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地区文化演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决定》明确规定,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集中在中国西南部的优质苗族、彝族、白俄罗斯和其他民族文化资源上。文化艺术已成为连接文化和旅游的重要手段。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首批35个旅游演出节目中,西南地区就包括了云南的《云南印象》和《印象丽江》、四川的《蜀风雅韵》和《藏谜》及贵州的《多彩贵州风》等,并提出要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为文化旅游演出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旅游演艺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结果,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的基础。对于旅游演艺的发展问题,侯建娜等提出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展示是旅游演出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覃雯从民俗文化资源的角度探索了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营销创新的策略。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游客流动成为旅游流的主体和核心,所以本文将旅游流定义为游客流的数量和模式。对于旅游流的影响因素,郑鹏等从推拉理论的视角对来华入境游客的流动机理进行研究;薛佳等认为日本游客入境流在省区的分布受经济发展、高品位景点和交通区位影响。对于旅游流的测度与特征,杨国良等借用万有引力模型根据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确定旅游流的主要空间扩散方向;杨兴柱等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刘法建等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国入境旅游流中各省级旅游地的功能地位进行分类、比较、定位;阎友兵等分析了国内旅游流流量和流质的时空变化,并据此划分旅游流区。当前对文化和旅游耦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业层面,尹贻梅等认为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能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鲍洪杰等建立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系统的指标体系、模型选择、判别标准;韦复生认为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的耦合与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追赶的潜在优势。针对旅游流的耦合问题,袁丁等发现GDP、产业结构与不同城市的旅游流耦合在空间上表现出传统文化影响的传承性和地域性;张春晖等对我国西部12省区入境旅游流与省域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吴冰等构建了入境旅游流—饭店业的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建立耦合评价系统和评价模型。当前,不少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文化与旅游的耦合问题,但是针对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研究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耦合协调问题,对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耦合发展,推动旅游演艺产业的升级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文化与戏剧产业的共同发展机制与评价模型的建立1.1文化表演与旅游流耦合的必要性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协同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良性互动下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动态关系。文化演艺与旅游流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两者发展的相互影响以及协同等方面。文化演艺与旅游流通过子系统相互作用,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耦合体系。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的耦合关系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依赖于旅游流的地理空间和市场行为,体现在旅游区域空间的协同发展(图1)。1.1.1依托当地旅游市场文化演艺的发展容易受到消费者规模及其持续性的影响,而旅游流形成的充足客源成为文化演艺的重要消费力量,旅游流成为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演艺市场的重要支撑。文化演出项目仅靠本地的观众难以创造出规模巨大的客源市场,必须依托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来保障观众数量。所以,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旅游流是文化演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从实际来看文化演艺主要集中在游客流量稳定而密集的地区。西南地区文化演艺项目主要分布在游客集中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游客逗留时间相对较长的昆明、丽江、大理、贵阳、武隆、成都、九寨沟等地区。同时文化演艺作为核心的吸引物,为旅游流的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保障,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耦合互动关系。1.1.2西南文化观众与旅游流耦合发展模型特色是旅游文化演艺得以成功的核心,西南地区众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品牌,为旅游演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内涵丰富的专项文化演艺项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文化演艺产品,既可利用旅游带来的丰富客源在旅游空间实现产品价值,也是提升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的主要途径,增强了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实现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耦合发展。当前,西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文化演艺的著名品牌,成为文化和旅游耦合发展的典范,增强了西南地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档次,提升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知名度,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进一步保障了旅游流的稳定增长(表1)。耦合度的计量方法源于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后来逐步用于经济、地理和旅游等研究领域。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本文将文化演艺系统和旅游流系统作为两个相互耦合的系统,通过两个系统的相关时间序列耦合指标,计算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耦合度指数C(公式1),定量分析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系统的耦合演化特征。为避免因两个系统发展水平高低对协调度的影响,因此需计算可反映区域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协调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指数D(公式2)。式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取值在0—1之间);T(公式3)为区域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综合协调指数,反映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L1和L2分别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考虑到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故此处借鉴通行的做法,α、β均取0.5。一般来说,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的取值越大则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越好,值越小则耦合协调性越差;0.5是分界线,0.5以上即达到初级协调,0.5以下则都处于失调阶段。2展示中国西南部文化艺术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2.1文化观众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的确定为更好地反映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的实际发展水平,在确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指标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可反映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的主要特征,并体现西南地区的独特性;其次,指标间具有逻辑性,反映文化演艺与旅游流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三,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通过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得到。文化演艺发展指标的确定中,本文参考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件,从艺术表演团体的收入、机构数、从业人员数和演出场次等指标作为文化演艺发展水平的替代指标,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体测度指标选择主要来源于文化演艺的相关统计资料,通过咨询相关的专家,通过打分最终得到6项指标(表2)。文化演艺发展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部分来自于各地区的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和文化发展公报。考虑到我国2004年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后文化演艺统计数据才相对统一,故以2004年为分析起点。与文化演艺发展评价指标对应,旅游流发展水平主要从旅游收入、游客流量和交通客运量等方面选择测度指标,具体测度指标选取也以旅游流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打分最终确定6项指标,包括入境游客次、国内游客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铁路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表2)。旅游流相关的数据主要来自的各年度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各地区的相关统计公报。2.2指标权重的确定熵值法主要通过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来判断其重要性,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的偏差。考虑到本文数据主要来自统计年鉴,故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针对各指标数据的量纲差异,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某个地区第i年第j个指标数据为xij,设定此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xmax和xmin。为避免后续对数计算中出现无意义情况,统一对初始标准化数据加0.01,最后得到标准化值为x′ij(公式4),其中,i=1,2,…,m,表示年份序号;j=1,2,…,n,表示指标序号,下同。(2)指标权重wj的确定。首先计算某地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重Sij(公式5),然后计算此指标的熵值hj(公式6),最后确定其权重wj(公式7)。(3)某个地区第i年文化演艺或旅游流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Ui计算。可直接利用线性加权法,对西南地区各地的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各自发展水平Ui进行测算(公式8)。2.3川和云南文化表演发展水平比较根据已确定的文化演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得到2004—2011年西南地区文化演艺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L1,并据此作出其发展趋势差异图(图2)。可以发现,2006年之前,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水平指数都未达到0.4,且差距并不大;但2006年后各地的差距逐渐开始拉大,其中四川的发展指数迅速超过0.5。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但重庆和四川的文化演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其中重庆2004年与贵州差别不大,但是到2011年开始已经超越云南;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地区的文化演艺发展速度明显偏低,2004—2011年的8年时间增长并不明显。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上看,四川的文化演艺发展水平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到2011年综合指数已经接近0.8,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云南文化演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发展滞缓,并在2008年被重庆超越;而贵州的文化演艺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有较大关联。2.4旅游流发展总体趋势同样,可计算出2004—2011年西南地区旅游流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L2,并据此作出其发展趋势差异图(图3)。可以发现,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西南地区旅游流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四川的整体实力最强,在2011年已经接近0.8;云南和四川的旅游流发展水平明显的高于重庆和贵州地区,其中贵州的发展水平最低,发展指数长期低于0.4。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西南地区各地的旅游流发展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但由于2008年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四川的旅游发展综合指数出现下降,其他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从区域差异上看,四川的旅游流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西南地区的领导地位;起点较高的云南地区与四川始终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数据显示云南的境外游客比例比较大,旅游流质量较高;重庆虽然发展起点较低,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到2010年与云南的差距已经很小,发展指数接近0.5;贵州虽然旅游流在不断的增长,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3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2004—2011年西南地区文化演艺系统与旅游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L1和L2,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875,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两系统之间显著相关,两者之间具有协调互动的耦合关系。3.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根据文化演艺和旅游流的发展水平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据此作出其发展趋势差异图(图4)。可以发现,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在0.1—0.7之间。从发展水平上来看,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的水平都比较低,最好的四川到2007年突破0.5,达到初级协调水平;其他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则处于较低水平,都未突破0.5的临界点,特别是贵州长期处于失调状态。整体趋势上来看,西南地区各地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都在不断提升;其中重庆的协调指数从2004年的0.2左右到2010年接近0.5,实现了较大的提升;而云南的耦合水平始终没有突破0.5的初级协调关口。从各地差异来看,四川的耦合水平最高,发展也比较快,从勉强协调到2011年实现中级协调;重庆在2010年已经超过云南,接近四川的发展水平;贵州则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到2011年尚未达到0.3,且发展比较滞缓;云南的耦合协调水平起点较高,但是发展速度长期迟缓,一直未能实现大突破。3.2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经济系统之间的同步性是指不同区域在可观测的经济指标上具有大致相似的增长趋势和波动周期,也是检验两个经济系统之间协同的重要指标。文化演艺与旅游流发展之间的同步性,是指文化演艺与旅游流具有大致相似的增长趋势,增长过程具有“同涨同跌”的特征,分析两者的同步性特征,可更深入地了解两者的发展关联。依据文化演艺系统和旅游流系统各自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将耦合协调度类别分为3种类型:L1>L2,旅游流发展滞后型;L1=L2,文化演艺与旅游流发展同步型;L1<L2,文化演艺发展滞后型。据此,根据计算得到的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可以得到各地文化演艺与旅游流发展同步性差异比较(图5),据此可分析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从整体上来说,西南地区文化演艺长期滞后于旅游流的发展水平,两者的同步性特征并不明显,说明旅游流的形成与当地的文化演艺发展的关系并不密切;相当比例的游客并未观看文化演艺节目,旅游流对于区域文化演艺的发展贡献有限;同时,不少文化演艺也不是定位于游客的,文化演艺节目对游客的吸引能力有限。云贵两省的同步性水平要低于川渝地区,其中贵州的文化演艺发展长期滞后于旅游流,差距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云南的旅游流增长较快,而文化演艺发展一直迟缓,导致两个系统的差距从2007年开始逐步扩大。贵州和云南的文化演艺发展长期滞后于旅游流,说明旅游流增长并未从文化演艺发展获得支持,文化演艺发展并未成为旅游产业的品牌吸引物,区域旅游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其他的旅游吸引物。对比耦合协调度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文化演艺与旅游流本身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同步程度是耦合协调度指数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由于汶川地震的影响,四川文化演艺发展指数在2008年开始高于旅游流,到2011年才基本实现同步,虽然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的同步性特征没有重庆地区明显,但是两个系统本身的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实现了较高的耦合协调水平。重庆2004—2009年实现基本同步状态,但这当时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不高,这是因为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云南两个系统的同步性不强,但是由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实现了一定的耦合协调水平;而贵州由于同步性和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因此耦合协调度水平最低。4西南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耦合协调度偏低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本文阐述了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的机理,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文化演艺与旅游流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文化演艺与旅游流的耦合关系由两个系统的资源、市场等要素的耦合协调体现出来,这种耦合以游客资源为基础,文化演艺依赖于旅游流提供的市场和信息,而文化演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玩具使用安全
- 私立中学门卫管理合同
- 产品经理聘用合同模板
- 增值税转型企业应对与调整
- 画室翻新敲墙施工合同
- 软件开发顾问服务合同样本
- 保健品生产合同管理指导文本
- 创意园区个人车位租赁合同
- 汽车维修店装修施工合同
- 城市物流简明施工合同
- 重庆财经学院《自然语言处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30002-2024儿童牙刷通用技术要求
- 【MOOC】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河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高级财务会计-南京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动画制作员(高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34430.5-2024船舶与海上技术保护涂层和检查方法第5部分:涂层破损的评估方法
- 假性动脉瘤护理
- 2024年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 小化肥生产原理及过程
- 安全工作总结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