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支解复形故事的绘声绘色_第1页
论支解复形故事的绘声绘色_第2页
论支解复形故事的绘声绘色_第3页
论支解复形故事的绘声绘色_第4页
论支解复形故事的绘声绘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支解复形故事的绘声绘色

母题是一个术语。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首先介绍并将其翻译成《母题》。“故事中最小的部分是可以继续的,”这意味着“第二个故事中的最小部分是历史的一部分”。2、通常理解的是最小的故事单元,但有时,根据自己的研究可以灵活扩展,也就是说,除了指的是最小的故事单元外,它还赋予主题、主题和其他意义,有时与故事的类型一起出现。如果我们以这种理论为研究受佛经文学影响的六朝小说,就可以得出结论,在佛教文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佛教有许多分支和恢复故事。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身体被一个分支和部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恢复到原始状态,但它对生命没有影响。此类描写为六朝文人吸收,形成小说中的支解复形母题。该母题在六朝之后的小说中时有出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时期的读者。一《贤油经须哌内传》记载在智课部的作品,均有其故事佛经文学中的支解复形故事颇多,可谓俯拾即是,据笔者阅藏所得,基本上可分为如下三类:第一,为宣扬佛教布施得报思想而虚构的故事。此类故事众多,叙事颇为感人,如《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载,波罗奈国大臣罗睺谋反,杀波罗奈国王及其两位太子,三太子闻讯后携夫人及儿子须阇提潜逃,因心乱意迷走错道路,途中资粮断绝,全家陷入绝境,经须阇提再三恳求,说动父母在其身上割肉,“割三斤肉分作三分,二分奉上父母,一分还自食之以续身命”,结果“二日未至身肉转尽,身体肢节,骨髓相连,余命未断,寻便倒地”。遂惊动天王释现身:尔时天王释问太子言:“汝是难舍能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如是功德为愿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转轮圣王?”须阇提报天王释言:“我亦不愿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转轮圣王。欲求无上正真之道,度脱一切众生。”天王释言:“汝大愚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受勤苦然后乃成。汝云何能受是苦也。”须阇提报天王释言:“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天王释言:“汝惟空言,谁当信汝。”须阇提即立誓愿:“若我欺诳天王释者,令我身疮始终莫合。若不尔者,令我身体平复如本,。血当反白为乳。”实时身体平复如故,血即反白为乳,身体形容端正倍常。3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须阇提品第七》、3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王子以肉济父母缘》亦载此事,3可见此事流传颇广。又东晋时佚名译《菩萨本行经》卷一载与此相类似事:不流沙城饥馑病疫流行,一次王后跋摩竭提外出,遇到街边一户人家在丈夫不在时产下儿子,产妇产后饥虚,不得饮食,欲以新生儿为食,王后见此惨状,割下自己的乳房为产妇食,惊动天帝现身:于时天帝住夫人前,而便问言:“汝今所施甚为难及,求何愿耶?”夫人答言:“持此功德用求无上正真之道,度脱一切众生苦厄。”天帝答言:“汝求此愿以何为证?”于是夫人即立誓言:“今我所施功德审谛成正觉者,我乳寻当平复如故。”其乳寻时平复如故。3另西晋法炬译《前世三转经》载淫女割乳房以食饥饿中的产妇,后乳平复如故,故事与此大同小异。3以上故事或为以躯体布施双亲,或为布施他人,最后都因发愿求无上正真之道,使遭支解的躯体恢复原状。第二,宣说佛教神通的故事。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五载佛陀前世为羼提和时,在林中修行,为保护麋鹿,为前来田猎的国王迦梨发生冲突,被迦梨王截去手、脚、耳、鼻,后被其弟以天眼神通感知,赶来为其接上,全身恢复如初。3又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载药王为求无上菩提道,“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今我两臀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3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载佛陀前世生于南天竺富单那城婆罗门家时,常常在城外林中修行,一次王迦罗富带宫人婇女外出游玩,与佛陀发生误会,迦罗富割下佛陀的耳、鼻、手足等,佛陀又使其恢复原状,从而震服迦罗富。3第三,为宣扬大乘“空”观服务。《大智度论》卷十二载:一人受使远行,独宿空舍,夜中有鬼担一死人来着其前。复有一鬼逐来瞋骂前鬼:“是死人是我物,汝何以担来?”先鬼言:“是我物我,自持来。”后鬼言:“是死人实我担来。”二鬼各捉一手争之。前鬼言:“此有人,可问。”后鬼即问:“是死人谁担来?”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实语亦当死,若妄语亦当死,俱不免死,何为妄语。”语言:“前鬼担来。”后鬼大瞋,捉人手拔出着地,前鬼取死人一臂拊之即着。如是两臂两脚头胁举身皆易。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人母生身眼见二鬼食尽,今我此身尽是他肉,我今定有身耶?为无身耶?”3梁释宝唱等编《经律异相》卷四六亦载入此事,宣扬的俱是佛家四大皆空思想,正如诸比丘对此人所言:“从本已来恒自无我,但以四大和合故,计为我身。如汝本身与今无异。”3与前三类相比,此故事尤为奇特,此人两臂、两脚、头、胁乃至全身皆与死人换过,换句话说,此人之身已然是导致两鬼争执的死人之身,可谓支解得最为彻底——但是支解之后仍然复活,居然不是前此死者的思想,而仍是其本人的思想,真是匪夷所思的想象。这类故事大行其道,考其根源,与古印度民族瑰丽的想象有关,更与古印度民族喜爱幻术紧密相联。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三载有匠人以材木作机关木人,与真人一般无二,且能歌善舞,此匠人自称机关木人是自己的儿子,献给国王,国王命其表演歌舞,竟然胜于生人,但在演出中,机关木人“便角眨眼,色视夫人”,触怒国王,国王于是“促敕侍者,斩其头来”:其父(按:指机关木人的制作者)啼泣,泪出五行,长跪请命:“吾有一子,甚重爱之,坐起进退,以解忧思。愚意不及,有是失耳。假使杀者,我共当死。唯以加哀,原其罪舋。”时王恚甚,不肯听之。复白王言:“若不活者,愿自手杀,勿使余人。”王便可之。则拔一肩榍,机关解落,碎散在地。王乃惊愕:“吾身云何瞋于材木,此人工巧,天下无双,作此机关,三百六十节,胜于生人。”即以赏赐亿万两金。即持金出,与诸兄弟,令饮食之。3此故事早有研究者指出系《列子》中周穆王与偃师木人故事的题材来源。4按此故事中之机关木人当属虚构,考其真正来源,当是古印度流行的幻术幻人表演的折射。古印度人自己喜爱幻术,并以此作为国粹进献中土,史载:“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5有研究者“认为掸国是印度次大陆上天竺国中的一个中、小国家。”6不但是古印度,周围国家表演幻术亦盛行一时,悦般国即是其中一典型,史载悦般国在“真君九年,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或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养疮一月复常,又无痕瘢。”7此种幻术表演当是佛经中产生大量支解复形故事的现实土壤。二《遗迹记》之作,是这两组故事,均把“骨”字为纸,书受经法—六朝小说中的支解复形母题翻览六朝之前的古小说,没有支解复形的描写,在佛学大盛的六朝,小说中出现了支解复形母题,这正是六朝文人向佛经文学借鉴的结果。兹将六朝小说中包含支解复形母题的条目列表如下:上表第4条写浮提国神通善书二人能在刳心钻脑骨后平复如故,实有明确的佛经题材来源。神通善书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递钻脑骨取髓,代为膏烛”,与此描写相对应,《贤愚经》卷一:“剥皮作纸,析骨为笔,血用和墨”;《大般涅槃经·圣行品》第七之四:“迦叶菩萨白佛言:‘……我于今者实能堪忍,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写如是《大涅槃经》’”;《集一切福德三昧经》:“有一仙人,名曰最胜。……时有天魔,来语仙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汝今若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析骨为笔,书写此偈,当为汝说’”;《大智度论·毗梨耶波罗蜜义》第二七:“以汝皮为纸,以身骨为笔,以血书之”;又《欲住六神通释论》第四三:“以骨为笔,以血为墨,为皮为纸,书受经法”。两相对照,《拾遗记》之袭取佛经描写,不言自明,此实已为钱钟书先生发抉,不再赘述。8但《拾遗记》袭用后,增加了一层复原的描写,构形成了支解复形母题。另,第5条写比丘尼自支解以警告桓温,亦有明确的佛经题材来源。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四之《佛说比丘尼现变经》第四十三载,拘萨城内“有诸荡逸淫乱之众,专为凶恶,不随径路,一国患之。”一天见一群比丘尼在水中洗澡,便意欲凌犯,比丘尼便现神通,“因脱两眼,着其掌中,”“复示肠胃身体五脏手脚各异,弃在一面,”使诸凶“知世无常,三界如寄,”收起作恶之心,嗣后皈依佛门。3第5条支解复形母题显然系袭用此段描写,但整个故事更为本土化:一是为恶之人成了中国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桓温,二是比丘尼用自支解复形的方式警告的目的变了,佛经中欲使为恶之人明白一切皆空的道理,但是小说却是为了借此种方式恐吓桓温,“若遂凌君上,刑当如之”,桓温终以戒惧故,不敢篡逆。据上表分析,数量众多的六朝小说中只有八条故事含有支解复形母题,可见此母题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但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此母题亦不复杂,主要包含支解和复形两个链环,值得一提的是表中第6条和第7条故事包含的此母题,由于此两条故事叙事增长,支解复形母题在其中成为故事转折的重要契机,与原来纯静态描写相比,其文学功能大大增长。第6条写出身士族的贾弼之在梦中梦见一长相丑陋之人多次要与他易头,贾弼之起初不答应,后禁不住此人梦中多次纠缠,于是在梦中应允。第二天醒来,家人奴婢见了他走的走,藏的藏,他取镜自照,才知梦中易头之事竟成现实。除此之外,易头之事还对贾弼之产生了两种效果,一是“后能半面啼,半面笑”,二是“两足、手、口各捉一笔,俱书,辞意皆美。”9故事诙谐幽默,读来令人忍禁不俊。第7条与之大同小异,故事是发生在魂游中,写甲者死后因算历未尽,当生还,因脚痛不能归,遂与一新死胡人康乙换脚,复活后,发现自己的脚果真成了胡脚,丛毛连结,且有胡臭。此事后被胡人康乙之子得知,悲痛不自胜,甲者的脚遂成为胡儿吊唁亡父的灵物,“每节朔,儿并悲思,驰往,抱甲脚号啕;忽行路相遇,便攀援啼哭”,每每让甲者哭笑不得。9显然,故事后来的诙谐效果皆是因易头或易脚造成,支解复形母题在小说中被赋予了重要的结构功能。另外,细绎此两则故事,支解复形母题在此实已与纯粹的支解加复形不同,因为支解之后,换上的是别人躯体的某一部分,其实,这正是六朝文人对此母题的灵活运用,因为换过之后,对该人的生命乃至思想并无影响。三支解复形,各为其事支解复形母题以其惊心动魄的想象刺激着后世文人,后来的小说创作对此母题多有运用。翻览唐五代小说,在张鷟《朝野佥载》“叶道士”、“祖珍俭”条、范摅《云溪友议》“胡生”条、段成式《酉阳杂俎》“梵僧难陀”条、徐铉《稽神录》“陈寨”条等记载描写中皆可发现其踪迹。如张鷟《朝野佥载》“叶道士”条:唐陵空观叶道士,咒刀,尽力斩病人肚,横桃柳于腹上,桃柳断而肉不伤。后将双刀砍一女子,应手两段,血流遍地。家人大哭,道士取续之,喷水而咒。须臾,平复如故。10这是用支解复形母题表现道士的神奇,又同书“祖珍俭”条写唐咸亨年间赵州人祖珍俭有妖术,能自支解而于生命无影响,一次众人“见俭支解五段,水瓮皆是血。人去之后,平复如初。”10段成式《酉阳杂俎》“梵僧难陀”条写唐时有梵僧难陀得如幻三昧,有法术神通,能把筇枝变为尼姑,又能支解后复形,“尝在饮会,令人断其头,钉耳于柱,无血。身坐席上,酒至,泻入脰疮中,面赤而歌,手复抵节。会罢,自起提首安之,初无痕也。”10总的来看,在唐五代小说中,该母题大多是用来展现道士、僧人等异人的神通,与六朝小说相比,在目的功能上对该母题的运用并无多大进展,但是随着小说在唐五代的繁荣并走向成熟,对该母题的描写则显得更为生动曲折,如《稽神录》“陈寨”条,陈寨是泉州晋江的巫者,以巫术为人治病,多有效验。有个叫苏猛的,其儿子病狂,时人无人能治,便求于陈寨:(陈寨)乃立坛于堂中,戒人无得窃视。至夜,乃取苏氏子,劈为两片,悬堂之东壁,其心悬北檐下。寨方在堂中作法,所悬之心,遂为犬食。寨求之不得,惊惧,乃持刀宛转于地,出门而去。主人弗知,谓其作法耳。食顷,乃持心而入,内于病者之腹,被发连叱,其腹遂合。苏氏子既悟,但连呼“递铺,递铺”,家人莫之测。乃其日去家数里,有驿吏手持官文书,死于道傍。初南中驿路,二十里置一递铺。驿吏持符牒,以次传授。欲近前铺,辄连呼以警之。乃寨取驿吏之心而活苏氏,苏遂愈如故。10作者在支解和复形之间插入了两个惊心动魄的情节,一是因疏忽大意,悬于北檐下的心被狗偷食,二是巫者恃法术滥杀驿吏取心,使叙事一波三折,而又颇有妙趣,充分显示出对这一母题的娴熟运用。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反映社会生活面广阔,作为沉淀在文人心理中的集体无意识,这一母题继续向小说领域渗透。在长篇章回小说中,吴承恩《西游记》对这一母题多有运用,最典型的莫如第四十六回孙悟空在车迟国与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法,比赛砍头、开肠剖腹等,扣人心弦而又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在文言短篇小说中,张潮编《虞初新志》中的《换心记》、王晫《今世说》中的周立五事、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陆判》等诸多篇章亦包含有此母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