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1课时课件11_第1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1课时课件11_第2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1课时课件11_第3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1课时课件11_第4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1课时课件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关汉卿

元杂剧与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约占元人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他的散曲,今存小令五十多首,完整的散套十二篇。《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一、宋元南戏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二、元代杂剧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三、明清传奇

明代初叶,在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我们将这一时期的戏剧称为“传奇”。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四、清代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梆子腔(即秦腔)、皮黄腔、柳子腔等。花部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___(时代)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杂剧角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其中________为男主角,________为女主角。金末元初

戏曲末旦净正末正旦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_________是杂剧的主要部分。一剧四折通常由_________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__________”,正旦主唱的称“_________”。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此“”。古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叫作“科”。唱白科唱主角末本旦本唱为主,白为宾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窦娥冤》──元朝关汉卿《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精忠旗》──明朝冯梦龙《清忠谱》──清朝李玉《桃花扇》──清朝孔尚任《汉宫秋》──元朝马致远《琵琶记》──明朝高则诚《娇红记》──明朝孟称舜《长生殿》──清朝洪升《雷峰塔》──清朝方成培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救风尘》──元朝关汉卿《西厢记》──元朝王实甫《看钱奴》──元朝郑延玉《中山狼》──明朝康海《墙头马上》──元朝白朴《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幽闺记》──元朝施君美《绿牡丹》──明朝吴炳《玉簪记》──明朝高濂《风筝误》──清朝李渔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中国古代十大才子书《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流行于元代的南戏四大奇书《拜月亭》《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预习提示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混淆)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则是看:只当是)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葫芦: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暄:温暖)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月一十五:每月十五)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亢旱:抵御旱灾)A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霜④亢旱三年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C2.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B理清本文戏剧情节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赏析第一部分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学生齐读)。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

思想感情?(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一、三。赏析第二、三部分

归纳人物、主题1.处理课后作业一三(略)2.朗读第二部分(抽读)第二课时(提示: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婆婆伤心。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作者突出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有何用意?(提示: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积淀作用。)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1.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2.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3.可以增强悲剧气氛;4.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赏析第三部分“无头愿”是什么意思?提示: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提示: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提示: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窦娥的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概括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