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命题研究和备考实践探索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命题研究和备考实践探索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命题研究和备考实践探索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命题研究和备考实践探索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命题研究和备考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

命题研究和备考实践探索命题研究&备考策略

第一部分了解中考改革知晓中考变化

第二部分研究中考试题探索中考规律第三部分落实能力训练寻求高效策略2019年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4.提升试题科学化水平。

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各学科考试时长、容量、难度等提出规范要求。

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

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规范试题语言文字,防止出现表述错误和歧义。客观性试题要有确定的答案。5.严格规范命题程序。严格执行试题命制人员和审核人员分离制度6.完善考试阅卷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阅卷制度,由省级或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阅卷。7.开展命题质量评估。建立考试命题评估制度。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2〕6号2022年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减负提质、巩固“双减”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一、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2022年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确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二、强化试题政治性审查。(与2019年不同)四、科学设置试卷难度。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与2019年要求更具体)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日期时间科目年级6月20日上午9:00-11:30150分钟语文初三下午15:00-17:00120分钟物理、化学(合卷)初三6月21日上午9:00-11:00120分钟数学初三下午15:00-17:10130分钟(含听力)英语初三15:00-16:40100分钟(不含听力)6月22日上午9:00-11:00120分钟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初三下午15:00-16:3090分钟生物、地理(合卷)初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重要文件2023/12/1610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作用一、知变化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研制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并于2020年1月8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外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对高考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起到促进作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再次明确要求“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11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作用一、知变化一、知变化一、知变化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间的关系(STSE),体会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结合实例,从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认识资源、能源、材料,树立环保意识。强调对科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系统思维等价值体验。化学品安全使用,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简单的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形成化学实验探究(设计)的一般思路,以及探究物质的性质、组成,进行物质分离、提纯和制备的具体思路。主要求从微观视角、定量视角、系统思维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增进对化学反应应用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初步形成变化观。强调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学习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条件、现象、反应类型和元素守恒等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形成系统思维意识。要求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反应的调控、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性,能利用化学反应及绿色环保理念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常见物质的制备、检验等任务。强调微粒关: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分子组成,重点是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强调结构决定性质。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强调从分子的视角认识物质。强调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智慧,了解探索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学习利用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组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重要意义。整体上更强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思路、学习方法和价值功能,将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整合,内容包括典型无机物的性质和转化特点、初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特点。了解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从物质的组成、变化、用途、存在等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了解从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保护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初中物理初中生物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学科层次

领域层次

跨领域层次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绿色化学,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理学共同构成物质科学的基础,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等基本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科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2023年高(中)考命题的六大要求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

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中考“容易题”约占学科总分70%;“中档题”约占学科总分20%;“较难题”约占学科总分10%;难度系数要求:。)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2023年高(中)考命题的十大原则原则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原则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原则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2023年高(中)考命题的十大原则原则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原则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原则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2023年高(中)考命题的十大原则原则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原则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原则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原则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特点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特点一、知变化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特点一、知变化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命题趋势之一

各地中考命题逐渐与新高考命题接轨,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与素养立意原则相匹配的试题设计,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实现对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体现立德树人、加强关键能力考查的导向性,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例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C)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分析:2021年4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本题考查化学常识的应用,考查学生的化学观念和责任担当。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例2: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1)煤燃烧产物中能造成酸雨的物质是

(填标号)。(2)C3H8和C4H10两种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C3H8

(填化学式)。(3)关于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填标号)。(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5)燃油车使用时会产生一些对空气造成污染物质,如:一氧化碳、

等(列举一例)。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或氮的氧化物或含铅化合物或烟尘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6)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你作为公民,从我做起。请你选择一种低碳出行的方式

。步行或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或乘坐新能源车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A.天然气是纯净物B.点燃收集的天然气前要验纯C.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A.CO2B.SO2C.COB

考查能源应用与环境意识。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解释与结论】(1)实验②中的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资料和实验①推侧“丙酸钙受热分解产物中可能有水”,理由是

。(3)由资料和实验②可以得出,丙酸钙受热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为

。参考答案:(1)CO2+Ca(OH)2==CaCO3↓+H2O(2)从元素组成上分析,丙酸钙中含有H、O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其分解产物中应含有H、O元素,可能有H2O生成;且与实验现象“有无色液滴生成”相符。(3)水、碳酸钙(碳酸盐)。II.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性质【进行实验】

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解释与结论】(4)设计第1组实的目的是

。(5)在第2组实验⑦中x为

。(6)根据实验数据,若保证蒸制的馒头在第5天不会发霉,则每千克面粉中至少需要添加的丙酸钙为

g。(7)对比第1组和第2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参考答案:(4)探究丙酸钙的使用量对其防霉效果的影响

(5)5

(6)3

(7)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入5g蔗糖对丙酸钙的效果无显著影响

本题作为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坚持课程核心素养立意和创新试题呈现形式的命题原则,体现了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本题以食品防霉剂丙酸钙为素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题干信息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的教育。

本题围绕丙酸钙的性质和防霉效果两个探究活动,依据两类探究任务对应的学习主题和大概念设计了辨识记忆[如问题(1)分析解释〔如问题(2)推论预测〔如问题(3)简单设计〔如问题(5)],综合推理〔如问题(6)等多种问题任务类型的试题,体现了对课程核心素养考查的全面性、进阶性和均衡性。

本题围绕丙酸钙分解反应产物的探究,设计问题(2)和问题(3),既考查了学生能否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生成物的元素组成,也考查了学生能否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获得结论,体现了对化学观念素养和“能从物质的元素组成角度,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辨识常见物质”“能依据物质变化特征、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等规律预测物质转化的产物”等学业质量的考查。

本题围绕丙酸钙防霉效果的探究,设计问题(4)~(7),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变量思想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能否基于必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形成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下简单的实验问题,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素养和“能对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规范的语言呈现探究结果”等学业质量的考查。命题趋势之二

命题贴近生活,常以食品、药品、饮品或其他生活用品为素材,设置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如对化学式的认识、成分的验证、有关性质的探究等。例如:某化学式、暖宝宝、食品干燥剂、净水剂、消毒剂等。

例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酒精是常用消毒剂,酒精浓度越大,消杀效果越好B.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空气C.在食盐中适当添加葡萄糖酸锌来防治甲状腺肿大D.在汽油中添加适量乙醇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二)目标要求的第1点.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中明确提出“能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形成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此题很好体现以上目标要求: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酒精、食盐、汽油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考察了物质的用途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和保护空气的方法,考察了学生的生活常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

例2(2023•荆门)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是我国大型锂电池生产厂家,其生产的某种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Li+FePO4

LiFePO4。请按要求填空:(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反应过程中锂

电子(填“得”或“失”)。(2)已知该反应过程中,P和O两元素价态不变,则LiFeP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

+2

。化合物FePO4中Fe和O的质量比为

7︰8

,其中P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3)我们常用的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指电池电量耗尽后无法再次使用,二次电池指电池使用后经充电可再次使用,生活中常见的锂电池属于

二次

电池(填“一次”或“二次”)。

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锂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1)(2)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3)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3(2023•武汉)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Ⅰ设计氧气的发生装置

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__锥形瓶_(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图2中铂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移动铂丝与溶液脱离或打开止水夹

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1)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AgNO3+HCl=_AgCl↓+HNO3_。(2)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

____用代数式表示。(3)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BD_填标号。73m3:88m2

,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物质成分的探究”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主题的大概念导引课,该内容的素养发展功能在于引导学生初步建构有关物质组成的大概念,初步形成认识物质成分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并建立认识物质成分宏观与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此题以生活中熟悉的塑料成份的探究为线,考察了气体的制取,气体定性、定量的检验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设计氧气的发生装置中考察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探究某塑料的组成的实验中,从实验现象到实验原理、从实验数据到实验结论,实验从定性检测到定量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根据实验数据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的原理,得出科学结论。最后考察了实验装置的用途。命题趋势之三

命题体现时代性。常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热点素材入手,创设情境,如航空航天、锂电池、超导材料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求知欲望。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

例1.(2023•枣庄)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化学性质不变D.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解析:A.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即可判断该选项正确;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该选项正确;D.反应物均属于无机物,但生成物甲醇是有机物,该选项正确。

本题从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新发展、新趋势。

例2.(2023•北京)氢能是绿色能源。储氢、释氢、用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如下: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①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有氮气和氢气。

(3)补全②的化学方程式:

NH3

N2

+

H2

(4)③中,H2可通过燃烧提供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2132H2+O22H2O点燃

本题从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角度,考查了三大化石燃料、物质的类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起点新但落点低,让学生认识到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看图可知,反应①中,反应物是氮气和氢气,生成物是化合物氨气,所以单质只有氮气和氢气;

(3)看图可知,反应②中,反应物是氨气,生成物是氮气和氢气,然后配平即可。

(4)③中,氢气燃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配平即可。

例3.(2022•黄冈、孝感、咸宁)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用粗硅原料(含MgO等杂质,不考虑其他杂质与酸反应)制备高纯硅(Si)的一种简易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2)写出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4。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4)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g2+、H+

(写离子符号)。(5)写出SiCl4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Cl4+2H2Si

+4HCl高温

本题从社会热点问题——芯片材料“高纯硅”的制造中选择试题素材、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热点话题,体现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解析:(1)操作a将固体“粗硅”和滤液分离开来,所以是过滤;

(2)SiCl4中,氯元素为-1价,所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看图可知,最后得到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即可得到盐酸,在第一步中重复使用。

(4)粗硅中的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且盐酸过量,所以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

Mg2+、H+。

(5)看图可知,SiCl4与H2反应后生成了硅和氯化氢,配平即可。命题趋势之四

命题体现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是各地化学命题的重点内容,这是检验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试题内容可以涉及实验装置的组合、优缺点的评价、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或结论的总结、实验误差的分析等,试题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工业流程图、实验装置、文字描述等。

例1:(2023•安徽)如图为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实验时将干燥的O2从a通入U形管,待充满O2后,在b处连接一个注射器并收集一定量O2,a端用止水夹夹紧,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且注射器向左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A.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U形管内是否充满氧气B.对比①、③铁丝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C注射器向左移动说明铁锈蚀与氧气有关D.此实验还可以得出铁锈蚀与铁丝纯度有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观察对象

现象

①没有明显变化

②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没有明显变化【分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U形管b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充满,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①、③中,干燥的普通铁丝、潮湿的纯铁丝,都没有明显现象,且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注射器向左移动,说明装置内气压减少,由此可得出铁锈蚀需要消耗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对比②、③的实验现象,潮湿的普通铁丝表面较多红褐色锈斑,潮湿的纯铁丝没有明显现象,变量是铁丝的纯度,由此可以得出铁锈蚀与铁丝纯度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考查了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2023•云南)我国已向世界承诺作2060年实现“碳中和”。某工厂为实现本厂“碳中和”目标。设计了一种“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①“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________。③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捉”CO2的过程。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________。参考答案:①CO2+2NaOH=Na2CO3+H2O②CaO(或者写氧化钙)③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较低,产率低考查化学实验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体现化学实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3.(2023•广西)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主题展开化学反应可视化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1)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占1/4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如图1)。该实验不能证明CO2与水发生反应,理由是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变瘪

。(2)实验二:数字化实验

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

B(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_;向二氧化碳中加入80mL蒸馏水的目的是作对比实验

。【任务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3)实验三:产物转化法实验完成下列表格:第一组步骤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步骤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合理即可)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实验反思:第二组向步骤1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起初并无明显现象,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滴加的盐酸先和剩余氢氧化钠反应。(4)实验四:绿色化实验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碳酸钠微溶于乙醇。进行实验:如图4所示,取2mL4%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吹气约30秒。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晶体析出。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命题趋势之五

命题体现综合性。有些试题会渗透生物中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知识,有些试题会涉及物理中的压强、浮力方面的知识,有些试题会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化学反应中的压强、温度、质量的变化关系,这些试题常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这体现的是学科的综合性。推断题可以从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转化等反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计算题可以结合图像、表格或其他信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例如1:(2022•成都)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解析】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考查自然界的碳循环、氧循环知识,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2:(2023·山西)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成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对培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是我国科技领域中引起世界关注的三个典型实例。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题的相关问题。(1)图1:十年砺剑跨越发展,大国重器挺进深蓝。航母作为大型军舰,航行过程需要较强动力,提供这些动力的主要为常规燃油和核能。当使用燃油工作时,能量转化方式是

。当使用核能工作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2)图2:我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与燃油相比,其优点是

。和谐号列车车体内用到了许多环保材料,其中的塑料属于

材料。乘坐高铁时,限制携带的物品中包括火柴和打火机,其原因是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防止核泄漏/防止核辐射(合理即可)无污染/更环保有机高分子合成/合成

防止发生火灾/防止发生爆炸N/P/K

3核电荷数不同【解析】(1)使用燃油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当使用核能工作时注重安全使用,防止核泄漏(防止核辐射)。(2)电气化铁路不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与燃油对比,其优点是无污染,更环保;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乘坐高铁时,不能携带火柴和打火机,防止发生火灾(防止发生爆炸)。(3)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N、P、K元素(写一种即可)。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31=2+8+18+x,则x=3;对比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为核电荷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铝粉与二氧化钛(TiO2)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钛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本题以我国新科学技术为载体,考查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科学探究创新的热情、信心和使命。例题3:(2022·扬州)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_g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大于”或“小于”)(2)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①_______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_______(填“强”或“弱”)。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

搅拌加速溶解72大于试管1弱Cu(OH)2CO3+4HCl=2CuCl2+3H20+CO2↑(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

,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_____能量的结论(填“吸收”或“释放”)。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

。稀盐酸NaCl、NaOH

释放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解析】(1)根据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分析。(2)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3)根据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1)①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故填:烧杯。在配制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②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80g*10%=8g: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

80g-8g=72g,故填:72。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故填:大于。(2)①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试管1中溶液变为红色,故填:试管1。②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自左向右逐渐减弱,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u的活动性比Zn弱,故填:弱。③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其中的盐是氯化铜,两种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O3+4HCl==2CuCl2+3H20+CO2↑,故填:Cu(OH)2CO3+4HCl==2CuCl2+3H20+CO2↑

(3)①由图像知,开始反应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所以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故填:稀盐酸。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恒压漏斗内溶液是稀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逐渐增大,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的pH>7,显碱性;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的pH>7,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Cl和滴加后未反应的NaOH,故填:NaCl、NaOH。②由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图知,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内温度升高,说明稀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故填:释放。③因为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出稀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故填: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点睛】

本题会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化学反应中的压强、温度、pH的变化关系,考察了溶液的配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及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关键。总之,分析各地的中考题,发现了很多共性。注重基础的考查,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查,考题素材来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减少“偏、难、繁、怪”的试题;考题注重能力意识,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与生产、生活方面有关的实验探究题,体现化学的应用性;注重真实情景与试题的关系,无情景不出题。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趋势二、探规律与老师们分享命题的基本方法技巧

试题的命制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命制试题,反复磨题,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逐渐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命题能力和命题水平,同时通过化学试题的命制,还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水平。1.试题命制要求3.命题框架和程序

试题的命制与解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课程标准»就提出了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程度,考试命题必须坚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四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构建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3.命题框架和程序3.命题框架和程序3.命题框架和程序4.命题关键——情境素材的来源和选择

命题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做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4.命题关键——情境素材的来源和选择知识点的选择

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增点选考,高频常考,常考常新。保证试题命制的材料新

通过关注与学科相关的新闻,关注与学科相关网站,查找教材、杂志、报刊等角度挖掘新材料,具体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以现有习题的目标物质为目标,搜索相关科技文献,重新组织题干与设问;第二,以目前少见的物质制取合成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为目标编制新题,但要确保试题的严谨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超过课标要求。注重试题设问角度的再创造

注重试题设问角度,通过拼接、模仿、套用、反转、变形等手段进行再创造,但要注意保证试题不偏、不怪。命题应以“改编为主,创新为辅”的形式,逐步向“创新为主、改编为辅”的形式转变。

5.最后通过我们对试题的反复打磨以提高试题的品质

1.从科学性、适宜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对试题的知识、文字和语言进行反复推敲、修改和完善。

2.强调试题的规范性。重视检查试题的结构是否完整,化学用语和专业术语的使用是否规范,图形和图像是否清晰规范等。

3.最后检查试题中是否有明显的文字错误,是否有标点符号和化学符号错误,赋分是否合理,答案是否完善和规范等。试题命制对命题老师的要求心中有大局平时勤学习多做有心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三、寻策略策略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首先重视研究新课标,用好化学教材,夯实基础(一)课程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二)化学课程目标与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匹配关系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三)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学习主题1.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学习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运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三)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学习主题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三)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学习主题5.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四)初中化学课程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的融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五)明确学业质量中的化学大概念和学科知识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六)学业水平考试义务教育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由纸笔测试、实验操作性考试和跨学科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学业质量测试试卷设计:1.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坚持核心素养立意,保证科学性和规范性。2.命题规划:整体规划,确保试卷结构合理、科学制定多维细目表。3.试题命制:

科学确定具体评价目标及要求;精选情境素材,合理调控问题情境的复杂度;科学设置试题任务,丰富题目呈现形式;科学制定评分标准,除了考虑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核心素养的表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其次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一)建构单元思维导图,落实化学基础知识

备考复习中进行单元复习,重新建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习惯的思维导图,从而唤醒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梳理碎片化的知识储存,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二)整合教材核心知识,构建大概念下的认知体系

大概念反应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摄性和迁移运用价值,依据新课标筛选教材中的核心知识,重视教学内容整合,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以往“背概念、记公式、死做题、知识零散”的复习现象,宏观上建构初中内容体系。(三)关注基本思路方法、重要态度以及必做实验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围绕大概念选取多维度的具体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大概念对知识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四)探究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向及要求,组织模拟考试,查漏补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

策略二:强化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

第一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新课标范围内使每个知识点逐一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重点:强化基础,构建网络,系统知识。三、寻策略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2.物质组成的表示及分类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3.常见物质的分类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与几种化学反应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7.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8.我们周围的空气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9.碳和碳的氧化物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10.水和溶液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11.金属和金属材料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12.常见的酸和碱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三、寻策略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三、寻策略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

策略三:强化第二轮复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新课标下的中考中的题目一般不是单一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

更多地是把很多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某个情景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某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具体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二、是学科思想和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学科思想和方法。三、是学科知识与

科学技术社会

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能源、环境、材料以及生命等角度选择素材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体验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三、寻策略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新课标【学业要求】1.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说明二者的区别;能辨别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并阐释其微观本质;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并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3.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化学家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的创造性贡献。4.能利用化学反应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生产生活、实验中的常见现象;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相关信息;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能运用变量控制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能利用化学反应及绿色环保理念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常见物质的制备、检验等任务。6.能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变化的简单问题;能积极参与有关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媒体信息的评论;能利用化学反应知识完成相关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及跨学科实践活动。

三、寻策略(1)物质的变化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必考题型。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呈现。1.【2023·广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文中描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A.《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B.《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2.【2023·黑龙江】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B

)A.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B.晾晒海水制粗盐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叶脉书签的制作(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新课标【学业要求】1.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

和符号,能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角度判断物质的类别,能根据原子的

核电荷数判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分析常见物质中元

素的化合价;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说明化学式

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根据相关标签或说明书辨识某些食品、药品的主要成分,并能比较、分析相应物质的含量。3.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

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4.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

物质的微观构成往往会在宏观的组成上表现。弄清楚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尤为重要。考题中常会结合微观粒子的图形考查宏观的组成变化、应用等。1.

【2023·武汉】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参加反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3)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新课标【学业要求】

1.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能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2.能通过实验说明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常见的金属、酸和碱

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应

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解释一些简

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能设计简单实验,制备并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和反应等,初步预测常见的金属、酸和碱的

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4.能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

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设计粗盐提纯、水的净

化等物质分离的方案。5.能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依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初步分析和解

决相关的综合问题;能基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

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对空气和水体保护、金属材料使用与金

属资源开发、低碳行动、资源回收、化学品合理使用等社会性科学议

题展开讨论,积极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可以反映物质的性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的性质在生活在的具体应用。【2023·江苏】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CO2能溶于水可用于人工降雨

B.

NaOH固体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C.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制白糖

D.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保护膜,可存放酸性食物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4)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新课标【学业要求】1.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列举化学家创造的对日常生活有价值的物质;能查找资料并讲述我国化学家胸

怀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故事。2.能结合具体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

设;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或实践活动方案;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

展化学实验,收集证据;能基于事实,分析证据与假设的关系,形成

结论;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与他人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及结果。3.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能识别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具有预防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4.能正确选取实验试剂和仪器,依据实验方案完成必做实验,

并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能说明必做实验的基本思路

与方法,分析实验实施的合理性,能体现严谨求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5.能基于必做实验形成的探究思路与方法,结合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等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实验问题。6.能通过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应用化学、技术、工程及其他学

科知识,完成实验探究及跨学科实践活动,能体现创新意识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一直都是中考中的重点和难点题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既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人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三、寻策略【2023·陕西】图1是小强按教材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实验时容易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他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改进装置如图2:

实验操作:在②、③试管内分别加入5mL酚酞溶液,在①、④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④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烧杯B的作用是

进行对照

。(2)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

②、③

(填序号,下同)中的溶液变红,且试管

中先变红。(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

。(4)图2实验与图1实验相比,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更环保、节约药品等合理即可)(5)化学与社会新课标【学业要求】

1.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和资源、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及其应用;能举例说明化学在保护环境、维护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安全用药的意识。2.能从物质的组成及变化视角,分析和讨论资源综合利用、材料选取与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问题。3.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及跨学

科知识,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评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制作项目作品,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4.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具有恪守科学伦理和遵守法律法规的

意识;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于批判、质疑,自觉反思,能克服困

难,敢于面对陌生的、不确定性的挑战;能积极参加与化学有关的社

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并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