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基础教材基本知识结构熟悉教材是通过考试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就要从总体上把握本学科的教材基本知识结构及其内容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整体的知识网络。全书分为六大部分内容,共计三十一章的内容教材内容的变化
近几年来,教材内容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2004年度、2005年度和2006年度的教材基本一致.2007年教材内容变动很大,融入了近年来我国最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既有章节结构的变化,也有具体内容的变化。基本上每一个部分都发生了变化,简单从变化程度上来排序,依次应该是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六部分(法律)、第四部分(市场营销)、第二部分(财政)、第五部分(管理学)、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2009年????近三年考试试卷题量、分值统计分析
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
单选多选分值单选多选分值单选多选分值一经济学10520105209519二财政136251362514626三货币与金融127261372713727四市场营销115211052010622五管理学105201052010418六经济法147281472814728总计703514070351407035140经济师考试:09年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命题特点(1)全面考核,教材为本试题的题目一般要覆盖到教材的所有内容,尤其从今年考试,在教材的考试大纲中取消了之前的了解、熟悉、掌握等可以给我们重点提示的说法,表明所有考试大纲中的内容都同等重要.但同时,试题的题干大多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察,几乎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例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正确答案:B相关知识点在:2009年版教材第19页第二段倒数第二行。(2)灵活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有少量的题目,是对知识点应用的考察,所以要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灵活应用。而且未来这样的题目应该会有增加的趋势。例题(2008年):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了5斤苹果正确答案:C分析:该题目就是对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理解和应用的考察,强调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讲课内容简介结合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内容(共六部分三十二章)进行讲解。对于每一章的具体讲解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强调;2、教材中具体内容的相关知识点;3、例题。包括相关知识点的课后习题及往年的真题。经济师考试:09年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命题特点近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分析近几年的试题可以看出经济师考试命题所遵循的原则都是“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务”.“全面考核”就是试题一般要覆盖到教材的所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重点,但非重点内容也经常会有题目出现,只不过所占分值较低。命题范围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各个章节基本都有试题。“重点突出”就是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针对一些重要问题重点考查,例如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我国主要的税收制度、信用与金融中介、管理的职能和合同法律制度等。“理论联系实务”就是命题时,会将理论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旨在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考生要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务融会贯通。考题虽然都是客观题,看似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察,但并不是“直白题”,还需加强理解和综合分析,提高准确率。如何有效复习、备考复习迎考,除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刻苦勤奋等一般要求外,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提早做准备,充分树立顺利通过考试的信心;2.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3.“以教材为根本、以考试大纲为指向,以练习为突破点”。也就是说,需要认真反复研读教材,总体把握体系结构和内容,全面学习知识点。考试范围一般不会超出大纲的内容,所以考生复习应该紧扣大纲,以大纲为指导,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弄懂重点、难点问题。4.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5.借助辅导,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就是指人类衣食住行所必须的所有生活、生产资料
在这里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搞清楚:1、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经过劳动过程2、劳动过程应当具备的“三要素”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劳动条件未经加工的自然物经过加工的原材料生产资料物的因素生产力人的劳动属于人类的一种特质。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是从制造并使用工具开始的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一类是天然劳动对象:未经人类加工过的,象矿藏、江河湖海,以及自然生存的许多动物;一类是经过加工后的劳动对象:钢铁,粮食,砖瓦等。
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什么是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和自然发生关系,就是物归谁所有的问题。----和人的关系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的问题。
两种基本类型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②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矛盾(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1)概念P25(2)构成
人—劳动者物—生产资料
生产力在物资资料的生产中,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力诸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较抽象)简言之:就是指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什么是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因此,上层建筑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国家机关、政党军队、法院监狱等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上层建筑,它们都产生于或根源于经济基础。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通过为经济基础服务实现的。
首先,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其次,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再次,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阻碍作用适合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决定反作用物质内容社会形式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辩证统一决定反作用辩证统一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四)社会经济规律
经济运行和经济关系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及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共有的价值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三是为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提问:以下各项属于哪种类型的经济规律?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按劳分配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B: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C: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二、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是一种和低下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封闭型经济活动方式
2、商品经济---就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他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形成的。
3、产品经济—就是当社会化大生产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的时候,人们生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自给自足,也不是为了交换。物质资料极大地丰富,人们可以按需所取,想要什么就去取什么的时候,共产主义就来临了。这个时候的经济活动方式就是产品经济。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型经济。保守型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2、商品经济的产生的条件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开放型经济开拓进取型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关于社会分工的漫画3、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1)简单商品经济(2)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3)社会主义社会仍需采取商品经济的原因广泛存在社会分工公有制经济单位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所处的社会阶段:自然经济出现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产品经济出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共产主义主义社会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市场的定义狭义的市场: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广义的市场: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市场和无形的市场。
早期的市场是单一的商品市场,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三、市场与市场体系班加罗尔集市韩国的鱼市硅谷的农贸市场泰国的水上集市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市场体系如果按照市场流通商品属性划分可分为一般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市场体系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主体之间提供了经济联的载体和场所利益关系调整功能(通过价格波动调整)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通过市场价值来评价)四、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区别: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来配置资源;市场机制在支援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五、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稀缺性(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2、计划配置方式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通过行政手段直接配置指导性计划: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间接配置(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4、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生产工具B.生产场所C.道路D.矿石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
)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A.生产力B.物质资料生产
C.生产资料所有制D.劳动过程3、(
)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4、下列(
)属于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5、下列有关自然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B.交换在自然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
C.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
D.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6、
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
A.要素市场B.资本市场
C.劳动力市场D.商品市场7、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
A.先有市场,后有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一定是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8、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
)构成的。
A.各种消费品市场市场
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
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由资本主义的()决定的.
A.内在矛盾B.基本矛盾
C.根本矛盾D.根本性质10.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
D.阶级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的具体形式示例:铁匠打铁裁缝制衣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相互交换
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有没有价值?
或:所有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能形成价值吗?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区分于物品、劳动产品的标志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是否特有体现关系定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区别: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意义:消费者:购买商品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来考察,追求“物美价廉”生产者:要顺利地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多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物美”、“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判断:1、下列各项描述使用价值的是:(1)服装的款式、质量(2)菜肴的色、香、味(3)电视机的售价(4)轿车美观耐用
A、(1)(2)(3)B、(2)(3)(4)
C、(1)(2)(4)D、(1)(3)(4)2、从60年代开始,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它保健功能逐步为世界各国所认识。这里所说的“营养价值”是指:()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交换价值C、商品的价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3、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A、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既没有使用价值,又没有价值
D、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下列没能反映出来的是:
A、物美价廉B、货真价实
C、经久耐用D、优质优价
5、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国家之所以要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经济学上说,是因为:()A.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使用价值B.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劳动的凝结C.假冒伪劣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太低D.假冒伪劣产品割裂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多项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B、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C、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D、物品一定有价值E、价值就是指物品有用F、劳动产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和价值G、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H、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有形的、价值是无形的I、从实质上看,价值等于交换价值J、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对商品全部特点的概括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的概念:
各种不同作用的价值的商品,是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社会分工。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的概念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尽管在特殊性质和具体形式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都可以互相比较和交换,这表明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背后隐藏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是一切劳动共有的东西,即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的性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可见,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使有价值和价值这二因素,正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统一体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二者统一于生产同一商品的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商品的二因素(三)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概念每种商品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由于生产中的各种主客观原因,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各不相同。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变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或效率。部门劳动生产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例,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两种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产品数量/单位时间。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单位产品。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一)货币的起源和他的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和他的本质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还处于自然经济时期。但部落之间开始出现物物交换,
比如拿一只羊换两把斧头、一斤粮食换两匹布,但随着这种交换次数的增多,一些麻烦就显现出来了:比如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人想用羊换布,但有布的人不想要羊,而需要粮食;粮食的所有者不需要羊,而需要茶叶,那么交换就要周折多次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聪明的商人就开始考虑,如果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够充当“中介”,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好了。
2把斧子=10匹布=
两只羊
60公斤盐=
其他商品=以扩大的价值形式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这个图表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斧子)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盐)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羊)
最初想到的自然就是一些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比如用牲畜、布匹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在交换的时候都很麻烦,一来体积大;二来容易腐蚀变质。所以自然而然就被体积小,数量少,容易分割,便于携带的金银代替了。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含义: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其实金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神秘性,只是贵重又方便罢了。就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此以后,金银在很长一段时间充当货币。在今天也还是!到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他又被纸币替代了。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特殊商品:首先它是商品(使用价值—用来交换;价值—也凝结了劳动在其中)特殊—是指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仅仅是交换的一个媒介2、什么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
自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以后,许多经济学家就开始讨论货币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是人们协商的产物---是人有意识地发明出来的---是金银天然具有的属性---无非是一个符号等等争论。马克思对此做了科学的解释:“黄金、白银之所以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物,也具有价值”
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它也是商品。
3、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职能
从货币出现到今天,他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他具有那些职能呢?
货币的五职能(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分别讲述)(一)价值尺度
这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以后,一个新的名词出现了。这个名词常和价值一块使用,使我们经常容易对他们产生混淆。这个名词就叫做“价格”
那么价格究竟是什么呢?他和价值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价格—是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他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就是价格,说用100元买了一个80元的东西,100是价格;80是价值)(一)价值尺度
价格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商品的价值,一个是货币的价值,一个是供求关系。(一)价值尺度
价格的确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比如:某种商品的价值是100元,交换该商品所用的银子的价值是90元则该商品的价格=100/90=111元显然,该商品的价格高了!
(一)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职能是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可,不需要实在的货币。(二)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具有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简单说,由于有了货币,才使得商品从一个人的手里能够方便地流通到另一个人的手里
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职能的时候,最初,他的价值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的。比如一只羊换一两银子,表示一只羊的价值是和一两银子的价值是一致的。但如果我要用一万只羊换银子,那就需要一万两银子,而且银子本身的磨损也会减少其价值。如果再多的话呢?银子数量的众多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二)流通手段
为了减少上述麻烦,人们开始使用其他简单的办法来替代数量和重量过多的足值货币,这就是后来各种各样的货币形式,铜钱、纸币、支票等等。到了这个时候,货币不一定就是足值的了。而只是用数字符号来代替同价值的货币。比如今天的100元的纸币,并不是说这张纸的价值是100元,而是它代表了100元的价值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贮藏手段的目的一般就是2个:一是作为财富储备起来,等将来使用,二是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价值收藏,比如各种金银首饰等。
但这里要注意: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一定是要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而不是纸币或其他代表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把现金存入银行是“储蓄”行为,长远看,他有不稳定的因素。尽管他也有保存价值和社会财富的性质,但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贮藏”手段,因为“储蓄”是一种虚拟符号的保存,而“贮藏”则是实际财富的保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贮藏手段
所以如果你们想把自己的财富真正“贮藏”起来,以备后用,就需要先把手中的纸币兑换成金子或银子,然后保存起来。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年的“伊拉克”战争。萨达母倒台后的纸币贬值了几百倍,人们用麻包抬着去兑换新币(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具有清偿债务、支付税金、租金、工资,以及在商品赊销、赊购中延期支付的作用。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五)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可以越出一国的疆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但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在理论上也要求是足值的贵金属。但事实上,一些大国由于其经济势力强大,世界各国都承认他们的货币,因此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像我们熟悉的美圆、欧元等。
世界货币职能的作用主要是:1、国际购买和支付活动—跨国买卖商品时用到。2、作为财富在他国贮藏,一方面是为了安全,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原因,3、世界货币具有平衡国际贸易差额的作用。比如通过对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可以调节贸易差额。顺差、-出口商品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逆差反之。(五)世界货币
在上述货币的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后三种是伴随这两个基本职能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判断:A、1台彩电标价3000元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C、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钱买一斤肉D、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E、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F、《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均军费2亿两答案: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E、贮藏手段
F、世界货币含义: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内容和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
货币量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三)货币流通规律⑶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A:待售商品总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的流通速度。
A、B是正比关系;C是反比关系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价格总额(A×B)流通中所需=——————————————货币量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C)(三)货币流通规律纸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于货币需要量的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发行量应根据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需求量来确定。“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是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的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马克思:《全集》V23如果我们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会出现社会经济的混乱。比如:当纸币的发行量大于需要量时,货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升,这种现象我们就叫做“通货膨胀”。相反,就叫做“通货紧缩”这两种现象都不是好现象。纸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有三种经济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任何社会形态;2、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社会;3、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1、什么是价值规律?
----就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当求大于供时,价格会高于价值,但价格总是围绕一个中心价值上下波动的。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他的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分配
这个作用是由于价格偏离价值造成的。当价格高于价值,生产该种商品有利可图,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都拥向这个领域或商品。相反,当价格低于价值,人们就纷纷逃出该领域或商品的生产。这种不断地流进流出,价值规律就自发地调整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刚才说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如果一个企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大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就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样以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想方设法去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或者通过技术改良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最终,将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价值规律的作用
③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为了追逐利润,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搜罗人才,集中资金。但并不是所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水产养殖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协议合同
- 科技安全从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开始
- 2025年度智能机器人专利申请代理委托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中介返佣佣金支付与合同续签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装修合同施工安全责任免除协议
- 2025年度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项目合同模板
- 酒店与客户2025年度酒店客房预订节假日优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者专项聘用合同
- 衣柜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玉米绿色种植与收购一体化协议书
- NB-T31056-2014风力发电机组接地技术规范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重点总结
- DL5190.5-2019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 农信银支付系统文档
- 华为认证HCIA-Security安全H12-711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工地春节前安全教育
- (正式版)YST 1682-2024 镁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DL-T 5148-202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条件-PDF解密
-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 人工智能复习题(答案)及人工智能复习题与答案
- 桌游店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