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论语》基础全景式解读与训练_第1页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论语》基础全景式解读与训练_第2页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论语》基础全景式解读与训练_第3页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论语》基础全景式解读与训练_第4页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论语》基础全景式解读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论语》基础全景式解读与训练

【选材主题】

1.《为政以德》

2.《克己复礼》

3.《知其不可而为之》

4.《仁者爱人》

5.《君子之风》

6.《周而不比》

7.《诲人不倦》

8.《高山仰止》

9.《沂水春风》

10.《中庸之道》

【考点研究】

一、理解概括性填空

命题人为了确保填空题答案的可控性,一般都会在填空处前后增设一些语言提示,这些语

句不但是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依据,也是推断填空内容的重要凭借。

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日:“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

也。”(《论语•公

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题目]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

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

贡属于。(2分)[参考答案]德行言语[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

“你跟颜回比,谁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

呢?颜回听到一件事能够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

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啊;我同意你的看法,不如他啊。”

孔子对颜渊说:“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人任用就藏身民间,只

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

二、据文推断“三步法

【考题对接】

一、《为政以德》

(-)解释加点字词

1.子曰:“道①之以政②,齐③之以刑④,民免⑤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⑥。”

①道(#0):通“导二训导。

②政:法制,禁令。

③齐:整治,整顿。

④刑:刑罚。

⑤免:免罪,免祸。

⑥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2.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④而爱人,使民以时⑤。”

①道(dd。):通“导治理。

②千乘(sh©ng)之国:指国力中等的国家。

③敬事: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④节用:费用,用度,节约用度。

⑤以时:接时,指不违农时。

3.使民敬、忠①以劝②,如之何?

①忠:对人对事尽心竭力。

②劝:努力。

4.子曰:“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北极星。这里比喻统治者。

5.子适卫,冉有仆。

仆:驾驭车马,赶车。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东蒙主:祭祀东蒙的主持者。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文德:指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

8.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之内:指内部。

9.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攻:批判,指责。

10.-,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1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偃:仆,倒伏。这里比喻被折服,被感化。

12.羿善射,臬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不得其死:不能善终。

得死:指得以接照自然寿命正常死亡。

13.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躬稼:亲身从事耕种。

二、《克己复礼》

(-)解释加点字词

1.一日克①己复礼②,天下归③仁焉。

①克:约束。

②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③归:赞许。

2.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乎③文④哉!吾从周。

①监(JM:通“鉴”,借。

②二代:指夏代和商代。

③郁郁乎:文采丰富的样子。

④文:完美。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常和向往。

4.孔子谓①季氏:“八僧②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①谓:评论。

②俏(yi):古代的乐舞,八人为一行,叫一僧。接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僧,诸候六僧,大

夫四僧,士二僧。季氏为大夫,应该用四僧,用八倍是对天子礼的僭(jidn)越。

5蒯不觥,辄哉!蒯哉!”

这句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的现象发出的感叹。

6.天下有道①,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②;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③。

①有道:指政治清明。道: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

②自天子出:指西周时期大一统的情况。

③自诸侯出:指春秋时代大国称霸的情况。

7.自大夫出①,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②,三世希不失矣。

①自大夫出:指春秋末期侯国卿大夫专权的情况。

②陪臣执国命:指大夫的家臣掌握国家政权。

8.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不议:指政治清明,无可非议。

9.必也正名乎!

②正名: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10.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③阙如: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

11.其为人也孝弟。

弟(ti):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

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务:致力,从事。

13.色①难。有事,弟子②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①色:指侍(shi)奉父母时应该保持的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②弟子:即子弟。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

③先生:年长者。

④馔(zhudn):吃喝。

14.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丧(sdng)指为父母守丧的期限。古代规定,孝子在此期间停止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悼。

15.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①,钻燧改火②,期③可已矣。

①升:登,谷物登场。

②钻燧(sui)改火:指新的一年开始。

③期⑴):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

16.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通丧:通行的丧礼。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孔子沐浴而朝。

沐(mil)浴:指斋戒。古代在举行祭祀或其他典礼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

以示庄重和虔(qidn)诚。这里孔子在报告公前斋成沐浴,表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2.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从大夫之后:谦词,意思是身为大夫。孔子做过鲁国司寇,属大夫阶层。这时孔子已经没

有官职,但仍以大夫身份关心政事。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①往者不可谏②,来者犹可追。

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这两句以凤比孔子。据说凤鸟世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

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

②谏:匡(kudng)正,挽回。

4.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5.夫执舆者为谁?

④执舆:执辔p州拉着马缰绳)驾车。“执舆”本是子路的职责,因子路下车间路,所以孔子

代他驾车。

6.且而与其从辟人①之士也,岂若从辟世②之士哉?

①辟人:逃避坏人。意味着还怀有与有道者一起整顿天下的志向。辟,通“避

②辟世:逃避社会,隐居。意味着对政治彻底失望。

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①,以杖荷②臻③。

①丈人:对老人的称呼。

②荷(网:扛,担。

③族(dido):一种除草用的农具。

8.不仕无义①。长幼之节②,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③。

①义: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②长幼之节:长幼之间的礼节。荷窿丈人“见其二子”说明他重视长幼之节。

③大伦:重要的人际关系。指“君臣之义”而言。

9.晨门曰:“奚自?”

晨门:主管城门夜启闭的人。

10.鄙①哉!磋磋②乎!莫己知也,斯己③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④。

①鄙:偏狭。

②硅羟(依ngk©ng):象声词,击磬的声音。又形容词,识量浅狭、固执(zhi)而不顾大义

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借硅羟的磬声批评孔子一味追求济世是浅薄固执。

③己:守己,指洁身自好。

④深则厉,浅则揭:语出《诗经•邺b图风•匏pao有苦叶》。这里比喻做事情要通达权变。

厉,穿着衣裳(shang)涉水。揭,提起衣裳。

11.凤鸟不至,河①不出图②,吾已矣夫!

①河:黄河。

②图:传说中的一种神秘图形。据说伏羲曾据以创制八卦。古人认为风鸟至、河出图为圣

人受命的祥瑞,意味着将出现太平盛世。

四、《仁者爱人》

(-)解释加点字词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①仁:指仁人。

②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

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Shu):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对人尽心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所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j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何事于仁!必也圣①乎!尧舜其犹病②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

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①圣:耳聪目明,无所不通。指智慧和道德都达到最高境界。

②病:这里是“以为难”的意思。

③近取譬:从近处寻取譬喻,即拿自身打比方。

4.愿无伐①善,无施②劳。

①伐:夸。

②施:夸耀,表白。

5.子见齐衰者①、冕衣裳者②与瞽(gu)者。

①齐衰(zicui)者:泛指穿丧服的人。齐衰,古代丧服的一种,用熟麻布做成,下边缝齐。

比齐衰重的叫斩衰,用粗生麻布做成,左右及下边均不缝齐。

②冕衣裳(chdng)者:指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贵族。冕,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衣,

上衣。裳,下衣,相当后来的裙子。古代无论男女都着裙。衣裳在这里指大夫以上的

人祭祀(si)朝会等场合穿的正式服饰。

6.子钓而不纲①,弋②不射宿。

①纲:大绳。这里指一种捕鱼方法,即用大绳横遮流水,绳上再用生丝拴(shudn)着一连

串钓钩以取鱼。

7.管仲相(xidng)桓公,霸诸侯,一匡①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②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③也,自经④于沟渎(du)而莫之知也!

①匡(kuang):正,匡正。

②被(pi)发左衽卜而):披散头发、左开衣襟。这是“夷狄”的习俗。被,通“披北左衽,

在左边开衣。

③谅:信。这里指小信。

④自经:自缢(yi)。

五、《君子之风》

(-)解释加点字词

1.志于道,据①于德,依于仁,游②于艺③。

①据:执守。

②游:广泛涉猎。

③艺:六艺,即礼、乐、射、御(驾车)、书(六书,文字)、数(算术)。

2.君子义以为质①,礼以行之,孙②以出③之,信以成之。

①义以为质:即“以义为质"。质:根本,基础。

②孙(xim):通“逊”,谦逊的态度。

③出:指说出,谈论。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志士坚守节操道义的人。

4.士①志于道,而耻恶②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①士:学习道艺的人,读书人。

②恶:坏,不好。

5.饭①疏食②,饮水③,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①饭:吃。

②疏食:粗糙的饭食。

③水:冷水。对“汤”(热水)而言。

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捷而又变动自如,其特点有似

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这里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好。

8.君子质①而已矣,何以文②为?

①质:指本质纯真朴实。

②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9.驷不及舌①。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鞫犹犬羊之鞫②。

①驷不及舌:意思是说出的话四匹马拉的车也不回来。驷,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这的一

组马叫驷。也指四匹马拉的车。

②虎豹之革享(kub)犹犬羊之醇:意思是,虎豹的皮与犬羊的皮毛色花纹不同,如果去毛,其

革使无区别。这里是以毛比喻“文”,强调文的重要性。鞫,去毛的皮,即革。

六、《周而不比》

(一)解释加点字词

L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2.君子矜(jin)①而不争,群而不党②。

①矜:庄重自持。

②党:结党营私。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①,察其所安,人焉庾②哉?人焉廖哉?

①由:经由,经历。

②庾(s6u):隐藏。

4.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党:类,类别。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

损矣。

①谅:诚信,形作名,诚信的人。

②便辟(pidnbi):谄(chan)媚逢迎。

③善柔:假装和善。

④便佞(pidnning):巧言善辩。

6.躬自①厚②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①躬自:自我。

②厚:指厚责。

7.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wG自辱焉。

道(而o):通“导”,劝导。

8.君子以文①会②友,以友辅仁。

①文:文章学问。

②会:结交。

七、《诲人不倦》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唯上知①与下愚②不移。

①上知:上等的智者。

②下愚:下等的愚人。

2.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3.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

①文:历史文献。

②行:社会实践。

③忠:待人尽心竭力。

④信:办事诚实可信。

4.言语:宰我,子贡。

言语:辞令。

5.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文献。

6.尝独立①,鲤趋②而过庭。

①独立:指孔子一个人站在那里。

②趋:按(an)照礼的规定,臣子经过君主的面前,儿子经过父亲的面前,都要小步快走

以示谨敬。

7.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时代,外交场合中多通过诵读《诗经》有关篇章来表达自己的意

见,熟习《诗经》是外交人员从容应对的必要条件。

8.不愤不启①,不怫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①启:开导。

②俳(fei):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

③隅(yii):方位。一般有四方。

④反:还复,这里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

9.赐也何敢望回?

望:比较,同……相比。

10.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与(yO):赞同。

11.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如切(qi@)如磋(cud),如琢(zhud)如磨:这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句子。切磋

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切,切(qi@)削(x母o),加工玉器的方法。磋,磨

治,加工象牙的方法。琢,雕刻,加工骨器的方法。磨,加工石器的方法。子贡这里

引用诗句,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12.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①而在知来②者。

①往:过去的事,这里指己言已知的事。

②来:本来的事,这里指未言未知的事。

1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

曰:“礼后乎③?”子曰:“起④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①巧笑倩(qi£n)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xuan)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第

三句当是逸诗。巧笑L美好的笑容。倩:面颊(jia)美好。盼:黑白分明。素以为绚,

即“以素为绚”,在素的基础上画彩色花纹。素,白色的绢(ju£n),引申指白色的底

子。绚,色彩繁盛的样子。

②绘事后素: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即先有了底子然后绘画。

③礼后乎:子夏从诗句的讨论联想到礼与仁义的关系,提出礼后于仁义即礼以仁义等道德

修养为基础的看法。礼,指礼仪容止,相当于“绘”;仁义等美质相当于“素二

④起:启发。

14.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指敢作敢为。兼,倍。

15.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述:传述,阐述前人成说使之流传。

1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作:创作,创造。

17.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①,《雅》《颂》各得其所②。

①乐正:音乐得到厘(II)正。

②《雅》《颂》各得其所:《雅》《颂》,指乐曲而言。得其所,一指乐曲本身的音律得到协

调,一指乐曲所使用的场合得到适当安排。

八、《高山仰止》

(-)解释加点字词

1.归与!归与!吾党①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③,不知所以裁之④。

①党:指家乡。

②狂简:狂:狂放。简:大,指志大。

③斐然成章:喻指文化知识已然灿然可观,即已“博学于文”。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

有条理的花纹。④不知所以裁之:喻指弟子尚不知“约之以礼

2.子路,行行如①也。冉有、子贡,侃侃如②也。

①行行(hanghang)如:刚强的样子。

②侃侃如:和乐的样子。

3.暴虎①冯河②,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③,好谋而成者也。

①暴虎徒手搏虎。

②冯河:徒步渡河。

③惧:警惕、谨慎。

4.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②。”

①瑟:这里指子路鼓瑟的技巧和内容。

②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代房屋建在高台上,房屋前半部分是堂,用以举行吉凶大礼,

堂后面是住人的室。人门后沿台阶走上去才能登上堂,经过堂以后才能进入室。这里

是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妙。

5.颜渊死。子哭之恸。

恸:过分哀痛。

6.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①。夫子莞尔②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③?”

①弦歌之声:这是推行礼乐教化的表现。弦,指琴瑟。

②莞(wdn)尔:微笑的样子。

③割鸡焉用牛刀:喻指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这是孔子欣喜时的玩笑话。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①。夫子循循然②善诱人,博我以文③,约

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④,卓尔⑤。虽欲从之,末⑥由⑦也已。

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几句是说孔子的学说高深难测,无所不

在。

②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③文:文献。

④所立:指孔子创立的新说。

⑤卓尔:高高地竖立、超群出众的样子。

⑥末:无。

⑦由:途径。

九、《沂水春风》

(-)解释加点字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居:闲居,平常。

2.千乘之国,摄①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②之以饥僮③;由也为之,比及④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⑤也。

①摄:夹。

②因:叠加,增添。

③饥憧:通常泛指饥荒。饥:谷物失收。馈:菜果失收。

④比及:等到。

⑤方:义。

3.夫子哂之。

哂(shmn):微笑。

4.方六七十,如①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②曰其礼乐,以俟③君子。

①如:或。

②如:若,至于。

③俟:等待。

5.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①,如会同②,端章甫③,愿为小相④焉。

①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②会同:这里泛指外交会见。会,指诸侯会盟。同,指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③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端,玄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

帽的名称。这里都用为动词。

④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6.鼓瑟希,铿尔①,舍②瑟而作③,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④。

①铿伙©ng)尔:形容推瑟发出的声音。

②舍:舍开,这里指放下。

③作:站起来。

④撰:述。

7.莫春①者,春服②既成,冠者③五六人,童子④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⑤,咏而归。

①莫(mil)春:即“暮春”,夏历三月。

②春服:夹(jia)衣。

③冠者:指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④童子:指成童,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

⑤舞雪仪力):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雪祭有歌舞,故称舞零台。

十、《中庸之道》

(-)解释加点字词

1.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②矣乎!民鲜久矣。

①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

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

②至: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

①适(出):亲厚。

②莫:淡漠。

③义之与比:即“与义比”,跟义在一起。指以义作为与人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