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学习目标:1.揣摩文章语句,赏析景物描写。2.感受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真挚情感。学习重点:赏秋景、析秋情、品秋味,感受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沉感情。学习难点:品味故都“清、静、悲凉”的意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有其蓬勃,夏天有其妖娆,冬天有其庄重,秋天却有其独特的深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秋挥毫泼墨,为秋放纵笔端,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瑟凄凉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斑斓,从“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哀怨缠绵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辽阔壮美,文人雅士歌秋、颂秋、悲秋、怨秋,秋在他们的笔下变得姿态万千,摇曳多情。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天该是怎样的一种情调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一起走进故都,去品味故都的秋味。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感受秋味文本赏析一
郁达夫说:“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和人生的心情。”
课前要求同学们熟读课文,我想问一问: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喜爱)1.哪些语句能够比较直接的体现出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的呢?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呢?除了这一句,课文里还有一些,同学们再找一找。
这些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眷恋、赞美之情。除了写北国之秋,文中还写到了南国之秋。
1.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2.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好,作者意在北国之秋,却又提到了南国之秋,其用意是什么呢?
以南国之秋来反衬北国之秋,说南国的秋天“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言外之意,是想烘托出北国之秋------
也就是说,北国的秋味十分浓厚、浓郁、深沉!几乎随处可见。那么,郁达夫所爱的是故都之秋的什么特点呢?文中有一句原话可做概括,请找出来。(提示:秋天可爱之处很多,杜牧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他爱的是秋色的绚烂;刘禹锡喜欢“晴空一鹤排云上”,他爱的是秋天的生机。那么,郁达夫所爱的是故都之秋的什么?)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一句就是文章的“文眼”。就是故都的秋味。(板书:秋味、清、静、悲凉)四、深入探究,品味秋味文本赏析二围绕
“清、静、悲凉”,作者描绘了许多景。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3—11段,思考下列问题:
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选择你喜爱的语段,结合景物描写,品味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勾画,先美美地读,再细细地品。温馨提示:
圈起呈现出色彩的词语,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先独立思考,分析、概括。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最后由代表发言。我们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从第3段赏起。
首先欣赏一段视频朗诵,来感受这段文字中的独特情感。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读时注意:读本文,宜慢不宜快,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读出作品的“原味”,要字正腔圆,情感饱满,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配乐朗读)(作者没有特意雕琢字句,但优美的、精彩的语句很多,请继续品味。)第4段: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感触颇深,我也有一些感受:秋槐落蕊:
“落蕊”于夜间悄然坠落,不是一朵两朵,而是一大片一大片,如此细微、如此柔弱、如此无声无息,既经不起秋风的肃杀,又容不得人们长久注视,只在地上给人留着些柔软的记忆。
这是一种生命的凋零,一种耗尽生命的悲壮,当扫街的一阵扫过之后,它就消失得干干净净。既然已经消失,本可以不再凝想,地上却偏又留下了“扫帚的丝纹”,那一丝一丝的纹路,不正是槐花生命悄然逝去的痕迹吗?
想起《葬花吟》中的两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算是对这凋零的美丽的落蕊的一种礼赞吧。一片飘零的槐蕊能打动情思,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的悲凉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让我们齐读第四段文字,感受作者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第5段:不禁想起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中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耳听悲凉声,心有悲凉情。第6段:“息列索落”这个词很有味道,我们读文章,仿佛雨的声音就在耳边,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云的景象,雨的阵势,写得活灵活现,说明作者观景非常细致。第7、8、9段,都市闲人话凉(请两位学生来读)你们来读一读这有意思的对话,老师提示一下,注意“天”的卷舌和“了”字的拖音。第10段: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感受一下“阵”和“层”的不同音韵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哪一句效果好?
(“层”字是平声,显平和,更符合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阵”字往下压,显得有些急促,显然第二句效果好)都市闲人仅仅是在话“天凉”吗?
(不只是,都市闲人的悠闲里包含着几分落寞和惆怅)落寞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又是一个萧瑟的秋天来了,预示着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不由得不有所感叹啊,这种对天凉的感叹正好和作者心境的清静和悲凉是契合的。
没有名姓的都市闲人是故都一道特有的风景线,作者郁达夫先生,在茫茫人海中,能够听得到他们的微叹,感受得到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这充分反映出他极高的文人趣味,而从小受到古诗词熏陶的作者,认为这平平仄仄的歧韵“来得正好”,正说明他是极喜欢这种清净、悲凉的氛围和意境的。同学们说了很多,我把同学们的探究和老师的看法总结一下:
文章描绘了芦花、槐蕊、碧空、蓝朵、青布、秋枣、柳影、夜月等景致,以灰白色、青蓝色、暗黑色等冷色调的色彩来点缀故都的秋,不禁感叹:故都的秋好冷清啊!冷清的透人肌骨!而聆听虫唱、钟声、蝉声、鸽声、风声、雨声、人声、帚声这些声音,又让我感叹故都的秋好寂静啊!
我们常说“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看似是客观描绘,实则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作者以情来驾驭景致,又以景来彰显情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写尽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有独钟的感受!文本赏析三可是,作者为什么喜欢“悲凉”的情感呢?(生谈)我来补充一些资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龙儿的远去(作者儿子的夭折),更添悲伤。一生漂泊不定,幼年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且个性忧郁善感。读了这些文字,你又有何感想呢?
国难家愁的情怀、个人忧郁善感的气质、文人悲秋的传统、对时间、生命流逝的感悟混杂在一起,使他有一种人生的悲凉之感。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文章的最后一段,再次感受先生绵绵的情思,深深的眷念!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秋是美的: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石家庄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试题和答案解析
- 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项目试题A卷
- 北京市亚太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题
- 养老行业人才培养计划
- 建筑装饰税务登记流程
- 资金管理财务总监招聘协议
- 媒体出版行业薪酬发放制度
- 机场停车位租赁合约
- 汽车销售公司销售顾问
- 通信基站建设招投标细则及记录
-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
- 完整版方法验证报告模板最终
- 电力管道资料表格(共30页)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豆豆家族》含PPT课件
- 【精品试卷】部编人教版(统编)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金属有机化学ppt课件
- 铜包铝线标准
- 数学说题稿(共4页)
- 门球协会章程
- 应急管理试题库
- 《各类事故应急处置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