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评介_第1页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评介_第2页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评介_第3页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评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评介

丝绸之路是20世纪出现的新知识。这也是一个丰富的学科,综合研究不同的学科和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新疆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考察合作项目图书——《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在2008年初,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新版丛书除了保留了原有的几种选题之外,又从全国已出版或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20余种有代表性的选题列入丛书,刘进宝教授所著《丝绸之路敦煌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此著出版于2010年12月,是在作者的《敦煌学通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分为三编二十七章,共60万字。《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在《敦煌学通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1)体例上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大事记、参考文献的汇总和100多幅照片,注释由尾注变为脚注,这些便于读者的阅读,增强了形象性。(2)风格上也发生了变化。《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在语言上继承了《敦煌学通论》直白明晰的特点,为了更加符合“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要求,更注重其学术上的规范。除此以外,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此著的感受。一、元明清时期敦煌的主要成就《丝绸之路敦煌研究》的上编《敦煌的历史地位》共有八个部分,含引子和七章正文,阐述了敦煌的自然地理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吐蕃归义军统治、两宋和元明清时期敦煌的具体情况;中编《敦煌的艺术与文献》共有十六章,介绍了莫高窟的创建历程以及敦煌的壁画、彩塑和建筑艺术,梳理了各国探险家掠夺敦煌文书的过程,从唐五代历史研究、宗教研究、文学研究和科技研究等方面阐述了敦煌遗书所具有的巨大学术价值;下编《敦煌学研究》共四章,阐述了敦煌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概述了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此著中作者就一些敦煌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澄清了学术界在一些问题上的模糊认识,现举两例加以说明。1.敦煌敦煌学是一张学科此著第353页作者重申了自己以前的观点,给敦煌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门以研究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的学科”。这个定义的给出,对于敦煌学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日本学者在20世纪初期首创了“敦煌学”这一概念,中国学者陈寅恪在1930年首次在中国使用了“敦煌学”这一名词,但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并不认同“敦煌学”这一称谓,更不认为“敦煌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敦煌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真正的学科?相关理论认为,符合这样三个条件可称为一门学科:(1)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2)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3)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从目前看,敦煌遗书和敦煌石窟艺术已成为敦煌学界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敦煌学各领域的研究逐渐概括出独特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现在看来作为一门学科的两个条件已经具备,敦煌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还缺少第二个基本条件。我们应认识到,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在这门学科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和研究出来的,敦煌学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还没有完整、系统的敦煌学理论,不能因为敦煌学这门学科和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体系框架似乎矛盾,就否认敦煌学是一门学科。随着敦煌学的发展和敦煌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丝绸之路敦煌研究》明确提出敦煌学是一门学科,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使更多的学者重视敦煌学理论的研究。2.关于敦煌出版的作者研究明确敦煌学是一门学科后,作者又对这门学科开始的时间做了探讨。学界关于敦煌学开始的时间有1900年、1904年、1907年和1909年等几种说法。作者倾向于把1909年作为敦煌学的起始,并阐述了理由。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作者所阐述的理由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中是最充分的。作者阐述的理由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资料,虽然早在1900年就发现了敦煌遗书,但在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展示前,这些资料基本不为学人所知。(2)对敦煌文书进行有规模的研究始于1909年。(3)在1909年罗振玉发表的《莫高窟石室密录》和王仁俊的《敦煌石室真迹录》等著述成为第一批整理和研究敦煌遗书的作品,对后来敦煌学研究起了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4)1909年日本有敦煌学著述发表,从而引发了日本的敦煌热潮,并逐渐形成了国际性的敦煌学。以上四方面的理由从研究资料到研究规模,从国内敦煌学到国际敦煌学,层层推进,令人信服。二、著物成熟,学术创新《丝绸之路敦煌研究》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专著,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敦煌学通论》出版于2002年,《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出版于2010年底,中间相隔8年多,在这8年的时间里,学术界在相关领域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后者对其中的一些成果进行了吸收。为了说明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的特点,作者引用了李正宇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即认为这一时期敦煌佛教最终完成了其人生化、现实化、世俗化的过程,化成了一个具形具象血肉丰满的敦煌世俗佛教,此阶段的敦煌佛教可谓今生和来世并重,而对今生利乐的追求往往还在对来世极乐世界的向往之上(第94页)。此著多处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创新。例如,玄武门之变是唐代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能夺取玄武门的控制权?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为何能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取皇帝的宝座?长期以来,学术界根据文献记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终不得其解。作者在第十八章中根据敦煌出土文书P.2640《常何墓碑》的记载,指出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曾是李世民的部下,在政变前就被李世民收买,李世民才能占据此要害之地,在政变中成功,这一创新成果解开了一大历史谜团。又如学者们以往多从土地买卖的角度探讨唐宋之际土地私有化的历程。在此著第五章作者从土地对换这一新颖的角度研究了土地私有权的发展途径。在敦煌地区,均田制时代给民户的授田非常零散,百姓不便耕种,归义军政权实行据地出税的税收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归义军政权允许百姓之间可以对换土地,土地的对换行为在官府登记备案后生效。像这样的创新之处此著中还有多处。此外,此著还非常注重学术规范。作为一部敦煌学史著作,需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高度、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在进行总结和概括时,此著对每一个前人成果都注明出处,体现了对原作者劳动成果的充分尊重,也说明了作者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正如柴剑虹先生在作者的《敦煌学通论》一著序言中指出的那样:敦煌学的普及是其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基础。近几十年来日本的敦煌学普及工作做得很好,由此也培养了大批敦煌学研究的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在普及敦煌历史文化知识和敦煌学方面的工作上应该花更多的气力。在《敦煌学通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丝绸之路敦煌研究》保留了前者作为普及读物的一些特点,做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有机融合。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用直白明晰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回顾了敦煌4000年的历史概况,阐述了敦煌文书被各国掠夺的伤心史,向人们展示了敦煌遗书、壁画和彩塑巨大的文献和艺术价值以及世界各国敦煌学研究的成就,应该说《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又是一部很好的敦煌学普及读物。三、敦煌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一种,作者试图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敦煌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将敦煌研究和丝绸之路相结合。为了做到这一点,此著的上编定名为《敦煌的历史地位》,包含了“引论”和七章内容。在“引论”第二节中概括性地介绍了敦煌在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丝绸之路敦煌研究》第一章《秦汉时期的敦煌》有专门的一节介绍丝绸之路开通的情况,指出敦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北路的交汇之地,肯定了敦煌在丝绸之路中咽喉要冲的地理位置。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说明了丝绸之路开通后,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成为文化极盛之地,特别是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土文人避难于此,使敦煌成为北方的文化中心。第三章《隋唐时期的敦煌》专门有一节介绍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丰富了敦煌文化的内容,使当时的敦煌凝聚了中国、印度、中亚、西亚等不同系统的宗教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第七章《元明清时期的敦煌》指出,这一时期由于北方草原之路的频繁使用,宋元以来日渐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经由河西的陆路通道在中西交通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敦煌失去了屏蔽河西和中西陆路交通中转站的地位,从而使敦煌失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