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标: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其在中国的实行。(把握两条线索:赋税的主要对象从人丁逐步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此外注意古代针对某些特殊产品和工商业领域的专卖、征榷制广义上也属于赋税制度的范围。)学习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学习难点:中国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新课导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起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税收为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力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既然现在不再征收农业税,那现在主要的税源是什么?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赋役制度包括赋和役两个不同的方面:赋: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主要有:丁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户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田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其它杂税。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兵役、和杂役;概念:赋税是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特点。【过渡】那么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有哪些变化?又具备怎样的演变趋势呢?让我们一起学习。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1)西周的贡赋制度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讲述: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奴隶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周人百亩而彻”彻:周代的井田中,每块土地为100亩,900亩土地分给八家共同耕种,其中100亩的收获作为田赋上交国家。由于生产力低下只能集中力量耕种公田,特点:劳役地租,役重于赋。(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商鞅“废井田,开阡陌”)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田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商鞅变法是封建赋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基本确立的标志:一是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所有土地都按统一的标准征税;二是赋税一律征粟,缴纳粮食;三是制定户籍制度,登记人口劳动力数字,按人口抽人头税,征伐徭役和兵役。)2.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讲述:从商鞅开始制定户籍制度,以此作为征收赋税和力役的依据,这就是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1.田赋:秦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汉“与民休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2.人头税:口赋、算赋、户赋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口赋(儿童税,皇室收入)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成人税,政府收入)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4.财产税:汉朝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货者征收算缗钱(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缗钱”为货币和计税单位—1缗为1贯,1贯为1000钱,一算为120钱。告缗),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过渡】魏晋时期战乱不断,人民流亡,留下大量无主荒地。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屯田农民不服兵役和劳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向国家缴纳田租。后来,曹操颁行租调制。规定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纳粟四升(粮食),称田租;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称为户调。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两汉以来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豪强地主也必须依土地亩数纳田租、出户调。3.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1)租调制、租庸调制发展演变:北魏开始;隋朝沿用;唐朝发展为租庸调制经济基础:均田制(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国家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而受田的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为户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讲述:可以看出租庸调制包括田租、户调和徭役三个部分,田租以粟的形式征收,户调以绢帛等方式征收,役可以以庸代役,它的征税标准是21—59岁的成年男子也就是以人口为主要依据征收。相比于之前的赋役制度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庸”的出现也就是可以采取用绢帛代役。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和隋唐的强盛。【过渡】:租庸调制度崩溃的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财政原则: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课税主体: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商人也要交税。课税标准:不再按丁口征税,改为按家庭财产和田亩征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纳税期限: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结合材料说明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讲述:在税收对象上:确立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计税原则,其中关于“租庸杂役悉省”的规定,废除了租庸调制度下以丁身计税的政策,改按土地和家庭资产计征赋税。标示着人头税开始被抛弃。那么请同学思考“税人”和“税地”哪种征税方式更为公平?学生预设:税地。教师追问:那既然税地更为公平,为什么自战国以来统治者都采取了税人的方式呢?学生预设: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教师总结:在秦汉时期之所以以人口为主要的征税依据,是因为丈量土地,账册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清点人数则相对简便,所以这一时期以人口为主要的征税依据。而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丈量土地的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伴随着均田制的瓦解,租庸调制也失去了实行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的赋役制度从舍地而税人走向了舍人而税地。在税收形态上:两税的征收以钱计算,虽然当时不可能完全征收货币,大多数仍是把钱折算成实物,所谓“定税之数,皆计缗线,纳税之时,多配绫绢。”“两税法”摒弃了以前农业赋税皆收实物的做法,改按“以货币计算和缴纳税额”,改变了长期以来“税缴实物”的传统观念,标示着实物税开始受冷落。问题4:据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实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积极性: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局限性: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讲述:两税法直接针对富人,但是富人往往可以通过钱权交易等手段逃避赋税,因此就会出现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顶层制度设计与底层执行上的偏离)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1)宋朝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②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③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为解决当时徭役征收困难的问题,对人身控制进一步放松。)讲述:方田均税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2)元朝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②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讲述:各级官吏并无俸禄,因此增加科差(kecha)以此剥削百姓。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5、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1)明前期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②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漕粮运送到北京城去路途遥远,且易损耗,百姓自己押送,因此将粮食折算成银子,标志着税收开始货币化的趋势)。(2)明后期:一条鞭法①背景: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及统治危机。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取消劳役)、一概折银(统一税收单位),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讲述:量地计丁:即征税的依据为土地和人丁。不过将部分丁役摊入土地征收,分摊比例各地不一。减少人头税,摊入田亩征收的趋向是明显的赋役合一:将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徭役、向地方征收的土贡方物及上缴经库备作岁需和留在地方备作供应的费用都合并为一,总编为一条,并入夏秋二税中一起征收。纳税形态:按规定除少数地区仍征收实物之外,其他地区的田赋一律征收白银。所有名目的徭役皆折合为银两,役银编派由需力役,由其出钱雇人应役,不得无偿征调。课征方式:由民解改为管收官解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实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③影响A.扩大了负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赋均役的作用。一条鞭法是在清查土地和丁产的基础上实行的,这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少地的农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取消了力役,封建劳役关系改为雇役。(市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农民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简化了税制,使收入更加稳定可靠,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贪官污吏无比腐败,中饱私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D.由于赋役征银,对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市场的联系加强以及货币地租的产生,都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过渡】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说一条鞭法主要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只是将部分的人头税摊入到田亩之中,而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中完全取消人头税是在清朝的摊丁入亩。(3)清朝时期:摊丁入亩讲述: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1)康熙年间: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2)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意义: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避免了隐秘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政府只收田税),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思考与总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至废除。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捐代役,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二、国境关税关税的概念: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的作用:1、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2、保护生产,调节经济;3、增加财政收入。总之,关税不但对一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保护功能,还对一国经济有促进和支持作用。关税主权: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1.古代关税的起源——最早出现在西周特点:政治军事功能第一,后延伸出财政功能;属于通过税;国内税和国境税并存;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2.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讲述: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表现“协定关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单方面对列强制定最低关税)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不仅如此,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危害: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自然经济遭到冲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