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研究综述读书笔记_第1页
《洛神赋》研究综述读书笔记_第2页
《洛神赋》研究综述读书笔记_第3页
《洛神赋》研究综述读书笔记_第4页
《洛神赋》研究综述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瑜(广东财经大学,15级法实2班,学号摘要:曹植《洛神赋》的主旨思想向来存有较大争议,当前主要的三个主流观赋》主旨的研究综述后,选择其中几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最终认同“政治落《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浪漫主义辞赋名篇。曹植以华丽的文笔与奇幻的想象,虚构地叙述了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并相恋的故事。洛神的形象美妙绝伦,自己对洛神魂牵梦萦,但人神之恋飘渺虚无,由于1、《洛神赋》与“感甄说”学者刘玉新在其综述《〈洛神赋〉寓意管窥》中认为:关于《洛神赋》中的洛神是甄妃的说法,影响最大的资料来源是宋尤袤的刻本《文选·洛神赋》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张铣、李周翰、吕向等五人的《文选注》。所以这不排除所谓的“李善注”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可能性。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唐代诗人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元稹的《代曲江老人百韵》:“班女思移赵,思王赋感甄”;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等,以上作品均反映在唐代时期,曹植和甄宓的爱情故事较为流传,这更有可能说明《<洛神赋》寓意管窥》中认为:在曹植尚且年幼时期,确实对其嫂甄宓产生据古代文献推算曹植和其嫂甄宓的出生年,甄宓(183-221),曹植(192-232),我们可以看出两人相差大约十岁。根据《魏志·甄后传》记载,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其兄曹丕与其嫂甄宓成亲,曹丕十七岁,甄宓二十二那最初的时候怕是七人岁的时候罢?……嫂背着手站在一笼竹林下面。她在那儿了望。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布衫子。带着乳糜色的空中,轻松的竹尾不断地在那儿动摇。堂嫂的两只手掌带着粉棠花的颜色。我在这时突然想起了一种美的念头,我很想去打扪触那位嫂子三嫂当然也是感着春闺的寂寞,希望在这儿和三哥邂逅的罢?但她那知道我那但到后来实际泛滥到几乎不可收拾的,是在我十一岁的时候。”这段选文来自郭沫若的《少年时代·我的童年》。刘引用这段选文是想说明,即使是众人认为十多岁的曹植年纪还小,并不懂爱慕的感觉,但在他看来十多岁的孩子对自己成年的嫂子产生爱慕之情是存在可能性的。在这里本人认为,刘的这个例子是不太恰当的。众所周知,曹植生活在三国时期,郭沫若则是现代人。拿一个现代人的心理去揣摩古代人,时间差异未免也太大了,个人认为至少应该举当代的例子。并且,两人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同的。曹氏家法素被罚服劳役磨石。在如此严厉的家法之下,曹植如何敢向自己的嫂子表达爱慕之情?且古代伦理观念较强,注重忠、孝、节、义、礼、智、信,不似现代人观念的开放,怎可相提并论?因此,刘列举的这个例子不太妥帖,让人觉得经再者,曹植当时处在一种高压环境之中,稍不留心就有性命之忧,怎会觊2、《洛神赋》与“亡妻崔氏说”但学术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在学者王学军和贺威丽的《曹植《洛神赋〉意旨董测》中,也阐述其对“亡妻崔氏说”在本人看来,此观点有一定可能性,毕竟能把心目中的女神的每一个细节都描写的细致入微,也许是有一个人物原型作为形象参考的,但这不具有必然性,每一个美丽的女人都有可能成为曹植的描摹对象,包括甄宓。因此此观点(三)衣服饰物。崔氏因“违制命”、“衣绣”而被“赐死”,而华美衣饰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个人认为相比起衣服饰物来说,似乎崔氏之死的时间更具有探讨价值。崔氏影相吊,出入二载”。后来的《谢妻改封表》称“今以东阿王妃为陈王妃”,姑且可以认为是曹植和亡妻崔氏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在崔氏死后多年才另娶他人。这篇赋的创作时间为黄初四年(223),这时距崔氏之死已有六年间隔了,对一个人的怀念之情,在她死时不久时最强烈。若是“怀念亡妻”之作,就应在丧妻之时创作出具有强烈思念之情的作品,为何要等六年过去了,才抒发自己的悼亡之情呢?这似乎不合人之常情。并且,赋中还有“无良媒以接欢兮”的语句,曹植感叹无“良媒”接通“欢情”,既是“悼念亡妻”,如此矛盾,曹植为何又这样写?3、《洛神赋》与“寄心君王说”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提起曹植“寄心君王”,我们不得不首先了解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而曹植在曹操众多的儿子中备受宠爱,少年时后,他更是成为曹操最宠爱的儿子。曹操也一度打算立曹植为世子,但是因为受到立嫡立长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犹豫不决。当时曹植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同母哥哥曹丕,最终曹植在世子争夺战中败给了哥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魏王位,同年登基为帝。登基后,曹丕迅速除去了曹植忠迫七步作诗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植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中,他的抑郁和苦闷学者王琴和杨晓斌的综述《曹植<洛神赋>主题平议》中极力认同此观点,是洛神临去时对曹植所发的誓词,这“君王”既指曹丕又指曹植,岂不矛盾?且这句话表达洛神对曹植的爱意,这远非曹丕对曹植的猜忌、隔阂、闪着刀剑再者,曹丕曹植两人向来不融洽,互相不服气。即使曹植感到自己怀才不遇,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他又怎甘心寄心于他并不看好的曹丕呢?当人们的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对前途感到失望和渺茫时,便把希望的触角伸向历史的深处,以藉寻心灵的慰抚。于是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又一特色——当屈原因政治理想破灭而痛苦不堪时,便在求女中寻求慰藉。他在《离骚》中求助神女宓妃。曹植深受屈原影响,把屈原以美人喻美政的技艺精髓溶铸于《洛神赋》中,赋予洛神宓妃以特定意义的政治理想。赋中“怨盛年之莫当” 或许是因为曹植笔下的洛神太美,由此引起了后人对其文主旨的不断猜测。不管是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