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区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真题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安徽省区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真题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安徽省区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真题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安徽省区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真题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安徽省区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真题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省区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真题试卷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安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前出塞(其九)杜甫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①。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②?【注】①狄与戎:古代少数民族。北方曰狄,西方曰戎。②固穷:安守贫穷。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以一个老兵口吻述说自己经历:从军十年,却无寸功,不免感到惭愧。B.三四句变换角度,批评一般将士看重名利,争功贪赏,自己羞于与他们为伍。C.五六句揭示当前时局:中原地区尚且战火未息,何况西北边境还有异族侵扰。D.全诗以第一人称自陈心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读后令人感到真实、亲切。16.本诗的最后两句与《登高》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太原秋季花草树木枯萎的萧瑟秋景,与《沁园春·长沙》中生机勃勃的秋景截然不同。B.颔联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末尾的“早”“秋”两个字不仅突出了景色的特点,还巧妙地照应诗题。C.颈联写诗人虽身在异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但他的心却飞往千里之外的“故国”意境广阔。D.这首诗将诗人对季节变幻的感受与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融为一体,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16.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6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居罗隐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春色常无处,村醪①更一瓢。【注】①醪:浊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百卉摇”写出春风摧残百花,“路迢迢”突出诗人离乡的遥远。B.颔联写诗人贫病交加,孤独没有依靠,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满是无奈之情。C.颈联用工笔勾勒,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高柳”“露桃”两个特写镜头。D.尾联写春色常常无处不在,这是诗人渴望而不得的,满怀愁绪(2)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春居》诗结尾都抒写愁情,但写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梅①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②郁嵯峨。【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窝居夔州,安史之乱后杜甫入川,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诗人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②巫岫:巫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腊前”“年后”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从梅蕊已破到梅花正多,诗人一直在关注着。B.颔联将美好春光与“客愁”进行对比,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哀,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C.颈联写满树梅花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春江微波,正与岸边梅花交相辉映。D.尾联诗人运用想象,由眼前的春景想到故乡苍郁而巍峨的巫山,有“月是故乡明”之感。16.请简要赏析本诗的结构特色。(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痕迹。16.请赏析诗歌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6分)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张直公归南郑①拜省岑参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北堂②应久待,乡梦促征期。【注】①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②北堂:这里称母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16.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古代诗歌阅读安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前出塞(其九)杜甫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①。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②?【注】①狄与戎:古代少数民族。北方曰狄,西方曰戎。②固穷:安守贫穷。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以一个老兵口吻述说自己经历:从军十年,却无寸功,不免感到惭愧。B.三四句变换角度,批评一般将士看重名利,争功贪赏,自己羞于与他们为伍。C.五六句揭示当前时局:中原地区尚且战火未息,何况西北边境还有异族侵扰。D.全诗以第一人称自陈心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读后令人感到真实、亲切。16.本诗的最后两句与《登高》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5.A(“从军十年,却无寸功,不免感到惭愧”不正确。“能无分寸功”为反问,意为有一定军功,谦逊中含有自豪。)16.①本诗结尾两句运用典故和反问,表现了主人公尽管遭受不公、处境穷困但不计个人得失、心系国家安危,热烈地赞颂其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②《登高》的尾联通过描写诗人悲苦的身世经历,直抒胸臆,表达了一生艰难、功业无成而身已衰老的抑郁苦闷,寄寓了忧国伤时之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太原秋季花草树木枯萎的萧瑟秋景,与《沁园春·长沙》中生机勃勃的秋景截然不同。B.颔联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末尾的“早”“秋”两个字不仅突出了景色的特点,还巧妙地照应诗题。C.颈联写诗人虽身在异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但他的心却飞往千里之外的“故国”意境广阔。D.这首诗将诗人对季节变幻的感受与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融为一体,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16.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6分)15.D(“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说法有误,结合注释内容可知,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及思乡之情,且“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说法也不恰当,整首诗情感较为低沉。)16.①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太原秋季萧瑟秋景,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颔联中“出”“渡”及颈联中“绕”“飞”,运用比拟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作者思乡之情。③尾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思归之心比作汾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每点2分,学生答到对偶、想象等并作具体分析,亦可酌情给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居罗隐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春色常无处,村醪①更一瓢。【注】①醪:浊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百卉摇”写出春风摧残百花,“路迢迢”突出诗人离乡的遥远。B.颔联写诗人贫病交加,孤独没有依靠,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满是无奈之情。C.颈联用工笔勾勒,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高柳”“露桃”两个特写镜头。D.尾联写春色常常无处不在,这是诗人渴望而不得的,满怀愁绪(2)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春居》诗结尾都抒写愁情,但写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1)A.“‘百卉摇’写出春风摧残百花”错误。“百卉摇”。故选A。(2)罗诗:“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再来一瓢粗酒吧,而是用春天的景色不会一直明媚阳光来间接抒发自己的困境,表达了悲愤和无奈的心情。李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愁和恨本是无形的情感,便化为具体鲜明的形象。词人幽禁于北宋,此刻通过这两句词把一腔愁恨抒发出来,奔流不息。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答案:(1)A(2)罗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自身的境遇,表达了一种悲愤和无奈的情绪。李词:①运用设问,发人深思,让人感慨万千,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梅①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②郁嵯峨。【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窝居夔州,安史之乱后杜甫入川,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诗人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②巫岫:巫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腊前”“年后”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从梅蕊已破到梅花正多,诗人一直在关注着。B.颔联将美好春光与“客愁”进行对比,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哀,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C.颈联写满树梅花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春江微波,正与岸边梅花交相辉映。D.尾联诗人运用想象,由眼前的春景想到故乡苍郁而巍峨的巫山,有“月是故乡明”之感。16.请简要赏析本诗的结构特色。(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D(“想到故乡苍郁而巍峨的巫山”错误,巫山是眼前之景,不是故乡之景。)16.①以诗人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诗。首先写诗人关盼梅花之情,其次抒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最后,尾联更是道出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却不能尽情享受的原因:战乱流离、背井离乡,故园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恨,意蕴无穷。②一、三联相连,以景为主;二、四联相连,以情为主,既有江梅的婀娜美丽,也有诗人凄凉落寞之情,景与情紧密相联。(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痕迹。16.请赏析诗歌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6分)15.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A.“前者指‘居所破旧’”分析错误,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所以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故选A。16.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颈联,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色,然后分析这些景色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颈联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竹影”“泉声”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而“书案”与“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