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脏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渝雪,中国应新生。(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节选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投降签字前宏大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材料一节选自《落日》,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落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C.《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的民族感情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D.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在文中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用一个个生动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B.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C.《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D.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题目和文章开头的照应。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君子喻于义。——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长崎。4.结合文本内容,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等特点,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1.D2.D3.C4.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①真实性:开头出现具体时间,还有仪式前的场面白描,体现出真实性;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开头关于天气和海风、海面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写水兵脸上的微笑等,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③评论性:如结尾评论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启发人们要珍惜和平;评论我们国家还存在诸多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富有思想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以偏概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指出还有部分知识分子糊涂,对美国存有幻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对比”错,“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一“走”,一“来”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无对比。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C.“百万将士痛击日寇”,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与“恻隐之心”没有关系。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特色的能力。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第一段“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此处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论证“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真实性:如开头的具体时间“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体现真实性;仪式前的场面白描,如“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等,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和胜利到来的喜悦。③评论性:如“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评论了胜利来之不易,启发人们应珍惜和平,不要轻启战争;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很有思想性。(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俘虏莫泊桑森林里除了雪花落到树上的声音外,没有一点响动。一个年轻妇人正用斧头在一块石头上面劈柴。她是瘦长的和健壮的,一个在森林长大的妇人,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森林警察。房子里有人喊着:“今天晚上我们只有两个人,贝尔丁快进来,很可能普鲁士人和狼在附近。”她边劈柴边回答:“我就来,妈妈。”母亲,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妇人,对她说:“我真不愿意你爸爸到外面去。两个女人,顶什么用?”她回答:“不见得,我一样可以打得死一只狼或者一个普鲁士人!”①她抬头望了望那支大型手枪。她丈夫参军去了,她和父母同住,因父亲不肯离开自己的住处搬到城里去。那座城市就是勒兑尔,那里的人是爱国的,以英勇自卫而著名。所以他们购置了枪炮,配备了民兵,每天操练,等候普鲁士人。于是,她家的房子设在那里做前哨站。父亲每周到城里去两回,为了把乡下的消息送给城里的人。父亲又到城里送消息去了,因为前两天有一个德国步兵小支队在他家里休息。父亲去城里的时候,总牵着他的猎狗,以防备树林中的狼,临行前吩咐他的妻女天黑要关门。她不害怕,母亲却总是害怕。这天傍晚,母亲比往常更加着急。“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十一点以后,爸爸在指挥官那里吃饭。”说完,她就去煮菜羹了,突然,就听见一阵模糊的响声。她说:“树林里有人,至少有七八个。”母亲更加害怕,结结巴巴地说:“你爸爸刚好不在家!”这时,一阵激烈的敲门声吓得她们发抖。一个凶恶声音喊着:“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②她把那支大型手枪藏到口袋里,走过去问:“您是谁?”那人回答道:“我们是那天来过的队伍,在树林里迷路了。”她打开门,望见了六个普鲁士人。她说:“今天晚上,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那人回答:“我们只要你弄点东西给我们吃。”“请进来吧!”她说。他们进来了,满身都是雪,都很疲倦。她说:“请坐上吧!我去给你们做点菜羹。”那六个人很饥饿,③他们把枪和铁盔搁在角落里。母亲边纺纱,边慌张地望向那些兵。忽然,一道异样的声音让他们吃惊,德国中士一下跳起来,对着搁枪的角落走过去。她却做了个手势让他不动,微笑着说道:“这是狼呀!”那个不肯轻信的汉子定要去看,打开门,看见两只狼,拼命地逃回房间,一心等候那份菜羹出锅。母女俩看着他们饕餮地吃着菜羹。这时,他们口渴了,她就到地窖里去取点苹果酒。她在地窖里耽误了好些时间。地窖是一间有穹顶的小石屋,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曾经做过监牢又做过避难之处。那里面有一条窄窄螺旋形的梯子,穿过梯子顶上的小洞就升到了厨房尽头的地面上,这小洞是用一块厚的四方木板盖住的。她走上来的时候,独自用狡猾的神气笑起来了,把那只装苹果酒的罐子交给了德国人。这些兵吃完了,都围着桌子打瞌睡。她向那中士说:“你们到炉子前面去睡吧。”母女俩上楼了。忽然,一声震耳的枪响,那些兵立刻都站起来了。枪声又响了两下,随后另外又是三下。她赤着脚走下楼来,神色慌张地说:“法国兵来了,至少有两百人光景。要是他们知道你们在这,他们就会来烧这所房子。赶紧到地窖里去躲吧,不要弄出响声;否则,我们都没命了。”那个中士回答道:“我很愿意,从哪儿走下去?”她连忙托起了小洞上的那块厚的四方木板,六个人就跟着往下走,在最后一顶铁盔的尖子消失以后,她就盖上了那块沉重的榆木板,硬得像是一块铁。她用钥匙把那监狱式的锁簧旋了两转,于是她就开始笑起来。他们没有弄出一点声响,关在像是在一只坚固的箱子里,那只箱子只靠着一个嵌着几根铁条的矮气窗接受外面的空气。她重新燃起了炉火,重新把那只锅子挂在火上,重新炖着菜羹。她坐下等父亲。现在只有那座挂钟的摆,发出嘀嗒的声音。她不时望向挂钟,眼光里的焦躁像是说:“走得太慢了。”不久,她就觉得脚底下有人唧唧哝哝地说话。那些低而模糊的声音,穿过地窖传到她的耳朵里,那些兵渐渐猜着她的诡计了。中士就爬上了那座小梯子,举起拳头来打盖板。他愤怒地喊着:“开门!”她站起来走到盖板前说:“我不开!”中士生气了:“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她笑起来了:“你打吧!”④中士用枪托来撞盖板。不过那盖板竟抵住了枪托的撞击。她听见他从梯子上下去了。随后,那些兵轮流走上梯子使劲来打,并且研究这盖板是如何关上的,但他们是徒劳的。父亲终于回来了,她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让父亲去城里找队伍。父亲带着猎狗又动身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她双手抱着脑袋静候,仿佛看见了他:队伍排好了,父亲站在前面,在夜色里向森林开拔。她打开了那扇通到外面的门,向夜色里侧起了耳朵细听。远处一阵狗吠传到她跟前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俘虏》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从“德国步兵小支队”“父亲出门总带着猎狗”等表述看,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B.小说开头描写森林里只听到“雪花落树上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意境,为下文听到“树林里有人”做了铺垫。C.小说写贝尔丁神气用“狡猾”一词,是贬词褒用;写普鲁士人猜出贝尔丁的用意用“诡计”一词,用法与“狡猾”不同。D.小说没有写普鲁士人作为侵略者对贝尔丁母女的凶狠残忍,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写照。7.关于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处望枪的细节,承接上文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贝尔丁有枪防身的自信,与母亲的害怕形成了对比。B.②处“贝尔丁把手枪藏到口袋”,③处“普鲁士人把枪搁在角落”,分别表现了他们不同处境下的警觉与放松。C.④处“用枪托撞盖板”,表现了普鲁士人想要冲出地窖的欲望,暗示了他们被俘虏的结局,侧面烘托了贝尔丁的形象。D.“枪”这一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同海明威《老人与海》中鲨鱼、大海等物象一样,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8.本文通过情节的“加速”和“延宕”使叙事节奏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具有英雄人物平凡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贝尔丁身上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A7.D8.①作者对贝尔丁母女听到激烈敲门声时的紧张、不断响起的枪声让普鲁士人警觉、父亲归来后商量对策等情节进行了加速叙写,一笔带过,强化了紧张之感;②作者对父亲进城送消息的两次等待、设计困住普鲁士人等情节进行了延宕叙写,延迟了普鲁士人成为俘虏这一结局的到来;③情节的“加速”和“延宕”使叙事节奏疾徐有致,张弛有度,扣人心弦,给人跌宕起伏之感。9.①贝尔丁是一个在森林长大的乡下妇女;②贝尔丁面对突然到来的六名普鲁士人从容镇定、勇敢机智,设计擒获了他们;③国难当头,农村妇女贝尔丁义不容辞,体现了一个普通女性对国家的热爱,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平凡人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从‘德国步兵小支队’‘父亲出门总带着猎狗’等表述看,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错误。“父亲出门总带着猎狗”没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丰富含义、作用的能力。D.“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错误。由原文“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深林警察”可知,因为父亲和丈夫的身份,对枪进行描写是很合理的,枪没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特点的把握能力。作者在描写贝尔丁母女听到激烈敲门声时的紧张心情时,只用了一句话“一阵激烈的敲门声吓得她们发抖”;在描写不断响起的枪声让普鲁士人警觉时,也只用一句话“忽然,一声震耳的枪响,那些兵立刻都站起来了”,当父亲回来后,父女二人商量对策写到“父亲终于回来了,她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让父亲去城里找队伍”,这些情节,作者并没有运用大量的笔墨,而是一笔带过,加速叙写,这样能更好地强化紧张感。文章就写到贝尔丁用斧头在一块石头上劈柴,边劈柴边和母亲进行对话,母亲紧张害怕是因为父亲去城里面送消息,母女两个等待父亲去城里送消息回来。当贝尔丁去地窖里给普鲁士士兵去取苹果酒时,她去地窖的时间有些长,作者在这里接受了地窖的结构以及曾经的用途,然后上来之后将装有苹果酒的罐子交给了这些人,并且建议他们去炉子前面去睡母女就上楼了,忽然传来几声枪响,然后贝尔丁神色慌张地对那些人说是法国兵来了,并且至少有二百人,建议他们赶紧去地窖里躲藏,这些德国士兵躲进地窖之后,贝尔丁就从外面把地窖锁了起来。贝尔丁将这些德国人锁入地窖之后重新燃起老王炉火,重新炖着菜羹,坐下等父亲,她不时地望向挂钟,眼光里满是焦躁。在等待父亲的过程中,地窖里传来那些德国人的咕哝声以及用枪撞击地板的声音。所以作者对父亲进城送消息的两次等待、设计困住普鲁士人等情节进行了详细描写,延宕叙写,延迟了普鲁士人成为俘虏这一结局的到来。情节的“加速”和“延宕”使得文章叙述有详有略,节奏疾徐有致,张弛有度,扣人心弦,给人跌宕起伏之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由原文“她是瘦长的和健壮的,一个在森林长大的妇人,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森林警察”可知,贝尔丁是一个在深林长大的向下妇女。当有人恶狠狠地喊门时,贝尔丁把那支大型手枪藏在了口袋里,然后走过去开了门,当打开门时,贝尔丁镇静地将这些普鲁士士兵迎进门,然后去给他们煮菜羹。当异样地声音传来,她微笑着告诉这些士兵那是狼。当她从地窖取苹果酒出来之后,她把装有苹果酒的罐子交给普鲁士士兵后,建议他们赶紧去地窖里躲藏,这些德国士兵躲进地窖之后,贝尔丁就从外面把地窖锁了起来。所以贝尔丁面对突然到来的六名普鲁士人从容镇定、勇敢机智,设计擒获了他们,可以说是一位英雄人物。贝尔丁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森林警察,丈夫去参了军,父亲每周两次去成为能城里送信,而作为农村妇女的贝尔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也义无反顾地和这些普鲁士士兵周旋,体现了一个普通女性对国家的热爱,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平凡人物。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大学》)材料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节选自《大学》)材料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节选自《中庸》)注释①谦:通“慊”,满足。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序号写在答题线上。小人A闲居B为不善C无所D不至E见君子F而后厌然G掩其不善H而著其善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格物”,格,至也;物,犹事也。指通过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探究,开启智慧。清末亦称呼自然科学为“格物”。B.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称为国人,国人也就是庶人。C.“人之视己”中“之”的义项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D.“肺肝”比喻内心,如曹植《三良》中“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的“肺肝”也是这个意思,但《新唐书·袁滋传》中“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谓可见肺肝”的“肺肝”是“心腹”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三纲”构成一个由己及人、由“小我”到“大我”的完整体系,层层递进。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为政以德的施政主张。B.“八条目”,被称为“内圣外王”,是实现“三纲领”的步骤和过程,有先后本末之分。囊括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善其身”与“济天下”两个基本的人生面向,其中“治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C.“诚者”是天道属性,是由圣人来体现,但文章强调并非圣人之道,而是后天人为的努力。只要愿意付出成倍的努力,便能以勤补拙,进而获得成功。D.《中庸》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证方法,使得文章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到小的条件关系,或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都可以剖析深刻,逻辑严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14.结合材料,用自己语言概括如何才能达到修身之“诚”。【答案】10.CEG11.A12.B13.(1)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即使愚笨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一定会变得刚强。(或者:如果真能践行这个道理,即使愚笨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一定会变得刚强)14.①推究明白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②不要自欺欺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③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小人”为主语,“闲居”为状语,“不善”意为不好的事情,作“为”的宾语,所以“小人闲居”和“为不善”之间不可断开,应在C处断开;“无所不至”作省略的主语“小人”的谓语,应在“无所不至”的后面断开,即E处;“见君子而后厌然”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小人见到君子时的两种表现,即应在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国人也就是庶人”错,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C.“意义和用法相同”错。“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句意:别人看你/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D.“‘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谓可见肺肝’的‘肺肝’是‘心腹’的意思”错,“肝肺”都是“内心”的意思。句意:就像能看见你的内心一样清楚/黄鸟为你们悲伤地鸣叫,如此的哀痛,伤透了内心/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内心。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其中‘治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错,应是“修身”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明”,彰明,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新民,使天下人去旧立新;“止”,至,到;“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果”,如果;“虽”,即使;“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聪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中提到“诚”的部分主要是“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可知,要推究明白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②材料二中提到“诚”的部分主要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由此可知,不要自欺欺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③材料三中提到“诚”的部分主要是“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由此可知,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节选自《大学》)材料二: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坏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节选自《大学》)材料三: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有未学之事,必须学会,学不会决不放下;有未问之事,必须问明白,问而未知,决不放下;有未思之理,必须思而彻悟,思不彻悟,决不放下;有未辨之义,必须辨明,辨不明,决不放下;有未力行之事,必须切实奉行,行不切实,决不放下。别人一次就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百次也一定能做好;别人要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节选自《中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风入松①刘克庄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②。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③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金质的酒器。③鼓缶: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后,庄子“箕踞鼓缶而歌”。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瑟捣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悼念。B.“野店犹开”四字,似乎带有某种有节制的欣喜,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D.“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老”字,这一形貌上的变化,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16.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诗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答案】15.C16.①“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但如今唯有萧瑟秋风,却再无捣衣之人,再不闻捣衣之声。由此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渴望回乡悼念亡妻。(或“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伴,那位陪伴着作者“同去同来”的夫人已经不在了,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渴望回乡悼念亡妻。)

②“逆境难排”,作者因削职归来,政治上陷于逆境,仕途失意,使他困扰,使他彷徨。

③“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酒是解忧之物,然而病余之身不宜饮酒,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但有店主守灯陪伴”错误。词中“灯前影”是指作者自己的影子,“老翁”指的是作者自己,不是店主,“多情”句意在表现形影相吊、形单影只的境遇。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词的上片开头即写词人骑马归来、彷徨歧路的痛苦。曰“归鞍”,曰“徘徊”,曰“逆境难排”,初非出于悼亡,其中暗含政治上失意的悲愤。“逆境难排”一句正说明词人因削职归来,仕途上陷于逆境。这里词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与政治上的失落感糅合在一起,自然浑成,不着痕迹。“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掉念。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词人借景抒情,全词中处处洋溢着词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绵绵不绝的思念,让读者读来自然真切,凄美悲痛。倒霉情绪难排解,人说饮酒可忘忧,奈何我病后体弱不敢挨。“人言”二句,用事而能浑化。有病,一可悲也;病而有忧,二可悲也;有忧而不能饮酒,三可悲也。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

(三)情境默写(本题共3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2)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愤激地表示:__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古来圣贤皆寂寞④.惟有饮者留其名⑤.鸿雁长飞光不度⑥.鱼龙潜跃水成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惟”“度”“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①。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②,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③。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供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40字。20.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言简意赅字里行间铮铮铁骨19.《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的一篇祭文。20.(1)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比拟(2)表达效果:①“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②“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雄壮。【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说明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评论比较简洁,可填入与“洋洋洒洒”相反的“言简意赅”。“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第二空,根据语境,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流淌着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所以第二空可填入“字里行间”。“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第三空,根据前文宋代书法家米芾对颜真卿字的评价可知,颜真卿的性格比较刚健,有骨气,可填入“铮铮铁骨”。“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短句变长句的能力。先找出短句中的主干句:即《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然后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如把“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换成定语“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把“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换成“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的”。最后可增删个别语词,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注意该长句只有一套主谓宾。【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颜真卿的字”,喻体是“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项羽挂甲”是在描述颜体字的结体。用项羽挂甲的阳刚威猛、正气逼人来形容颜字方正端庄、正气威严、稳健厚重的特点。“樊哙排突”是在描述颜体字的行笔和运笔。用樊哙排突的目的精准,出击迅猛来形容颜真卿的书法在落笔、行笔、收笔之处的果敢和具有力道的特点。“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是在笔画特征和章法气息的层面形容了颜体字的特点。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犹如铁柱林立,形式颇雄;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有如箭锋耀其精神。这四句写出了颜体字刚韧气质和整体的雄浑气势。“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是拟人的手法,说颜真卿的字带着一副昂首挺胸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情,把颜真卿的字赋予了人的情态,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字如其人,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刚烈雄壮的性格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有句话说:“你变了,世界就变了。”我们想要改变对世界的认识,前提是首先要改变自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里就包含你的性格和你对世界的人生态度,但实际上,A,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你对世界有一种人生态度,①这种态度就是用勇敢、自信和强大的念头,取代那些弱小、无助和畏怯的想法;②用善良、美好和爱的念头,取代那些残忍、丑恶和仇恨的想法。头脑中存放积极的念头B,就像白天来了黑夜就会消失一样。③让积极的念头不断重复和固执,④心中的渴望和美好的愿景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你就会极大地改变自己。行动是思想之花,而境遇是行动的结果。你变了,世界就变了。你的内心强大了,⑤虽然你掉进污浊泥潭,你生命里也会有一束让你不受命运摆布的光。这就是改变自己的真正意义。21.请在文中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2.文中划横线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任何一种性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B:消极的念头就会烟消云散22.第①句,改为:将后句改为“取代那些畏怯、无助和弱小的想法”。第③句,改为:让积极的念头不断重复和巩固。第⑤句,改为:即便你掉进污浊泥潭。【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前文“这个‘本性’里就包含你的性格和你对世界的人生态度”可知,这里主要说的是人的性格,又根据“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可知,说明横线处说的是性格不是先天形成的,故填入句子应含有“不是”这一词语,与后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可填入“任何一种性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B处,根据后文“就像黑夜来了白天就会消失一样”可知,此处运用比喻来说明积极的念头与消极的念头的存在状态,又联系前文“头脑中存放积极的念头”,那么后面就要说消极的念头就会消失,所以可填“消极的念头就会烟消云散”这样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语序不当,“勇敢、自信和强大的念头”后面应对应“畏怯、无助和弱小的想法”。③搭配不当,“念头”与“固执”不能搭配,应将“固执”改为“巩固”。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虽然”应与“但是”搭配构成转折关系,但分析句子可知,“你掉进污浊泥潭”是一种假设,因此此处应用一个表假设关联词,与后面的“也”形成假设关系,故将“虽然”改为“即使”。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