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_第1页
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_第2页
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_第3页
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_第4页
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在文化批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现代性文化批判,尤其是现代城市文化批判,在文化研究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喜剧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和机遇之一。在国内外已经学者的相关研究中,这个问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一、拱廊街研究计划的缘起瓦尔特·本杰明1892年7月15日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从1910年起,瓦尔特·本杰明开始为青年杂志《开端》(DerAnfang)撰稿。从1912年起,本杰明开始先后在布莱斯高的弗莱堡(FreiburgimBreisgau)和柏林研究哲学、德国文学和心理学。他曾经是柏林“青年演讲厅”的参加者,这是一个提供有关家庭和学校、艺术与性爱方面的资讯和讨论的青年中心。他还是“自由大学生协会”的成员。大约从17岁开始,本杰明的中心思想就是渴望能使文化、精神和宗教生活统一起来。除了犹太人之外,他还将“文人”看做是文化的代表。他对文化问题很是有兴趣。他在1914年与《开端》杂志疏远,并与该杂志的核心人物及其思想因为战争问题上的看法不同而决裂。后来因为青年运动的分化、失败,他对青年运动的兴趣丧失了,而对精神生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对没有文化的、无教养的人和事情表现出非常鄙视的态度。根据一些朋友的回忆,这个时期本杰明认为自己未来将会成为一名哲学讲师。在发表于1915年的《大学生生活》一文中,本杰明就着重强调,真正的哲学并不是范围狭小的学院专家哲学所提出来的那些问题,而是柏拉图和斯宾莎、浪漫派和尼采的那些问题。这些观点在一份写于1917的《未来哲学论纲》的手稿中得到了更为确切的表达。1918年至1919年期间本杰明为了躲避战争逃到柏林,他希望在那里取得博士学位。本杰明1919写作的博士论文《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观》通过申请,获得博士学位,这也是他实施未来哲学论纲的第一步。这项研究的主题是艺术批评的概念,他认为艺术批评是更完善的经验形式,作为冷静反思的某种形式被呈现出来的。文艺批评是本杰明在20世纪初到二十年代后半叶他最为用力的工作,也是本杰明在文艺批评上最为重要的著作生产时期。《歌德的<亲和力>》和《德国悲苦剧的起源》是1920年代本杰明篇幅最长的两部作品。它们与本杰明论艺术批评的书在基本精神上是相同的。发表它们是为了参加授课资格答辩,可惜的是,后者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艺批评著作之一,当时没有能够作为教授资格论文获得通过。本杰明转而努力成为德国一流的文学批评家。从1926年起他就频繁游历巴黎,在这里他收到那些超现实主义小说家们熏陶,这使他对现代文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构想充满了信心。但哲学方面的雄心也丝毫没有消减。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拱廊街研究计划开始实施了。这个计划源于他的一篇论19世纪巴黎拱廊街的随笔写作中获得的灵感。这个拱廊街研究占据了此后的整整一生。总的来看,他总是不断地打断这项研究去从事别的工作,又不断地返回到这项研究,但他最终也没能使这项工作超越零散的片断阶段。通过巴黎拱廊街的研究,他在城市中发现了现代性文化的密码,发现了现代文化和野蛮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一生中在不少城市中生活过,如柏林、法兰克福、巴黎、马赛、佛罗伦萨、那不勒斯、莫斯科。他善于从城市空间透视文化,透视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人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他对巴黎的研究,很多时候借助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波德莱尔对于巴黎的揭露使本杰明懂得,城市的文化现象是现代性文化的最好呈现甚至阐释。闲逛、品味、新奇、公园,都是文明的表征,但也是这种文明的堕落的表征。他的拱廊街计划总的来说就是这样的一幅时代的图景,当然这部著作到他去世都没有呈现出来完整的形态,虽然有一部《巴黎,19世纪的首都》这样与拱廊街计划有关的相对完整的著作出版。按照魏格豪斯的探讨,拱廊街研究与当时其他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探讨的是同一类问题:那就是力图了解资本主又。拱廊街研究也是本杰明与阿多诺在法兰克福进行的那些讨论中的关键点。对本杰明来说,这些讨论为“粗疏的拟古、简单的哲学化”时期划上了句号。可能是受到了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影响,或是受到了布莱希特的影响,1930年初本杰明告诉自己的一个朋友说,为了想继续他自己的研究,他将不得不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某些方面和马克思《资本论》的某些部分。通过这些讨论,本杰明那些新的问题与范畴展现出来:比如奢华舒适、内在、时尚、广告、卖淫、收集者、游手好闲者、赌徒、厌倦、光怪陆离,等等。这些讨论为阿多诺展示了新的思考视野,这些新视野是本杰明那不循惯例的艺术哲学和历史哲学开拓出来的,这种哲学通过社会日常生活的全景去寻求唯物主义的方方面面,并完全专注于对细节的阐释之中115。现代性文化的批判也得到深刻展示。值得重视的是,在本杰明的思想发展历史上,《单行街》(也有翻译为《单行道》)是值得重视的。大约从1924年开始,他就撰写《单行街》一书。这本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现代都市中的一些景观的散文式图绘。但是,从他的思想发展看,可能更加复杂。本杰明对西方文化中的概念性思维进行反叛,而用这种意象的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杰明自己更重视这种表述中对经验和直观的倚重译者前言。这也是拱廊街研究的先行杰作。二、宗玉走廊规划:现代城市文化的批判(一)西方学术的发展:从可能使用到20世纪的研究大约在19世纪中期以后,巴黎兴建了很多拱廊,这种拱廊是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廊,上有玻璃顶棚,下有走廊,将多个旅游、购物场所连接。在拱廊的两侧、顶上往往有一些特别的景观。但是这种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拆除。巴黎的拱廊街在19世纪被作为现代性的成就和象征。这引起了很多文化人包括本杰明的重视。他认为19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被拆毁,这意味着现代性的非永恒特征、变动不居性。他更是从波德莱尔的作品中中看到这种现代性的魅影。这也是资本主义的魅影,因为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拱廊是房子,也是街巷,充溢着一种商品形成和流动的意象,很暧昧,一如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这种“暧昧是辩证法的意象表现。”21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时代和它的辩证法。巴黎城和它的时代内在关联起来。本杰明试图以这个现象为基础展开现代文化的研究。从现有的资料看,他对与拱廊街研究的计划开始于1927年前后。这个计划一直到1940年本杰明自杀为止,断断续续进行。大约是1930年,本杰明重新开始自己的拱廊街计划,将这个计划争取纳入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项目中。这些研究也和当时他试图加入的法兰克福研究所大致有联系。1935年春,本杰明开始草拟《拱廊街计划》的提纲。阿多诺曾经提醒另外一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波洛克说,本杰明的著作将有过多的形而上学内容,不符合研究所的工作计划———就像阿多诺自己一些的著作那样。后来,和本杰明有密切交往的格蕾特尔、卡尔普鲁斯在1935年5月末写信给阿多诺,竭力推荐本杰明的研究,竭力破除两方面的疑虑257。本杰明也随后提出了自己的提纲。这次提纲写作非常成功。在收到提纲一周以后,阿多诺立即写信给霍克海默,坚决地支持本杰明。他已经相信本杰明著作原先所具有的形而上学的临时创作的性质,现在在拱廊街研究计划中已经完全消失了260。看来,本杰明试图运用作为辩证观念的“商品”概念把19世纪当做一种“风格”进行研究。而霍克海默支持这份提纲,认为本杰明的工作将会十分出色。1935年9月他给本杰明写信说,立足于细小的、表面的症状来把握时代的方法,在这里立刻显现出它的全部力量。这一次有一个同具体历史时期相联系的理论262。1936年《拱廊街》已经被研究所接受,成了一项得到资助的研究项目。1937年9月霍克海默访问欧洲时,在巴黎与本杰明进行了第二次会晤,他们的会晤非常成功,霍克海默认为本杰明和研究所的主流思想是最为接近的。1937年深秋,本杰明成为了研究所的固定成员。本杰明在1930年代后半期的所有较长的研究文章都由《社会研究学刊》发表,并或多或少地成为《拱廊街计划》研究的一部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准确地指出了当代的历史时刻,它构成了本杰明转向19世纪历史重构的转折点。在《爱德华·福赫斯,收藏者和历史学家》(1937年)中,本杰明最终完成了他的推迟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并有机会把自己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编年的构想与文化史的构想相对比,后者是由福赫斯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提出的,而本杰明在这里则对之提出了批判。《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1939年)是本杰明的《拱廊街计划》中围绕波德莱尔所描绘的有关巴黎的内容的第二种表述,第一表述是《波德莱尔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拱廊计划研究就是如此进入到研究所的重要支持项目中。(二)“社会民众的创造”是被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条件之一拱廊街计划要写很多部分。现在我们看到已经整理出版的手稿,包括摘录、评论、草稿等竟达1000页之多。根据魏格豪斯的考证,本杰明的《拱廊街计划》的大纲计划写六章:《傅立叶或拱廊》、《达古勒或立体透视图》、《格朗维耶或世界展览会》、《路易·菲利浦或室内布景》、《波德莱尔或巴黎的街道》、《奥斯曼或街垒》。这些现代都市文化为核心的简要透视中,拱廊、立体透视图、世界展览会、室内布景等作为集体梦境的腐烂的建筑残迹,同作为能够唤历史开放空间的景象的街道和街垒相对立,也同能够产生辩证想象的梦意识相对立276。这里的内容是以拱廊街计划为基础的,但是涉及很多的方面,比如立体透视图、世界博览会和室内装饰一类的城市意象来表示当代文明的状态和特征。在他的著作中,我们能够看到较为完整和明确的资料,主要是借助波德莱尔的描述和研究所做的工作。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巴黎,19世纪的首都》一书就是以波德莱尔的巴黎写作为核心的。拱廊街的建构与19世纪奥斯曼对巴黎城的改造的理念是一致的。他们“要用艺术目标来高扬基础的必要性。”51拱廊街首先给人们形成了一个机遇:很多人不仅仅要购买,购买这个社会的本质即商品,因为商品成为本质,物品成为膜拜的对象。同时有了很多的闲逛的机会。那里五彩缤纷,橱窗里展现的是这个时代的脉络和审美,货架上搁置人们的希望甚至梦想。商品生产的特点就是为市场而生产。这个时候,人们很多情况下不了解生产,生产的过程、生产的组织以及商品自身的特性。生产和消费有了非常大的差别,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消费者就是市场上的购买者。消费者在市场上变成了被服务的对象。如何才能够最大程度进行消费,除了购买力,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偏好。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这种偏好就是一种被商品生产者重视的品味。按照本杰明的分析,这种品味被重视,首先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获得利益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品味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精心掩饰专业知识匮乏的伪装。”177品味并非不可作为,对于生产者来说,这种品味是一种可以控制的东西,“对于厂家来说,其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新的消费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满足它可以牺牲其他消费要求,否则厂家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满足那些要求。”177这是因为,消费在这个时代是一种被畸形刺激的对象,刺激非常重要,这种刺激必须以一种很超越的形式即所谓的具有品味来进行,否则赤裸裸的兜售是不受欢迎的。这种品味不仅仅是消费者自己愿意的,也是追求的,甚至只有以这种形式、方式和心态消费,才能够使消费者自己充满超越感,充满自我实现的感觉。有时候,品味最重要,其他的应用功能就不重要了。只有所谓的品味满足了,那些和品味有关的功能的满足才可能变得容易满足。如果说不能满足品味,那么其他的功能的满足就可能很难完成了。比如,有些服装的设计中,经常以品味自居,衣服的蔽体、保暖功能不是重要的,品味最重要。甚至有些设计对功能的忽视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比如挂在臀尖上的低腰裤,对小孩子来说是不适合的。但是我们还是在市场上发现了很多的这种针对孩子的裤子。甚至将这个作为一种买点,打动家长来给孩子购买,并且让家长觉得让自己的孩子有时尚和品味。这种品味其实是一种遮掩,对无知的遮掩,对自己精神贫乏的遮掩,是对自己的缺乏的精神判断能力的遮掩。它的特点是,将遮掩还变成宣言,以宣扬自己的个性和品味。品味是一种社会的幻想,是社会民众的幻想,他们从这里获得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这里获得生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波德莱尔的作品中,商品生产的逻辑控制了一切。“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经验都不是得自于生产过程———不是得自于最发达的生产形式,即工业生产过程。但是它们都是以广泛曲折的方式源于生产过程。”180这些经验中,“最重要的是神经衰弱者的经验、大城市居民的经验和消费者的经验。”180敏感多心、偏安一隅、消费至上,这就是资本主义现代性文化的重要经验。生产是重要的,但是资本主义自身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的传统,这种文化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为在历史上很多马克思主义者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文化问题,其实资本主义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生产的经验的表现不是直接的,是和传统与环境有密切联系的。资本主义有文化上的自己的独特理解,这种文化特征表现为很多文化的幻境。文化幻境是重要的,有很多。比如巴黎被认为是奢侈与时尚的中心。品味在这里很重要,还有室内装饰做成幻境的设计和施工也值得注意。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了人的居住和工作场所的分离。甚至在这两个场所,这些都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一种幻境。按照本杰明的分析,“生活居所第一次与工作场所对立起来。前者成为室内。办公室是对它的补充。私人在办公室里不得不面对现实,因此需要在居室通过幻觉获得滋养。由于他不想让他的商业考虑干扰他的社会考虑,这种需要就越发显得紧迫。”17“对于私人来说,居室的幻境就是整个世界。在居室里,他把遥远的和久远的东西聚合在一起。他的起居室就是世界大剧院的一个包厢。”17甚至,“居室是艺术的避难所。收藏家是居室的真正居民。他以美化物品为己任。”18有关居室的艺术如此发达,当然也是如此赚钱,恰恰是利用了那些人的一种包厢感觉、一种世外天堂的追求而形成的。这种美化,也是物化的一种表现,将美感投射到普通的事物上,是人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即使这种选择带有积极、兴奋和让人愉悦的形式。居室里还有很多别的,“居住在那里就意味着会留下痕迹。在居室里,这些痕迹受到重视。被单、椅罩、盒子、罐子都被大量地设计出来。在这些东西上面,最普通的日用品留下了痕迹。同样,居住者的痕迹留在了居室。”19其实拱廊街计划是对现代性都市文化、空间文化体验的一种细致深入的探讨。都市的空间中,包括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中,都有现代文明的痕迹。在本杰明的研究中,在巴黎的街道上闲逛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都市对于那些闲逛人来说是外在的。闲逛者的目光是一种不能达到目的的目光,闲逛者处于一种不能完成自己的意志、徒有羡慕的状态。闲逛者是生活中的旁观者,“他的生活方式揭示了在那种抚慰人心的光环后面大城市居民日益迫近的窘境。”20很多人不能形成直接的购买和消费,不能为实现购买和消费去获得货币而忙碌。因为他只能闲逛,不能忙碌地融入。闲逛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和体验方式,“熟悉的城市在它的遮掩下如同幻境一般向闲逛者招手,时而幻化成风景,时而幻化成房屋。”20巴黎的幻境是多样的,有很多地方是如此的。当然闲逛的不仅仅是巴黎大街上的部分行人,也许知识分子也有这种状态。市场和知识分子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知识分子以闲逛者的身份走进市场,表面上是随便看看,其实是在寻找买主。”20这里现代性的知识和知识分子登场了。在都市文化幻境中,还有一种意象。闲逛者得到一种非常暧昧的体会。和古代建筑物的比较明晰的特征比较,现代性如拱廊一样不是很明晰的,因为拱廊是房子也是街道,这里有一种模糊性和暧昧性。“暧昧是辩证法的意象表现,是停顿时刻的辩证法法则。这种停顿是乌托邦,是辩证的意象,因此是梦幻意象。商品本身供了这种意象:物品成了膜拜对象。拱廊也提供这种意象:拱廊既是房子,又是街巷。妓女也提供了这种意象:卖主和商品集于一身。”21这里,本杰明提供的是一种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是很特殊的,有中介性,有模糊性,也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状态。但是这种辩证法也是毁灭的、也是一种病态的。这些也是在现代都市空间中随处可有的体验和感受。这里有一些重要的方面,人们闲逛的目的有时候是明确的,那就是欣赏新奇的东西。新奇对本杰明来说有很丰富的含义的,“新奇是一种独立于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品质。它是一种虚幻意象的根源———这种虚幻意象完全属于由集体无意识所产生的意象。它是那种以不断翻新的时尚为载体的虚假意识的精髓。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在另一面镜子里那样,这种新奇幻觉也反映在循环往复的幻觉中。”22我们这里看到一种很特殊的状态,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幻境,资产阶级陶醉在这种幻境中。也可以说,这种文化发展历史形成了一种文化历史的幻境,在这种幻境中,资产阶级陶醉在自己的虚假意识形态中。甚至艺术以新奇作为最高的价值和标准。那些新奇的服饰店兴旺发达。甚至,“在19世纪新奇就是辩证意象的准则。”新奇不仅仅是物品的法则,报纸也很繁荣。“出版业领导了精神价值的市场”23,精神价值市场化了。这个市场有时候也表现为如火如荼地发展。当然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异议者反对艺术屈从市场。他们集合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下,并将此自我标志为一种特殊的品位。这种闲逛者迷恋的是一种空间幻境,商品、房屋、街道、新奇、地标,一种模糊的并不分明的感受。本杰明说,“闲逛者所迷恋的空间幻境与赌徒所迷恋的时间幻境相互呼应。赌博把时间变成了麻醉剂。”25那么我们可以说,其实闲逛者也是用一种空间的迷恋作为自己的麻醉剂。闲逛者自己的成功就是麻醉自己。闲逛者形成一种迷恋,迷恋的是人以外的对象,人不再迷恋自己。人积极追逐物。对于本杰明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观念的发现,在19世纪的历史观中,人们相信一种特殊的历史观,“它对应的是一种观念,即世界的进程乃是一个由物化事实组成的无限系列。”33物化东西被当做文明,这种文明似乎被人们都承认了。对于本杰明来说,“作为文明的物化表现,19世纪的新行为方式和基于新经济和新技术的创造物是如何参与了一种幻境世界。”33比如拱廊街就是如此,玻璃材料的使用、拱廊的建造,都必须在有新的技术和经济的经济中才能够形成,但是这种新的景观,出现了很多的幻境:拱廊街是,还有展览业的出现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闲逛者也是一种景观性的幻境:“人自己沉溺于市场幻境,在市场幻境里,人们只是作为类型出现的。”34没有市场和商品,就没有闲逛。着中国闲逛当然指的是在现代城市中,那种和新奇、品味、新建筑等有关的闲逛。可能还有一种新的幻境人们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所谓的花园和公园。公园似乎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人们经常用花园来命名自己居住地,人们经常到公园中享受,其实这些是一种新的幻境。很多花园住宅是有门禁的,其他人不得进入。公园里有自然的东西,是人们对自然和适宜人类居住的渴望,但是很显然,身陷都市的人们,不能得到那种真正自然的居住条件的。19世纪西方发展正在一个紧要的关头,环境污染、众人贫困、矛盾剧烈。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性,现代性中的文明。现代都市文化中的各种现象都揭示了现代性文明自身的特征。如果说有很多的理论说明了现代文明的成就和问题,那么本杰明借用波德莱尔对巴黎的各种景观和幻境的描绘,就是现代性及其文化的表达。文明和野蛮、文化和粗野都同时呈现在都市中。这里的描绘已经说明,文明和文化已经与一种野蛮纠缠在一起,我们从文明中看到很多暧昧,文明和野蛮交织在一起的现象,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启蒙以来的文明和文化进行清理。这就是所谓的启蒙辩证法。三、图119:“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图像的“反”神学本杰明的研究在很多时候借重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波德莱尔是现代性的诗人,他自己在1859年创造了“现代性”这个词,他比他之前的任何人都更为敏锐地提出了现代诗人的问题:在技术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诗如何才能为诗?他的诗和他关于诗歌理论著述给出了答案:现代诗歌必须足够灵活,足够具有抵抗性,以使自身适应灵魂的热情刺激,适应梦的波动和意识的震惊。当波德莱尔享受到他所诅咒的工业化进步带来的现代社会的特殊气氛时,当他不仅感受到了人性的败坏,也感受到了一种至今在大城市的残破的荒郊中未被发现的、神秘的美———这显示出了在一个没有尊严的时代寻找尊严的努力。在波德莱尔的描述中,有一种对震惊的形象的说明,“震惊的形象”现在多被认为与波德莱尔的“接触大都市的人群”有内在的联系。大都市和现代化、现代文明的特征具有内在的关联。“大都市的人群”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大众规训过程来说,他们仅仅被描绘为自反的(reflexive)、难以定型的原料278。摄影现在不再被认为是一件迫不得已必须从中找优点的事,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机遇,相反,被纯粹认为是一种贫乏的体现:“对于双眼来说,绘画是它们永远看不厌的东西,但摄影则像饥饿时的食物或是干渴时的水一样”,只解一时的饥渴278。这是现代都市中人的状态,摄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事情,这里的人像对待凉白开一样对待摄影,那不过是解渴用的,和心灵没有关系。这里,摄影变味道了,文化变味道了。本杰明确信,他似乎走向了阿多诺当时一些对文化的批判。“启蒙要么是公开的启蒙,要么就根本不存在,要么只有大众文化,要么根本就没有文化。”278启蒙的主题是将人从蒙昧状态中唤醒和拯救出来,让人自己变成自己的主宰,自己解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压迫和对自己内在的拷问,导致人自身走向了启蒙的反面,文化变成了一种野蛮,变成了对自然的压迫和人的宰制。这种现象在现代文明充斥的巴黎首先得到表现。本杰明选择波德莱尔,是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探讨,是对现代性文化的探讨,是现代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探讨。在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阿多诺和本杰明他们就文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论证,阿多诺对音乐的分析和批判,以及本杰明关于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论述,似乎是他们两个人的一些争论。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联系的。他们两人都用一种辩证的结构来整合神话和历史的关系,从神话进行了辩证的自我分解;他们两人都基于一种“反”神学展开对启蒙文化的批判,这些思想是从已经获得救赎的观点来看待现世的生活,并把被物质扭曲的生活要素看做是希望的象征279。但是,本杰明自身的研究是复杂的,与阿多诺的研究相比,本杰明围绕他的中心难题展开的研究要困难得多,无论是大众艺术及其与自治艺术的关系问题,还是艺术与社会关系问题,同样,无论是神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问题,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能力或其有效性限度问题,本杰明的研究思路要复杂得多280。本杰明表达了对艺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解,他似乎是积极的,也是乐观的。他认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在更高的艺术形式上赢得大众。只有在某种比较接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上才可能赢得大众281。本杰明认为那些大众艺术形式能够解决文明自身的困境。辩证地看,那些趋向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