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心区西阶教室建筑形制与空间位置_第1页
清华大学核心区西阶教室建筑形制与空间位置_第2页
清华大学核心区西阶教室建筑形制与空间位置_第3页
清华大学核心区西阶教室建筑形制与空间位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华大学核心区西阶教室建筑形制与空间位置

清华大学中心区是国家文物建筑保护单位。校园的主要景观包括古典西方礼堂、礼堂前的草坪和草坪两侧的西部学校。它具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模式的完整血统。这是中国早期大学校园规划的经典代表之一(图1)。而事实上,大草坪周边的建筑并非一次规划建成:东南角的清华学堂(又称一院)建于1911年,当时还没有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的这个规划;大礼堂和草坪西北侧的科学馆建于1919年,应是出自墨菲先生的手笔;科学馆对面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建设了一组行列式教学用平房(又称二院),但由于设计简单,施工质量不高,已于90年代拆除;核心区内的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以及新水利馆等均建于20世纪50年代,遵循了礼堂周围建筑的风格,立面材料多为红砖,并以适量拱券作为装饰,整体环境非常谐调。而本文论述的西阶教室(下文称“西阶”),是此区中体量最小的一栋建筑。西阶内设1间阶梯教室,整幢建筑虽然面积不足400m2,但其空间位置却十分重要。它位于大礼堂西南、科学馆以北,与新水利馆的西南端头对望;由于它位于由礼堂前区到工字厅后花园(著名的“水木清华”园区)的交通要道旁侧,成为清华园中西洋古典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交界线。1955年,为了解决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学校决定建设一座可容纳300人的大教室,基于当时资金有限和“多快好省”的指导思想,作为临时建筑的西阶教室功能简单、设备简陋,设计使用年限仅为5年。建筑平行于科学馆北墙设置,单层,双坡顶,砖木结构,水泥瓦屋面,屋脊处高约10m。主立面面向东侧礼堂前广场,山墙采用简单的悬山做法,南、北两侧各有一樘1.5m宽、2.1m高的普通木门,由这两扇门进入,直接到达阶梯教室内的讲台两侧,没有任何过渡空间。教室内阶梯坡度很大,其西侧坡下部分空间用作公共卫生间,面积不小但设施简陋,后来又在其外侧加建了一圈围墙进行遮蔽。整个西阶教室的外观设计极尽俭省,红砖墙面毫无装饰,难怪当年的苏联专家惊讶又不解:“清华为什么要在礼堂前这么重要的位置建造一座仓库?”由于科学馆翻修之后要加建供整个礼堂前区使用的消防水池,只能利用西阶教室现有用地的地下空间,因此西阶的拆除成为必然,而拆除之后这片场地的利用也成为下一个争论的焦点。我们的设计小组在这个时候介入该项目,项目负责人是建筑大师关肇邺院士。他本来更倾向于将这里恢复为绿化庭院,然而考虑到如今清华园中占更多人数的年轻人的意见,在第一轮方案中,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做法——在现在西阶的位置布置一组半通透的拱廊与柱阵,其间安排休息座椅、报刊栏等实用功能设施,原有的公共卫生间也被巧妙地遮掩于其中(图2,图3)。这种半建筑半庭院的设计不仅在拆与建之间形成良好的平衡,大大改善了环境,红砖拱廊的符号也很好地呼应了礼堂前区的建筑风格。遗憾的是,校方反复讨论后,认为如今的清华园寸土寸金,而且不能再缺少阶梯教室,因此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现。如果仍要在此建一座阶梯教室,它应该是什么形象呢?有人提出索性做得高大一点、档次高些,只要不超过旁边科学馆的高度就没问题;还有人认为屋顶形式可以富于变化,比如平屋顶室内空间利用率较高,而四坡顶似乎与周围环境更为和谐……经过反复比量,关先生决定完全按现状体量重新设计新的西阶教室——因为这正是多数清华人的共同记忆。新方案仍然采用双坡屋顶,并在立面上增加适当装饰以强化建筑自身的美感与特色;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2层,既增加了使用面积,又丰富了平面功能,而且设施标准也得以提升。地下层主要设置消防水池以及设备管道间;首层除在西侧设置公共卫生间之外,还增加了值班室、接待室和大会议室等功能空间;二层则充分利用坡屋顶下的室内空间作为阶梯教室(图4)。建筑的主入口仍然面东,但加设了一个6m进深的门厅兼楼梯厅,学生由这里拾阶而上,在二层进入阶梯教室的后部。新建阶梯教室的实际坡向与原来正好相反,这一改变一方面避免了老师讲课被迟到学生打扰的尴尬,另一方面也使首层的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中部及东侧的接待室、大会议室等主要使用空间位于阶梯教室后部高起部分之下,层高较高;而西侧的公共卫生间不需要太高的层高,正好设于讲台同侧。由于增设了入口空间,为保证阶梯教室的座位数与原来大致相同,整个二层平面向西延长3m至原来公厕外花墙的位置,这也是新方案与老西阶最大的差别。新方案设计重点塑造了建筑的三个立面——西立面、北立面和东立面。如前文所述,西阶教室是清华园建筑风格转换的分界点,因此从水木清华到礼堂前区,西阶教室的西立面是最早映入人们眼帘的“西式”建筑界面。从前隔离公共卫生间的简陋围墙构成的西立面实在不够雅观,因此新方案结合二层教室的出挑,在一层卫生间外侧加设了拱廊作为过渡空间。拱廊三面通透,卫生间依然容易被识别,然而远观建筑却雅致了许多。拱廊之上是教室放置黑板的墙面,无法设窗,于是我们巧妙利用砖材富于变化的砌筑方法制造了一面“花墙”,使其更好地与周边尺度宜人的庭院环境相协调(图5)。西阶教室北侧为从水木清华至礼堂的道路,路对面即为清华园中的重要景点之一——闻一多先生雕像,因此西阶北立面的形象也非常重要。原来建筑北立面的直跑疏散楼梯局部采用了水刷石面层,是丰富立面形象的唯一要素。出于管理需要,楼梯高处尽端的门一直紧锁,楼梯也就逐渐荒废、破败了(图6)。在新方案设计中,疏散楼梯被设置在场地相对宽裕的建筑西南角,因此北立面更加需要一个富有表情的形象要素。因此我们延续了西立面首层的拱廊要素:虽然由于室内面积紧张,此处无法设计为真正的空廊,而只能做成拱形的窗,但设计尽可能加大了拱窗的深度,使其与二层教室的普通窗户形成对比;同时由于北立面最东侧入口门厅无北向窗,方案增设了一开间的盲拱,以形成完整而强烈的韵律。这样,从水木清华所在的西北方向看来,建筑的西、北立面协调融合,尺度宜人的拱廊成为建筑的外观特征,在周边环境中显得和谐、亲切而不张扬(图7)。最后是作为主立面的东立面,这也是关系新西阶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关先生认为,在老建筑群落中新建的建筑,既要符合原有的地段特点,又要表现出时代特征,即与原有建筑群“和而不同”。在本案的设计中,由于体量的限制,东立面与其他立面一样,其轮廓已经没有改变的余地,只能在材料选择与细部刻画上做足文章,为此我们的设计小组拿出了三个不同的方案。第一方案(图8)运用了许多与西立面相似的元素,如二层的花砖格构、较为低平的拱券等;不同之处在于东立面的花砖墙面是通透的,其内侧安装玻璃便于入口门厅的采光;而建筑主入口处的拱券尺度也较其他立面上的大一些。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处理在突出母体符号的同时,也使得建筑的各个立面和谐统一。然而方案也有明显的不足:花格的设计在礼堂前广场周边的建筑群中显得有些突兀,其精细的尺度缺少了像西北侧那样的绿化环境的衬托,也显得得琐碎花巧、不够质朴;而且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当众多学生走出二层的教室,本来可以对礼堂前区良好的广场环境一览无余,但因为这些花格的存在,眼前的景观被划分得支离破碎,岂不是非常遗憾!第二方案(图9)与第一方案形成鲜明对比,设计抛弃了琐碎的装饰,采用直线条的建筑语言,仅在大片玻璃幕墙上以铁艺的形式勾勒出一个拱的形象。整个立面朴拙有力,更容易使人联想到原来的西阶教室。然而它的不足也很明显:拱元素的弱化使东立面与建筑的其他立面相脱离,缺少主立面应有的分量,与礼堂前的其他建筑相比也显得似乎过于弱势。第三方案(图10)力图弥补前两个方案的缺陷,在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前方立起一片独立的高拱,这与清华图书馆新馆中拱元素的处理有些相似。该方案的优点显而易见:一方面,在大片玻璃衬托之下,突出的砖拱统领立面,既不影响室内视线,又明确了东立面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与使用扁平拱相比,高拱与周边的大礼堂、科学馆、新水利馆、第二教学楼等建筑中已有的拱元素更加匹配协调(图11)。虽然我们最终选定了这一方案,但其也并非十全十美,甚至还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人提出,符号化的高拱使建筑与近在咫尺的图书馆过于相似。对于这一点,关先生倒并不在意,因为他始终强调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此处拱符号的重复使用恰恰体现了建筑之间的呼应。从建设地点来看,西阶教室与新图书馆仅以一条窄窄的校河相隔,从西阶教室入口就可以望见图书馆南立面次入口的砖拱门,走出图书馆也可隐约望到西阶教室的东立面,二者的关系本就密切;而图书馆立面的拱符号处理一直被认为恰当得体,我们希望将其发扬光大。从时代的角度来看,西阶周围的其他建筑已有50~90年的历史,其立面上“拱”的做法自然比较古老,西阶如果模仿它们,自然不能体现时代精神;而新图书馆建成十几年,与新西阶基本为同时代的建筑作品,其设计与建造方法具有参考意义。西阶立面的拱截面为梯形,在保证其支撑强度的同时,将较窄断面一端对外,尽量使其显得薄巧,以体现混凝土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的特点;而其背后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更表达了时代的特征。如此形成了西阶东立面开敞、通透的新形象,与老西阶的封闭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表现对历史记忆的尊重、与环境协调的同时,建筑形式也具有一定的新意,突出了人文、学术的气氛与建造的时代特征。至于最终“拱”的大小尺寸是否合适等细节问题,还有待建成后的检验和更多清华人的评说。如果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校园也应被看作一座微型的城市。如同城市的不断更新,在大学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建设与再建设伴随始终,保护与发展的争论也不可避免。有台湾学者说:“校园应是一个累积人文气息与历史感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