知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根据材料二“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可知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根据材料二“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及近代教育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二“而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可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英国产生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争引起人民不满。启示:结合所学可从公开公正、严格平等、择优录取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务员考录应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之际,作为治国理念的各派思想可以概括为,经由“一断于法”一变为“崇尚黄老”再变为“独尊儒术”三个发展阶段。汉代对法律的改革集中体现为“春秋决狱”,而不是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修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