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阳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9.0分)
1.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根据所学并结合如图判断,下
列有关二里头遗址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土了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②位于河南洛阳偃师
③是商朝晚期的文化遗址
④注重城市布局的规划
A.①②B.③④C.®@@D.②③④
2.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为此,汉政
府()
A.实行里甲制B.创设义田C.设立养济院D.建立常平仓
3.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将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
解决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下列改革举措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迁都洛阳B.通婚姻C.建立县制D.实行均田制
4.《大明律•户律》“私茶”条规定:凡犯私茶者,要受到杖一百并服三年徒刑的处罚。洪
武三十年(1397),驸马欧阳伦私贩茶叶案发,朱元璋为了警示其他皇亲国戚,将欧阳伦处
死。体现了明朝()
A.立法禁止民间贸易B.监察法规完善C.执法遵循礼法结合D.
皇权高于法权
5.如图为清代绘画《卖白薯图》,描绘了时人在街头买卖白薯的情形。由此可知,当时()
A.粮食安全问题解决B.饮食结构渐趋合理C.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D.外来物种得到推广
6.1894-1897年,湖南学政江标重视时务与算学,取士颇能“通达权变”。湖南土子“乃相
率尽弃俗学,虚其心以勉为精实,冀投学政之所好”,“遂取广学会译著各书,视为枕中鸿
宝”。这说明,当时()
A.戊戌变法深受士子欢迎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C.取土变革促进西学东渐D.儒家伦理遭到士子摒弃
7.如图是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给浙江省杭州市自来水厂的“第一号自来水许可
证”。这一史料可用于探究近代中国()
①城市基础设施的进步
②官僚资本压制民族企业
③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政府重视监管饮食安全
A.①④B.②③C.@@④D.②③④
8.1933年1月,中共发表宣言提出:”在下列条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
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的上述主张()
(-)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
(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A.适应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B.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
C.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推动了工农红军改编
9.自1953年起,我国开展了三次增产节约运动,在大规模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采取实行经
济核算和财务监督、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措施。该运动()
A.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B.增强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C.加速了土地改革进程D.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
1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和国
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
段。这次会议()
A.决定实施“走出去”战略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1.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
他们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美尔人()
①较早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③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④发明了60进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2.15世纪时,某个帝国将巴尔干半岛视为其“征服欧洲的桥头堡”。1459年,它灭亡了
塞尔维亚:1460年,占领了希腊,到15世纪后半期,整个巴尔干半岛几乎都被侵占。该帝
国()
①实行“特辖领地制”
②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
③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
④首都在15-16世纪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11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审判。这一
做法有利于()
A.民法系的形成B.封君封臣制的确立C.内阁制的确立D.
普通法系的形成
14.“这场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之间的德意志内战,实质上,是希望建立帝国中央集权的皇帝
与后力维持地方独立地位的新教诸侯之间因权力的争端而引起”。这场大战之后签署了()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维也纳和约》
C.《凡尔赛和约》D.《非战公约》
15.18世纪一批法国思想家认为“君主、廷臣以及若干个别人士”对人民的压榨,就像人们
为采摘果子而把树从根底砍倒一样,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所谓自由无非是一些可以“自由地向
左或向右吐痰,向左或向右侧着睡觉……如此琐屑无聊的权力而已”,这些法国思想家的代
表有()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休谟
④康德
A.①②B.①②③C.④D.②③④
16.二战期间,苏联援助美国白金及其它稀有金属用于制造关键军用零部件,英国及其属地
援美约67亿多美元,其它国家援美物资11亿多美元。由此可知,二战期间()
A.反法西斯国家协力合作B.美国确立了国际事务主导地位
C.欧洲成为美军作战主战场D.北美大陆饱受大战战火的蹂蹒
17.1950年,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规定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实行工
人自治,几乎取消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知,南斯拉夫的改革()
A.使其摆脱了苏联的影响B.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C.走向“福利国家”道路D.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18.贞观后期,自唐武德以来尚书左右仆射为首席宰相的惯例被打破,以后首席宰相一般改
由中书令担任,如高宗武后时的李义府、许敬宗、裴炎、李昭德等都是以中书令职务当权执
政的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①三省完成了一体化
②尚书省已不再是执行机构
③中枢权力结构调整
④宰相丧失对政务的决策权
A.①②B.③④C.®®®D.②③④
19.下表为2000-2008年我国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外贸易及占工业
制成晶比重。这反映了我国()
出U占比
・为幼皆0程产品
出口占比
*,玄枝长寄*蟹产品
遗口占比
透”占比
♦,玄枝素密・“户晶
遗册口占比
—为动考・0产丛
H进出口占比
2000200120022(X)320042005200620072008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引领新科技革命潮流
C.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D.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0.畜牧业的起源具有地域性,骆马被人类驯化始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
21.1961年,苏联实现首次载人宇宙航行后,肯尼迪政府计划美国在10年内实现登月,并
为载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在此后的10多年间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
电制导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并衍生出了数千项应用技术成果。这说明,当时()
A.冷战对抗推动了科技进步B.美苏主导重构世界秩序
C.美国成为新科技革命中心D.军事技术民用化水平高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它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种经济政治矛盾极端尖锐的产物,又深刻影响世界历
史的发展进程,引起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巨大变动。同时,一战发生在十月革命前,结束于十
月革命后,它与十月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场战争几乎涉及世界所有国家,因为
它与战后东西方爆发的世界革命高潮有着直接的连接。由此可见,研究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
大事件()
A.应从全球角度辩证分析其影响B.应考察历史纵向与横向的发展
C.首先须梳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D.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1.0分)
23.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禅宗直截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提供武士信佛即可得救的观点。宋明理学
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就需要在相应
的经济关系之上,另有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
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则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初期,
幕府提倡朱子学,它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代表地主阶级主张
王政复古与代表拥护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
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
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板朱子学派。
一一摘编自李姓平《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专制主义态度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视汉语
之外的外国语言文字为“夷语”,而学习“夷语”即“非王之道”,显示出很强的部夷色彩
及排外心理.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惨遭战争之痛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
60年代,在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中,清政府苦于“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不得不痛下决
心仿照清初俄罗斯文馆教习之例开设外语学校。
一一宁建花等《从“西语”到“西学”》
材料三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
在作为《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揭示新文化六大纲领:自主的而
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伴随资
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泛滥、工业文明的确立而产生的部分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
原封不动照样复制的目标模式。
——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在日本能够广泛传播的
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设外语学校的思想文化背景,
列举当时开设的一所外语学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共同体”在近代裂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中华文化
的潮流。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24.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泥水之战、刘裕
北伐、魏太武帝拓跋奏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
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
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
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
的人口。
一一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
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
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
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
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一一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
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
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
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
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的荷兰几乎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临海地理环境,阿姆斯
特丹迅速累积资本,成为17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公元1607年后,阿姆斯特
丹进行了一轮大规模城市规划,阿姆斯特丹进一步开拓已有的运河体系,由内向外增加三条
主要的水路运河,三条新开凿的运河与已有河道形成新的环路体系,运河之间由放射性的水
路连接,城市内部形成半圆形环状放射状的运河网络体系,城市空间依托运河的环状放射网
格向外铺开。
——陈京京等《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
材料三所谓国内“三角贸易”,即美国国内的一个呈“三角形”的商品循环系统,大致可把
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看作这个贸易三角的各边,而把纽约、新奥尔良和芝加哥
看作三角的顶点。它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区际贸易”系统,在内战前这个国家的区域关系
中,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这个“三角贸易”系统是逐步形成的,最终形成的标志便是
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放。
——何顺果《比较开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
因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以前的相关史实,围绕“交通与社会
变迁”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
成文)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出土了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从
图中城墙、宫殿区、手工业区、祭祀区可知城市布局注重规划。故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
A项缺少④,排除A项;
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③错误,B项含有③,排除B项;
③错误,D项含有③,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A.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与材料不
符,故A项错误:
B.创设义田即创设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C.设立养济院即我国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并结
合所学可知,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
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汉代的经济政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汉代的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胡汉统治阶级……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可得出体现的是统治阶层
内部形成一个利益群体,结合所学知识,通婚姻指的是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这样通过婚姻关系,形成“一个统治集团”,B项正确;
迁都洛阳不能体现“胡汉统治集团的结合”,排除A项;
建立县制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排除c项;
实行均田制不能体现“胡汉统治集团的结合”,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孝文帝改革。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凡犯私茶者,要受到杖一百并服三年徒刑的处罚。洪武三十年(1397),驸
马欧阳伦私贩茶叶案发,朱元璋为了警示其他皇亲国戚,将欧阳伦处死”可知,《大明律》规定
“凡犯私茶者,要受到杖一百并服三年徒刑的处罚”,而驸马却因走私茶叶最终被朱元璋处死,
这说明皇帝对驸马的处罚远远大于法律的规定,即体现了皇权高于法权,故D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对“私茶”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说明禁止整个民间贸易,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监察法规的内容,无法得出监察法规完善,故B项错误;
礼法结合是指把儒家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相结合,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凡犯私茶者,要受到杖一百并服三
年徒刑的处罚。洪武三十年(1397),驸马欧阳伦私贩茶叶案发,朱元璋为了警示其他皇亲国戚,
将欧阳伦处死”,结合明朝法律制度的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明朝法律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白薯原产于美洲,“描绘了时人在街头买卖白薯的情形”体现了外来物
种在中国得到推广,故D正确;
A项“问题解决”说法绝对,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粮食结构问题,故排除B;
C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物种交换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物种交换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学政江标重视时务与算学……湖南土子’乃相率尽弃俗学,虚其心以勉
为精实,冀投学政之所好’”可以看出,湖南教育长官改革取士标准,带动湖南士子们从传统学
术改为研习实用学问和西方译著,可见取士变革促进了西学东渐,C项正确;
材料未指出“江标”是维新派,未体现戊戌变法的信息,排除A项;
“成为社会共识”说法夸大,排除B项;
“摒弃”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根据材料“湖南学政江标重视时务与算学……湖南土子’乃相率尽弃俗
学,虚其心以勉为精实,冀投学政之所好'”提炼概括材料主旨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自来水厂的设立是城市基础设施进步的表现,故①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官僚资本主义无关,故排除②;
自来水厂的设立,有利于保障饮用水的卫生,故③正确;
“第一号自来水许可证”由政府颁布,体现政府重视监管饮食安全,故④正确。
故选:Co
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依据材料“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给浙江省杭州市自来
水厂的‘第一号自来水许可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8.【答案】A
【解析】A.根据”在下列条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
领土完整”分析可知,材料强调抵抗日本侵略,发动群众参与抗战,侧面上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
逐渐上升,A正确;
B.1937年洛川会议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c.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D.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推动了工农红军改编,排除。
故选:Ao
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解题关键信息是“在下列条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
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
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自
1953年起,我国开展了三次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措施”等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题干涉及的运动是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故D正确;
1952年,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排除A;
B是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排除;
土地改革在1952年基本结束,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依据材料“自1953年起,我国开展了三次增产节约运动”等并结合所
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
国际和国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
展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走出去”战略,A项正确;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B项;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C项;
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较早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发明了60进制,①④正确,B项
正确;
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②错误,A项含有②,排除A项;
阿拉伯人伊本•穆萨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③错误,C项含有③,排除C项;
②错误,D项含有②,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苏美尔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苏美尔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15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
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据此依据材
料“1459年,它灭亡了塞尔维亚:1460年,占领了希腊,到15世纪后半期,整个巴尔干半岛几
乎都被侵占”可知②④正确;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在改革中实行“特辖领地制”,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故排除
①;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苏丹,故排除③。
故选:Co
本题考查奥斯曼帝国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1460年,占领了希腊,到15世纪后半期,整个巴
尔干半岛几乎都被侵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奥斯曼帝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II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
审判。”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王室法院的巡回审判活动,推动了普通法的发展和实践,有
利于普通法系的形成,D项正确;
英国的法系是普通法系,不是民法系,排除A项;
封君封臣制在11世纪前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
内阁制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场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之间的德意志内战,实质上,是希望建立帝国中央集
权的皇帝与尽力维持地方独立地位的新教诸侯之间因权力的争端而引起”。并结合所学,1618年,
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战后,交战各方签署了《威
斯特伐利亚和约》,A项正确;
《维也纳和约》是拿破仑战争后签署的,排除B项;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
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非战公约》是一战后签署的,规定禁止缔约国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用和平方法解
决国际争端,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这些法国思想家批判专制,倡导真正的自由,由此可知他们是启蒙思想家。休
谟是英国哲学家,故排除③;
康德是德国哲学家,故排除④;
伏尔泰、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故选①②。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启蒙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期间,苏联援助美国白金及其它稀有金属用于制造关键军用零部件,英
国及其属地援美约67亿多美元,其它国家援美物资11亿多美元。”可知二战期间,苏联和英国
给美国提供了物资和资金的支持,说明反法西斯国家间进行合作,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支持,无法得出美国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
材料是欧洲国家对战争的援助,无法看出战场所在地,排除C项;
二战的战火未燃及北美大陆,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二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二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材料“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实行工人自治,几乎取消了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均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D正确;
A项“摆脱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南斯拉夫改革适应了其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并非是迷失方向,
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减少国家干预力度,并非是走向“福利国家”道路,排除C。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一体化”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①符合题意;材料强
调的是宰相由“尚书左右仆射”变为由“中书令”担任,不能说明尚书省己不再是执行机构,因
此②符合题意;根据“以后首席宰相一般改由中书令担任,如高宗武后时的李义府、许敬宗、裴
炎、李昭德等都是以中书令职务当权执政”分析可知,三省六部制下权力的中心由尚书省转移到
了中书省,因此③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宰相丧失对政务的决策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且材料中无法体现,因此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C正确。
故选:Co
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解题关键“以后首席宰相一般改由中书令担任,如高宗武后
时的李义府、许敬宗、裴炎、李昭德等都是以中书令职务当权执政”。
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资本技术
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转型,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D
项正确;
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独立地发展现代化工业所必须具备的、相互联系的工业整体,主要
包括冶金、电力、燃料、电子、化工、机器制造、国防和纺织、食品等完整的工业部门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事业。材料未体现工业体系问题,排除A项;
材料未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的整体地位,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基层建设问题,无法得出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故选④;
①为两河流域、②为埃及、③为北美洲,故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古代畜牧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畜牧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61年,苏联实现首次载人宇宙航行后,肯尼迪政府计划美国在10年内实
现登月,并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在此后的10多年间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
达、无线电制导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并衍生出了数千项应用技术成果。”可知苏联实现
载人航天后,美国加快了航天领域的探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可知冷战对抗推动了科技
进步,A项正确;
材料是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无法判断两国对世界秩序的重构,排除B项;
材料无法得出美国在科技革命中的地位,且首次完成载人宇宙航行的是苏联,排除c项;
材料指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未体现军事技术的民用化,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2.【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9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居间介绍佣金合同范本
- 果园托管合同范本
- 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红城租房合同范本
-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地面保洁合同范本
-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2024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 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10 Hashing
- 蓝色卡通风学生班干部竞选介绍PPT模板课件
- 人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上册单词中文Units
- 机动车牌证申请表格模板(完整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复议申请书范例
-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 六宫格数独解题技巧
- 公安机关通用告知书模板
- 工程款支付审批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