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金卷(学生版)_第1页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金卷(学生版)_第2页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金卷(学生版)_第3页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金卷(学生版)_第4页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金卷(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金卷(一)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n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卷人得分

一、句子默写(共16分)

1.(本题16分)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是美的。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可放眼洞庭湖"①,②,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3),④"浩瀚壮观的自然美;读李商隐的《无题》,你能感悟"⑤,⑥"忠贞

不渝的爱情誓言里坚持不懈,甘愿付出一切的哲理美;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会领略到

“⑦,⑧"超越时空,让对明月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连在一起的情感美。

第II卷

请点击修改第H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对比阅读(共24分)

(本题24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缀经©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

居士人②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贝胃@敛棺榔皆所未聂。公恍然,即撤宴席,厚蜩④给之,俟毕其事。坐客感叹

有泣下者。

【注释】①缀经(cuid诏):丧服。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③嵋(feng):送给丧家送葬之物。

④蜩(zh6u):救济。

2.(4分)【甲】文的作者是(人名),即【乙】文中的"

3.(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媚敛棺榔皆所未圉)(2)便毕其事()

4.(5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3分)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客人为有人哭泣而感叹。

B.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流下眼泪的。

C.坐着的客人感叹有人流下了眼泪。

D.坐着的客人有感叹、流泪到坐席之下的。

6.(4分)【甲】文作者以""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乙】文中他用、等行为(用

自己的话概括)践行了这一思想。

7.(5分)【乙】文中"寓居士人"的遭遇令公心情"甲】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

由此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评卷人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2分乂阅读《学会欣赏》,完成下面小题

学会欣赏

①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却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

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②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赘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

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快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是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

言行、但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③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纷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则眼不正,

即使是在纯美境界,也会看到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④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客。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

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

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⑤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

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

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⑥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窕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脱凡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

细微中就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

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域,亦能从孤烟落日这等常景常物中欣赏

到难得的孤独苍凉之美。

⑦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8.(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9.(4分)指出文中画线部分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纷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则眼不正,即使是在纯美境界,也会看到假、

恶、丑。()

(2)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10.(5分)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本题2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灯文化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

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始于汉代,

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

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只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

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

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

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

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树残迹,经鉴定,

这些松树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

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现在100瓦电灯的亮

度。

⑤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河北满城汉墓出

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

不但把人与灯浑然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

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⑥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

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⑦后来,经过多方xi《ti3。,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

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关记行点一盏,而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

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⑧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

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等,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地举行各种灯会、

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故宫这次举办的上元之夜活动,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xietjao___________

12.(4分)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灯彩既是观赏灯,又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

B.灯彩作为观赏性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

C.灯彩作为一种社会风俗,从民间流行至宫廷之中。

D.各地保留灯彩的传统习俗,是形成灯节文化的原因。

13.(5分)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4.(5分)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15.(5分)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两段中间?请阐述理由。

据《清稗美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

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源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评卷人得分

------------------四、名著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弹

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侯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

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

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4分)选文中A是(填人名)

17.(5分)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