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道教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1页
苏州道教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2页
苏州道教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道教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从杭州坐火车到运河,再到历史名城苏州。古雅的苏州是道教盛行的地区之一,唐宋时,苏州道观甚多,明代又陆续兴建了城隍庙、春申君庙、安齐王庙等庙宇。位于城区闹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清乾隆皇帝曾三次到玄妙观并题匾额。1986年12月10日,苏州市正式成立了道教协会,会长宋佩琴。道协近年来招收了二十多名青年道士,其中一些送往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学习过道教理论和科仪,现已成为道教活动的骨干。苏州道教以正一派为主,至今仍奉天师法录,俗称为“火居道士”,多是本地人,故其法事及音乐都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风味。苏州道教音乐在国内外素享盛名。1983年,苏州的友好城市威尼斯市长来苏州访问时,曾观赏过苏州道教音乐,他观看后很高兴,当场邀请这支古民间乐队赴意大利访问。1984年10月15日,以苏州市昆剧团为主体的“苏州民间古典音乐演团”赴意大利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演出,演奏的全是苏州道教音乐,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赞扬和欢迎。苏州道教擅长器乐,无论唱做念舞,都用丝竹乐队伴奏,乐队编制类同于江南丝竹乐队,有二胡4,曲笛、笛各1,箫笙长尖(小长管喇叭)各1,三弦2,琵琶、古提琴、木鱼各1,板1,大堂鼓1,双青1,十音锣1,引磬1,小钟磬1,板鼓1,钹、铛各1,鼎钟1等器。道士们演奏的器乐曲音响和谐优美,完全不亚于专业乐队。在乐器演奏和表现手法上形成了诸多自己的特点,如:(一)技术精湛的鼓艺。苏州道教一如江南道教的一般特点,在器乐艺术中独钟鼓艺,著名鼓师有号称苏南鼓王的毛仲青、周祖馥等,其运用同鼓、板鼓两种不同的鼓演奏,能随心所欲地打出疾速、轻重的多种变化对比,并利用鼓身的不同部位可奏出很多音色变化,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多种巧妙组合,充分发挥了鼓的艺术表现力,而达到“快如暴风骤雨、慢如泉水叮咚、重如雷霆万钧、轻如喁喁细语”的艺术效果。(二)一笛转七调的奏技。其所用的曲笛,以等距离排列按孔,奏时通过变换嘴与吹孔的距离和巧妙的变指手法,可自如地在一笛上吹出A、B、C、D、E、F、G七个调。(三)精彩的飞钹演技。多在午坛“大司朝”中穿插于“发符”召神遣将时表演。法师用两只或四只乃至七只铜钹,使其上下飞舞或前后左右旋转,或使七只钹瞬间停留在另一持钹手上重迭旋转。表演时还分上下两套,上套用两只至四只钹,用棉布带系住,表演节目有“开四门”、“花篮”、“翻钹口’、“绕钹口”、“顶手指”、“镇坛”、“桩头”、“双避邪”、“绕头劲”等。下半套用四只至六只钹,不系带,表演节目有“下水塔”、“幢宝塔”、“元宝锥”、“飞钹”等,表演时且用三弦、提琴、鱼板、板鼓、大锣、月锣、星锣、长招军等器伴奏,用于悦神、避邪、加强行法时的热烈气氛。苏州道教音乐的高度艺术成就,得力于苏州道教历来就注重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对道教音乐的整理。据《苏州地方志》载,民国期间,由于地方宗教活动的盛行,原有道士不敷需求,遂有道士曹冠鼎、戴啸霞等办起了四个音乐组,传授弟子。日寇入侵期间,道士赵子琴、朱培基、许吟梅、华丽生、钱绽之等人主办了“守玄楔集庐”、“云笈社”、“亦玄研社”、“崇玄同研社”等组织,传授道教音乐。同时,苏州各地也相继开办道教音乐学校,促使苏州道教音乐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苏州道教还整理、汇编、刊印专门的道乐乐谱专辑。如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苏州道士曹希圣将道士吾定庵所收集、整理的道教乐谱汇编成《钧天妙乐》、《古韵成规》、《霓裳雅韵》三部曲谱,刊印行世,这三部乐谱被称为“曹谱”。自是,苏州道教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风格。苏州现在所习的笛曲,据1956年编《苏州道教艺术集》载共有九十六首,均是在曹谱原曲基础上的变奏或加用“乙凡”两音。为整理濒将失传的道教音乐,苏州市道教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配合有关单位,先后将工尺谱翻成简谱,把道教斋醮法事,拍成纪录片在北京演出,汇编成《苏州道教音乐选》,为研究道教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现苏州市区道教音乐的活动场所主要是玄妙观和春申君庙两处。玄妙观已成旅游场所,仅每日早上7时在观内的太清殿做一次早课,所唱曲目较简单。而更多的法事活动则是在地处僻巷的春申君庙内举行的祈祥、度亡两类斋醮,前者可助人实现善良美好的愿望;后者可超度亡灵,寄托哀思。前来做法事的多为郊区村民,常以村为单位结伙而来,男女老少数十人之众,农闲季节常一日行两场。苏州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丰富,无论是在早朝、午朝、晚朝、表朝、开坛、解坛、散坛等法事活动中,抑或在超度、祈祷的斋醮科仪中,历来都有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器乐合奏等多种表现形式。在整个法事行程中,伴奏者能根据动作的变化,灵活地在音乐伴奏中加以装饰音、加花、变奏等,以协调主醮法师的动作,使其在法事中有机地或表现出镇邪压魔、剑拔弩张的情趣;或表示着盼望风调雨顺、求福祈愿的心情;又有的表现出宣传道教义理——清静无为、神仙缥缈的意境。苏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道教音乐一方面受到南唐(金陵)、南宋(临安)宫廷艺术的影响,染有宫廷音乐古雅的艺术特色;另则更多融合了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的成分,地方风格浓郁。苏州道教音乐在流传和发展中,大量吸收了民间传统音乐“堂名”、江南丝竹、昆曲、民歌(吴腔)音韵的养料,如民间传统曲牌如“清江引”、“变地花”、“采茶歌”等皆为道教音乐所吸收。又如道教音乐“十番锣鼓吹打”中的曲牌“将军令”、“十八拍”、“水龙吟”等,是道士们从苏州传统音乐“堂名”发展而来的;再如道教音乐中的吹打和经忏,在音阶调式及旋律的进行与结尾部分,都与昆曲相近,但音韵又比昆曲更古朴。另外,在赞、颂、偈等行腔中,苏州唱偈带有浓厚的民歌(吴腔)韵调,成为苏州腔,与上海等其他江南正一道观都不相同。从我们采访的祈祥醮全套音乐中,可见出苏州道教音乐在形态风格上有其自身特点,与同为正一派的上海道乐也不相同。祈祥醮结构长大,持续五个多小时,全套仪式分为发符、清微供天科仪和进表三大部分,有如下几个总体特点:全套曲用长大的套曲结构,二十多首韵腔的调式色彩明显偏重羽、角两调式。音阶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的经韵都是由单一的五声音阶构成的,六声音阶不多见,只有一二曲用到七声音阶形式;旋律色调较清淡明朗。与上海白云观调式模糊化和多用不同七声音阶交织成曲的特点有较大区别。旋法以“羽—角”型为中心,音调结构十分简洁,与调式重心吻合;旋法虽以级进为主,但不时出现较多的大跳进行,句幅适中,具有一种明朗清丽的韵味;这与上海道教音乐旋法以“羽—宫—商”为中心的旋法和华丽深沉的曲风也有明显区别。节拍较规整,多用三、四拍的交替以求变化。节奏则变化较少,多为板起板落的格式。组曲方式上,套曲各曲调间连接紧密,呈胶着般的自然过渡状态,这与表演形式的动态性有关(其中很多节目如“行奏”、“插香”、“烧纸钱”、“烧表”都是流动性的表演,音乐结构也多具有延绵不断的势态,进一步削弱了段落感。因套曲所配合的仪式表演复杂繁多,故其组合样式和速度布局也较自由、随意,似乎规范性并不强,缺乏规律性,但从其所配合的科仪内容来说,则又是十分自然得体的,两者可谓融为一体了。从以上简析中可以领悟到一个规律性现象,即正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