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课件_第1页
动物微生物学课件_第2页
动物微生物学课件_第3页
动物微生物学课件_第4页
动物微生物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细菌(Bacterium):个体细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主要以二分裂法繁殖,属原核原生物的单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大小: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大多数细菌直径(横径):0.2—2.0um

长:2—8um

相对稳定明显特征鉴定依据2、细菌外形和排列:

1)球菌:双球、链球、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2)杆菌:球杆状、分枝杆状、棒状、丝状

3)螺旋菌:弧菌(vibrio):只有一个弯曲螺菌(spirillum):两个以上弯曲扭转呈螺旋状外形和其排列方式,正常情况相对稳定且具特征性,可作为鉴定依据。非正常情况下,形态可发生改变,称多形性。

二、细菌的构造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间体特殊构造:荚膜鞭毛菌毛芽孢(一)基本构造:

1.细胞壁(Cellwall):细菌细胞的外层,一层无色透明,坚韧的具有一定弹性的膜。革兰氏染色法染色:(GramStain)

革兰氏阳性:兰色革兰氏阴性:红色革兰氏阳性细胞壁结构:一层结构,简单成分:肽聚糖40~95%

磷壁酸革兰氏阳性细胞壁

结构:三层结构,内外二层密集,中间一层透明成分:类脂多糖蛋白少量肽聚糖10~20%

细胞壁的功能:

保护作用。具维持形态作用/多形态。物质交换染色反应药物敏感性有关L-型细菌:(ListerInstituteofPreventiveMedicine)

溶菌酶、青霉素等作用细菌后,抑制细菌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之成为胞壁缺陷的细菌。能繁殖原生质体、园质体:不能繁殖的L-型细菌(人工处理)2.细胞膜(胞浆膜):

位于细胞壁内面,包围在细胞浆外的一层膜状结构。构造:流动镶嵌模型功能:选择性通透性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信息传递某些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

3.细胞质(浆):(cytoplasm)

细菌细胞膜内包围的、一种无色透明、均质的粘稠胶体。核蛋白体中介体内含物:异染颗粒、类脂体、肝糖、淀粉、空泡细胞质功能: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蛋白体:细胞浆中一种核糖核酸蛋白质小颗粒。功能:按遗传信息合成细菌蛋白质的场所。中介体:胞浆膜内陷延续折叠,形成一种膜状结造,增大了膜的表面积,增加了酶的数量,加强新陈代谢,更于细菌的分裂形成有关。其他内含物功能:贮存营养物、细菌的代谢产物。4.核质:由双股DNA折叠绕缠而成一个环状染色体,主要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功能: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主要结构。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DNA片段,存在于细胞浆中。(二)特殊构造

荚膜(Capsule):

一部分细菌,可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粘液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微荚膜(Microcapsule):

荚膜的厚度在200mm以下,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可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见的荚膜。光滑型(S)粗糙型(R)

菌胶团(Zoogloca):细菌荚膜融合形成一个大的胶状物,内含多个细菌细胞。荚膜的产生,有种的特征,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病原菌(产荚膜),在动物机体组织中形成荚膜。人工培养时,不产生或不明显。

化学组成:多糖、多肽功能:①抗吞噬和抗机体免疫作用②抗不良环境③粘附功能④食物贮藏和废物处理的地方

鞭毛(Flagellum):大多数的螺旋菌,许多杆菌,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丝状物。①1~几十根②化学成分:蛋白质③功能:一种运动器官,收缩产生运动。

纤毛(PilusorFimbria):

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菌体上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成分:蛋白质,空心管鞭毛与纤毛有什么区别?普通纤毛:100-500条,吸附、致病性有关。性纤毛:1-4条;是供体细菌向受体细菌传递质粒(plasmid)等遗传物质的通道。

芽胞(spore):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发育某阶段,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内生孢子。(意义:可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

繁殖体(营养体):未形成芽孢的菌体芽孢体:形成芽孢的菌体

构成:芽孢壁、芽孢膜、芯髓功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以保存生命抵抗机体吞噬和抗机体免疫作用

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1、细菌细胞的代谢特点:

生长繁殖速度快,是动物细胞的10~100倍利用各种能源的能力远强于动物细胞对营养的要求多种多样可利用非常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合成生物大分子能生产多种特殊物质: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

2、细菌体的组成成分

碳素(含碳化合物):

合成碳水化合物所必需合成菌体成分氢元素:合成菌体的各种成分和水氧元素:合成菌体的各种成分和水

氮素(含氮化合物):

合成氨基酸不可缺少的物质合成菌体成分不同细菌利用氮源的途径不同(固氮菌、有机氮、无机氮)灰分元素(无机盐类、需要量少,但很重要):细胞组成能量转移维持细胞胶体状态调节渗透压酶的组成成分或激酶3、细菌的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碳利用的不同,分为:(1)自养菌:这类细菌有高度的合成能力,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类为唯一碳源,可利用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作为营养。①化能自养菌:靠氧化某些无机物(NH3、H2S)获得能量。②光能自养菌:利用太阳能获得能量,与体内含有的色素有关。

(2)异养菌:这类细菌的合成能力较差,以较复杂的有机物如糖类,醇类和有机酸等作为碳源。①化能异养菌(大多数):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②光能异养菌(少数):含有叶绿素的细菌利光合作用取得能量。

异养菌都是寄生菌4、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

单纯扩散(被动扩散Simplediffusion):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酶:水、一些脂溶性分子、气体等。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某些物质如糖、氨基酸与某些位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并将其转移至细胞内,不耗能的过程

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将特异性溶质逆浓度梯度输送,需要酶,耗能,选择性转运所需物质。基团转位(Grouptranslocation):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修饰,获得某个基团,需酶和载体,耗能。如糖在进入细胞膜后被加上了磷酸,使糖磷酸化,再进入细胞内。其他金属离子的吸收:很多金属离子是细菌的生长所必需,在细菌体内常常以结合形式存在,而非游离形式,以蛋白结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内。5、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各种代谢物的前体通过代谢途径合成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及其他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如:碳的前体、ATP、氨基氮、硫等细菌种类不同,对营养需要不同,合成的途径也不同,可用作细菌鉴定的重要指标。聚合作用(Polymerization)

细菌DNA的聚合作用称为复制,也就是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转录(Transcription)指细菌的DN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Expression)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具体地说,20种氨基酸与tRNA

结合后,转移到核糖体,根据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合成多肽。6、组装(Assembly)自我组装(self-assembly)在体外试管内完成,如:鞭毛、核糖体。指导组装(guidedassembly)在活细胞体进行,如:细菌表面膜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个体繁殖群体繁殖个体繁殖:个体繁殖以二等分裂法(binaryfission)进行无性繁殖。如:大肠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群体繁殖: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培养,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规律性。

1、细菌的生长曲线(Growthcurve)

四个时期:迟缓期(Lagphage):细菌来到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各种酶,RNA明显增加。此期的菌数不增加,1~4h。对数期(Logarithmicphage):细菌迅速生长,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高峰,生长曲线接近直线。此期毒力最强,形态、染色特性、生理活性典型。6~10h。

稳定期(Stationaryphage):此期营养大量消耗,代谢产物不断积蓄,繁殖速度下降,死菌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与死菌数基本平衡。形态多样,代谢产物增加。8h。衰亡期(Declinephage):细菌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开始变形、死亡、自溶。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概念:用人工方法提供细菌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条件,达到培养、鉴定细菌的目的。条件:营养条件、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及气体。培养基: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1、人工分离培养细菌的条件:

营养:水,可利用的碳、氮素、灰分元素、生长因素温度:最适20-38度氢离子浓度(PH):PH7~7.6;乳酸菌PH4~5

渗透压:等渗气体:需氧或厌氧性呼吸环境生长因子(后述)

2、培养基按营养组成分:

基础培养基:含多种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如新鲜牛汤、蛋白。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血液、血清等。如血琼脂平板。

按状态分:

液体培养基:不加固剂的基础培养基或营养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加0.5%的琼脂,形成半固体状态。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1%~2%的琼脂制成的培养基。按功能分: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根据颜色可识别细菌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对不同细菌分别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的培养基。厌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或用石蜡封闭,使与氧隔绝,维持无氧状态的培养基。

培养基要求:营养充足

pH适当无菌细菌的纯培养:

纯培养:无杂菌生长菌落:一个细菌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细菌集落。菌苔:很多个菌落连在一起形成一片菌团。

气体:H2、O2、N2、CO2等根据对氧的需要,可将细菌分为:

需氧菌:需氧呼吸,有一定浓度的游离O2才能生长繁殖厌氧菌:必须在无游离O2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兼性厌氧菌:在有O2和无O2条件下均可生长繁殖的细菌微需氧菌:需要少量O2才能生长繁殖细菌

温度:不同细菌对温度有不同适应范围及最适生长温度,根据适应范围分为三类:

嗜冷菌:生长范围-5~30OC,最适温度10~20OC

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OC,最适温度20~40OC

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OC,最适温度50~60OC

酸碱度:每一种细菌均有不同的pH适应范围及最适生长pH。

大多数细菌pH:6~8

病原菌pH:7.2~7.6

霉菌pH:3~6

生长因素(生长因子):细菌在维持其正常发育和生长所必须的一种微量物质,缺少时,细菌就不能正常生长。主要是一些B族维生素和有机酸、嘌呤、嘧啶等,多半是辅基或辅酶的主要成分。血液和酵母浸膏是常用的含有生长因素的物质。3、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生命活动过程中,可以合成或分解作用,产生很多代谢产物,有些属分泌物,有些属排泄物,或中间产物。

无机酸、有机酸、氨基酸醇类、酯类、其他芳香物质气体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刺激素(B族、K族)抗生素:以放线菌和霉菌为主

毒素(后讲)热:热源质:许多细菌(主要G-)产生一种多糖类物质,注入动物机物可引起发热反应。色素:光:海洋中一些细菌*不同的微生物,其代谢产物都不同,可作为鉴定依据

(四)细菌生化试验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也不同,根据其生化代谢特点,进行鉴定细菌。设计的常用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Oxidasetest)接触酶试验(Catalasetest)氧化发酵(Oxidation/fermentationtest)

V-P试验(V-Ptest)甲基红试验(Methylredtest)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itrateutilization)吲哚试验(Indoletest)硫化氢试验(H2Stest)脲素酶试验(Ureasetest)

(五)细菌生存的调节

细菌的生存依赖于本身的调节机制,如通过细胞调节因子系统等。

SOS系统:包含17个细胞自救基因,受损的DNA可修复。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应激基因20个参与。

……..

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1、细菌细胞的代谢特点:

生长繁殖速度快,是动物细胞的10~100倍利用各种能源的能力远强于动物细胞对营养的要求多种多样可利用非常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合成生物大分子能生产多种特殊物质: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

2、细菌体的组成成分

碳素(含碳化合物):

合成碳水化合物所必需合成菌体成分氢元素:合成菌体的各种成分和水氧元素:合成菌体的各种成分和水

氮素(含氮化合物):

合成氨基酸不可缺少的物质合成菌体成分不同细菌利用氮源的途径不同(固氮菌、有机氮、无机氮)灰分元素(无机盐类、需要量少,但很重要):细胞组成能量转移维持细胞胶体状态调节渗透压酶的组成成分或激酶3、细菌的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碳利用的不同,分为:(1)自养菌:这类细菌有高度的合成能力,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类为唯一碳源,可利用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作为营养。①化能自养菌:靠氧化某些无机物(NH3、H2S)获得能量。②光能自养菌:利用太阳能获得能量,与体内含有的色素有关。

(2)异养菌:这类细菌的合成能力较差,以较复杂的有机物如糖类,醇类和有机酸等作为碳源。①化能异养菌(大多数):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②光能异养菌(少数):含有叶绿素的细菌利光合作用取得能量。

异养菌都是寄生菌4、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

单纯扩散(被动扩散Simplediffusion):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酶:水、一些脂溶性分子、气体等。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某些物质如糖、氨基酸与某些位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并将其转移至细胞内,不耗能的过程

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将特异性溶质逆浓度梯度输送,需要酶,耗能,选择性转运所需物质。基团转位(Grouptranslocation):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修饰,获得某个基团,需酶和载体,耗能。如糖在进入细胞膜后被加上了磷酸,使糖磷酸化,再进入细胞内。其他金属离子的吸收:很多金属离子是细菌的生长所必需,在细菌体内常常以结合形式存在,而非游离形式,以蛋白结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内。5、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各种代谢物的前体通过代谢途径合成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及其他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如:碳的前体、ATP、氨基氮、硫等细菌种类不同,对营养需要不同,合成的途径也不同,可用作细菌鉴定的重要指标。聚合作用(Polymerization)

细菌DNA的聚合作用称为复制,也就是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转录(Transcription)指细菌的DN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Expression)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具体地说,20种氨基酸与tRNA

结合后,转移到核糖体,根据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合成多肽。6、组装(Assembly)自我组装(self-assembly)在体外试管内完成,如:鞭毛、核糖体。指导组装(guidedassembly)在活细胞体进行,如:细菌表面膜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个体繁殖群体繁殖个体繁殖:个体繁殖以二等分裂法(binaryfission)进行无性繁殖。如:大肠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群体繁殖: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培养,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规律性。

1、细菌的生长曲线(Growthcurve)

四个时期:迟缓期(Lagphage):细菌来到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各种酶,RNA明显增加。此期的菌数不增加,1~4h。对数期(Logarithmicphage):细菌迅速生长,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高峰,生长曲线接近直线。此期毒力最强,形态、染色特性、生理活性典型。6~10h。

稳定期(Stationaryphage):此期营养大量消耗,代谢产物不断积蓄,繁殖速度下降,死菌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与死菌数基本平衡。形态多样,代谢产物增加。8h。衰亡期(Declinephage):细菌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开始变形、死亡、自溶。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概念:用人工方法提供细菌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条件,达到培养、鉴定细菌的目的。条件:营养条件、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及气体。培养基: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1、人工分离培养细菌的条件:

营养:水,可利用的碳、氮素、灰分元素、生长因素温度:最适20-38度氢离子浓度(PH):PH7~7.6;乳酸菌PH4~5

渗透压:等渗气体:需氧或厌氧性呼吸环境生长因子(后述)

2、培养基按营养组成分:

基础培养基:含多种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如新鲜牛汤、蛋白。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血液、血清等。如血琼脂平板。

按状态分:

液体培养基:不加固剂的基础培养基或营养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加0.5%的琼脂,形成半固体状态。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1%~2%的琼脂制成的培养基。按功能分: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根据颜色可识别细菌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对不同细菌分别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的培养基。厌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或用石蜡封闭,使与氧隔绝,维持无氧状态的培养基。

培养基要求:营养充足

pH适当无菌细菌的纯培养:

纯培养:无杂菌生长菌落:一个细菌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细菌集落。菌苔:很多个菌落连在一起形成一片菌团。

气体:H2、O2、N2、CO2等根据对氧的需要,可将细菌分为:

需氧菌:需氧呼吸,有一定浓度的游离O2才能生长繁殖厌氧菌:必须在无游离O2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兼性厌氧菌:在有O2和无O2条件下均可生长繁殖的细菌微需氧菌:需要少量O2才能生长繁殖细菌

温度:不同细菌对温度有不同适应范围及最适生长温度,根据适应范围分为三类:

嗜冷菌:生长范围-5~30OC,最适温度10~20OC

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OC,最适温度20~40OC

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OC,最适温度50~60OC

酸碱度:每一种细菌均有不同的pH适应范围及最适生长pH。

大多数细菌pH:6~8

病原菌pH:7.2~7.6

霉菌pH:3~6

生长因素(生长因子):细菌在维持其正常发育和生长所必须的一种微量物质,缺少时,细菌就不能正常生长。主要是一些B族维生素和有机酸、嘌呤、嘧啶等,多半是辅基或辅酶的主要成分。血液和酵母浸膏是常用的含有生长因素的物质。3、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生命活动过程中,可以合成或分解作用,产生很多代谢产物,有些属分泌物,有些属排泄物,或中间产物。

无机酸、有机酸、氨基酸醇类、酯类、其他芳香物质气体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刺激素(B族、K族)抗生素:以放线菌和霉菌为主

毒素(后讲)热:热源质:许多细菌(主要G-)产生一种多糖类物质,注入动物机物可引起发热反应。色素:光:海洋中一些细菌*不同的微生物,其代谢产物都不同,可作为鉴定依据

(四)细菌生化试验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也不同,根据其生化代谢特点,进行鉴定细菌。设计的常用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Oxidasetest)接触酶试验(Catalasetest)氧化发酵(Oxidation/fermentationtest)

V-P试验(V-Ptest)甲基红试验(Methylredtest)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itrateutilization)吲哚试验(Indoletest)硫化氢试验(H2Stest)脲素酶试验(Ureasetest)

(五)细菌生存的调节

细菌的生存依赖于本身的调节机制,如通过细胞调节因子系统等。

SOS系统:包含17个细胞自救基因,受损的DNA可修复。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应激基因20个参与。

……..螺旋体

一、概述形态、结构、染色

1.概念:螺旋体的形态呈螺旋状或波浪状圆柱体,具有多个完整的螺旋。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或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大部分营腐生生活或共生,无致病性。

2.结构:外形呈螺旋状弯曲,长而纤细,柔软,体表具有一层菲簿的弹性膜,无明显的细胞核的单细胞微生物。原生质柱:细胞结构轴丝:运动器官

3.G-,姬姆萨、镀银染色为佳。二、分类分类

密螺旋体:猪痢疾、梅毒疏螺旋体:莱姆病(Lymedisease),美国康州来姆镇,硬蜱传播,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关节炎。细螺旋体:钩端螺旋病,溶血黄疸,贫血,水肿。蛇螺旋体:猪红痢或出血性痢疾三、生长要求及培养特性营养要求多数对营养要求不高,如加入血液或血清会生长的很好。但多数螺旋体对气体有要求,如猪痢蛇形螺旋体,严格厌氧,或加入H2、(N2

)和CO2混合气体,二者比例80:20,这样的环境才能生长。培养特性多数螺旋体若加入血清、血液时,生长更好。在含有酪蛋白胰酶消化物大豆胨汤(TSB)或脑心浸液汤(BHIB)培养。在TSB血液琼脂上,可长成扁平,半透明、针尖状、溶血的菌落。

微生物学诊断1.直接镜检:染色镜检暗视野活体镜检染色组织切片镜检分离培养:过滤培养稀释培养

第三节霉形体Mycoplasma(支原体)1、概念:一类特性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2、羊胸膜肺炎、猪喘气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3、多形性,瑞特氏、姬姆萨染色4、繁殖方式:主要以出芽和断裂5、菌落特征

第四节

立克次氏体常天然寄生在一些节肢动物体内。

第五节衣原体

根据形态结构,核酸组成,天然宿主及致病特性等方面: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人是唯一能感染三种衣原体的宿主。﹡沙眼衣原体:12个血清型,其中8个可引起性病,称传播组衣原体

包涵体性结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宫颈炎、婴儿肺炎。﹡鹦鹉热:人的鹦鹉热(饲鸟病)。﹡肺炎衣原体:青少年的肺炎及呼吸道感染

真菌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大多数呈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包括酵母菌、霉菌、担子菌藻类:无根、茎、叶,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真核原生生物。

第一节

酵母菌

一、形态及大小:多为球形、椭圆形,比细菌大二、构造:与细菌构造相比有什么不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细胞壁不含粘肽。三、繁殖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多为芽殖,少数为芽裂,个别横分裂,一定条件下产生饱子。

假菌丝:当酵母菌生长繁殖旺盛,芽体未从母细胞上脱落,又从芽体上生出新的芽体,母细胞与子细胞以极狭窄面积相连成串,呈丝状的样子。

第二节

霉菌

在营养基质上生长形成绒毛状、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一、霉菌菌丝形态构造:菌丝、孢子

1.菌丝:菌丝体:由孢子萌发生长成的菌丝其顶端延长,旁侧分枝,互相交错成团,形成的丝状体。霉菌的菌丝可分两种:无隔菌丝:呈长管状分支,多核单细胞状态。有隔菌丝:由分支成串的多细胞组成,菌丝中有隔,隔中央有小孔,细胞核及原生质可流动。2.霉菌的菌丝从功能上可分为:营养菌丝:摄取营养物质的功能。气生菌丝:伸向空中的菌丝。繁殖菌丝:能生出孢子进行繁殖的。3.霉菌的孢子

霉菌由孢子萌发产生短的芽管状菌丝,进而发育成一个球形菌落。菌丝的顶端可形成原生质泡囊,即孢子。霉菌以产生各种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以无性孢子繁殖为主。无性孢子包括:芽孢子:由母细胞出芽而形成,长大时脱离或连在母细胞上形成枝叶状。节孢子:菌丝中间形成许多横隔,断裂而成。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的细胞质浓缩变圆、细胞壁增厚形成的休眠体,当条件适宜时,可萌发成新的菌丝体。孢子囊孢子: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膨大,多核的细胞质密集在膨大部,形成圆形囊状物,称为孢子囊。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形成,圆形、椭圆形、棒状,单生、成串排列。有性繁殖:经两性细胞的质配和核配后,产生有性孢子来实现的。由两性细胞结合产生的孢子称为性孢子。

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后发育而成的,小型的称为雄器,大型的称为藏卵器。当雄器和藏卵器交配时,形成卵孢子。接合孢子:两个相邻菌丝相遇,各自向对方伸出短的侧支,称为原配子囊,接触后顶端各自膨大并形成配子囊,接触后横隔消失,发生质配和核配,外部形成厚壁,颜色变深,配子囊内产生结合孢子。子囊孢子:雄性配子称为雄器,雌性配子称为产囊体。两者结合经过质配和核配,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个子核形成一个囊孢子。担孢子:菌丝末端形成的外生性的有性孢子。

二、菌落:

绒毛状、絮状、网状,长出各种颜色的孢子。三、霉菌的繁殖方式:繁殖方式多样,以无性繁殖常见无性繁殖:大多数霉菌通过无性孢子进行繁殖: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第三节

担子菌一些是植物病原菌,使木质素,纤维素分解,处理粗饲料。药用的茯苓、灵芝、马勃、食用的香茹、口蘑。第四节

真菌的培养

一、生长条件:1、基本营养要求:与细菌相似,对营养要求不严2、温度:20-30度。3、氧气:绝大多数需氧呼吸。4、湿度和渗透压:潮湿,渗透压范围较宽。5、PH:酸性环境,PH3-6良好,1.5-10.0生长。二、真菌的抵抗力对热敏感对甲醛敏感对碱敏感两性霉素B、抑霉菌素可抑制其生长

第五节真菌的致病性1.致病性真菌感染:一些外原性真菌感染,可造成皮肤、皮下或全身性感染。如皮肤癣。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感染引起皮肤病。3.真菌变态性疾病:如青霉、交链孢霉、镰刀霉可引起接触性皮肤炎。4.真菌性中毒:饲料中的真菌产生毒素,动物吃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如黄曲霉毒素、镰刀霉毒素、杂色霉毒素等引起的中毒。5.致肿瘤: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

第五节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诊断显微镜检查:抹片、镜检分离培养:沙堡罗(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变态反应诊断:假皮疽组织胞菌引起的马流行性淋巴管炎,可用变态反应诊断。真菌毒素检测:免疫学技术检测、薄层层析分析、气相液相色谱分析防治保持肌肤的清洁,饲料的干净,避免饲料被霉菌污染,清除污染霉菌的饲料,防止饲料变坏。对局部皮肤霉菌感染,用碘化物或药膏涂搽进行治疗。

病毒学(Virology)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病毒(Virus):是一类严格细胞寄生的最小的生物。

病毒是如何发现的?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报道,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重复并证实这一发现,命名为病毒。

病毒特征①最小的生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②无细胞结构③只含RNA和DNA之一种.④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⑤靠复制和装配组装新的子代病毒。⑥对抗生素一般不敏感,对干扰素不同程度敏感。

第二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大小:用nm表示,病毒一般从10nm---300nm。如痘病毒为约300nm,圆环病毒约17nm。形态:球形、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细菌放大10-100倍电镜放大1000以上口蹄疫病毒痘病毒电镜图圆环病毒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天花病毒乙肝病毒HIV

二、病毒的结构病毒子(Virion):一个结构齐全、功能完整而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1.

芯髓:核心含遗传信息、DNA或RNA2.衣壳:保护功能介导进入细胞抗原性。

3.囊膜:有囊膜的病毒具有,与吸附细胞有关三、病毒结构的对称性1.立体对称(20面体对称)2.螺旋对称3.复合对称

第三节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三类物质:核酸、蛋白质、脂类、糖

一、核酸核酸分为二类:DNA或RNA,病毒不能同时含有二种核酸。核酸可分为:单股、双股、线状、环状、分节段。病毒的基因组:差异非常大圆环病毒:1.7Kb

狂犬病毒:12Kb

疱疹病毒:150Kb传染性核酸:噬菌体或某些病毒的核酸注入易感细胞内,即引起感染,并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

二、蛋白质

1.结构蛋白(Structuralprotein):

组成病毒的蛋白称为结构蛋白。蛋白质占病毒总量的70%,构成衣壳和囊膜的主要成分。蛋白的功能:保护病毒核酸,形成一定的病毒形态。

2.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protein):

病毒组分之外的蛋白,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具有酶的活性或其它功能。三、脂类与糖均主要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囊膜中。脂溶剂杀灭病毒的机理。糖类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与病毒吸附细胞受体有关。

第四节、病毒的抵抗力

一般情况下,病毒比细菌脆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小。特点:

1.喜冷怕热,不耐高温,耐低温:4℃、-20℃、-70℃、

-196℃,不同的病毒不一样。

2.对紫外线敏感,可杀灭病毒。

3.碱类、70%酒精、0.5%石炭酸、重金属盐类等可杀灭病毒

4.脂溶剂

第五节病毒的分类一、根据病毒寄生的宿主分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微生物的病毒——噬菌体二、根据病毒的形态结构、核酸类型、理化性质分类所有已知病毒分为236属:

204个属归于64个科,

32个为未定科的属圆环病毒科、细小病毒科、疱疹病毒科、狂犬病毒科、杆状病毒科、痘病毒科……….

第六节、噬菌体噬菌体(Bacteriophage):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的病毒。

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

一、病毒的复制或增殖(Multiplication):

病毒无完整的酶系统,只能依靠宿主活细胞,在原代病毒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成子代病毒,以不同方式释放出细胞外,再感染其他易感活细胞。

感染比(Multiplicityofinfection,

MOI):在一个系统中感染病毒的细胞数与细胞总数之比。

..........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在细胞培养中接种高MOI

的病毒,使所有细胞同时获得感染,通过分析病毒在整个体系中所有细胞的生长情况,可获得病毒一步曲线试验的结果。图见书P425

病毒周期(Replicationcycle):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病毒周期包括: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病毒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第八节病毒的复制过程

分为五个连续阶段

1.吸附:离子间吸附:阳离子(如Mg2+)存在,是随机、可逆的吸附。特异性吸附: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P426

2.侵入:通过细胞膜吞入——病毒胞饮(主要式)直接穿过、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3.脱壳: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作用下脱壳。

4.生物合成:病毒DNA多在宿主细胞核内合成酸。RNA多在宿主细胞浆内合成核酸。

5.装配和释放:在细胞核内或细胞浆内装配→核衣壳。释放:A、“出芽”方式释放。

B、宿主细胞破裂。

C、反吞饮方式释放。

D、在细胞间转移方式感染。不完全复制:在多片段基因组的病毒复制过程中,不能完成其全部的核酸或蛋白,缺少某一段核酸或蛋白。缺损病毒:缺损了某一段核酸或某个蛋白的病毒颗粒,需要帮助病毒才能完成其复制过程。

第九节病毒的人工培养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它的生长繁殖需在活细胞内完成。常用的培养方法有:

①鸡胚培养法②细胞培养法③实验动物法

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

一、病毒的复制或增殖(Multiplication):

病毒无完整的酶系统,只能依靠宿主活细胞,在原代病毒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成子代病毒,以不同方式释放出细胞外,再感染其他易感活细胞。

感染比(Multiplicityofinfection,

MOI):在一个系统中感染病毒的细胞数与细胞总数之比。

..........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在细胞培养中接种高MOI

的病毒,使所有细胞同时获得感染,通过分析病毒在整个体系中所有细胞的生长情况,可获得病毒一步曲线试验的结果。图见书P425

病毒周期(Replicationcycle):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病毒周期包括: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病毒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第八节病毒的复制过程

分为五个连续阶段

1.吸附:离子间吸附:阳离子(如Mg2+)存在,是随机、可逆的吸附。特异性吸附: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P426

2.侵入:通过细胞膜吞入——病毒胞饮(主要式)直接穿过、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3.脱壳: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作用下脱壳。

4.生物合成:病毒DNA多在宿主细胞核内合成酸。RNA多在宿主细胞浆内合成核酸。

5.装配和释放:在细胞核内或细胞浆内装配→核衣壳。释放:A、“出芽”方式释放。

B、宿主细胞破裂。

C、反吞饮方式释放。

D、在细胞间转移方式感染。不完全复制:在多片段基因组的病毒复制过程中,不能完成其全部的核酸或蛋白,缺少某一段核酸或蛋白。缺损病毒:缺损了某一段核酸或某个蛋白的病毒颗粒,需要帮助病毒才能完成其复制过程。

第九节病毒的人工培养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它的生长繁殖需在活细胞内完成。常用的培养方法有:

①鸡胚培养法②细胞培养法③实验动物法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病毒的细胞培养一、细胞培养的特点

1.细胞培养中每个细胞的生理特性一致,对病毒的易感性相等,没有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易于进行标准化试验,重复性好。

2.可通过观察细胞病变判断结果

3.可用于病毒分离和病毒克隆二、细胞培养的类型原代细胞:动物组织经胰酶消化、分散,获得单个细胞,再生长于培养皿中。二倍体细胞:原代细胞可继续传代培养,其染色体与原代细胞一样,仍为二倍体。传代细胞系:这类细胞在体外可无限分裂传代、培养。

三、细胞培养的方法

1.静置培养:将消化分散的细胞悬液分装于培养瓶,封闭,静置于恒温箱内,数天后细胞可长成贴壁的单层细胞。

2.转瓶培养:细胞的制备与静置培养相同,用圆筒型培养瓶,使之不断缓慢旋转,几天后细胞可在细胞瓶壁上长满单层。

3.悬浮培养:通过搅拌使细胞处于悬浮状态,此法适用于某些不贴壁的细胞系。

4.微载体培养:微载体是35-100μm的小颗粒,在细胞中加入这种小颗粒,细胞可贴附其上生长成单层,所获得的细胞数大为增加。

第十二节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作用的类型:杀细胞、非杀细胞

二、杀细胞的变化1.涉及细胞膜的CPE:细胞膜与病毒吸附、进入、组装及释放有关。细胞膜融合与合胞体的形成是病毒感染的特性。2.涉及细胞骨架的CPE:细胞骨架由微丝、中介丝及微管组成,与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物质运输及运动性有关。病毒感染可导致这些结构破坏,细胞崩解。3.细胞凋亡:感染细胞可引起程序性死亡。图5.正常Marc-145细胞图6.接种后48小时的CPE图7.接种后72小时的CPE

三、空斑形成空斑试验(Plaqueassay):

Dulbecco于1952年建立了空斑试验,将稀释病毒吸附于单层细胞,而后在细胞单层上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防止游离病毒通过营养液扩散,但可在细胞间传递。经过几天培养后,病毒感染点会形成一个斑点。该法可用于病毒的克隆。

四、包涵体

包涵体(Inclusionbody):病毒感染细胞后在胞浆内形成的一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特殊结构,富含病毒的区域。大多数包涵体由病毒子组成,少数包涵体是细胞对病毒反应的产物。如狂犬病的Negri氏体。五、病毒的干扰现象概念: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其它种病毒感染的作用,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素

定义:是正常细胞在某些病毒或适宜的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机体抵御外来病毒入侵和维持机体自我稳定的防御性物质。

干扰素是由英国科学家于1957年发现的。

1、干扰素抗病毒机理:干扰素进入细胞,诱导细胞产生一种翻译抑制蛋白(又称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多种病毒。

2、干扰素种类

根据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分三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

3、干扰素的特点:①干扰素没有特异性,具广谱的抗病毒活性。②具有动物种属专一性(相对的)。

4、干扰素诱导剂: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抽提物,真菌产物、植物血凝素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诱导剂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梯洛龙(Tilorone)等也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病毒的致病机理一、病毒感染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破坏呼吸道上皮粘膜:如流感病毒2.破坏消化道上皮粘膜:如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消化道粘膜绒毛坏死。3.病毒感染后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流感-链球菌-肺炎球菌二、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的类型:持续性感染:

不管发病与否,感染病毒在宿主体内始终存在。

潜伏感染:

又名隐性感染,病毒感染后不发生临床症状。在感染过程中间歇性地出现急性发作,此时病畜表现临床症状,又能检出病毒。在不发作期间呈亚临床感染,通常不能检出病毒。

慢性感染:

传染性病毒在一个很长的临床前阶段逐渐增多,最终导致缓慢的、渐进性致死疾病。病毒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只感染杀伤一小部分细胞,释出的病毒感染另一小部分细胞。

由于损伤轻微,患畜不表现临床症状,都可排出病毒并能被检出。

如马传贫、乙型肝炎即属此类。

三、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1966年国际微生物学代表会上成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

基本原则:1.病毒颗粒的特性2.复制3.生物学方面:核酸类型、核酸股数等四、一些动物病毒一、口蹄疫病毒

1、致病性

2、血清型

3、病原主要特点

4、防制策略

二、猪瘟病毒病原特点、诊断方法

三、新城疫病毒病原特点、血凝性、诊断方法四、马立克氏病毒致病性、免疫防制五、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一、病料的收集和送检1.采集部位2.时间3.保存运输4.无菌操作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

三、病毒的鉴定1.形态学2.包涵体3.细胞病变4.检测抗原抗体5.检测核酸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生态学(Ecology):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第一节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天然的培养基,具有合适的营养、水分、酸碱度和温度,适合细菌生长和繁殖,所以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生存时间较短(芽孢菌除外,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

少数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生存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