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铁犁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破坏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诸侯间兼并战争为了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进行变法和改革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生产力阶段特征◆政治①施政:最高统治权力继承秩序确立,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②选官:由世袭向重视才能逐渐转变③法教:出现了法治和德治之争④交往:国家专门设有政府机构管理民族事务和对外交往,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不断加强,汉字开始外传⑤赋税:出现了最早的关税⑥社会:开始编制户籍来征收赋税并出现提倡社会救济的思想◆经济①农业:铁犁牛耕的推广逐步推广,出现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并影响后世深远②手工业:逐渐形成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技术不断进步,商周青铜,战国冶铁③商业: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与商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市场、商人、货币、信贷契约、城市等开始发展起来④交通:完成了对马的驯化并开凿了早期的运河◆思想文化①文化:从仰韶文化到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周文化,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科技:发端于天文学和中医学③文化传承:孔子开创私学并整理五经,出现了早期的书写材料——简策和帛书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农业:①生产工具:P10②土地制度: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土地制度的演变:时期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国有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三种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私)有制农民土地所(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小农土地私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国有土地:如均田制知识拓展:封建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的原因(1)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3)劳动力:(4)直接原因:2.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的过程(1)(2)战国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各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以鲁国(“初税亩”)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知识拓展:封建土地所有制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式4.特点5.影响(1)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2)地主所(私)有制:主导,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3)农民土地所(私)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1)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2)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1)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2)消极:易出现土地兼并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农业:①生产工具:P10②土地制度:③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

小农经济侧重于生产者的经营规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经济和佃农经济)

自耕农经济侧重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商品经济的对立面,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侧重生产者的生产目的,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采集,狩猎经济等)自然经济知识拓展:小农经济内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封闭性)④——多投入多产出评价①地位:②进步性:③局限性: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脆弱性)在后期(明清)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真题演练《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农业:①生产工具:P10②土地制度:③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④农业技术: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真题演练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农业:①生产工具:P10②土地制度:③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④农业技术: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⑤水利:P10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2)手工业:P10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铁器广泛使用。2.手工业(1)劳作方式:家庭手工业、手工业作坊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匠户”)(选二P23)(选二P22)(2)冶金业:冶铁作坊中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3.商业范蠡吕不韦(1)商人: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纲上P11)(2)货币:流通广泛秦国方孔半两钱楚国蚁鼻钱和卢金魏国布币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币赵国十二朱三孔布币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燕国尖首刀币(3)城市(选一P86)货币的出现和使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3.商业(4)信贷(5)政策

(6)外贸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选二38)(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4.交通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选二68)②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纲上32)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选二38)①“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选二35)②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纲上11)中国的丝绸已到达波斯帝国地中海东岸(纲下12)真题演练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答案】D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认为,“五谷粟米,民之司命也”“务本饬(致力)末则富”,同时实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实行盐铁专卖,铸造货币,调剂物价。据此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农商并重思想出现C.币制混乱导致物价上涨D.商品经济成为主流 B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D【解析】抑商不是灭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如果是重税也属于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府有时放松但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法,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故B项错误;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监管,故C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表明合法化,与材料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农业:(2)手工业:P10(3)商业(4)交通:逐渐形成以各国都城为中心的向外辐射交通网路,都城所在地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大一统奠定基础铁犁牛耕逐渐推广→生产力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大量私田出现,生产方式:集体耕作→小农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阶级:地主、自耕农、士政治: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变法成为一股潮流!2.商鞅变法经济上,生产力提高,农业和工商业获得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人物国家主要内容李悝魏国“食有劳而禄有功”“尽地力之教”颁布《法经》吴起楚国“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申不害韩国“循劳功,视次第”商鞅商鞅变法背景①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②政治: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纲要上P10选必一P22颁行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选一

法治与教化P45)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小家庭政策什伍连坐,纠察告发强兵之策富国之策集权之策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影响③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纲上P11)①顺应了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纲上P11)②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选一P22)3.孔子和老子孔子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贡献:整理六经

核心观念:“仁”,意为关爱他人

政治观念: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3.孔子与老子老子

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老子》(《道德经》)

主要观点: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追求天人合一,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事物存在着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材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4.百家争鸣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农业和工商业得到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阶级关系上,旧的贵族体系瓦解,士阶层崛起;文化上,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儒家·孟子儒家·荀子阴阳家·邹衍法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