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13+中国近现代史-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强化练13+中国近现代史-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强化练13+中国近现代史-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强化练13+中国近现代史-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强化练13+中国近现代史-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13中国近现代史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云南曲靖一模)1857年,马克思撰文指出“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因为英国人采取的行动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据此可知,马克思意在()A.说明中国维护主权的正当性B.指出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C.主张通过协商解决中英冲突D.质疑英国发动战争的理由2.(2023·广东梅州一模)据统计,我国从1840年到1861年期间写成的有关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有22种,其中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甫经付梓,即腾谤议”,史策先说《瀛寰志略》“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李慈铭攻击《瀛寰志略》“轻信夷书,动辄铺张扬厉”。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A.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对外学习热潮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C.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D.守旧思想阻碍洋务运动深入开展3.(2023·河北唐山一模)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缓解财政危机,被迫允许地方政府铸造大钱(大面额铜钱),由此带来了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的趋势。这说明此时()A.地方割据兴起 B.通货膨胀加剧C.民族危机严重 D.传统秩序失衡4.(2023·湖南名校联盟调研)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从事行业外交(海关)海军(船业)矿务电报铁路商业医业教育人数321681816754A.加速了清政府走向灭亡B.有助于巩固清政府的统治C.标志教育近代化的起步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5.(2023·江苏徐州一模)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6.(2023·黑龙江大庆二模)晚清时期,法政学堂的学校数、学生数在全国各类专门学堂及高校中居绝对优势。1909年全国法政学堂达47所,学生12282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法制建设的重视B.适应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C.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D.晚清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7.(2023·山东菏泽一模)图1、图2是英、法两国画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英、法画报的标题分别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这反映了二者的共同态度是()A.对革命的基本肯定 B.对革命前景的不乐观C.对清朝皇帝的同情 D.对其在华利益的担忧8.(2023·海南海口一模)1943年6月,毛泽东在边区党员干部座谈会上说:“(领导方法应)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共()A.已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将民主集中制进行制度化C.落实“三三制”以巩固国共合作D.积极探索践行民主集中制9.(2023·山东日照一模)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毛泽东指示:解放军入城时的路线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不仅要走出气势,还要走出军威。此举意在彰显()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B.彻底消灭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坚强决心C.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10.(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950年11月,上海市戏曲界成立了时事宣传委员会,经常组织评弹时事宣传队在各里弄演出《不屈服的人民》《分清敌我》《光荣的儿女》等短篇评弹,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这些活动()A.铲除了旧上海遗留的社会毒瘤B.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C.增强了市民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11.(2023·福建厦门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民族资本家准备将企业上交国家,政府并未接受。对此,周恩来说:“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转变得很自然,‘水到渠成’。”这主要是因为()A.统一战线性质发生转变 B.国民经济尚需恢复C.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国土尚未完全解放12.(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建设成为当时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钢铁工业38项投资额平均每项接近1亿元,是工业项目投资额平均值的3倍。这样做是为了()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财政经济统一C.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D.奠定工业化的基础13.(2023·广东梅州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即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A.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重大成就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格局形成14.(2023·广东汕头一模)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西方政治家要清楚……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在此,邓小平旨在强调()A.中国要重点向第三世界开放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C.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世界D.西方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15.(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表为我国1986年个人调节税中新增应税项目表,表中信息表明了()新增应税项目1承包、转包收入2私营企业投资者工资收入3投稿翻译所得收入4劳务报酬收入增加八项:化验、测试、办学、录音、录像、展览、咨询、介绍服务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B.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16.(2023·福建泉州三模)下表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部分)”。据表可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旨在()时间重要投资领域投资额(美元)2006—2008年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资源开发和制造业。5.2亿增至54.91亿2013—2018年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项目。33.7亿增至53.9亿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保障非洲的经济安全C.深化中非合作共赢伙伴关系D.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共27分。17.(2023·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9年,根据地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序幕正式拉开。毛泽东、朱德亲自开荒种菜、纺线织布,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界人士一齐动手,大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在运动初期,部队、机关和学校采取集体劳动形式,农村地区主要是个体劳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部队与农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出现了互助形式,大量的生产合作社也相继建立起来。——摘编自操国胜《从“生产自给”到“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特征和成因再研究》材料二1954年秋天,北京市石景山区党员干部杨华了解到新生政权粮食短缺的情况,联合5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北京市委交上申请书,坚决要求到边疆垦荒:“我们是北京郊区的5位共产党员,我们正式提出申请,请批准我们发起组织一个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去,为祖国多做贡献。……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从1955年9月初到11月初土地上冻,第一批垦荒队员一共开垦了1200亩地。第二年3月,随着第二批垦荒队员的到来,垦荒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到1956年5月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200亩。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这片土地从莽莽荒原变成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把“大荒”变成了“粮仓”。——摘编自余玮《杨华飘扬在北方共青城的旗帜》(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大生产运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归纳其特征。(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垦荒运动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生产建设中所呈现的优良传统。(9分)18.(2023·山西太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观察历史可以有不同角度,下列材料再现了观察历史的一个视角。材料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历史实际是什么?那就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内封建统治的压迫相结合,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两个强大的反动势力,一方面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另一方面又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取得社会进步,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结合所学知识,另拟一个观察中国近代史的角度,并加以阐释。(12分)(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A[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不合理的,主张“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说明马克思认为中国人维护国家主权具有正当性,故选A项。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如何解决中英冲突问题,排除C项;马克思质疑英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其目的是强调中国人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性,排除D项。]2.C[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列举了史策先和李慈铭对《瀛寰志略》的态度与评价,“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轻信夷书,动辄铺张扬厉”,两者都将他国称作“夷”,且认为该书虚张他国的气焰,可知两人都带有传统的华夷观念,综合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故选C项。材料中指出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只有22种,不足以称对外学习热潮,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排除B项;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排除D项。]3.D[据题干材料中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铸钱导致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可得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与传统的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相背离,体现了传统秩序失衡,故选D项。材料只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不能说明地方割据兴起,排除A项;地方政府铸钱导致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与国家整体的通货膨胀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体现,排除C项。]4.D[据材料“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归国后就业基本集中在外交和工业商业领域,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早期现代化尝试,故选D项。留学生归国后就业集中在外交和工商业领域,助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外交、通讯教育等领域的早期现代化,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起到了瓦解作用,有助于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与主旨不符,排除A、B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晚于新式学堂的兴办,排除C项。]5.D[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严复用文言文翻译西方书籍,结果他翻译的书籍在士人阶层得到了流行,而且其译作在晚清风行20年之久,这说明语言上的认同有利于促进思想的传播,故选D项。当时西学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排除A项;当时还处于清朝,民主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C项。]6.B[据材料信息可知,晚清时期的法政学堂占据绝对优势,适应了此时期法政变化的需要,晚清时期涉及法政变化的最主要的是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故选B项。法政学堂占据优势适应清末“新政”的需要,但清末“新政”并不能说明清政府重视法制建设,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期虽有近代化的成分,但法治理念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C项;清末“新政”是巩固统治的需要,而非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排除D项。]7.B[据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可知,英法认为革命军只是推翻了五岁的皇帝,而没有推翻整个封建势力,据材料“袁世凯……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可知,所谓共和和旧时代结束,只是形式上的,这说明英法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前景不看好,故选B项。据材料说明其不认可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英法对清朝皇帝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只是通过画报呈现英法两国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没有透露出“担忧”态度,排除D项。]8.D[据材料信息可知,体现了中共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路线,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积极探索践行民主集中制,故选D项。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与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合作,排除C项。]9.C[据材料“东交民巷”及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解放军进入北京(北平)城特意在此地过,有助于向外国势力展示解放军军威,体现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故选C项。当时渡江战役尚未开始,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尚未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取得胜利,排除A项;材料只是展示军威,并未表明要“消灭”国外势力,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0.C[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戏曲界通过组织短篇评弹宣传时事,站在人民的立场赞扬英雄的人民、光荣的儿女,教导人们分清敌我,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增强了市民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故选C项。这些活动属于文艺活动,只能一定程度上铲除旧上海遗留的社会毒瘤,排除A项;这些活动只能促进宣传,而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主要依靠教育,排除B项;1956年才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排除D项。]11.B[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政府暂不接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需要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便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排除C项;国土尚未完全解放主要是在西南地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时主要分布在东部,两者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12.D[据题干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党和国家把钢铁工业作为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资金层面给予了很大的倾斜,据此可知该做法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着重点是大力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为实现财政经济的统一,且此前该工作已经完成,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排除C项。]13.B[据所学可知,两次建交高潮的出现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选B项;1951年与中国建交的19个国家中有资本主义国家如:瑞典、丹麦等,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51年处于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期,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遭到美国的敌视、包围和封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国际环境不具备,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使我国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格局,这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14.C[据题干信息,可知“1984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1984年邓小平指出“世界市场的扩大”不能“只在发达国家中间”,要扩大到“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要接受中国以此来扩大世界市场,说明中国的加入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扩大,故选C项。邓小平言论并非强调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论及的是西方国家要接受中国加入世界,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论及的是中国的加入可以让世界市场再扩大,排除D项。]15.B[据材料“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增加八项:化验、测试、办学、录音、录像、展览、咨询、介绍服务”等可知新增的税种都与商品、市场有关系,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于税制改革的要求,故选B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排除D项。]16.C[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形成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为深化中非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越来越大,投资范围越来越广,故选C项。]17.(1)目的:摆脱根据地经济困难;发展根据地经济;巩固根据地政权;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特征:中共领导人的号召与垂范;规模大、参与广;伴随生产关系的变革。(2)意义:有利于农业恢复,解决粮食短缺;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推动五年计划建设);促进了边疆开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