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607建设“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_第1页
T20120607建设“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_第2页
T20120607建设“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_第3页
T20120607建设“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_第4页
T20120607建设“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肖建华建设“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武汉市测绘研究院2012年6月"数字城市"的建设现状1“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2“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3城市勘测行业迎接“智慧城市”所面对的挑战44城市勘测行业在“智慧城市”中要实现的跨越45城市是社会经济要素高度集中的区域,是人类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和扩散的基地。“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实现的技术基础,而且还是城市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字城市”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必然,是当今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的

主要特征。Page51"数字城市"的建设现状(一)“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目前,对“数字城市”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地理信息领域的专家将“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范畴基本等同,但不甚强调空间基础框架,也不区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的层次结构关系。--IT界与信息化领域人士“广义”的观点“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GIS、GNSS、RS、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狭义”的观点(一)“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狭义“数字城市”就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地理空间框架被定义为“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构成。”“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定位基准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各专业用户、各行业部门提供集成了专题数据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支撑技术地理空间数据体系GISGNSSRS计算机网络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城市其他一切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它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满足政府管理和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政府宏观决策及社会公众提供完善、优质、有效的地理信息服务。“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强化应用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撑。“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体系及应用示范系统等四方面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是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的表现支撑体系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服务的支撑和保障应用示范系统应用示范系统是地理空间框架的应用和推广“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示范系统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有关自然、人文、经济、环境等要素的几何位置、形态特征和相关关系,使用户可以以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集成、检索、展示各种城市信息,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运行状态、变化趋势等的查询、分析和模拟。测绘基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测绘基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必须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所采用的测绘基准,以保证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数据的大地基准和高程基准的统一,便于地理信息数据及其服务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应用。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深度基准大地基准WHCORS“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多源、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绘基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测绘基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其元数据的建库、管理、更新、制图、输出等操作提供软件工具支撑。其功能需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CH/T9005—2009)的要求,具备数据的处理、输入、输出、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历史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示范系统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和重组,生成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需求的地理空间框架要素数据;通过建立要素数据和瓦片数据的一体化索引,实现多种数据的无缝集成;研制开发网络化的应用服务与运行维护系统,形成唯一的、权威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体系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体系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主要包括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上通过数据提取、扩充和重组等加工处理形成的框架要素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电子地图数据三维景观数据地名地址数据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体系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门户网站数据交换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数据运维管理系统平台运维管理系统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3、支撑体系建设应用示范系统支撑体系建设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运行和服务的支撑和保障。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基础设施组织机构人才队伍“数字城市”的定位(二)“数字城市”的基本内容“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示范系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多尺度、信息丰富、现实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应用示范系统的建设,选择至少4个典型示范应用,以检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成效。

4、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国土规划房产公安(三)“数字城市”的建设进展目前,全国已有300余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地级城市占全部地级市的80%,100多个数字城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80多个城市出台了数字城市管理办法。吉林、湖南、宁夏等9个省将数字城市建设列入了省“十二五”规划。河北、江苏、广西等省级政府领导亲自抓数字城市建设。(三)“数字城市”的建设进展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地理信息成果,在规划、国土、城管等4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着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应急抢险的科学化水平,发挥了城市靓丽名片、决策重要工具、管理重要平台、生活得力帮手、宣传重要窗口、信息化重要标志等作用。与此同时,湖南、湖北、海南、宁夏等地还开展了数字省、区建设。(四)“数字城市”的建设特点在开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同时,各个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单位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在思路理念、理论技术和机制模式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创新思路理念上的突破理论技术的攻关机制模式方面的发展(四)“数字城市”的建设特点1、思路理念上的突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来自于思路理念上的突破,这主要体现在:概念认识、建设内容、保密问题、服务模式和应用方法方面的创新。(四)“数字城市”的建设特点2、理论技术的攻关思路理念的突破,带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数据驱动下的GIS发展到以服务为核心的GIS,从而导致了体系架构和核心组件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既推动了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加速了技术的升级转型。语义模型地理编码任务解析分配代理模型无级制图制图自动化跨媒介保真模型调度底层软件方面的创新体系架构(四)“数字城市”的建设特点3、机制模式方面的发展共建机制框架建设组织模式应用推广政策更新维护机制规范化方面我国在测绘管理上采用分级管理体制。国家财政重点投入宏观数据的建设,省级财政负责中观数据的获取,地市财政主要用于大尺度数据的采集。当沟通不够时,比较容易造成同一区域数据重复获取的现象,同时也会分割这三级数据,导致在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应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等活动中难于共享。针对上述问题,数字城市建设在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数字城市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对发展测绘事业、壮大地理信息产业影响广泛、意义深远。(五)“数字城市”建设的作用“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产品服务推介宣传的商务平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便利帮手。1推动了地市基础测绘建设,极大丰富了全国地理信息资源;2促使测绘项目上升为“市长工程”,显著提升了测绘地位;3打破了数据尺度上的分割,加强了地理信息共享;4帮助地方在数字城市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了人才队伍;5为人民群众带来信息化生活的新体验。Page282“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二、“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

我们将”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城市。当今世界,”数字城市”正向智慧城市转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的历史进程为城市勘测单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城市”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

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会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物联网、地理信息等众多国家鼓励发展的创新领域,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乃至资金的扶持。面临的机遇国家创新战略的政策地理信息广泛应用的需求新兴技术快速的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二、“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面临的机遇国家创新战略的政策地理信息广泛应用的需求新兴技术快速的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二、“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空间信息技术是政府管理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工具,地理信息是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的设施管理、社会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和移动地图服务,为公众出行和生活服务提供了便利;地理信息也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和发现市场的潜在价值。这些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会不断驱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国家创新战略的政策地理信息广泛应用的需求新兴技术快速的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二、“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配套,涉及到“智慧城市”的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以及无线网络等新技术也将步入一个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周期,其技术的实用性和使用成本会大幅降低,由目前概念验证阶段逐渐向实用产品阶段过渡,带动“智慧城市”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面临的机遇国家创新战略的政策地理信息广泛应用的需求新兴技术快速的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二、“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为城市勘测行业带来的机遇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各个城市相继建立了包含现代定位基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积累了包含4D产品和新型产品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展了一定数量的示范应用工程。这些“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为“智慧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age343“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三、“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智慧城市”的主要作用“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35发展愿景“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的关联关系(一)“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36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通过智能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优化城市管理、城市的运行和城市的生活,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一)“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智慧城市”是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为一体的城市发展新策略和新模式,同时也是信息社会条件下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现代城市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制高点。(二)“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服务的泛在化管理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产业的集约化信息的电子化基础设施的资源、数据和流程信息要实现电子化。主要特征(二)“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服务的泛在化管理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产业的集约化信息的电子化通过泛在的通信,确保服务的泛在。主要特征(二)“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服务的泛在化管理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产业的集约化信息的电子化通过开展流程的优化以及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不断地完善管理;

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和方法使管理更加高效。主要特征(二)“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服务的泛在化管理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产业的集约化信息的电子化智慧城市中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各类数据,进行即时快速有效的决策。主要特征(二)“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服务的泛在化管理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产业的集约化信息的电子化智慧城市带来的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能全面整合市场需求,虚拟化资源,实现产业集约发展。主要特征(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至少包含13项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可以分为四大类:设备与器件相关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服务技术用户体验的相关技术(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1、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2、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应用及服务软件及服务平台及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AaaSSaaSPaaSIaaS(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2、云计算特征:1、用户无需知晓数据的来源;2、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者是获得服务;3、实现动态、可伸缩的扩展服务;4、按需求提供资源、按使用量来付费;5、互联网提供、面向海量的信息处理;6、用户可以方便地参与;7、服务形态灵活,聚散自如;8、可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3、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是指基于IPv6协议(IP协议的第6版)的新一代互联网概念,它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容量方面,下一代互联网的容量将可以为每一颗沙粒分配一个IP地址;;

速度方面,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传输速度将比现在提高1000-10000倍,能够达到随心所欲的网络视频传输;

安全方面,下一代互联网可解决现有互联网无法判断每一个数据来源的缺陷,能解决和实现更安全的网络管理。(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当前使用的无线网络就是3G,未来有4G,就是第四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所谓第四代的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是3G的50倍,可提供更高性能、更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下载。4、无线网络(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增强现实就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准确“放置”在真实环境中,借助显示设备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呈现给使用者一个感官效果真实的新环境。增强现实系统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的新特点。5、增强现实技术(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6、信息融合5、增强现

实技术3、下一代

互联网1、物联网2、云计算4、无线网络以下着重介绍四类关键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融合是在数据集成的过程中叠加并产生新的数据,来实现我们的新应用和服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过程。6、信息融合(四)“智慧城市”的主要作用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智慧城市建设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信息产业作为智慧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本身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智慧技术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强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四)“智慧城市”的主要作用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智慧城市建设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强化对节能减排的监管。(四)“智慧城市”的主要作用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智慧城市建设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狭义智慧产业发展将直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广义智慧产业进一步发展将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智慧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将使这些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实现从“一般制造”到“智慧制造”、从“一般服务”到“智慧服务”、从“一般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关联关系(五)“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的关联关系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是相对静止的,智慧城市更强调地理信息的动态化和对时空数据的表达能力。在智慧城市中,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提供数据采集和展示,更是实现整个系统价值的关键。这就要求测绘地理信息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时间点变为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变为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变为报告监测信息。(五)“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的关联关系由于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集约性、现势性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建立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模式;仅仅依靠原有的地理信息数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还要生产更多数据,加工具有智慧功能的地理信息;单纯的数据提供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在整个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后,更多提供平台服务,包括网络服务和定制服务。生产模式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服务形式智慧城市对测绘地理信息的要求体现在三方面:Page564城市勘测行业迎接“智慧城市”所面对的挑战四、“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城市勘测单位所面对的挑战1缺乏行业主导部门的统筹和指导缺乏相关政府职能定位的支持缺乏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想缺乏自身发展动力缺乏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面对的挑战23451缺乏行业主导部门的统筹和指导按“数字城市”的定义及其主要应用领域,此项工作应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推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项工作抓得不够系统、全面、全程,而工业与信息化部主要建设通信网络和提升网络化水平,倒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抓住了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宣传。四、“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城市勘测单位所面对的挑战缺乏自身发展动力2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投入都比较大,从而带动城市勘测单位也步入一个行业景气通道,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传统的勘测业务还是单位利润的主要来源,地理信息产业还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这样就会造成对数字城市建设投入的愿望不足,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会失去数字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四、“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城市勘测单位所面对的挑战3缺乏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的深入发展,逐渐暴露出城市勘测单位在数字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技术上缺乏领军人物的问题,需要出现若干个院士、大师级别的数字城市领域的领军人物。另外,城市勘测单位在开展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仍然很突出。一是核心技术掌握不够,GNSS系统、GIS软件平台、数据库等大多依赖于商用产品。二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产品、服务模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不如百度、杰图、E都市活跃。四、“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城市勘测单位所面对的挑战缺乏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想4目前各城市勘测单位都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还没形成合力,建设的成果还是以城市为单元,没有形成全国城市的“一张图”、“一张网”,其结果就是贡献很大,但社会影响甚微,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四、“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城市勘测单位所面对的挑战5缺乏相关政府职能定位的支持由于历史沿革,城市勘测单位大多隶属于城市规划部门,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勘测单位都争取到了市地理信息中心的职能定位,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的文件精神和制定的时间表,城市勘测单位都将面临事业单位改制,此次改革将城市勘测单位推向敏感的选边站问题,也将重新定义城市勘测单位的职能定位,如果处理不当,目前所承担的数字城市建设和服务的职能也许会发生改变。四、“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城市勘测单位所面对的挑战Page635城市勘测行业在“智慧城市”中要实现的跨越五、城市勘测行业在“智慧城市”中要实现的跨越(一) 从数据采集向信息感知跨越(二) 从4D产品向多元产品跨越(三) 从数据集成向信息融合跨越(四) 从数据服务向信息服务跨越实现的跨越(五) 从专业应用向泛在应用跨越(一) 从数据采集向信息感知跨越实现的跨越数字城市建设中各类数据特别是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主要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获取得到。进行数据采集要预先确定采集对象、采集方法和采集内容。而“智慧城市”要实现数据获取的泛在化,在无法确定采集对象、采集方法和采集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获取,这就需要从数据采集向信息感知的发展。信息感知的核心技术包括有标签识别和无标签识别。有标签识别就是我们熟知物联网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标签识别技术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