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前半期使团中的贡商、使团及相关问题_第1页
泰国前半期使团中的贡商、使团及相关问题_第2页
泰国前半期使团中的贡商、使团及相关问题_第3页
泰国前半期使团中的贡商、使团及相关问题_第4页
泰国前半期使团中的贡商、使团及相关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国前半期使团中的贡商、使团及相关问题

关于泰国曼谷王朝的朝贡活动,中国清朝的官方史书有系统和详细的解释。然而,泰国方面的有关记述却很难见到,我国单方面的记载可靠吗?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唯一的一份泰方记录,是1852年来华的使者拍因蒙提事隔多年后撰写的《泰国最后一次入贡中国纪录书》。它的记述与清朝官方的记载相同还是有异?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一、拉玛四世民国时期据《纪录书》所载,佛历2393年(咸丰元年,1851年),拉玛四世(1851-1868年)下令,要国防大臣披耶是素力也旺准备两艘铁板船,搭载贡使前往中国。一艘船名“威他也康”,由披耶吗哈奴博担任船长,披耶初律(华商,原名亚乾,任华民政务司)为司舵,船长之子乃壬(后来得到“拍”的爵号,即《纪录书》的作者拍因蒙提)负责处理财政和文牍;另一艘船名“沙炎披博”,由銮是耀哇吗博为船长,拍沙越哇嘱里(华商,原名亚法)为司舵,乃颂汶负责处理财政和文牍。由于肩负不同的任务,派出的使团有两个。第一个使团以拍顺吞为正使,銮母旺沙尼哈为副使,坤披尼哇差为通事,另外还有监督1名,华人通事2名,音乐师10名,共17名。这个使团的任务是呈进“例贡”。第二个使团以拍沙越顺吞为正使,銮勃差那披蒙为副使,另外还有监督1名,华人通事2名,音乐师10名,共15名。这个使团的任务是到北京“进香”,对清宣宗道光皇帝的逝世表示哀悼。1851年7月,拉玛四世接见使团成员,晋升他们的爵号,并赏赐礼品。贡船离开北榄港,经16天航行才到达广东虎门。贡船停泊在黄埔关前,贡使进入广州城内受到友好的接待。他们住在十三行附近的驿馆里,40天后广东地方官才向使者宣读上谕:“因先皇新丧之际,方当哀期,本年免贡,使节可先返暹,明年再来贡,始受贡物。”在清代中泰交往中,确有这样的事吗?查阅《清实录》,我们发现,拉玛四世在1851年确曾遣使来华朝贡,使团肩负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使者到达广州后,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上奏:“暹罗国王先后奉到孝和睿皇后、宣宗成皇帝遗诏,遣使进香;又赍递表文、方物,庆贺登极;并应例贡届期,将贡物一并呈进。”1851年10月18日,清文宗谕军机大臣等:“上年七月内,据郑祖琛奏越南国王遣使进香,当经降旨,以孝和睿皇后梓宫,已于三月内奉移山陵;宣宗成皇帝梓宫,亦择于九月内奉移慕陵。该国王遣使进香,已在奉移之后,不及恭荐,谕令不必遣使远来;其庆贺登极方物,亦无庸呈进。今暹罗国遣使进香,更在期年以后,著徐广缙等即传知该国使臣,毋庸来京。所有呈进仪物、方物,著该使臣赍回。至应进例贡,现当国制二十七月之内不受朝贺,并停止筵宴。著俟该国嗣王恭请敕封时,一并呈递。该督等即行文该国遵照可也。”1851年11月14日,清文宗致书拉玛四世,说明暹罗贡使不必进京的原因:“据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递到该嗣王进香表文并庆贺表文共五道,鉴王诚悃,增朕悲怀。惟嗣王素沐先朝柔远厚恩,兹谨遣使航海来庭,笃于恭顺,朕心深为嘉纳。第以外藩使臣向无带赴山陵叩谒之例。上年越南王阮福时遣使进香,曾经敕谕以孝和睿皇后梓宫已于三月内奉移山陵;宣宗成皇帝梓宫,亦择于九月内奉移慕陵。该使臣到京,已在奉移之后,不及恭荐,令该国王不必遣使远来;其庆贺登极方物,亦毋庸呈递。今暹罗国嗣王遣使进香,更在期年以后,事同一例。朕怙冒万国,于海徼藩封并无岐视。所有该嗣王呈进仪物、方物,仍敕疆吏发交使臣赍回,以免跋涉。该嗣王其悉朕体恤至意,益矢棐忱,永承懋眷。钦哉。”清代档案中保存有拉玛四世(郑明)当年遣使来华的表文。1851年5月16日继位的拉玛四世在表文中向清廷报称,拉玛三世(1824-1851)在1851年1月7日病重,4月3日逝世。他派遣来华进“例贡”的使者是披耶唆挖里巡段亚派拿车突、郎窝汶孙尔哈阿勃突、郎勃车那备们俾突、坤备立哌槎办事、通事潘荣、邓成;来华“进香”和“贺登极”的使者为拍沾乱俟板纳末、郎唆挖里迈治、正通事黄昭茂、副通事陈仁。对照中泰双方有关拉玛四世在1851年派遣两个使团访华的记载,我们可以说,清朝官方的记载是可靠的,《纪录书》的有关记载与清朝官方的记载相同,是真实的。使团的任务,人员构成,贡船由华商管驾,每个使团都有两位华人通事,两个使团因故都未能进京,中泰双方的记载是一致的。二、中国国越朝官员从何应明委托至清朝《纪录书》又记载说,佛历2394年(咸丰二年,1852年),拉玛四世又下令披耶乌隆旺披博预备两艘铁板船,任命披耶吗哈奴博为“威他也康”号船长,披耶初律(华民政务司亚乾)为司舵,乃纳管理财政文牍;任命銮乃实为“叻差铃沙力”号船长,拍沙越(华商亚法)为司舵,乃颂汶管理财政文牍。拉玛四世委派拍沙越顺吞为正使,銮母旺(乃壬)为副使,乃裕为第二副使,坡披尼哇差为通事,乃缴为监督。另有华人通事2名,音乐师10名,一行共17人。使团于当年7月离开北榄港,航行18天抵达虎门。贡船停泊在黄埔,使团在广州停留一个多月,经督抚奏准之后乘船北上。经三水、韶关、南雄,转入江西南安,沿赣江北上到南昌。从南昌开始循陆路北上赴京,途经172个市镇,经永定河芦沟桥进入北京城。在紫禁城,使者受到咸丰皇帝的接见。清朝官方史书对此有记载吗?对于拉玛四世在1852年遣使来华,清朝官方史书也有记述。暹罗使者抵达广州后,两广总督徐广缙上奏:“暹罗国王遣使补进例贡,并请敕封,现已行抵粤东。”1852年10月2日,清文宗谕军机大臣等:“上年暹罗国届当例贡之期,奏请呈进,曾降旨令俟请封时一并呈递。兹据该国遣使赍奉表文、方物,补行入贡,具见恭顺之忱。该贡使现已抵粤,著即派委妥员伴送,于本年封印前抵京。据该国大库所请将贡船先行回国修整,著照所请行。原贡船随带货物,并准照例免税。至该嗣王郑明恳请诰命,应行颁发敕书之处,已饬该衙门查照旧章撰拟。俟该使臣到京后,照例发给赍回,该署督等即先行谕知该国嗣王可也。将此谕令知之。”两广总督徐广缙奉命委派潮州府知府刘浔、惠州府知府苏学健、升补督标参将雷树勋伴送暹罗使者北上赴京。1853年2月13日,“暹罗国王郑明遣使表贡方物,赏赉如例”。“暹罗国使臣披耶司豁哩巡段亚派拿车突等四人于午门外瞻觐”。3月28日,颁赏“暹罗国王御书匾额曰弼服海隅”。这是曼谷王朝最后一次遣使入贡中国。据中方的记载,使者带着拉玛四世(郑明)的请封表文而来,然后带着清廷册封郑明的“敕书”回国。《纪录书》也提到,暹罗使者是带着清廷颁发的“国书”离开北京的。可见,双方的记载是一致的。在清廷看来,外国贡使带来的外国国王的公函称为“表文”,清朝皇帝回复外国国王的公函则称为“敕书”。而在暹罗贡使看来,所谓“表文”和“敕书”其实都是“国书”。1884年,清朝官员郑观应在曼谷期间,就暹使多年未入贡一事询问过拉玛五世王之弟利云王沙。利云王沙亲王解释说:“在昔二十八年,敝国遣使修贡,入广东境,途中遇盗,劫掠我贡珍,杀伤我贡使,翻译国书又多删改,敝国之意无以上达申诉,自是以来不敢效贡,上国无得以此相责难”。这里所说的“国书”,应是暹罗的入贡“表文”。在翻译时它是怎样被删改?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拉玛五世(1868-1910年)登位后,副使銮母旺(原名乃壬,后被晋爵,称拍因蒙提)撰写了《纪录书》,向拉玛五世报告出使情况。泰国曼谷王朝与中国清朝的关系非常密切,历代统治者都受到清廷册封。拉玛一世登位后,自称是吞巫里王朝国王郑信的儿子郑华(其实不是),请求册封。1782年,清廷册封郑华为暹罗国王。1811年,拉玛二世(郑佛)受到册封。1825年,拉玛三世(郑福)受到册封。1853年,拉玛四世(郑明)也受到清廷册封。为什么拍因蒙提在向拉玛五世报告出使情况时没有明确说到拉玛四世(郑明)受到清廷的册封这件事?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纪录书》还提到这样一件事,“使节居于北京二月又二十三日,即悉偕使节由广东北来之二官,因在经过之各地需索饷粮过多,有违前例,被长官上奏咸丰皇帝,咸丰皇帝下谕斩首治罪,及下谕大臣传令各府地,护送暹使至广东。”当时确有其事吗?我们查阅清代的相关记述,证明确有其事。参奏伴送官“沿途骚扰”的是山东巡抚李僡,咸丰皇帝接报后在1853年3月19日(当时暹罗使者仍在北京)下令:“广东潮州府知府刘浔、惠州府知府苏学健、升补督标参将雷树勋护送暹罗国贡使由山东进京,沿途需用车马、人夫,较别项差使多至数倍。现当军务倥偬之时,岂容该委员等借差骚扰,贻累地方?刘浔、苏学健、雷树勋著交部严加议处。并著该部将该国使臣折回应用之车马、人夫、船只核定数目,飞咨各省支用。其护送委员车马等项,均著自行发价,不准取给地方。”可见,关于此事的记载,双方的记述是一致的。三、广东地方官员被抢入越权《纪录书》详细记述暹罗使者完成朝贡任务后离京南返途中遇劫的经过。暹罗使者离京后,“行月余,乃悉当前途道,匪军甚盛,到处掠劫小城廓或商贾,而至商旅裹足,偕使节行之官员悉当前途道多匪,兀然而惊,遂不偕使节至NumPokChow,而先自逃逸,中途使节被弃。”使者艰难南行,行至SiksilvkuCham被劫,“将车物尽掠去,北京朝廷所答国书亦丧失,公馆中尚未搬上车之零星物,亦被掠一空。”大通事失踪,暹使在慌乱中到了VengSing。HuanNumSa地方官据情上奏,一个半月后,总督托人带来500两银,给使者及使团人员购衣物。VengSing的商人也“募得二百两以赠使节”。咸丰皇帝下令督抚派军官1人,兵士50人护送使者继续南下,各地官员对使者均有馈赠。使者到达广东后,清廷重颁的国书以及给暹王、暹使及使团人员的各种“赏赐”物品也补齐运到广州。“总督以朝廷国书亲授使节,及称君受劫掠殊可悯,兹赠五百两以分赠各位也。即令将答贡礼物交点,使节即收纳”。使者对补送来的礼物的印象是:“交点各国礼之物及赐各使节之物,均符前北京所赐之数,惟使节所得则较前为少,殊亏本也,仅得绸如咸丰皇帝所赐之数而已”。关于暹罗贡使途中被劫一事,《清实录》未见记述。但是,在清代外交档案中我们见到了河南地方官的有关奏报,证明确有其事。据陆应谷1853年8月10日的奏报,当年6月15日,暹罗使者行抵河南商丘县石榴堌驿附近,被抢去衣箱86个,朝服4件,暹王采买的金丝缎60匹,玉器、古玩4箱,赏赐木箱12个,还有人参、鹿茸、金盔甲、朝珠、金手镯、金案御书匾额、敕书、兵牌、勘合等物。通事胡鸿准不知下落,贡使披耶司豁里巡段亚派拿车突手脚受伤,跟役潘五、亚烈也受了伤。同治年间,沈葆祯派福建船政总监叶文澜到暹罗采购木料,并给暹罗政府带去公文一道。1869年8月1日叶文澜回国后称,已将带去的公文交暹罗官员转递。暹罗官员称,咸丰年间入贡,路经河南被抢,地方官无照料。1863年具文赴粤,陈及道途梗塞,请由天津海道入贡,粤督未复。所以,数年未入贡。叶文澜带回的暹罗禀文称:“咸丰二年请封进贡到京,回到河南永城县被抢,杀死正通事一员,贡使被伤,失去钦赐等物及贡使银货,未蒙官府拿贼追赃。贡使至粤,仅领粤督颁赏物件,贡使所失银货,未蒙赐还。同治癸亥(1863年),粤督谕以壬子二年(1852年)请封进贡,已经颁封,至今未见续进谢封。……自壬子二年以来,及至贡期,问诸来往商船,传说各地发匪未平,无人敢任贡使,倘肯赐由海道往天津起旱,方有勇往行人,未晓能为敝国代陈?”福州将军文煜、福建巡抚卞宝第就此向清廷奏报。接着,礼部官员就贡使被劫一事作了说明。暹罗使者遇劫回到广东后,粤督已发送慰劳银1000两,南海县发给暹罗来船银百两。至于要改变传统“贡道”,从天津入贡的问题,礼部官员认为,“现在中原底定,发逆一律肃清。由粤赴京,驿道并无梗阻。即有应行绕道之处,亦可知照经过地方,妥为接护,以期周密。若由海道至天津,经涉重洋,恐有风涛之险,海贼之虞,地方官无从防护,转失朝廷体恤藩封之意。自应照旧航海至广东虎门起旱后驰驿赴京。”清穆宗接报后在1869年10月18日对军机大臣发出谕令:“即著照所议,暹罗国进贡,照旧航海至广东虎门,起旱后驰驿赴京,毋庸改由天津。至该国自咸丰二年以后,屡次失贡,系道途阻滞,事出有因,著加恩免其补进贡物。文煜、英桂、卞宝等即知照该国王钦遵办理。至该国进贡之期,行抵虎门,并著瑞麟、李福泰遴派妥员沿途护送。并知照经过各省督抚派员接护,用副朝廷怀柔远人至意。”从上述中泰双方对暹使途中遇劫一事的记载来看,双方的记述基本相同,《纪录书》所载的地名Siksilvku与VengSing,读音相近于中文史料的地名石榴堌驿和永城。HuanNumSa疑是河南省的音译。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清代官方有关曼谷王朝遣使来华朝贡的记述是真实可靠的,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纪录书》有关1851年、1852年暹使来华朝贡活动的记述,与中国官方的记载基本相同,也说明它的记述是真实可靠的,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说它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还表现在它给我们留下一项重要的史实。那就是1853年暹罗使者在回国途中经过英国占领下的香港。港英总督JohnBowring(约翰·鲍林)在总督府宴请暹罗使者,“询问被劫事”。鲍林对暹罗使者说:“请奏知暹王,暹罗已跻于英法美之同等强大矣,不应再向中国进贡也,且此次有其理由矣”。英国殖民者利用贡使被劫事件,蓄意挑拨中暹关系。熟悉暹罗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正是这位港英总督,1855年跑到暹罗去,强迫拉玛四世签订一项不平等条约翰·鲍林条约,使暹罗在屈辱的条件下被迫对外开放。由于英国带了头,西方列强纷纷跟进,强迫暹罗签订相类似的不平等条约,在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