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与色的基本概念光和颜色物体的颜色色彩的三要素三原色与三补色色光的组成原理
一:光和色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从波长为数百米的无线电波到波长小于10-13米的
(gamma
)射线和宇宙射线。人眼所能看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其波长约为380nm到780nm,一般把这一波段的电磁波叫做“可见光谱”。当可见光的辐射能量刺激人眼时,会引起人的视觉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波长有长到短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人眼对波长为555毫米的黄绿光最为敏感。太阳光通过三棱竟镜变为七色光日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二、物体的颜色物体分为两类:发光物体和不发光物体。物体的颜色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的光谱成份;另一是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反射特性。不同成份的照明光线,物体呈现的颜色不同,只有在白光照射下,才能使物体的本来的颜色真实地反映出来,我们把物体在标准白色下呈现的色彩,称为物体色。(一)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吸收性能物体分为:消色物体
彩色物体消色物体消色根据反射率不同分为黑白灰三种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反射率在75%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当反射率小于10%时,该物体为黑色;介于两者之间的消色称为灰色。
(二)光源的颜色对物体色的影响同一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等情况相同,但在不同的光源的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
一光源的色温:
光源色温.色温是表示辐射光源颜色特征的物理量.色温的单位为:开尔文,用字母k表示.色温仅表示光源的颜色,不能理解为光的实际物理温度更不能代表物体的颜色.高色温---蓝色.低色温---红色
二光与色光源色物体本色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同一物质在不同颜色的光源照射下产生不用的色彩效果。物体的本色是指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物体在柔和的白光下显示出其标准的原色.
三光的原色与补色①光的三原色:红绿蓝②光的补色:是指两种叠加起来能呈现白光的色光红---青
黄---蓝
绿---品红
青色蓝色品红色称为三补色光.每种色光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三、色彩的三要素1、色别(色相)是色彩的主要特征,指颜色的种类,色别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征。各种颜色对应光谱中的某一波长。人的眼睛可以观察210种颜色
色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是视觉经验积累的结果。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颜色。黄、橙、红等颜色。冷色:给人以凉爽的感觉的颜色。绿、青、蓝等颜色。色彩的冷暖2、明度(明亮度)指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就是人眼对色彩的明亮感觉。彩色物体表面的反光率愈高,他的明度愈高,人感觉愈明亮。3、饱和度指颜色纯净和鲜艳的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彩色成份的多少,彩色成份比例越大,该彩色的饱和度越高,给人的感觉越强烈、艳丽。
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颜色,可以通过对某一色彩掺入白光的方式来降低该色彩的饱和度。
物体的表面结构影响其饱和度,即光滑表面比粗糙表面的色彩饱和。因为光滑表面的反射光更具有方向性。黑色、白色和灰色的饱和度为零。饱和变淺四、三原色与三补色1、三原色
摄影中把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相应的颜色称为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白光2、三补色任何两种色光相加后如能产生白光,这两种色光就互称为补色光。红光+青光
=白光
绿光+品光
=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三补色等量相加为黑色。三原色与三补色3.六星图两种原色等量相加为补色.三原色等量相加为白色。三补色等量相加为黑色。
五、色光的组成原理1、加色法
加色法是指利用色光相加原理,直接用红、绿、蓝三种原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来得到所需色光的方法。如需要得到黄色,只需使用等量的红光和绿光相加即可。如:红+绿
——黄、红
+蓝
——品、
蓝
+绿
——青等。2、减色法
从某一混合色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方法。
白光
—
蓝光
=黄光
白光
—
绿光
=品光
白光
—
红光
=青光
白光
—红光
—
绿光
=蓝光
白光
—
红光—
蓝光
=绿光
密度的概念:感光材料暴光后,经过冲洗,感光乳剂层中银的积聚程度,也就是指感光材料变黑的程度,用字母D表示.
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密度的大小与暴光时间的多少和显影时间的长短有关,暴光时间越长,显影时间越长,被还原的金属银越多,密度越大,反之亦然.
当光线照射一个透光体时,透过光量(F)和投射光的总量(Fo)的比值叫做透光率(T),公式如下:T=F/Fo,透光率的倒数就是阻光率(O),O=1/T=Fo/F物体的透光率总是小于1的,因为没有完全透明的物体。而阻光率会很大,如透光率为1%那么阻光率为100。为了方便作图,一般用阻光率的对数作为一个参量,即密度值(D),公式为:D=lgO第二节感光材料特性与特性曲线
密度每增加0.3,阻光率和透光率以1倍的数量增加和减少
用一句话来描述密度的概念就是“感光材料变黑的程度”。密度数值近似地与产生银或染料的数量成正比,也更符合人眼睛的响应近似为对数的习惯。以密度值为纵坐标,以暴光量为横坐标,可以获得下图所示的胶片感光曲线。
为了寻找乳剂层透明程度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式,19世纪90年代英国两位学者—化学家H-Hurter和工程师V-Driffield用了约十年的业余时间,终于找到乳剂层中沉淀银的密度与曝光量及适当条件下的显影程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建议用曝光量的对数和阻光率的对数(即密度)作为横纵坐标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坐标系后来被称为H-D曲线,也称为特性曲线,或者,曝光量—密度曲线。许多文章也直接叫作密度曲线(DensityCurve)。由于曝光量通常用H表示,特性曲线的横标就是lgH,所以H-D曲线实际是一语双关,既是指Hurter-Driffield曲线,也可以理解为曝光量(H)—密度(D)曲线。特性曲线描述的就是胶片显影后不同曝光量与相应密度的关系。密度值来源于一系列胶片试条,这些试条经精确较正的感光计(Sensitometer)曝光,然后严格标准化的冲洗。每个试条上的照度(E,单位是勒克斯lux)乘以曝光时间(t,单位是秒sec)得到曝光量(H),即,H等于乳剂层上所受光的照度(E)和照射时间(t)的乘积(H=E*t),单位是勒克斯-秒(lux-sec),也就是单位面积乳剂层上接受的总的光量。*勒克斯(Lux)指的是一支标准蜡烛在一米距离产生的照度。如果胶片在距离标准蜡烛一米曝光一秒钟,那么胶片接受的曝光就是1lux-sec的曝光量。用密度计测度每个试条上的透光率(Transmittance,T),即透过胶片的光通量Qt与投射到材料上的光通量(入射光)Qo之比(Qt/Qo),计算出阻光率(Opacity,O)。阻光率O等于透光率的倒数,即O=1/T,也就是Qo/Qt。胶片依沉积银颗粒的多少,光线穿透率可以从100%、50%、25%、10%……0.01%,相对的透光率是1.0、0.5、0.25、0.1……0.0001,相应地,阻光率是1、2、4、10……10,000,这样巨大的数字在制作曲线时很不方便,标尺过小造成不够精确,故取阻光率O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密度(Density,D),即D=lgO=lg(Qo/Qt),上述数值对应的D就是0.0、0.3、0.6、1.0……4.0。解读胶片特性曲线
不管什么胶片类型,所有特性曲线都可以分为五区:最低密度区(D-min)、趾区(TheToe)、直线区(Straightline)、肩区(TheSoulder)和最高密度区(D-max)。
1.最低密度区又称无响应区,是胶片片基的密度和未曝光的卤化银显影后得到的密度,这个区的密度是衡定的,是特定胶片的特有性状。对于黑白片,这个区也被称为灰雾(Fog),指的是未经曝光而显影产生的净密度。灰雾可以因为延长显影时间或提供显影温度而密度增加,显影剂的成份和pH值也会改变灰雾密度。在彩片只称为最低密度(D-min),而不称之为灰雾。反转片的最低密度被定义胶片充分曝光和充分显影后的密度,因此位于曲线的右侧。2.趾区又称欠曝光区、曝光不足区。这个区曲线的斜率随等量增加的曝光而逐渐增加,换句话,当曝光量以等量增加时,密度的增量却是逐渐增加的,增加的幅度与曝光量增加不同步。如果影像出现在这个区,那么影像的密度对比不能正确得到再现,导致影调失真,层次也因为对比小而表现为平淡,暗部缺乏细节。3.直线区又称曝光正常区。这个区曲线的斜率是相对恒定的,密度随曝光量对数值增大而等速增加。这个区可以正确地反映影像的影调、细节、层次,因此,为了获得最佳影像效果,图像中所有重要的信息和细节都应放在这个区。4.肩区
又称过度曝光区。这个区随曝光量增加,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再增加曝光,密度不再增加,达到胶片的最大密度(D-max)。影像出现在这个区也会因为对比小而影调失真。这个区通常是由景物的高光区造成,所以往往造成高光部分没有细节。曝光过度也造成颗粒变粗。5.最大密度区这个区所有卤化银或者染料都已曝光,再增加曝光并不增加密度,这是一种胶片所能达到最大的密度,对于胶片,D-max一般不会超过4.0。在黑白片中,极度过曝会使密度减少,也就是所谓的负感现象(Solarization),在安嫂-亚当斯的作品中,有一幅“黑太阳”,本该惨白的太阳在胶片记录成了黑太阳。彩片中是否也有负感现象不知道。理解特性曲线
1.感光度(Sensitivity,Speed,S)
是胶片固有的对光反应的敏感性,是与在一定显影条件下产生的一定摄影效果的曝光量成反比的值,通俗地说,就是高感光度的胶片只需较少曝光量即能达到低感光度的胶片需较多曝光量所能达到的摄影效果。感光度,或称速度,的测定是基于特性曲线计算出来的。以黑白片为例,美国标准协会(AmericanStandardAssociation,ASA)是这样规定的,在求取特性曲线时,试条曝光后在指定的条件下进行精确控制显影,使得显影后获得的特性曲线满足以下条件:以曲线中灰雾+片基密度+0.1的密度为基准点,该基准点处的曝光量对数+1.3相对应的密度值应该等于0.8。如果符合这个条件,那么感光度S等于0.8除以基准点的曝光量。例如,如果某黑白片的基准点曝光量是0.004lux-sec,那么这款胶片的速度就是0.8/0.004=200,如果是0.008lux-sec,那么速度就是100。德国的DIN制(DeutscheIndustrialNorm,DIN,即德国工业标准)对基准点定义不一样,计算方法也不同,但反映的实质是一样的。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ISO)标准,它结合ASA和DIN,同时标注二者数值,所以表示方法是ISO100/21O。从过去大家习惯的21定、24定到现在几乎只称100或者200……可以看出历史变迁,曾经是巨人的德国在这方面的影响已经日落黄昏了,渐渐地被美国所取代,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许多人对21DIN会不知所云。彩片因为有三条曲线,而三条曲线很难做到完全重合,那么应该用哪一层乳剂作为决定感光度的基准?一般情况下,三个染料层中,感兰层对光敏感性最高,感红层最低,如果以感兰为基准,那么感红层可能会欠曝,但如果以感红层为基准,感兰层可能要过曝。最后还得回到人类对光的反应性上,人眼睛对绿色最敏感,如果胶片上感绿层得到最佳再现,那么总体再现也最好。因此彩色负片是以感绿层做基准,同时兼顾感红层的感光性。2.反差(Contrast)指的是片子中明暗色调的对比,通常所谓的片子表现“平、软”或“层次鲜明、硬”实际就是在描述反差。胶片的反差由特性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一般而言,曲线的斜率越陡峭,胶片的反差越高。常用Gamma值或平均梯度(AverageGradient)来量化反差。Gamma就是特性曲线的直线区的斜率。Gamma不代表趾区和肩区的的反差,因此超出直线区的部分,如强高光部和暗部的反差不能用gamma来描述。平均梯度指的是特性曲线的两段连线的平均斜率,因此涵盖了趾区、直线区和肩区的影调。胶片的Gamma值或平均梯度会因显影时间不同而改变,因此黑白负片一般会在DataSheet里给出Time-Gamma曲线,可以根据这个曲线去对Gamma或平均梯度进行质控。但是,黑白反转片和所有彩色片的显影是标准化过程,无法用Gamma曲线去控制。为了降低彩色胶片总体反差,可以在显影前对胶片用均匀光线进行闪光曝光,实际上就是提高胶片的灰雾密度,所以也称之为闪灰。可以在拍摄前预先闪曝胶片,也可以在拍摄后再做闪曝,但一般还是拍摄前为好。闪曝量多大,需视具体情况而定,预试是必不可少的。记得在新浪时BOBO为反转片在降低翻拍时过高的反差曾做这过方面试验。3.宽容度(Latitude,L)指的是胶片能按比例记录景物最大和最小亮度的范围,它是由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决定的。如果特性曲线直线区的最低点是lgH1,而最高点是lgH2,那么L=lgH2–lgH1。例如,直线区横坐标跨越2.1单位,那么该胶片的宽容度是2.1/0.3=7,也就是该胶片有7档的宽容度。胶片的宽容度受到显影条件的影响,显影时间延长,平均梯度增大,宽容度要减小。说到宽容度,应当指出的是胶片宽容度和曝光宽容度并不是一个概念。曝光宽容度是指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允许的范围。在景物亮度范围小于胶片宽容度时,曝光量的增减,只要仍在整体仍在特性曲线的直线区内,那么影像的层次色彩就能得到很好的再现,所以,曝光宽容度=胶片宽容度–景物曝光范围。比如,某胶片的宽容度是7档,而景物曝光范围有4档,那么曝光宽容度=7–4=3,即有3档。鉴于这两个宽容度易造成混乱,论坛里大家更愿意将胶片曝光量称为胶片的动态范围(DynamicDensity),而将曝光宽容度简称为宽容度。曝光宽容度只对负片意义较大。对于反转片,因为大部分影友不能对反转片进行定制冲洗,所以拍片基本是一锤定音,主体应该在曝光时恰当地放在适当的位置,这时曝光的宽容度相对意义要小些。但反转片也常被用于直印照片,或减薄,所以,反转片仍有宽容余地。
将H取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H)绘制横坐标,以密度(D)绘制纵坐标得到的曲线即为测试胶片的特性曲线(图1)。
4.0一般是胶片所能达到的最高密度,所以纵坐标的最高值一般不大于4.0。横坐标上,曝光量每增加一倍,lgH增加0.3单位。
图1
胶片特性曲线示意图黑白胶片的特性曲线只有一条曲线,方向从左向右由低到高,图2显示KodakT-MAX100不同显影时间的特性曲线。
图2
KodakT-MAX100不同显影时间的特性曲线彩色胶片一般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红色(在彩负胶片是青色)、绿色(在彩负胶片是品红色)和兰色(在彩负胶片是黄色)染料层,方向也是从左到右由低到高(图3)。图3
KodakRoyalGold100特性曲线(彩色负片)
彩色反转片也是三条曲线,但因为获得的是正像,曲线的走向与负片相反,从左到右由高到低(图4)。图4
KodakE100S特性曲线(彩色反转片)
“反转片”(ReversalFilm):
我们平时所说的照片底片,也就是普通胶卷冲洗出来的底片叫做负片,负片的颜色是我们实际拍摄图像的反转色,要制成照片还需再重新曝光,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才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
而所谓反转片,又称正片、幻灯片,使用上与普通负片差不多(暴光要宁欠勿过),反转片在底片上所呈现的颜色就是实际的颜色,可以直接使用,如放映幻灯片。
之所以叫反转片是因为此胶片在冲洗的初显时为负像,经中途曝光后再次显影时转为正像。因此冲洗也与负片不同,反转片采用E-6工艺,而负片采用C-41工艺。在亮度和清晰度上比负片要好的多,色彩上也非常出色。
黑自胶片与彩色胶片无论是负片、正片或反转片,都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之分。
彩色反转片用于景物拍摄。经过反转冲洗过程可以直接获得与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可直接用于放映和印刷制版。特点是:反差比负片大,比正片小;宽容度比负片小,比正片大;最低密度小,片基为无色透明。
反转片(即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仅限于紫蓝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摄影中很少使用。彩色正片用于印制彩色放映拷贝(电影、幻灯)。特点是:反差大、灰雾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
反转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现在说的反转其实是ColorReversalFilm,常用于静态摄影。称其为反转片是有道理的: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反转片是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感光胶片。
黑白反转片可直接获得影像阴暗与被摄体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转片可直接获得色彩与被摄体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实鲜艳,但宽容度较小。反转片由于有高质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于印刷制版或作幻灯片,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反转片可直接用放幻灯机播放,但要洗成照片其实一点也不麻烦,所有数码冲印店都可扩印。对于杂志来说最好是曝光正常,因为曝光不足可能会损失暗部细节,从而影响印刷后的效果。反转片负冲
反转片负冲就是使用反转片拍摄,利用C-41药水冲片,使原来的反转片成为负片型的底片。(当然这是自己冲洗胶片时要做的,如果有反转片,拿到外面就可以冲洗了,我们用PS当然就更没必要了)
反转片经过负冲得到的照片色彩艳丽,反差偏大,景物的红、蓝、黄三色特别夸张;客观地讲,反转片负冲比负片负冲在色彩方面更具表现力,其色调的夸张表现是彩色负片不及的,但在层次表现方面,反转负冲又逊色于负片负冲,所以首先确立拍摄对象再选择胶片类型非常重要。反转负冲主要适用于人像摄影和部分风光照片。这两种拍摄题材在反转片负冲的表现下,反差强烈,主体突出,色彩艳丽,使照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然而,反转片负冲在拍摄、扩印、放大等过程中,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拍摄时适当选择反转片尤为重要。在光源充足,景物反差强烈的情况下,可选用低感光度的反转片来拍摄。50°和100°的反转片可得到色彩饱和而艳丽的照片。在光照条件较弱的环境中摄影可选用200°或400°左右的反转片来拍摄,高感光度的反转片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反差,使照片略微柔和。
反转片负冲的底片,在扩印和放大时的曝光控制和校色是最困难的,由于目前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使用反转片负冲工艺冲扩的人还不多,许多彩扩店对此比较陌生,一般拒绝冲扩,而接受冲扩的扩印员大多对反转负冲的底片扩印没有经验,扩出来的照片严重偏黄、偏蓝、偏绿等等,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摄影者最好明确地指出自己的需求,并现场监督扩印人员的操作,采用“优选法”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反转片负冲的底片,在放大制作过程中也非常困难,因为与这种底片与负片的基色不同,其曝光宽容度最好控制在±0.3秒之间。
反转片负冲在风光摄影的运用上有很好的表现,在人像拍摄上优点也非常突出,但是人物的肤色还原不易正常,人物面部极易偏黄。不过反转片负冲后底片因透明度高,反差大,人物的头发、眉毛、眼睛、唇线等边缘色彩的相互渗透较重,近似国画家在宣纸上重笔浓抹所留下的边缘浸迹,有着很夸张的艺术效果。摄影发展史之——湿版照相达盖尔和塔尔博特两种摄影方法存在的缺点中很主要一点是因支持体造成的。前者影像不能复制;后者虽然能复制,但所得影像模糊不清。人们自然想到了玻璃,它透明平滑,如能制备玻璃板感光材料,效果一定会很好,但怎样把感光物质卤化银粘附到光滑玻璃上却成了个大问题。1847年N·尼埃普斯的侄子C·尼埃普斯第一个使用蛋白把乳剂粘到了玻璃板上,于1847年取得"蛋白玻璃"摄影法的专利权,得到透明度好,可以进行接触印片制作多个正片的底片,但可惜感光速度过低,不能用于拍摄人像。虽然1847年就发现了火棉胶,但没人发现它在摄影术中的应用。火棉,即硝化棉纤维素酯,溶于醇和乙醚中得到一种胶状混合物,也称为柯罗叮。1851年,英国人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发现火棉胶可代替蛋白,能很好地粘附到玻璃上,1856年,他把火棉胶作为碘化银的载体,将碘化银混和到火棉胶中而后再涂在玻璃板上,解决了感光物质粘附到玻璃板的难题。涂好后趁湿使用,发现有比蛋白玻璃感光版高得多的感光度,使曝光时间从达盖尔的40分减少到2分。阿切尔的摄影法要求操作迅速,乳剂制备、涂到玻璃板上、装人暗箱中曝光、显影、定影等,都得由摄影者本人操作,一气呵成。湿版法虽然解决了蛋白玻璃版感光度低,不能拍摄人像的问题,但操作麻烦,设备沉重,在推广使用上受到了限制。摄影发展史之——干版照相几乎在与湿版应用的同时,许多人试验寻找其它卤化银的载体,并于1864~1867年期间制成厂柯罗叮溴化银干版,感光版制成后不必马上装入相机中拍摄,曝光后也不必马上冲洗加工,但乳剂层干燥后感光度下跌,曝光时间要数倍于湿板,因此应用也还很有限。明胶的发现和使用意味着现代摄影的开端。1871年,《英国摄影》杂志发表了英国医生R·L·马多克斯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明胶的作用和明胶溴化银乳剂的制法。明胶不象先前试验过的许多其它载体那样会使卤化银发生减感现象,相反,似乎还有增进感光的作用,并且,具有遇湿膨胀,易于显影液和定影液渗透,适应冲洗加工的优良性能,将明胶溴化银乳剂配制好,趁热涂在玻璃上,干燥后,化学药品不会从明胶中结晶析出,与火棉胶的情形不一样。以后许多人试验了这个方法。彩色负片
Colornegativefilm
一般多称彩底。系供彩色晒印用的胶片,靠被摄体和补色的关系,制成明暗倒转的像。供专业用的胶片有S型和L型。与彩色反转片相比,曝光的宽容度宽,而且彩色晒印时,可以补偿多数的色,这是优点。大尺寸放大,收费较低,一般大小,可用自动晒印机处理,价格与黑白片相等。
彩色负片的用途与优缺点
彩色负片的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这是一种极为广泛的用途。无论是存入个人的影册还是在影展展出,彩色照片均便于直接观看,不像彩色反转片在观看时需要幻灯机和屏幕。
彩色负片也可用于制作彩色幻灯片。但需要另行购买供复制用的彩色正片,而且工序繁复,制成幻灯片的质量也不如彩色反转片。不过,当需要批量成套的幻灯片时,采用彩色负片比采用彩色反转片来得经济,因为供复制用的采色正片的价格较低。
彩色负片也可用于制作黑白照片。。有专供彩色负片印放黑白照片的全色黑白相纸,能印放出高质量的黑白照片。当彩通常的黑白相纸印放时,影像的反差小、层次少、缺管该有的黑度。
彩色负片的曝光宽容度比彩色反转片要大些;对拍摄时光源色温的要求也不如彩色反转片严格,因而,彩色负片比彩色反转片容易拍摄。
二、反转片特性的衡量指标
1.胶片速度:指胶片对光的敏感性用曝光指数衡量,我们平时常用的指数是美国标准协
会(ASA)制定的标准,胶卷数字越大,说明对光的灵敏度更大,ASA100的胶片对光的灵
敏度是ASA50胶片的2倍,依此类推,感光度是以算术级数标志的。
2.颗粒性:曝光后胶卷内卤化银晶体结团的样子叫做颗粒性,颗粒性越大越粗糙,越不
清晰,越缺乏影像细节,由此类推,感光度低的胶卷颗粒较细,而高感光度的胶卷颗粒
只能做的大一些啦。
3.色饱和度:指色的强度,有些胶片能表现很强的色,这样的片子就叫色饱和度高,有
些胶片表现出来的颜色较淡(象彩色粉笔画),就被认为是饱和度低,一般认为,胶片
感光度越低,色饱和度越高。高饱和度还是低饱和度好?见仁见智,高饱和度的画面可
能给眼睛以享受,却可能丧失各种色调之间的微妙差异,比如:多种色调的兰,可能被
表现为只有一种鲜明的蓝色(简称“那么兰”),低饱和的胶卷就能把它表现为多种不
同色调的兰(简称“多么兰”)。4.反差:彩色胶卷中反差是个高度主观的指标,如果鲜明的红色和苍白的红色对比,我们看到的是亮度反差,如果是一个鲜艳的原色和同样亮度的补色,我们看到的是色别的
反差.
5.色彩的还原:指胶卷准确表达彩色的能力。
6.色彩的平衡度:理想的彩色胶卷应能准确的表达自然界的颜色,不论光源如何,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彩色反转片,只能在光源色温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能准确的表达颜
色.三、其它一些说明
1.专业和业余的主要区别:基本上,它们是类似的胶卷,但一般用途(非专业片)的胶片曝光宽容度略大,储存不需要放在冰箱里。专业胶片要求高些,要求曝光准确,曝光前后都要放在冰箱里。其实是专业和通用之间的区别在于对乳剂层的处理工艺不同,专业摄影人员为掌握胶卷的性能和稳定的拍摄效果,习惯于一次买上大量的同一批号胶卷,并在较短时间内用完,因此,专业胶卷出厂时,三层乳剂已处于最终的色彩平衡,达到了最佳拍摄状态,相对而言,其它的胶卷可能会存放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出厂时乳剂层未达到最终的色彩平衡,而有待于在有效期限内逐渐趋于成熟。
2.胶卷上的英文标志含义:“Colour”…彩色片,此字之前一般为厂商牌号;“Chrome”…反转片,后面如有数字,表示ASA值;“Professional”…表示专业性,无此字样
表示通用(业×)型,“Process”…冲洗工艺,如“ProcessC-41”即用C-41工艺冲洗;“ASA”…感光度,我国也用“GB”表示;“EX”…表示胶卷可拍的张数。国际标准ISO,如100/21o,前面和ASA相同,后面值同国标。
测光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①按照测光表的构造来进行分类
机械式测光表(指针式测光表):基本结构主要由测光元件,微安表,暴光计算盘及限光装置.
工作原理:测光时,测光窗口内的测光元件会根据接受到的光亮度信号产生电流,或者改变测光表中电阻的阻值使电流产生相应的变化,该电流送带微安表中的动圈里,由于电磁作用会使微安表中的指针偏转,从而能指示出光照的强弱,便于摄影者判断决定应该使用的暴光组合.
电子测光表:由测光元件,转换电路,微型计算机,液晶显示屏及限光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电子测光表内则运用了微型计算机,它能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并经过计算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出供摄影使用的光圈,快门速度,EV值等数据.暴光与测光
②按照测光表测光元件的种类来分类
光电元件测光表:它的测光元件是硒电池.硒光电池是最早应用与测光表的感光元件由于光照射到硒上就会产生电流,因此它不用外加电源就可以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产生电流),从而使电流表中的指针偏转,反映出光线的强弱.
光敏元件测光表有:硫化镉,硅光二极管,磷砷化镓等.
硫化镉光敏电阻特点:他的体积小,灵敏度高,能测量微弱的光线,他的光谱特性也和人眼的光谱敏感性接近.
缺点:对强光有记忆效应,不适宜在亮度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使用.另外,在红光下也有计量过度的情况产生,容易导致读数偏高,暴光不足.
工作原理:由于他本身不产生电流,只是由于光线照射到他的上面时的感光元件的电阻变小.在电路中,当电阻发生变化时,电流也就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电流表中的指针发生偏转,指示出光线的强弱.使用硫化镉作为测光元件的测光表必须要有电源.硅光二极管:
简称SPD,它是一种新型的感光元件.
特点:线性也别好.所谓的线性好就是只在明亮的光强范围内亮度的变化与元件的反映速度成正比,光线亮度急剧变化时没有惰性,能够测量瞬间的强光。我们目前所用的测量电子闪光灯的测光表大多采用硅光二极管作为测光元件.磷砷化镓光敏元件简称GPD,用于测光表或照相机,摄象机测光系统的一种感光元件.
特点:既有硅光二极管的优点,又能对色光起平均反映的光谱特性.它没有硫化镉在光线急剧变化时存在的惰性,即使测量瞬间启动的闪光灯,也能得到准确的记录.它对弱光反应较强,适合于室内使用,它的灵敏度高,耗电量低.但是价格偏高.③按照测光原理来分类入射式测光表(照度测光表):
用途:用来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多被用于同时计量照度值和亮度值.测光表采用的是照度,亮度的相对值,只有计量照度的测光表采用的是照度值.
注:由于照度测光表计量的是景物所接收到的照度值,所以这种计量方法测到的标准暴光量和被摄体本身的反射状况无关.④按照测光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照相机的内测光方式,照相机的外测光方式和独立式测光表三种.⑤按照测光表的显示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指针式测光表,发光二极管显示测光表和液晶数字显示式测光表(数字式测光表)
指针式测光表是机械式测光表的显示方式.它是利用电流表(微安表)感应到光线的强弱而产生的电流,推动指针发生偏转,再通过旋转暴光计算盘,显示出不同光线强度条件下的暴光组合
发光二极管显示测光表:是通过多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显示暴光不足,暴光过度和暴光合适的快门时间值,以及手动,闪光同步时间等信息,这种测光表常安装在照相机内,成为照相机的内测光表.
液晶数字显示测光表:是现代电子测光表的主要显示方式,它直接将快门时间,光圈值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供拍摄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暴光组合.⑥专业用途的测光表.点测光表,闪光测光表,色温表.等专业摄影者-----点测光表影楼-------闪光测光表,色温表测光原理简介:
照度测光表:采用硒光电池,不需外加电源,接上一只微安表.受光线强度的变化而变动.
硫化镉:由于硫化镉属于光敏元件,相当于一个可变的电阻器,光线的强弱带动阻值的变化,通过串联上的电池带动微安表指针变化,达到测量的目的.
数字式测光表:顾名思义通过计算机将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达到测量的目的.美能达FLASHMETER闪光测光表
海鸥CL-A机械式小测光表
世光Hanimex照度(硒)测光表
德产CDS测光表
美能达自动测光表
奥美斯测光表
新异牌闪光灯测光表紫外测光表tn-2234-照度计-...)
测光六法
在摄影创作中,曝光时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等千变万化,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①平均测光法
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②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③考虑亮部影调法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④掌握亮度范围法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假如您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您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一般说来,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0。
⑤灰板法这种方法不是用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而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这种测光方法,与亮度测光表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因为它能正确再现出被摄景物中明暗各部分影调的深浅,尤其适合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⑥测量代用目标法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采取测量代用目标的方法,就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丛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而且勿使背景影响它的读数,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独立式测量表的测量方法
用途:不仅能够测量出被摄体的平均亮度值,还能够方便的靠近被摄体,测量被摄体局部的亮度值,以此来分析照明光源之间的照度比值,从而能准确的控制画面的反差
目的:
决定暴光量,选择合适暴光的暴光组合判断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控制被摄主体的光比综合照度测量法:
1.固定摄对象和照相机
2.将照度测光表置于被摄体的前面,将测光窗口上的半求行乳白罩对准照相机的镜头
3.对被摄体进行全部的有效照明(开启参与造型的全部电源)包括主光,副光,辅助光及轮廓光等
4.开始测量照度分析测量法目的:为了分析被摄体所接受的各个方向,不同强度的光线的照度情况,常使用乳白板进行
机位亮度测量法(平均测量法)
机位测量法就是在机器的位置把测光表或摄像机的镜头直接对准被摄体进行计量。这种计量方法多用于远全景的表现,因为远全景画面都包括较大的范围,注重表现景物的规模、气势,对景物的细部要求不十分严格,因此,按机位计量所得的平均亮度值确定曝光,适合于表现较大范围的景物亮度,特别是当景物亮度分布较为均匀或亮度间距不大时,采用机位计量能更有效的使景物在画面中得到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实际拍摄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景物亮度分布不均匀或亮度间距过大等场景,这时就需要根据主题的要求和创作意图进行有目的地曝光。实例介绍:
在拍摄黎明或晚霞时,由于此时景物的亮度特点是反差大,暗部层次多,景物细部分辨不清,天空部分有较丰富的影调和色调变化,地面景物平均亮度偏低。当拍摄的画面有这两部分存在,既有很暗的地面景物,也有明亮的天空(或太阳),如果按机位测光所显示的平均亮度值定光就会造成不是天空(或太阳)曝光过度,就是地面景物死黑一片的情况,画面中的景物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如果在太阳不刺眼的情况下,直接按平均亮度定光,太阳就容易曝光过度。为了使太阳在画面中形成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在机位量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按照太阳的亮度或太阳周围的天空光确定曝光,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应当指出,拍摄日出日落或早晚霞时,不宜按照度确定曝光,实拍中为了更好地利用机位测量法使被摄体形成较好的画面效果,除上面谈到的早霞、晚霞之外,对外景中亮度间距较大或较小的景物,也应考虑各景物间的亮度变化,如景物亮度间距较大的雪景、逆光景物等,以及亮度间距较小的阴雨天景物,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机位量光后进行分析、判断并调整画面的亮度平衡,以实现准确地控制曝光。亮度分析测量法的分类近测法:近测景物是把测光表靠近被摄对象局部或利用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的长焦位置,缩小视角范围,计量被摄体的局部,并根据这一亮度值确定曝光。在拍摄特写、中近景,甚至某些全景画面时,都要注意近测景物亮度。因为近测景物亮度既有利于局部亮度的准确控制,又便于控制整个画面的影调。
替代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是用一块中灰的灰板(反射率为18%)来替代被摄体进行测光.直接读出暴光组合的数据,根据这些暴光,就会在画面中得到与实际景物亮暗变化一致的明暗层次.
亮部优先测量法这种测量法是对准景物中稍有细节、层次的最亮部位测光(使用受光角较小的亮度测光表,或者采用近测的测光方式)但是测量后得到的数据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开大2~2.3级光圈,以确保被摄景物的亮部有良好的细节表现.暗部优先测量法将测光表的受光角对准景物暗部中稍有的细节,层次的最暗部进行测光,同样需要用点测光表或近测的方法.同样测量后得到的数据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缩小2.7级光圈.亮度范围测量法将亮度测光表对准被摄景物中最有代表意义的高亮度部分和最有代表意义的低亮度部分进行测量,然后取两组暴光组合读书的平均值进行暴光.暴光控制正确暴光的三个要求1)利用感光材料特性材料的直线部分2)掌握暴光的宽容度3)运用最佳的暴光量
第四节滤色镜
滤色镜是安装在镜头前面的的一片附属镜片,它既能阻止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又能强调一定波长的光线,也就是说它是过滤光线的装置,在摄影中对调整光线、达到一定的光线效果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由于滤色镜对照相机镜头的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有人主张最好还是不用。基于这两种原因得出的结论就是,滤色镜不能乱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灵活的使用滤色镜,画面才会出现适当预期的效果。另外,如果重叠使用滤色镜的话,将会降低镜头的成像效果,所以建议最多只能重叠使用两枚滤色镜。滤色镜的作用滤色镜具有校色作用:
人们眼睛对于可视光谱中各色光的感受能力不同。在可视光谱中红的一端,人眼对这段波长的光感受能力较低;在黄和绿的部分感受能力较高;到了蓝紫波这部分感受能力又降低了。而感光胶片与人的眼睛正好相反,它对蓝和紫波最敏感,对黄绿则较为迟钝。因此照片所记录的光谱颜色所形成的影调与人眼所感受到的色调有差别。为了真实地再现自然景物的色调,需要在拍摄时对色光进行校正。校正的办法就是选用适当的滤色镜。
调节空气透视的作用:
自然界中在不同的地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空气透视现象。各种现象在照片上的反映为近景颜色鲜艳,影像的细致部分清晰可见,色调也较正常;而远处的景物颜色清淡,影纹不清,色调也过于明亮;随着距离的延深,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大气中充满着大量的空气介质,这些介质散射着兰和紫的光波。距离越远,介质层越厚,散射蓝紫光越多,所以造成色调越来越清淡,清晰度越来越低,色调也越来越明亮。自然界中的空气透视现象在照片中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空间纵深感。所以在实际拍摄时,常常需要靠滤色镜来调节这种空气透视。
调整反差,突出主体在摄影实践中,经常会利用色调对比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例如当主体与背景的色调近似而难以区分时,加用与主体颜色相同的滤镜,使主体在照片中色调明亮一些,以达到主体与背景在色调上有明显区别的目的。
调整影调:
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利用滤光镜可以调整照片的影调这一特点,在一定的光线下选择合适的滤光镜,可以拍摄出你想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尤其在拍摄风光片的时候,合理的选用各种滤光镜,可得到不同影调的画面。调整色温以适合感光胶片对色温的要求。在利用彩色感光片拍摄时,尤其是用彩色反转片拍摄时,彩色胶片对色温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如果拍摄现场的色温与感光胶片的色温不一致,色彩的平衡即遭到破坏。色温高时,照片偏蓝,色温低时照片偏黄。如果用彩色负片拍摄,还可以在后期暗房制作中调整过来。如果用反转片拍摄,一旦因色温不合适而造成偏色的话,那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所以在不同的色温情况下选用不同的滤色镜(平衡色温滤色镜是用专用滤色镜),是彩色摄影时感光胶片达到色彩平衡的保证.用于翻拍,取消不要的颜色在翻拍文件、图表或书画作品时,经常会遇到在这些原稿上会带有带颜色的线条、污渍等情况,或原稿因年代久远,纸基变黄等现象。这时合理的选配滤光镜拍出的照片线条污渍等可以大大的减弱或消失。如果想得到相反的效果,则可采用与需加强的颜色互补的滤光镜。
雷登82A
雷登82A是一种冷调光平衡滤光镜。其特点为微调度绝对值较小,主要作用于调节光源色温。雷登82A改变颜色的幅度和效果较小,可轻微升高光源色温,镜片颜色为很浅的蓝色。由于这类冷调滤光镜升高光源色温的效果轻微,所以可用以校正所摄画面中的轻微偏红、橙色调的倾向,以求获得真实的色彩还原,也可以特意地把光源色温调低,以追求某种冷调的效果。雷登82A在保谷牌滤光镜中的标志为82A,在高坚牌滤光镜中则用P023(大)及A023(小)表示。日出时刻拍摄的居民小区(3月3日),色温偏低(见图A),加用雷登82A滤光镜后,色温正常(见图B)。雷登82A滤色镜雷登80A滤色镜子
彩色滤色镜子的种类常用:1:校色温滤色镜①换型滤色镜②光线平衡滤色镜
2:色彩补偿滤色镜
3:创造色彩效果滤色镜①彩虹镜②双色滤镜③可变色彩滤色镜④彩色中空滤色镜.黑白与彩色摄影通用滤色镜1:紫外线滤色镜(UV)2:密度镜(灰镜ND镜)3:偏光镜4:柔光镜5:近摄镜6:星光镜7:多影镜8:超速镜9:渐变镜第五节中幅面照相机的构造与使用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幅面照相机一,特点1.幅面特点2.机械结构
二.构造1.暴光测光机与测光方式2.取景器与对焦视差:时间视差,空间视差对焦屏:微棱镜,粗面视(毛玻璃),粗面视+方格式,裂象式.3.快门结构和反光镜----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4.胶片的安装与更换5.镜头6.移动机构和偏移镜头(移轴镜头)
第六节银盐图象的冲印技术一.负片的冲洗1.黑白负片的冲洗:D76配方显影液显影—停显—定影—水洗—清洁—干燥6步骤2.彩色负片的冲洗:C—41工艺彩显—漂白—水洗—定影—水洗—稳定—干燥二.照片制作1.黑白照片的制作2.彩色照片的制作一.数字摄影系统的组成1.数字摄影系统是由各种数字图象输入设备,计算机图象处理设备以及数字图象输出设备共同组合而成.2.数字摄影的基本概念①模拟成像卤化银感光材料②数字成像方式光点耦合器件二.数字图象基础知识1.像素:是组成图象的最基本单元.它是一个小的方形颜色块.(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象的效果就越好)
第二章数字摄影技术2.矢量图与点阵图3.图象分辨率:单位是PPI,即每英寸所包含的象素数量.4.色彩深度:是指在一个图象中也色的数量,常用的色彩深度是一位(BIT),8位,24位和32位.5.色彩模式①Bitmap(位图)只有黑白的象素②Grayscale(灰度)模式,通常是8位的图象.包含256个灰阶.③HSB模式基于人眼和色彩的观察来定义的.由色相或者色调,饱和度,亮度这三个特性来描述.④RGB模式0~255个阶来描述各像素颜色值.⑤CMYK由纸张上的油墨的吸收特性来定义.⑥Lab模式
Lab模式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种色彩模式。
RGB模式是一种发光屏幕的加色模式,CMYK模式是一种颜色反光的印刷减色模式。而Lab模式既不依赖光线,也不依赖于颜料,它是CIE组织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个通道是亮度,即L。另外两个是色彩通道,用A和B来表示。A通道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则是从亮蓝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黄色(高亮度值)。因此,这种色彩混合后将产生明亮的色彩。
Lab模式所定义的色彩最多,且与光线及设备无关并且处理速度与RGB模式同样快,比CMYK模式快很多。因此,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图象编辑中使用Lab模式。而且,Lab模式在转换成CMYK模式时色彩没有丢失或被替换。因此,最佳避免色彩损失的方法是:应用Lab模式编辑图象,再转换为CMYK模式打印输出。
当你将RGB模式转换成CMYK模式时,Photoshop将自动将RGB模式转换为Lab模式,再转换为CMYK模式。
在表达色彩范围上,处于第一位的是Lab模式,第二位的是RGB模式,第三位是CMYK模式。
要注意LAB模式在PHOTOSHOP中很多功能都不能用Indexcolor(索引)模式是网上和动画中常用的图象模式,转换为索引模式后的图象包含近256种颜色,通常被看作是8位数.
第三单元艺术人像摄影证件照-----以真实为主,美化为辅艺术照-----以美化为主
第一节人像摄影的造型技巧一.人像摄影的姿势造型姿态:姿势造型与神态表情合在一起.姿势造型包括:面向,仰俯,倾侧,以及手势,肩态,腰姿,身架和腿式等形体因素,有包含题材,方向,高(角)度,距离.透视等拍摄因素.人像摄影以面部为表现中心,所以姿势造型在形式上也要首先服从面部表现需要.1.分析人物脸形常见的有圆脸,长脸,瘦长脸,方脸(四方脸),阔脸等.标准人的脸部可以分为(发际线)三停五眼
(眉骨)
(鼻底)(下颌)五官是人像摄影的表现中心之一五官构图的基本要求:(1)符合整齐律的形式美要求,即左右对称;若是非对称式构图,则改为符合均衡的形式美要求.(2)匀称和谐,即不大不小,不高不低,横平竖直,比例协调.2.合理运用线条透视摄影所用的透视,最主要的是线条透视和影调透视.(1)线条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2)平行透视.当摄轴处于被摄平面的中垂线(或摄轴与中垂线重合)时,镜头与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无远近之分,当然也没有变形现象.平行透视能使立体形状表现得不明显些的作用,也就是起到了前后凹凸的作用.
利用这一优点,可将脸面高低不均匀的部分表现的向均匀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将高低不匀称之处不明显变化.(3)横角透视照相机横移,或被摄者面向水平横转,侧面,半侧面拍摄时产生横角透视.
横角透视比较适用于横短形的脸形,其基本规律是缺陷越明显,面向宜越侧,直至拍摄全侧面像.(4)纵角透视.仰摄,俯摄将会产生纵向(上下方)的线条透视.“近大远小”的自然规律。“胖俯瘦仰”投影法:指在垂直地面的平行光照射下,与地面平行的线段在地面上的投影可以得到最大值——其长度充分展示;与地面垂直的线段在地面上的投影只能呈现最小值——缩小成点;处于倾斜状态的线段在地面上的投影程度,介乎两者之间,越近垂直状态。此线段的投影越短,越接近平行状态,此线段的投影越接近线段本身的实际长度(5)斜角透视“近大远小”必须对歪斜线作反方向的斜角拍摄,才能在视觉上达到矫正歪斜的效率。3。镜头位置的确定镜头位置的三要素:镜头相对被摄者而言的方向,高度(角度)和距离。这三要素确定了一个空间点,而且具有相对明确的“唯一性”。确定镜头位置的最基本原则是美化被摄者形象。(1)方向1)正面像:有称标准像,基本要求是:必须出现两耳轮廓,构图对称均衡,变化较少,双眼也只能正视前方。2)半侧面像。被摄者面部半侧向镜头,从在镜头中只看到被摄者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刚好看不见始,至鼻尖正“戳”及面庞轮廓线为止(忌讳鼻尖正好与面颊轮廓线重合)`1)平摄:镜头安置在整个拍摄范围的中垂线上,且光轴应与被摄主体所在平面相垂直。使相机取得平摄的正确方法:先找出整个拍摄范围的中点,在找出主体中心的中点,最后是这两点连线的中点。取该连线的中点高度,即为平摄镜头高度。用这种方法能顾及全面,又顾及重点,特殊情况:在强调眼睛,眼神的特写镜头的时候,镜头高度处在主体中心等高时也是平摄。2)俯摄。运用得当可对沉思,文静,含情脉脉,谦逊等眼神有所帮助,也可烘托这类气氛,但运用过度则易产生卑琐,虚伪的感觉。3)仰摄可强调性格昂扬,奋发向上等性格或精神状态也能增强高大魁梧感。(3)距离即拍摄距离.距离既与体裁有关,又与镜头焦距有关.
随着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到长焦,中长焦镜头及变焦镜头的普遍使用,拍摄距离已经让位给造型艺术的需要了.←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
拍摄人像时,拍摄距离宜远不宜近,太近了容易变形。但是如果距离过远,也会造成操作不便.调整细节,引导表情都极为不便.
拍摄头像时宜用中长焦镜头,摄距不少于2米,拍摄大半身像可选用标准段镜头,摄距不少于3米。拍摄全身像应在3-4米以外。在近距离拍摄的时候容易产生明显的图象变形,拍摄距离越远,越不容易产生变形,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
4。合理利用形体因素:形体因素直接影响姿势造型的效果。
每一位具体的拍摄对象,形体造型首先要从美化形象,隐掩缺陷的角度出发。(1)脸行显得过于圆,胖,方的宜采用低头或俯摄的姿势造型(2)脸行显得过于消瘦,瘦长和尖削的,以抬头或仰摄的姿势造型尤为适宜。(3)嘴形,眉毛不横平及鼻梁歪斜者,头向反方向倾倒的姿势造型更为妥当。(4)脸形和五官端正者,则无论头姿正,侧,俯,仰,倾,倒均相宜。5。引导被摄对象充分表达感情表情是形象外露的直接表达.在表情这一领域,其他任何器官都没有面部五官来得未免直接.如果再进一步细化,在表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眼和嘴.眉在表情作用中只是配角.“眼睛是心灵之窗”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观察他的眼睛得到了解.1)视线向上—高昂,奋进的情绪或仰慕,向往的感情,神气,威武甚至高傲.2)视线向下---思索,沉吟,关注,含蓄,羞涩,惭愧,内疚,没精打采.(也可以掩饰眼睛小的缺陷).3)视线与面向一致,可显示正直,庄重,严肃的情绪,但是有个缺点即使得人物表现的呆板.4)视线偏斜---活泼开朗,有利与表达思考和计谋,还可反映出轻浮,轻飘,鄙视以及妩媚等感情5)眼睛瞪大---愤怒,惊恐.具体要求:1.注意安排视距.视距是指眼睛到注视的目标物之间的距离.视距在跟摄距相等的情况下,获得的图片形象真切,自然,生动,有神.如果让被摄者注视镜头,较容易得到“对你传情”“与你说话”的感情效果.视距小于摄距,表现的被摄者全神贯注或亲切等感情。视距长于摄距,表现出被摄者向往或者远眺.视距的长短应该有所控制,如果控制不好,会出现目无定物,出神甚至失神.2.眉的形态应男女有别.男性的眉毛比较粗,浓,眉弓的轮廓鲜明,折角有力,尤以中青年男性更为适宜.眉毛的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表情.3.嘴的宽度,也就是两嘴角应在瞳孔的正下方.4.表情的引导,摄影师要抓住被摄者的真实表情,才能使得摄影作品生动感人.摄影师要想方设法消除被摄者的紧张情绪,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勉强的笑容.
表情是要引导的.引导表情的工作应贯穿于摄影师的整个职业活动中.表达方式:①通过谈话影响对方情绪,便于让对方真情流露.②通过启发,向被摄者描述你所要拍出来的效果,让顾客有想象的空间,流露出期望的表情.③通过引逗,说笑话,讲故事来调节情绪,让拍摄对象(特别是儿童)的表情自然流露.④通过声东击西,避正就侧的迂回手法,调动被摄对象的注意力.⑤通过引导视线,使拍摄对象流露表情.引导表情的注意点:1)人像摄影中的任务情绪可有多种,不可一味的只是让被摄者“笑”。要笑的自然,让整个气氛,情绪更加活跃。尽可能的跟被摄者沟通共同的兴趣爱好,沟通出共同语言,使得被摄者都能向摄影师敞开心扉,产生共鸣,流露真情。2)密切注意表情的变化对面容的影响。动态表情比静态表情的形式相对要多。观察被摄者在动态表情下的变化,掩“丑”释“美”。3)手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有时并不逊于眼和嘴。一个手势或者一个手语,都会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单纯的手本身的外行也会引发美感。手还可以与道具或者物体进行搭配,既有形的变化,又烘托气氛还可以参与构图。手势对应于表情,应与面部相呼应。手进入画面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手心手背不宜直接朝向镜头,以手掌的半侧或全侧面朝向镜头相对较美。②手的大小,长度不宜于面部等大,等长。③尽可能让手与手臂呈现圆弧形,力避横平竖直和锐角,直角。④手与手臂不应与身体“脱离”而出现“断手”的现象。画面上独立出现的一直手或手臂,究竟是谁的没有直接显示,这就是交代不清。⑤手或手臂与画面边框的交角尽可能处理成钝角,不要相交成锐角。4)躯干的姿势造型与表达感情之间,也有紧密关系。“头总是朝肩头方向转过去的”,头只要不是完全正面向前,只要转动,那么,不是转向左肩就是转向右肩,两者必居其一。5)腰的动作。腰的动作既可挺,造成后仰,又可弯,造成收腹,前曲,还可旋,使跨跟胸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更可左右倾斜。而且腰的动作还可复合起来,配合头面和视线,就可表达关注,回顾,顾盼生情。6)脚的动作。只有在拍摄全身的时候才会见到脚。脚的姿势大致有几种“虚实式”“丁字式”“交叉式”“前后式”和“高低式”等。拍摄带有脚部动作的几点注意事项:
1避免鞋底朝向镜头。2注意地域习惯,如在新加坡认为二郎腿具有轻视对方的意思。3注意“投影效果”。4安排坐姿时,注意脚跟镜头的关系,要按照线条规律。5坐姿的女士不宜双膝朝向镜头,不采用张开双腿的坐姿,以免不雅观。
在现实生活中姿势与表情,是手,脚,身体和五官一起有动作,相互配合的。只有不断的观察,多体会,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二人像摄影的光线造型(人造光)摄影的英文名字为“photography”。1。光与光的反射(1)光。摄影要研究的光,最主要的就是反射光。只有掌握了反射定律,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光线造型。改变一个部位的亮度就是要靠改变物体(人物)的反射光来完成的.(2)光的反射。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极光洁的物面(镜面)上产生定向反射;在粗糙的物面上产生漫反射;在光滑的物面上产生的既有漫反射,又有定向反射的混合反射。混合反射视物体表面的光洁程度不同,更偏向与定向反射或漫反射。1)球形面的反射。高光斑的大小随着光滑面的光滑程度而变化,即表面越清洁,高光斑越小,表面越粗糙,高光斑越大.2)圆柱,圆管形面的反射.不同粗糙程度的圆柱形上,可以看到高光部分和阴暗部分,亮度处在高光和自身阴影之间的过渡区域.过渡区域的亮度,越近高光区域越亮,越近暗影部分就越暗,这就是明暗层次的逐级过渡.2.人造光的特点光源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所谓的自然光基本上都来自太阳光,月光等.目前摄影用的光源中,人造光主要用的是长亮光和脉冲光.长亮光指的是电灯,石英灯,新闻灯.日光灯.等,而脉冲光主要是指闪光灯,包括影视闪光灯.
石英灯新闻采访灯影视闪光灯(1)亮度.亮度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发光体的发光强度;其二是被摄体表面反射光能的强弱程度.
人造光表面亮度公式是:E=pcosal/R.式中的E表示亮度,P是反射系数;a是入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 THEBOX朝外年轻力中心
- 中国传统文化(西安交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两地教育局合作协议书
- 河南省洛阳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放弃工伤协议书范本
- 《督查工作》课件
- 课件教学高中
- 《疫功能异常》课件
- 《酒店促销策略》课件
- 肿瘤物理消融治疗新进展
- 专题10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模型之胡不归模型(原卷版)
- 赛力斯招聘在线测评题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突破阅读三回答问题人教PEP
-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教学设计
- 行政管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曲阜师范大学
- 03“探界者”钟扬(同步教案)-2024-2025学年中职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 唐代二十四节气诗研究》范文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7.7平行线中的四大经典模型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
- 2024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背诵专用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