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DescriptionstandardI前言 V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 25含煤岩系岩石分类与命名 25.1含煤岩系岩石分类与命名基本要求 25.1.1含煤岩系岩石分类方案 25.1.2含煤岩系岩石命名规则 25.2陆源沉积岩类分类与命名 35.2.1陆源碎屑名称及粒级划分 35.2.2陆源沉积岩类岩石分类 35.2.3陆源沉积岩类岩石命名原则 45.2.4砾岩的分类与命名 45.2.5砂岩的分类与命名 45.2.6粉砂岩的分类与命名 55.2.7泥(页)岩的分类与命名 65.3火山碎屑岩类分类与命名 65.3.1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65.3.2火山碎屑岩的命名 65.4内源沉积岩类分类与命名 75.4.1内源沉积岩的分类与命名基本要求 75.4.2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 75.4.3硅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5.4.4铝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5.4.5铁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5.4.6内源沉积岩的其他岩类分类与命名 5.5可燃有机岩类分类与命名 5.5.1煤炭的分类与命名 5.5.2油页岩的分类与命名 6沉积构造和岩石成因 6.1沉积构造分类 6.2物理成因沉积构造 6.2.1层理构造 6.2.2层面构造 6.2.3准同生变形构造 Ⅱ6.3化学成因沉积构造 6.3.1凝集构造 6.3.2溶解构造 6.3.3组成构造 6.4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6.4.1生物礁 6.4.2叠层石 6.4.3植物根系及根土岩 6.4.4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 6.5岩石成因 6.5.1岩石成因标志 6.5.2岩石成因类型划分 6.5.3砂岩型铀矿成因标志 6.5.4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7煤层煤岩 7.1煤层 7.1.1煤层厚度 7.1.2煤层结构 7.1.3顶底板 7.1.4夹矸 7.1.5煤层与顶底板的接触关系 7.2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 7.2.1宏观煤岩成分 7.2.2宏观煤岩类型 207.3煤的物理性质 20 207.3.2断口 20 207.3.4煤的结构 207.3.5煤的构造 20 217.4特殊煤 217.4.1软褐煤 217.4.2风化煤与氧化煤 217.4.3矿化煤 217.4.4天然焦 217.5煤相 218变形构造 228.1岩心变形构造分类 228.2褶皱 238.2.1褶皱与褶曲 238.2.2挠曲 238.2.3褶皱的描述 23 238.3.1剪节理和张节理 8.3.2节理的描述 238.3.3羽饰构造 24 248.4.1断层带和破碎带 8.4.2断层构造岩 248.4.3断层面构造 258.4.4挤压片理 258.4.5构造透镜体 258.4.6断层的识别与描述 8.5煤岩变形 258.5.1构造煤 258.5.2煤层揉皱 268.5.3煤镜面构造 268.6钻孔岩心变形构造现象 269含煤岩系岩心描述 269.1一般要求 269.1.1岩石分层 269.1.2岩石描述主要要素 9.2岩心描述内容 279.2.1颜色 279.2.2单层厚度 279.2.3结构 279.2.4成分 9.2.5磨圆度 299.2.6分选性 29 299.2.8胶结类型与胶结物结构 9.2.9结核 9.2.11层理和其他沉积构造 9.2.12节理(裂隙)及其他变形构造 9.2.13对盐酸反应 9.2.14煤的物理特征 9.2.15坚硬程度 9.2.16化石 9.2.17岩层产状 9.2.18岩层接触关系 DZ/T0002—20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松散沉积物的分类命名 附录B(规范性附录)凝灰岩的分类与命名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铝质岩和铁质岩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 附录D(规范性附录)岩石成因类型划分 附录E(资料性附录)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及步骤 附录F(规范性附录)特殊煤的类型与描述 附录G(规范性附录)煤相的描述与分类 附录H(资料性附录)含煤岩系典型岩性和岩石类型图版 附录I(资料性附录)含煤岩系岩石成因类型和沉积构造图版 附录J(资料性附录)含煤岩系煤层煤岩图版 附录K(资料性附录)含煤岩系变形构造图版 附录L(资料性附录)砂岩型铀矿岩石的识别标志与描述 72参考文献 V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Z/T0002.1—1991《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沉积构造部分》、DZ/T001991《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石成因类型部分》、DZ/T0002.3—1997《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标准整合修订了上述四个标准,其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将四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相关章条和内容重新统一安排——补充了部分术语(见3);——增加了总则(见4);——修改了部分含煤岩系岩石分类方案(见5);——增加了各种沉积构造的概念及成因解释(见6);——更新并充实了煤层煤岩描述内容(见7);——增加了变形构造部分(见8); 增加了含煤岩系钻孔揭露的岩溶和砂岩型铀矿的岩性描述要求(见9.2.19和附录L)——更新并充实了岩石和煤典型现象的图版(见附录H—K);——增加了岩石成因类型划分依据(见附录D); 增加了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与步骤(见附录E);——删除了原标准中的计算机编码相关内容。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州)。DZ/T0002.1—1991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0002.2—1991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0002.3—1997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0002.4—1997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含煤岩系岩石分类与命名基本要求、钻孔岩心中沉积构造和岩石成因标志、煤层煤岩、变形构造的描述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查钻孔岩心描述,煤层气、页岩气等涉及含煤岩系的其他能源矿产勘查,以及煤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的钻孔岩心描述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GB/T15663.1煤矿科技术语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GB/T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8023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3术语与定义GB/T15663.1—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一套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岩心钻头钻出的圆柱形岩矿样品。沉积构造sedimentarystructure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过程中于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形迹特征。变形构造deformationstructure岩层和煤层形成之后,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变形形成的构造形迹。煤成因类型genetictypeofcoal根据成煤的原始植物和聚积环境划分的类型。一定泥炭沼泽环境下形成的煤的成因类型和煤岩类型。24.1含煤岩系钻孔岩心现场描述,应按照勘查设计的要求,对钻孔实际取心揭露的含煤岩系岩层与矿层、上覆或下伏非煤系地层及松散沉积物等所显示的各种地质特征进行描述,重点是含煤岩系岩层和4.2含煤岩系钴孔岩心现场描述,应包含能够反映岩石自然特征的岩石名称、颜色、物质成分、岩石结构、沉积构造以及岩石经历构造变形和次生变化特征等内容。4.3描述方法是借助于放大镜、地质锤和一些简易的试验手段,通过肉眼观察,将岩心和矿层的地质特征记录下来,形成地质资料。必要时,可辅4.4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应在地质工作现场进行,岩心描述的地质现象应客观真实、内容齐全、完整、4.5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的岩石分类和命名以肉眼观察的宏观地质特征为基础,对肉眼及简易的试验手段无法准确分类和命名的岩石,可借助室内显微镜鉴定和化验测试分析进行精确分类和命名。4.6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含煤岩系钻孔岩心进行其他形式的现场记录,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5含煤岩系岩石分类与命名5.1含煤岩系岩石分类与命名基本要求5.1.1含煤岩系岩石分类方案表1含煤岩系岩石分类陆源沉积岩类内源沉积岩类煤含煤岩系岩石命名按以下规则进行:b)岩石基本名称命名规定如下:1)岩石中含量大于50%的矿物或碎屑物,作为岩石基本名称。2)岩石中有多种矿物或碎屑物且含量均未达到50%时,按少者在前多者在后的顺序排列联合命名作为岩石基本名称。3)岩石中有用组分按现行矿产工业指标规定具开采利用价值,成为矿产的,确定为基本名称。3c)次要矿物或碎屑物作为岩石名称附加修饰词的规定如下:1)次要矿物或碎屑物含量为50%~25%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2)次要矿物或碎屑物含量为25%~10%时,以“含××”作为附加修饰词。3)次要矿物或碎屑物含量小于10%时,不参与命名,d)岩石中有意义的次要矿物或胶结物可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5.2陆源沉积岩类分类与命名5.2.1陆源碎屑名称及粒级划分含煤岩系陆源沉积岩的陆源碎屑名称及粒级划分见表2。表2陆源碎屑粒级划分陆源碎屑名称陆源碎屑名称砾(石)巨砾砂中砂中砾泥5.2.2陆源沉积岩类岩石分类含煤岩系岩石中,陆源碎屑物质含量大于50%者,划分为陆源沉积岩类。陆源碎屑岩类岩石按粒度分4个亚类,13个基本类型,见表3。含煤岩系钻孔揭露的陆源松散沉积物的分类与命名参见附录A.表3陆源沉积岩分类砾(角砾)巨砾(角砾)>50%砾岩(角砾岩)巨砾(角砾)岩中砾(角砾)>50%中砾(角砾)岩砂中砂>50%中粒砂岩粉砂岩°a粉砂岩在显微镜下鉴定时,可划分为粗粉砂岩(0.063mm~0.030mm)、细粉砂岩(0.030mm~0.004mm)45.2.3陆源沉积岩类岩石命名原则陆源沉积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粒级的碎屑组成时,采用以下命名原则:a)某一粒级碎屑含量大于50%者,作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粉砂岩,指粉砂的含量大于50%。b)某一粒级碎屑含量为25%~50%者,称为“××质”。如粉砂质泥(页)岩,指粉砂的含量为25%~50%。c)某一粒级碎屑含量为10%~25%者,称为“含××”。如含粉砂泥(页)岩,指粉砂的含量为10%~25%。d)某一粒级碎屑含量小于10%者,不参与命名。5.2.4砾岩的分类与命名5.2.4.1砾岩的分类砾岩中,陆源碎屑粒径大于2mm,其含量大于50%。砾岩的分类按以下规则进行:a)按砾石磨圆度分类如下:1)岩石中,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者,划分为砾岩类,见表3。2)岩石中,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大于50%者,划分为角砾岩类,见表3。b)按砾石粒级分为8种基本类型,见表3。c)按砾石成分分类如下:1)砾岩中,同种成分的砾石含量大于或等于75%者,划分为单成分砾岩。2)砾岩中,不同成分的砾石含量均小于75%者,划分为复成分砾岩。d)按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如下:1)分布于侵蚀基准面上、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的砾岩,划分为底砾岩。2)整合产于其他岩层之间、与上覆和下伏地层连续沉积的砾岩,划分为层间砾岩。5.2.4.2砾岩的命名砾岩按以下原则命名:a)按“成分十结构十基本名称”进行命名:1)单成分砾岩以砾石成分名称命名。如石英岩砾细砾岩、花岗岩砾中砾岩。2)复成分砾岩以含量最高的两种砾石成分联合命名,其中,次多者在前,最多者在后,共同作为“成分”参与命名。如石英岩花岗岩砾粗砾岩。b)当砾岩中某一胶结物含量大于10%时,可以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如钙质石英岩砾细砾岩。5.2.4.3砾岩岩石图版砾岩岩石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1、H.2、H.20。5.2.5砂岩的分类与命名5.2.5.1砂岩的分类砂岩中,陆源碎屑的粒径为2.00mm~0.06mm,其含量大于50%。砂岩的分类按以下规则进行:a)砂岩按碎屑粒度分为3种基本类型,见表3。5b)砂岩按碎屑成分分为14种类型,具体参见GB/T17412.2—1998中3和7.2.1。砂岩按以下原则命名:a)按“结构+成分+基本名称”命名。如细粒石英砂岩、中粒长石石英砂岩。b)现场命名时,可按下列要求进行:1)首先按表3划分出属于哪个粒级的砂岩。如粗粒砂岩、中粒砂岩。2)属于粗粒和中粒级砂岩的,再按碎屑成分含量与杂基含量,定出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三大类砂岩名称,具体参见GB/T17412.2—1998中7.2.1。如中粒石英c)当砂岩中粗、中、细各个粒级碎屑含量均小于50%时,可以使用“不等粒砂岩”命名。砂岩的3个基本类型之间,不采用5.2.3命名原则。如不出现“中砂质粗粒砂岩”。d)当砂岩中某一胶结物含量大于10%时,可以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如钙质中粒石英砂岩。e)当砂岩中出现特殊矿物时,虽其含量小于5%,也可以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如海绿石细f)当砂岩中砾石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时,参见5.2.3b)和5.2.3c)。如含细砾中粒石英砂岩。5.2.5.3砂岩岩石图版砂岩岩石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3~图版H.8。5.2.6粉砂岩的分类与命名5.2.6.1粉砂岩的分类粉砂岩中,陆源碎屑的粒径为0.06mm~0.004mm,其含量大于50%。砂岩的分类按以下规则a)粉砂岩按碎屑粒度分类,见表3。b)粉砂岩按碎屑成分分类要求如下:1)粉砂岩在显微镜下的成分分类,参见5.2.5.1b),不引用杂基。2)现场粉砂岩不使用成分分类。5.2.6.2粉砂岩的命名粉砂岩按以下原则命名:b)粉砂岩在显微镜下命名时,按“成分+结构+基本名称”命名。如长石石英粗粉砂岩。c)粉砂岩中出现的胶结物和特殊矿物,可以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参见5.2.5.2d)和粉砂岩岩石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9。65.2.7泥(页)岩的分类与命名5.2.7.1泥(页)岩的分类泥(页)岩中,碎屑粒径小于0.004mm,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其含量大于50%。泥(页)岩先按有无页理划分为泥岩和页岩,然后按结构、成分、混入物等进行分类,见表4。表4泥(页)岩分类结构水云母泥(页)岩高岭石泥(页)岩蒙脱石泥(页)岩绿泥石泥(页)岩5.2.7.2泥(页)岩的命名泥(页)岩按以下原则命名:a)按“结构(或混入物)+基本名称”命名。如砂质泥(页)岩、含铝泥(页)岩。b)按黏土矿物成分命名。如水云母泥(页)岩。5.2.7.3泥(页)岩岩石图版泥(页)岩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10~图版H.13。5.3火山碎屑岩类分类与命名5.3.1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含煤岩系岩石中,由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50%者,划分为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主要根据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成岩方式、粒度进行分类,见表5。5.3.2火山碎屑岩的命名火山碎屑岩及其过渡岩石按其分类进行命名,见表5。现场岩石按以下原则命名a)按“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命名。如安山质集块岩。b)岩石基本名称按以下原则命名:1)岩石中50%以上火山碎屑粒径大于64mm者,命名为集块岩。2)岩石中50%以上火山碎屑粒径为64mm~2mm者,命名为火山角砾岩。3)岩石中50%以上火山碎屑粒径小于2mm者,命名为凝灰岩。7表5火山碎屑岩及其过渡岩石分类10%,其余为熔岩物质50%,其余为正常火山碎屑50%~10%,其余为正常熔结、压固压固c)岩石名称的附加修饰词按以下原则命名:1)以火山碎屑的成分、物态等作为火山碎屑岩命名的附加修饰词。如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2)火山碎屑的次生变化可以作为火山碎屑岩命名的附加修饰词。如硅化凝灰岩、高岭石化凝灰岩。d)凝灰岩的成分分类与命名按附录B进行。5.4内源沉积岩类分类与命名5.4.1内源沉积岩的分类与命名基本要求含煤岩系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在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划分为内源沉积岩类。内源沉积岩按物质成分划分为7个类型,见表1。内源沉积岩命名按5.1.2规则进行。5.4.2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5.4.2.1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与命名碳酸盐岩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50%,其成分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按5.1.2划分的“岩石基本名称”“质”和“含”的命名原则,以10%、25%、50%、75%、90%为界。如表6、表7、表8所示。8表6石灰岩与白云岩的过渡类型白云石含量/%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又称钙质白云岩,b含灰白云岩又称含钙白云表7石灰岩、白云岩与泥(页)岩的过渡类型白云岩灰质泥(页)岩⁸云质泥(页)岩a灰质泥(页)岩又称钙质泥(页)岩,含灰泥(页)岩又称含钙泥(页)表8方解石、白云石、黏土矿物三种矿物的混积岩白云石含量/%白云岩类b)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含量均小于50%时,以含量大于25%的两种成分联合命名作为岩石基本名称,小于25%的成分作为附加修饰词参与命名。如含泥云灰岩。c)岩石中的硅质、石膏质也可以与灰质、云质组成过渡类型岩石。命名方法参见5.4.2.1a)和b)。5.4.2.2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9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主要根据结构组分及其成因进行划分。其结构组分主要有颗粒、泥晶、亮晶胶结物、晶粒及生物骨架5种。常见的颗粒类型有:内碎屑、生物屑、颤粒、球粒、藻粒等。内碎屑、晶粒的粒级划分,见表9。其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石灰岩的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见表10。其岩石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1)颗粒石灰岩的现场命名,对泥晶、亮晶胶结物可以不作要求。如砾屑灰岩、鲔粒灰岩、生物屑灰岩等。2)内碎屑灰岩可以按内碎屑粒级划分,见表9。如亮晶粗砂屑灰岩、泥晶粉屑灰岩等。3)生物屑灰岩可以按生物种类进一步细致划分。如泥晶鲢灰岩、亮晶藻粒灰岩等。4)礁灰岩可以按造礁生物种类进一步细致划分。如珊瑚礁灰岩。5)晶粒灰岩可以按晶粒粒级划分,见表9。如细晶灰岩、粉晶灰岩等。b)碳酸盐岩中白云石含量大于50%,或者白云化程度大于50%的,划分为白云岩。白云岩的结构c)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颗粒组成的碳酸盐岩,以最多者在前、次多者在后联合参与命名。如泥晶鲔粒生物屑灰岩、亮晶生物屑藻粒白云岩。表9碳酸盐岩内碎屑、晶粒粒级内碎屑晶粒砾屑巨晶砂屑粗砂屑粗晶中砂屑中晶细砂屑细晶粉晶泥晶表10石灰岩结构-成因分类亮晶和泥晶的相对含量内碎屑生物屑三种以化学成因的灰岩亮晶>泥晶礁灰岩泥晶>亮晶泥晶>亮晶内碎屑泥晶灰岩晶灰岩晶灰岩晶灰岩晶灰岩晶灰岩泥晶含内碎屑含生物屑晶灰岩晶灰岩晶灰岩晶灰岩泥晶晶粒灰岩巨晶灰岩、粗晶灰岩、中晶灰岩、细晶灰岩、粉晶灰岩5.4.2.3碳酸盐岩岩石图版碳酸盐岩岩石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14~图版H.18。5.4.3硅质岩的分类与命名内源沉积岩中的硅质岩,其岩石中的自生硅质矿物含量大于50%。不包括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沉积石英岩等。硅质岩的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硅质岩采用结构一成分一成因分类与命名,见表11。b)当岩石中自生硅质矿物含量为25%~50%时,该岩石命名为“硅质××岩”。如硅质泥晶灰岩。c)当岩石中自生硅质矿物含量为10%~25%时,该岩石命名为“含硅××岩”。如含硅泥(页)岩。表11硅质岩分类与命名成因生物结构蛋白石自生石英生物成因硅藻岩(土)非晶质结构隐一微晶质结构(菌藻类)蛋白石自生石英生物化学成因蛋白岩(土)隐一微晶质结构纤维状结构蛋白石自生石英化学成因内碎屑结构自生石英化学一机械成因鲔粒硅质岩(鲔粒燧石岩)内碎屑硅质岩(内碎屑燧石岩)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自生石英原岩残余矿物交代成因次生硅质岩5.4.4铝质岩的分类与命名内源沉积岩中的铝质岩,其岩石中的铝矿物含量大于50%。铝矿物为铝的氢氧化物,包括: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铝质岩化学成分特点是Al₂O₃含量大于SiO₂含量。当铝质岩中Al₂O含量大于40%,且Al₂O₃:SiO₂≥2:1时,称为铝土矿。铝质岩的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铝质岩的成分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1)铝质岩采用矿物成分分类与命名,见表12。2)当岩石中铝矿物含量为25%~50%时,该岩石命名为“铝质××岩”。如铝质泥(页)岩。3)当岩石中铝矿物含量为10%~25%时,该岩石命名为“含铝××岩”。如含铝泥(页)岩。b)铝质岩的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按附录C进行。c)铝质岩岩石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26。表12铝质岩矿物成分分类与命名以一水硬铝石为主以一水软铝石为主以三水铝石为主以软铝石为主,硬铝石为次以硬铝石为主,软铝石为次以软铝石为主,三水铝石为次5.4.5铁质岩的分类与命名内源沉积岩中的铁质岩,其岩石中的铁矿物含量大于50%。当铁的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时,称为铁矿石。铁质岩的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铁质岩的成分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1)铁质岩采用矿物成分分类与命名,见表13。2)当岩石中铁矿物含量为25%~50%时,该岩石命名为“铁质××岩”。如菱铁质泥(页)岩。3)当岩石中铁矿物含量为10%~25%时,该岩石命名为“含铁××岩”。如含黄铁矿泥(页)岩。b)铁质岩的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按附录C进行。c)铁质岩岩石图版参见附录H中图版H.19和图版H.25。表13铁质岩的矿物成分分类与命名赤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纤铁矿)赤铁矿岩白铁矿白铁矿岩5.4.6内源沉积岩的其他岩类分类与命名内源沉积岩还包括:锰质岩、磷质岩和石膏(硬石膏)岩等,其岩石的分类与命名,具体参见GB/T17412.2—1998中9.4、9.5和10。5.5可燃有机岩类分类与命名5.5.1煤炭的分类与命名煤炭的地质分类以GB/T5751—2009为基础,结合成分和发热量特征进行分类与命名。煤的分类与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在野外对宏观煤层或煤心命名时,以肉眼估计煤中的干基灰分含量进行。干基灰分含量小于或等于40%的,称为煤;干基灰分大于40%的,称为炭质泥(页)岩。准确命名以相关化验指标确定。b)煤炭按成因分类与命名,见表14。表14煤炭按成因分类与命名类别烛煤(煤精)5.5.2油页岩的分类与命名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40%)、富含有机质、低温干馏可获得类似天然石油的页岩油的固体可燃有机岩。油页岩按有机质类型可分为腐泥型油页岩(I)、混合型油页岩(Ⅱ)与腐植残植型油页岩(Ⅲ)。现6沉积构造和岩石成因沉积构造按形成时所涉及的作用机理,可分为物理成因沉积构造、化学成因沉积构造及生物成因沉6.2物理成因沉积构造6.2.1层理构造6.2.1.1水平层理细层呈平面状且彼此平行叠置,并平行于层面,在垂直断面上呈密集的平行直线状的纹理(参见图版6.2.1.2平行层理平行层理是平面状纹层平行叠置,并平行于层面的层理。主要出现于砂岩、砂砾岩或粒度相当的其他岩石之中(参见图版I.3,图版I.4)。表15沉积构造的分类结核晶簇缝合线溶隙泥火山、砂火山溶洞(一)顶面构造晶体印痕雨痕及冰雹痕(二)底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倾斜细层组成。交错层理类型划分及描述内容按以下原则a)交错层理根据细层形态及细层和层系界面的关系,划分为以下类型:1)板状交错层理:各层系界面为平面,且平行于层面,单个层系呈等厚的板状,层系内所有的细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参见图版I.5),2)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平行,常彼此切割,细层的倾向和倾角变化不3)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面为槽形冲刷面,层系的上界面被切割,在垂直水流方向的横剖面上层系呈槽状,层系内各个细层也呈槽状,在平行水流方向的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弧状,细层向下游倾斜并呈收敛状,顶层曲脊沙纹为重叠的花瓣状(参见图版I.6,图版I.7),4)羽状交错层理:相邻斜层系之间的细层倾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时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5)冲洗交错层理:同一层系的上下界面及其与层面的夹角、细层与层系界面的夹角均很小,细层平直,相邻层系细层的倾斜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6)小型沙纹波状层理:细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常出现于细砂岩、粉砂岩中(参见图版I.8,图版I.9)。7)爬升波痕层理:一系列叠覆的小波痕构成的迁移的纹理,是波痕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不断向上建造形成一个互相叠覆的波痕系列。b)交错层理按以下内容进行描述:1)层系形态:根据层系界面的形态可描述为板状、楔状、槽状、波状等。2)层系厚度:以最大厚度为准。小于3cm者为小型,3cm~10cm者为中型,大于10cm者为大型。3)细层厚度:随细层内沉积物粒度而变化,一般随粒度加大而增大。4)细层形态与倾角:直线状,与上下层系界面截交;向上凹的切线状,与下层系界面呈切线状接触;S形,与上下层系界面均呈切线状接触。5)细层显示的原因:如粒度变化、泥质细层、炭屑细层、菱铁矿及云母沿细层界线分布等。6.2.1.4粒序层理粒序层理在垂向上以颗粒粒度递变为特征。它有向上变细的正粒序和向上变粗的逆粒序两种类型(参见图版I.10,图版I.11)。6.2.1.5块状层理块状层理是一种大致均匀不显细层的层理,层内的成分、颜色、粒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6.2.1.6潮汐层理潮汐层理包括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波状层理。这些层理是潮汐环境形成的砂质和泥质交替沉积的复合层理。脉状层理(参见图版1.12)是泥质物呈细长脉状夹于砂质物质之间(即砂包泥);透镜状层理是以泥质为主、砂质以透镜状包于泥质之中(即泥包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复合波状层理。6.2.1.7韵律层理韵律层理由层与层间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等厚或不等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层的互层重复出现所组成。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6.2.1.8双黏土层在砂质沉积物中夹有黏土纹层且成对出现,是潮汐沉积的标志(参见图版I.13)。6.2.2层面构造波痕是由风、流水、波浪等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常见于砂岩、粉砂岩和某些碳酸盐岩的层面上。波痕由波脊、波谷等要素所组成。波脊和波谷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介质的流动方向。尚未固结成岩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干缩形成的裂缝。在平面上,干裂成网状,如同龟背的花纹。断面呈“V”字形,上宽下窄。干裂被上覆沉积物充填覆盖后,则在上覆沉积物的底面形成网状突起。6.2.2.3雨痕和冰雹痕雨痕一般是圆形和椭圆形凹坑,坑的边缘略高出表面。当雨痕被沉积物覆盖时,则上覆沉积物的底面形成突出的雨痕铸型。冰雹落在沉积物表面上形成冰雹痕,冰雹痕的冲坑比雨痕大而深,形状不规则,坑缘更高且更粗糙。雨痕和冰雹痕可代表沉积物暴露水面的特征。6.2.2.4冲刷面及冲刷痕冲刷面及冲刷痕是水流侵蚀形成的沉积构造,水流流速增加,对下伏沉积物冲刷、侵蚀形成的起伏不平的面(参见图版I.14),常伴随有同生泥砾(参见图版1.15)或煤砾(参见图版I.16),冲刷面上的沉积物一般比下伏沉积物粗,可作为河道或水道沉积的判别标志。由于流水的冲刷而在泥质沉积物的表面形成凹槽,其后沉积的砂质沉积物充填并覆盖凹槽,使砂层底面突起如瘤,称为槽模。槽模的延伸方向即流水方向,陡端指向水流的上游,缓端指向下游,因而具有指示古流向的作用。长而直的微突起和微下凹的脊和槽,其宽度一般为1mm至几厘米,纵向延长可由几厘米到几米。沟模常成组出现,有时可见两组以上的沟模互相切割,可根据其切割关系确定先后顺序。当流水携带介壳、砾石、砂、枝条等物流经泥质沉积物之上,可刻划成沟痕;当此沟痕被砂质沉积物充填之后,则砂质沉积物的底面上保留着微突起的沟模。沟模的延长方向代表流水方向,但不能凭此判断流水的上游和下游。6.2.3准同生变形构造6.2.3.1重荷模(负荷构造)与火焰构造保存于砂岩层底面上的不规则状或圆状的突起瘤。先沉积的软泥富含水分,上覆砂质沉积物,由于差异压力作用砂质陷入泥质之中,固结成岩后,这些瘤状突起逐渐保留于砂岩层底面上,形成重荷模。重荷模间向上挤入上覆砂质层的一排舌状软泥,称为火焰构造。6.2.3.2砂球和砂枕构造主要出现在砂、泥(页)岩互层并靠近砂岩底部的泥(页)岩中,是被泥质包围了的紧密堆积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参见图版I.17),大小从十几厘米到几米,孤立或成群作雁行排列。一般不具备内部构造,如果原来的砂层内部有纹层,则椭球体或枕状体内部的纹层可形变为复杂小褶皱,很像“复向斜”,并凹向岩层顶面。6.2.3.3包卷层理包卷层理是出现在一个岩层内的揉皱现象(参见图版I.18)。一般发生在细砂岩和粉砂岩中,上覆和滑塌构造是已沉积的沉积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和位移所产生的各种同生变形构造的总称。沉积物可以顺斜坡呈非常缓慢的运动蠕动,也可以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的运动——滑动,从而引起沉的岩层呈突变接触。6.2.3.5碎屑岩脉在饱含水和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之下,饱含水的砂岩和粉砂岩发生液化而流动,贯入上覆或下伏沉积迅速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内由于孔隙水的泄出而引起颗粒移位和重新排列所形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参见图版I.19)。砂岩和粉砂岩中的模糊纹层向上弯曲如碟形,互相重叠,中间被泄水通道的砂柱分开。6.3化学成因沉积构造质、磷质、铁质、锰质等,含煤岩系以菱铁矿结核常见(参见图版I.20,图版I.21),表面存在多边形的同心环及放射状细脉的菱铁质结核又叫作龟背石(参见图版I.22)。按照形成的阶段,结核可分为沉积结核在矿石或岩石的张开裂隙或空洞内生长的晶形完好的矿物集合体。6.3.2溶解构造缝合线是断面上表现为似锯齿状或头盖骨裂缝状的构造,其中可见到薄层的残余黏土聚积。缝合线的高度不一,与岩层面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斜交的或垂直的。常见于碳酸盐岩中(参见图版I.23),但也出现于石英砂岩(参见图版I.24)、硅质岩中。缝合线的成因倾向于压溶成因,即在后生作用阶段,相邻岩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不均匀的溶解所致。即溶蚀裂隙,水沿可溶性岩的节理裂隙溶蚀和侵蚀形成的面状裂隙。一般宽度为几毫米至几十厘云质灰岩解理溶蚀形成的细小溶蚀裂隙,宽度一般小于2mm,常称为刀砍状溶纹。可溶岩中直径小于几厘米的小孔。它多是沿成岩孔隙、构造节理扩大溶蚀形成的。溶孔可以分散成孤立孔出现(参见图版I.25),也可以由许多溶孔组合成蜂窝状(参见图版I.26)。6.3.2.4孔洞可溶岩中直径大于2mm而小于20mm,且延伸不长,形态不规则的孔。它多是沿成岩孔隙、构造节理扩大溶蚀形成的(参见图版I.27,图版I.28)。6.3.3组成构造叠锥是由许多小圆锥同心套叠起来的锥体,锥高一般1cm至十几厘米,少数可达20mm,一般垂直于层面或脉壁分布,锥顶朝上者多见,朝下者也有,顶角一般为30°~60°(参见图版I.29)。6.3.3.2晶体印痕泥质沉积物中含有石盐、石膏等晶体时,在成岩后生阶段,沉积物压实失水发生收缩,厚度变小,而石盐、石膏等晶体较坚硬,便突出于周围介质表面,使岩层的顶面或底面保留盐类晶体的印痕,其后晶体的成分可被其他物质所交(取)代,但仍保留原晶体的外形。常见的有石盐假晶、石膏假晶、黄铁矿假晶等。蒸发盐矿物的晶体印痕是指示干燥气候环境的沉积标志。6.4生物成因沉积构造6.4.1生物礁以造架生物为主形成的、原地埋藏的、具有抗浪构造的地形上隆起的一种构造。生物礁中的造礁生物有珊瑚(参见图版I.30)、藻类、苔藓虫、钙质海绵、层孔虫以及古杯类动物等多种生物。6.4.2叠层石蓝菌类微生物(或蓝绿藻)在固定基底上繁殖生长和新陈代谢过程中黏结的沉积物,形成的纹层状构造。具有这种构造的岩石称叠层石,主要见于碳酸盐岩中,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中也存在。蓝菌类微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由于其所分泌出来的黏液黏结和捕获碎屑质点,形成富屑纹层(又称亮层);微生物本身的有机质组成富有机质纹层(又称暗层)。叠层构造即是由这两种基本层交替叠覆所组成。叠层石的纹层有多种形态,有层状、波状、柱状和锥状。6.4.3植物根系及根土岩植物根系对沉积层理进行扰动,这些根系会留下垂直或水平散布的、分叉的根痕,植物根亦经常被炭化而呈黑色(参见图版I.31,图版I.32),有些也保存为印模或铸型。植物根系的发育经常被用来指示植物的原地生长及古土壤的发育,并因此可代表基底暴露,煤层底板经常发育含植物根的炭质泥(页)岩,这种含植物根化石的炭质泥(页)岩称为根土岩。6.4.4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是指沉积物(岩)表面或内部保留的生物活动的各种具有一定形态的痕迹。按生物的行为方式可以分为五类,即觅食迹、爬行迹、居住迹、啮食迹、停息迹。生物扰动构造是由生物的机械行为使松软的沉积物原有的沉积特征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一种无定形构造(参见图版I.33,图版I.34),扰动的强度变化很大,直至将原有沉积构造完全破坏而形成均一化的块状构造。一般而言,沉积速率不大的湖泊和浅海环境对其形成有利。6.5岩石成因6.5.1岩石成因标志钻孔岩心中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度、支撑类型、胶结类型等)、沉积构造、岩石类型、特征矿物、颜色、生物化石及化石碎片、成岩球粒与结核、沉积序列等均可反映岩石形成环境的某些特点,如沉积水体的水动力条件、水体的氧化还原性质、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等(见表16,表17)。表16反映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的主要沉积标志冲刷构造——→平行层理→交错层理-—过渡性层理—→水平层理表17反映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性质的主要标志强氧化——→弱氧化——→中性——→弱还原→强还原红——→棕——→黄——→灰,灰绿——→暗(赤铁矿、褐铁矿)—→(海绿石、绿泥石、菱铁矿)6.5.2岩石成因类型划分岩石成因类型一般采用沉积相类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岩相组合)进行划分,包括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潮坪、鸿湖、障壁岛、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半深海一深海、沼泽等类型。各种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岩岩相特征见附录D。岩石成因类型和沉积构造现象参见附录I中图版I.1~图版I.34。6.5.3砂岩型铀矿成因标志因砂岩型铀矿是后生蚀变为透水砂岩与渗入水(或油气水)长期水岩反应作用的结果,层间氧化带各亚带砂岩常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氧化带砂岩常呈带有红色、紫色、黄色和褐色的氧化色调,参见附录I中图版I.35和图版I.36,基本上不含有机质和硫化物;原生带砂岩则呈黑色、灰色的还原色调,含有较多有机质和硫化物;过渡带砂岩呈灰白色、浅灰色色调等,含有程度不等的有机质和硫化物,参见附录I中图版I.37和图版I.38。砂岩型铀矿与层间氧化带关系参见附录L。6.5.4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主要包括关键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的划分。层序界面一般以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岩底部冲刷面、沉积相变浅一变深转换面、古土壤层等为代表,海(湖)侵面则以覆盖于下切谷充填砂岩之上的海(湖)相泥(页)岩底面代表海泛面,最大海(湖)泛面以区域上水体深度最大的岩相(如含化石的厚层的泥(页)岩或石灰岩)的底面。层序界面到海侵面之间限定了低位体系域,海(湖)侵面到最大海(湖)泛面之间限定了海(湖)侵体系域,最大海(湖)泛面到下一个层序界面之间限定了高位体系域。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方法和步骤参见附录E。7煤层煤岩7.1.1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测量煤层总厚度、各分层厚度。7.1.2煤层结构按照煤层中夹矸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分为简单结构煤层(不含夹矸或局部含夹矸层1层)、较简单结构煤层(含夹矸1层~2层)、复杂结构煤层(普遍含夹矸2层以上)和极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矸多层)。7.1.3顶底板顶底板的描述应说明岩性、结构、构造、结核、包体、动植物化石及其分布特征、与煤层接触关系。常见的夹矸岩石类型有:炭质泥(页)岩、泥质岩、高岭石泥(页)岩、石灰岩、粉砂岩、砂岩。有时还可见到油页岩、菱铁矿层、火山碎屑岩等类型。描述时,应说明岩性、厚度、产出部位、稳定程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7.1.5煤层与顶底板的接触关系分为过渡接触、明显接触、冲刷接触、断层接触等。7.2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7.2.1宏观煤岩成分腐植煤中宏观可识别的基本组成单元。烟煤中主要宏观煤岩成分划分如下:a)镜煤:光亮、均一、常具有内生裂隙的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呈厚几毫米到几厘米的透镜状或条带状。b)亮煤:次光亮、具纹理的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可以成为独立的较厚分层。c)暗煤:暗淡、坚硬的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可以成为独立的较厚分层。d)丝炭:又称“丝煤”。丝绢光泽、纤维结构,性脆的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多呈厚几毫米的扁平体断续出现。7.2.2宏观煤岩类型按GB/T18023规定,根据宏观煤岩成分含量,将宏观煤岩类型划分如下a)光亮煤:镜煤和亮煤含量之和大于80%(参见附录J中图版J.1和图版J.12)。b)半亮煤:镜煤和亮煤含量之和为50%~80%(参见附录J中图版J.2和图版J.13)。c)半暗煤:镜煤和亮煤之和为20%~50%(参见附录J中图版J.3和图版J.18)。d)暗淡煤:镜煤和亮煤之和小于20%(参见附录J中图版J.4)。7.3煤的物理性质7.3.1颜色、光泽和条痕色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称煤的颜色;煤在自然光下新鲜断面的反光能力称为煤的光泽;镜煤或亮煤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出的粉末色称煤的条痕色。颜色分为黑褐色、棕褐色、褐色、黄褐色、黑色、深黑色、灰黑色、钢灰色。特殊类型煤视具体情况另选用贴切的颜色术语。光泽按反光能力分为沥青光泽、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和似金属光泽。光泽特殊类型还有丝绢光泽、油脂光泽、土状光泽、暗淡光泽、无光泽等。沥青光泽和玻璃光泽还可按光泽强度细分强沥青光泽、弱玻璃光泽等。7.3.2断口煤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层面或裂隙面断开后形成的表面特征。断口分为贝壳状(参见附录J中图版J.5和图版J.8)、参差状、阶梯状、眼球状(参见附录J中图版J.9)、棱角状、粒状(参见附录J中图版J.17)等。煤裂隙是指煤受到自然界各种应力作用所造成的裂开现象。煤沿各组不同方向的裂隙发生破裂,并构成一定的几何形态称煤的裂隙(割理)系统。裂隙按成因可分为内生裂隙(割理)(参见附录J中图版J.6和图版J.11)和外生裂隙(参见附录J中图版J.7和图版J.16)两种。7.3.4煤的结构各种煤岩成分的形态、大小及相互数量变化的统称。煤的结构分为条带状(按条带宽度可分为:宽条带状大于5mm、中条带状3mm~5mm、细条带状1mm~3mm)、线理状(宽度小于1mm)、透镜状、均一状、粒状、纤维状、叶片状、木质结构。描述时,应说明结构种类、构成结构的物质成分及形态。7.3.5煤的构造指各种煤岩成分之间及煤中其他岩石或矿物之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煤的构造分为层状(参见附录J中图版J.12和图版J.18)和块状(参见附录J中图版J.14和图版J.15)。层状构造为水平层理(连续的或断续的)(参见附录J中图版J.10)、波状层理、斜层理。描述时,应说明组成构造类型的物质成分及分布特点。煤层中具有一定形状的矿物集合体称为结核。煤层中保存有动植物化石的结核称煤核。煤层中各种大小不一的岩石漂砾和矿物称为包体。软褐煤宏观类型及描述鉴定见附录F.1。7.4.2风化煤与氧化煤出露于地表或埋藏于浅部的煤层,经风化作用后,其化学和物理性质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改变的煤,称为风化煤。风化带以下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改变了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变化不如风化带煤层那样明显的煤层称为氧化煤。风化氧化带界线须经相关化验指标确定。风化煤与氧化煤鉴定标志见附录F.2。以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常见,一般常被矿化的多为植物残体如小树枝、草本植物的叶和茎及丝炭碎片。矿化类型的不同,代表不同的地球化学条件对沼泽环境的影响。对矿化煤的描述应包括矿物成分、所交代植物残体的种类和部位(器官或组织)、矿物结晶及分布状受岩浆侵入的高温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影响,受热干馏而成的焦炭。煤相的描述与分类见附录G。8变形构造8.1岩心变形构造分类按变形构造的连续性,岩心变形分为连续变形(倾斜岩层和褶皱)、非连续变形(节理和断层)和煤岩变形(构造煤和煤的构造形变特征),见表18。表18岩心变形构造分类一级二级以岩层倾角(岩心夹角)表示按轴面和两翼产状与岩心轴线的关系分类卧褶皱、翻卷褶皱~0°)圆弧褶皱、尖棱褶皱、挠曲等同于裂隙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面构造断层带构造断层泥、挤压片理、构造透镜体断层构造岩8.2褶皱8.2.1褶皱与褶曲褶皱是指变形作用在面状构造(如岩层、煤层等)中引起的连续弯曲(参见图版K.1),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有一段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参见图版K.2),是一种特殊的褶曲构造。8.2.3褶皱的描述受空间尺度的限制,钻孔岩心通常只能观察到小型褶皱和褶皱的一部分。钻孔岩心中褶皱描述内容如下:a)描述岩心连续挤压弯曲变形现象,确定小型褶曲和挠曲,并根据褶皱的形态,按表18对其分类定名。b)描述与褶皱作用有关的岩层和煤层的局部增厚或变薄现象。c)测量记录褶曲岩层两翼的倾角(即与岩心轴线的夹角)。8.3节理8.3.1剪节理和张节理节理又称裂隙,指岩石中的破裂,其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按力学性质,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其主要鉴别内容如下:a)剪节理由剪切破裂形成,其主要鉴别特征有;1)剪节理产状稳定。2)节理面平直光滑(参见图版K.3),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来的擦痕和阶步。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4)未被矿物充填时,剪节理是闭合的,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5)剪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的节理组(参见图版K.4),两组共轭剪节理构成X型节理。b)张节理由张破裂形成,其主要鉴别特征有: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产出。2)节理面粗糙不平(参见图版K.5),无擦痕。3)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其破裂面凹凸不平。4)张节理两壁多张开,裂缝宽窄变化较大,常被岩矿脉充填(参见图版K.6),脉宽变化大,脉壁不平直。5)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参见图版K.7),有时也构成一定几何形态,如追踪X型节理的锯齿状张节理。8.3.2节理的描述节理描述时,应说明节理的产状及其与层面的关系,节理面形态、张开度、充填情况、频度(密度)等,在此基础上判断节理性质。节理描述按下列内容进行:a)以节理面的倾角和节理面与岩层面的夹角表示节理的产状,根据节理与岩层面的空间关系,节理分为垂直层面、顺层、斜交层面3种节理。b)节理的张开度(宽度)指节理面裂口开口处张开的程度。其描述内容如下:1)很密闭:张开度小于0.1mm2)密闭:张开度在0.1mm~1.0mm之间;3)中等张开:张开度在1.0mm~5.0mm之间:4)张开:张开度大于5.0mm。c)节理频度又称节理频率或节理密度,是用以衡量节理发育程度的标志。描述内容按表26进行。等。节理充填物形态描述内容如下:1)薄膜充填:节理面侧壁附着一层厚2mm以下的薄膜。8.3.3羽饰构造8.4.1断层带和破碎带由主断层面及其两侧破碎岩块以及若干次级断层或破裂面组成断层带(参见图版K.8~图版断层带特征包括断层带宽度(岩心长度)、断层带构造、断层伴生构造等。描述时,应注意断层带的分带性,如:压性断层带通常可分出产状突变带→裂隙带→挤压片理构造透镜体带→主断面。8.4.2断层构造岩断层构造岩简称构造岩。指断层带内因构造变形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断层构造岩的类型及观察特征如下:a)断层泥:发育在脆性断层带中、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泥状岩石,呈几毫米至数米宽的灰色或各种彩色条带展布。断层泥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矿物,其次为原岩的碎粉和碎砾,大多数碎屑颗粒肉眼无法分辨,粒径小于0.02mm,碎基含量90%以上(参见图版K.11)。b)断层角砾岩:在较强的应力作用下破碎或研磨作用而形成脆性断层岩,具碎裂结构、角砾(砾)状构造。主要由大于2mm的碎块(角砾)组成,角砾含量一般在30%以上,角砾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以及岩石压溶物质和外源物质。根据受力性质,断层角砾岩可分为下列3类:2)扭性断层角砾岩:角砾呈菱形,圆粒化,长轴与断层面斜交,镜面构造明显。外来胶结物充3)张性断层角砾岩:角砾多呈棱角状,大小悬殊,杂乱无定向性,结构疏松,常见晶洞孔洞,有时有外来物质。c)碎裂岩:岩石受到不同力学性质的裂隙的切割、相互穿插,具碎裂结构(见图版K.13和图版K.14),碎块间无较大的相对位移,原岩可大致拼合。d)碎斑岩:具碎斑结构,原岩结构难以辨认,岩石中碎块大小可明显地分为两个等级,较大碎斑呈岛状分布在碎基中(见图版K.15),碎基含量10%~50%,粒径为0.5mm~2mm。e)碎粒岩:具碎粒结构,大部分矿物被粉碎成细粒状,碎粒为不规则状,圆形或椭圆形等,可出现定向排列(见图版K.16,图版K.17)。碎基含量占50%以上,粒径一般小于0.5mm。f)糜棱岩:强烈破碎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具糜棱结构、定向构造。颗粒粒度细小,一般较均匀,外貌致密,坚硬,肉眼难以分辨颗粒轮廓,有时在断面上可见凸镜状定向排列的碎斑,出现强化面理(流动构造)和线理。8.4.3断层面构造断层面构造类型及特征如下:a)摩擦镜面:由于沿断层面的摩擦所产生的磨光面和有光滑沟痕的面(见图版K.18),b)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产生的沟槽状细微平行刻痕,也可以出现在两盘错动时定向生长的纤维状矿物中(见图版K.19),c)阶步:又称擦阶,断层面上与断层擦痕伴生而与擦痕垂直的微小陡坎,或是由断层面上沿断层运动方向生长的纤维状矿物晶体的垂直断口而形成小陡坎(见图版K.19)。坎高不足1mm或几8.4.4挤压片理断层带内由强烈变形和一定程度的变质作用,片状或板状矿物成定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面状构造,片理面通常呈舒缓坡状(见图版K.20),与断层面斜交。8.4.5构造透镜体断层带内岩石构造作用而挤压破裂成的不连续块体,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大小不一,常与挤压片理伴生。8.4.6断层的识别与描述岩心上断层的识别与描述按以下内容进行:a)鉴别上下盘岩性和层位,确定断层的性质并估算落差。b)识别主断层面,确定断层面的深度,测量断层面产状并确定断层与岩层层理的相对关系。c)描述断层面形态以及断层面上的变形特征,如擦痕、阶步、摩擦镜面等。d)描述断层破碎带的分带特征,测量断层带的宽度(厚度)、深度。e)描述断层构造岩,并根据这些构造岩的特性佐证对断层性质进行判断。f)描述断层面两侧岩层变化和次级构造。如:由于断裂作用而形成的岩层小型褶皱,岩层的牵引和揉皱现象,次一级断层、分支断层及其与主干断层的关系。8.5煤岩变形8.5.1构造煤构造煤是在一期或多期构造应力作用下,煤体原生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脆裂、破碎或韧性变形或叠加破坏甚至达到内部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的一类煤。构造煤按破碎程度分为以下4种类型a)碎裂煤:煤被密集的、相互交叉的裂隙切割而成的碎块,碎块呈尖棱角状,可见煤的原生结构构造(如条带状、纹理状结构等)。具层状和块状构造,角砾粒级一般大于2mm。煤岩成分可以识别。煤质坚硬,用手难以掰开。有的裂隙面上可见方解石、黄铁矿等矿物充填。b)碎粒煤:受强烈构造变动影响,煤已经碎成粒状,大部分颗粒已磨去棱角并重新压紧(见图版K.21)。构造镜面发育。主要粒级在1mm以上。煤层层理基本消失,煤岩成分基本可识别。手试煤强度低,可捏成粉末状。c)鳞片煤:煤受到强烈剪切或多次不同方向剪切作用,破碎成鳞片状(参见图版K.22),为强烈剪切或劈理化煤,粒径小于1mm。具鳞片状结构、块状构造。煤岩成分不容易区分,光泽暗淡,煤质松软,滑面发育,常见构造擦痕。鳞片呈层叠状,排列有序,有时可见揉皱,鳞片常沿某一方向定向排列。手捏易碎成碎粒状或粉末状。d)糜棱煤:煤层受到构造应力作用后破碎成细粒状,并被重新压紧后的产物。煤的原生结构遭受彻底破坏,光泽暗淡。煤全部呈细粒状或片状,粒径小于1mm,有时呈定向排列发育片理和揉皱。具糜棱结构和团块状构造。煤岩成分难以区分。这种煤常被固结,手试有一定的强度。8.5.2煤层揉皱煤层在形变过程中,煤的条带可形成强烈的小褶皱,这种构造称为揉皱构造。具有此构造的煤称为揉皱煤。揉皱煤一般不破裂,各种煤岩成分强烈揉皱而不易区分,形成揉皱状、麻花状、错动状构造,不规则团块状构造。褶曲发育,用手可捏成细粒状或粉末状。8.5.3煤镜面构造煤受构造挤压而产生的摩擦镜面,变形煤的流变常使摩擦镜面呈揉皱状等复杂形态。8.6钻孔岩心变形构造现象含煤岩系钻孔岩心常见典型变形构造现象图版参见附录K。9含煤岩系岩心描述9.1一般要求9.1.1岩石分层现场岩心岩石分层要求如下:a)凡厚度大于0.5m、岩石基本名称不同的岩层,应单独分层。b)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单层厚度虽小于0.5m,亦应单独分层。c)单层厚度大于0.01m的煤层及煤层夹矸,应单独分层。d)当两种不同岩石单层厚度均小于0.5m,且交替出现时,可采用“互层”一词。e)没有单独分层的岩层作为夹层进行描述。9.1.2岩石描述主要要素单独分层的岩层应进行描述,描述内容见表19中打“√”选项。陆源沉积岩类内源沉积岩类煤1.颜色√√√√√√√√3.结构√√√√√√√√5.磨圆度√√7.填隙物√√√√√√√10.包体√√11.层理和其他沉积构造√√√√12.节理(裂隙)及其他变形构造√√√13.对盐酸反应√√√√14.坚硬程度√√√15.化石√16.岩层产状V√√17.岩层接触关系N√√√18.煤的物理特征√19.岩溶√√√√√岩层的单层厚度描述按表20进行。巨厚层状中厚层状页片状(页理)表21结构类型陆源沉积岩结构火山碎屑岩结构内源沉积岩结构巨砾结构(>128mm)火山集块结构(>64mm)宽条带状结构(>5mm)粗砾结构(128mm~32mm)火山角砾结构(64mm~2mm)生物骨架结构中条带状结构(5mm~3mm)中砾结构(32mm~8mm)凝灰结构(<2mm)晶粒结构细条带状结构(3mm~1mm)细砾结构(8mm~2mm)泥晶结构线理状结构(<1mm)粗粒砂状结构(2mm~0.5mm)内碎屑结构中粒砂状结构(0.5mm~0.25mm)生物屑结构细粒砂状结构(0.25mm~0.06mm)粉砂状结构(0.06mm~0.004mm)叶片状结构藻粒结构纤维状结构含煤岩系岩石中的物质成分描述按表22进行。陆源沉积岩物质成分内源沉积岩物质成分砾石(各种岩石,脉石英)石英(Q)白云石长石(F)晶屑铁质(菱铁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岩屑(R)玻屑铝质(三水铝石、硬水铝石、软水铝石)云母岩屑硅质(玉髓、蛋白石、自生石英)炭屑锰质(软锰矿、水锰矿、硬锰矿、菱锰矿、锰方硼石)炭质石膏、硬石膏泥质(黏土矿物)钙质硅质铁质凝灰质岩石中碎屑磨圆度描述按图1进行。岩石中碎屑(颗粒)分选性描述按表23进行。表23分选性分选程度好中等差碎屑主要粒级所占比例岩石中碎屑(颗粒)间的充填物、胶结物和岩石的胶结程度描述按表24进行。表24充填物、胶结物及胶结程度砂泥凝灰质泥晶(粉晶)泥质钙质铁质硅质中等充填物指粒径小于本级岩石粒径的陆源碎屑物质,砾岩(角砾岩)与砂岩所指的充填物岩)的充填物的粒径小于2mm,砂岩的充填物粒9.2.8胶结类型与胶结物结构含煤岩系岩石的胶结类型按图2进行描述,岩石中胶结物结构按图3进行描述。结核一般应按以下内容进行描述:c)结核含量:5%~10%者称少量,大于10%者称丰富。c)含量:5%~10%者称少量,大于10%者称丰富。a)层理按6.2.1要求进行。b)层面构造按6.2.2要求进行。c)其他沉积构造按6.3和6.4要求进行。9.2.12节理(裂隙)及其他变形构造节理(裂隙)的描述内容按8.3、表25和表26要求进行。对可观测到的岩心其他变形构造的描述按8.2和8.4要求进行。表25节理(裂隙)类型成因类型充填程度裂隙与层面关系裂隙与岩层走向关系内生裂隙(割理)构造裂隙张节理(裂隙)剪节理(裂隙)铁质炭质砂质泥质石膏垂直裂隙不规则裂隙走向节理(裂隙)倾向节理(裂隙)表26节理(裂隙)参数 (条/50mm)走向线夹角/()夹角/(°)为负角(一);一律测量两走向线夹角之锐角。注2:线裂隙率的测量方法:取平行岩心轴线的三条测线,所切过裂隙长度的总和(I₁+I₂+I₃+…+I₄)与三条测线长度总和(L₁+L₂+L₃)之比,即为线裂隙率。注3:部位系指裂隙产出的具体深度,单位为米(m)9.2.13对盐酸反应对盐酸反应是将浓度为5%的稀盐酸滴在岩心上观察其化学反应情况。对盐酸反应描述分:不起煤的物理特征描述按以下要求进行:a)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顶底板及夹矸、接触关系按7.1要求进行。b)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按7.2要求进行。e)煤岩变形等按8.5要求进行。9.2.15坚硬程度岩石的坚硬程度的描述按表27进行。易碎或变形化石描述按以下要求进行:a)完整的动物化石要尽可能定出“类”(门或纲)名称,如珊瑚;完整的植物化石要尽可能定出“属”描述为动物化石碎片或植物化石碎屑;痕迹化石尽可能定出“属”。b)化石含量:5%~10%者称少量,大于10%者称丰富。9.2.17岩层产状岩心分层描述时,应逐层测量岩心视斜角,岩心视倾角应在岩层分界面、水平层理面上等进行。在煤层顶底板、倾角突变点和构造点的上、下岩层位置应加密测点。9.2.18岩层接触关系含煤岩系与正常沉积岩层之间接触关系分为明显接触、过渡接触、冲刷接触3种类型。当火成岩侵入含煤岩系中时,含煤岩系地层与火成岩为侵入接触。当含煤岩系地层之间出现断层时,断层上、下岩层为断层接触。岩溶主要观察和描述内容如下:其形态和直径(或长、短轴)。b)岩溶发育地层层位、岩性、流体侵蚀、氧化和次生变化等。c)岩溶充填情况:无充填、半(部分)充填、全充填。可详细描述充填物时代和期次。d)发育程度:统计岩溶率,岩溶率可分为线岩溶率、面积岩溶率和体积岩溶率3种。9.2.20其他现场岩心描述内容中,除9.2.1~9.2.19规定的描述项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所增加的其他描述内容可按下列要求进行:a)松散沉积物的描述按附录A进行。b)夹层的描述应包括:岩石名称、颜色、单层厚度等。c)岩相的描述按附录D进行。d)煤相的描述按附录G进行。e)砂岩型铀矿的识别和描述参考附录L进行。f)侵入含煤岩系的火成岩、工程地质要求的RQD统计、陷落柱、岩石风化程度、岩石蚀变等描述内容可参照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巨砾中砾中砂胶结部分一碰即散颗粒大部结部分稍即散稍加压即在,干土坚硬,用力捶击方湿润时用手拍水印印(翻浆)著水印湿润时用手拍表面有显著水印表面有显著水印表面有显著水印表面有显著水印凝灰岩的分类与命名凝灰岩按火山碎屑成分的物态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3种类型,如图B.1和当岩石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态特征碎屑时,可按少者在前多者在后的顺序排列,联合命名图B.1凝灰岩分类表B.1凝灰岩分类与命名凝灰岩类型晶屑'岩屑“玻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1)晶屑玻屑凝灰岩(2)岩屑玻屑凝灰岩(3)晶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4)玻屑晶屑凝灰岩(5)岩屑晶屑凝灰岩(6)岩屑凝灰岩(7)玻屑岩屑凝灰岩(8)晶屑岩屑凝灰岩(9)a指火山碎屑中的火山玻璃碎屑,粒径小于2mb指火山碎屑中的矿物晶体碎屑,粒径小于2m(规范性附录)铝质岩和铁质岩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铝质岩和铁质岩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如表C.1所示。表C.1铝质岩和铁质岩结构一成因分类与命名成因类型及颗粒类型机械成因砾屑泥晶(亮晶)砾屑×质岩砂屑粗砂屑泥晶(亮晶)粗砂粗砂屑泥晶×中砂屑泥晶(亮晶)中砂中砂屑泥晶×细砂屑泥晶(亮晶)细砂细砂屑泥晶×粉屑×质岩×质岩球粒(团粒)×质岩藻团(团块)×质岩团块泥晶×质岩化学成因生物成因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粗晶×质岩、中晶×质岩、细晶×质岩、粉晶×质岩、微晶×质次生淋滤作用次生豆状×质岩、次生鲔粒×质岩、海绵状×质岩注:表中“×质岩”是分别指铝质岩和铁质岩(规范性附录)岩石成因类型划分岩石成因类型一般采用沉积相类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岩相组合)进行划分,沉积相及其特征见岩相: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层的沉积特征的综合。岩相的命名:采用岩心标本上所具有的最主要、最明显的沉积特征加以命名。这个名称可反映该岩石形成环境的某些主要特征。如大型交错层理粗砂岩相形成于具有强水动力条件的沉积环境;块状层理黑色泥(页)岩相形成于安静、还原性强的环境等。沉积环境的确定:除首先认真考虑各种主要沉积特征(相标志)外,由各种岩相构成的垂向沉积序列更具重要的标志意义,另外,还需要考虑沉积体的形态、相的横向变化关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表D.1沉积相及其特征简表沉积相冲积扇相理,变形层理,冲刷面,向上变细序列;二元结构明显小型沙纹层理,水平层理,季节性韵三角洲相亚相具有向上变粗序列,而三角洲向交错层理的砂岩渴湖相障壁岛相层理,向上变粗(变浅)序列动物化石碎片酸盐台地相沼泽相(资料性附录)钻孔岩心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及步骤E.1基本概念层序:是以不整合面和可以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相对整合的、有成因上联系的一套地层序列。准层序:是以海(湖)泛面或与之相应的界面为边界的一组成因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层组,具有向上变浅的序列。体系域:为一连串同期沉积体系的组合,它可用几何形态和沉积相的组合来表征。体系域可进一步E.2关键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层序界面一般以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沉积相变浅一变深转换面、古土壤层等为代表,海侵面则以覆盖于下切谷充填砂岩之上的海(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丑小鸭读后感(15篇)
- 现代物流产业与物流
- 读书月活动演讲稿4篇
- canon打印机维修技术手册
-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课时5:大数的改写(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平面设计师实习报告(5篇)
- 幼儿园教师心得模板10篇
- 房产销售工作总结合集15篇
-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5.1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2
- 国产动漫中的价值观承载与传播探索
-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渝北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卷
- 重庆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策划书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 装饰工程技术方案
-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 市政公司3年战略规划方案
- 2024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四年级美术 16. 印染“花布”【全国一等奖】
- 血糖仪使用规范课件
- DB21-T 2931-2018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